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鲁迅、莫言与诺奖(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鲁迅、莫言与诺奖(随笔)


作者:严真 秀才,137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89发表时间:2021-11-28 20:32:46


   胆怯地写下这个题目,手自软了。鲁迅是毛主席赞誉的我国“空前的民族英雄”,而莫言呢,是我国空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至今后无来者,我等草根只有高山仰止,岂可指手划足?但是,好在鲁迅是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宽厚长者;好在莫言获奖后诚恳地表示:“每个人都可以表达对作家的看法,挺我、批我,我都非常感谢,是认知自我的好机会”。鉴此,我鼓起了蚍蜉撼树的勇气。
   记得1981年我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举国欢庆,载歌载舞,40余年过去了,当年女排夺冠体现的“拼搏”精神,至今仍鼓舞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行。1901年设立的世界顶尖级诺贝尔文学奖,100余年中国作家无人问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怆然而泪下”之际,于无声处听惊雷,2012年莫言荣膺殊荣,却舆论哗然,与女排强烈反差的是,非议的声浪高于喜庆的锣鼓,当即,中国的12名文艺评论家联名抗议,认为颁奖莫言是对诺奖的亵渎。此后结集出版了《莫言批判》一书,书之厚度堪与比肩莫言的获奖作品。呼啦啦天上掉下个750万人民币(诺奖奖金)大馅饼,即使莫言本人也颇感“惊诧、意外”。9年多来,莫言现象,众说纷纭,争议不断,莫衷一是。笔者阅历浅显,梳理评论,认为“众说”的观点和看法大致可分为以下4类:
   其一,中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文学源远流长,但是100余年诺奖却视而不见,缺失中国的文学,何以号称世界?诺奖欠了中国一份债、一份情,因此2012届评委识时务者为俊杰,登楼抛彩,绣球偶然飘落莫言怀中而已。作家刘震云直言不讳就说,既然莫言能获奖,那么,表明我国国内至少有十位以上作家应该获奖。
   其二,莫言迎合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丑化国人。作品荒诞怪异,描述的大都是中国的阴暗面,热衷酷刑血腥,经常出现脐下三寸,漠视女性尊严,沉迷于描绘辛酸苦难丑恶,放弃道德底线,涉黄涉黑,云云,作品不足为训。
   其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名高于众人必非之。莫言一夜间跃升为中国文坛第一,艳羡嫉妒自然成众矢之的,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这次诺奖,倘非莫言,换成他人,依然会有莫言同样的困扰。
   其四,无论怎么说,莫言摘取了世界瞩目的大奖,为国家为民族争得了荣光,他是民族的骄傲,可喜可贺可敬,非议者当休矣。
   至今,有关莫言烟缭雾绕,尘埃不定。就个人的思考而言,我不同意其一的看法,我认为,诺奖评比是严肃谨慎公正的,不存在对中国网开一面偏袒的成分,莫言名至石归。100多年,莫言前后117人获奖,都是世界文学领域的圭臬和旗帜,没有误评一人,岂非莫言“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诚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莫言之前的著名作家有周立波、柳青,同年代又有陈忠实、贾平凹、余华、路遥等,从作品的文学性方面来言,莫言和他们比较,也许“梅逊雪三分白”。然而,诺奖对莫言的颁奖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若从契合诺奖来论,其他著名作家和莫言比,我认为绝对“雪输梅一段香”了。莫言在作家中不一定最优秀,但其凭藉文学领域独树一帜,赢得诺奖评委的青睐。
   我国有句俗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状元的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伯仲难辩;武状元好办,一刀斩于马下,立刻便有分晓。在读者心目里,各有各的诺奖得主,但是,诺奖并非海选,读者没有一票之权,花落莫言家,众说纷纭,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的观点认为,莫言丑化国人,作品不足为训。我认为莫言和鲁迅一样,他勇敢,说真话。莫言面对“尊敬的国王陛下、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乃至世界,发表的《获奖感言》,字斟句酌,精心准备,是自己创作思想的全面阐述。莫言痛诉苦难童年,痛述饥饿、贫困、疾病交加下的慈爱母亲,饱受的屈辱痛苦和无助,以及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给予他的创作、他的作品的深远影响。
   莫言生于1955年,经历了共和国的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国家失误,我相信其言的真实性。在共和国砥砺前行中,确实有灰暗,不过,即便这一时期更多的仍然是灿烂阳光。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文艺繁荣,莫言终于由一个农村娃,在祖国和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成长为一名作家。然而,莫言只对经历的灰暗耿耿于怀,喋喋不休,对阳光讳莫如深。莫言的获奖感言自然引发了国内民众不满和愤概,因此有人公布了莫言1963年8岁时和姐姐的合影,照片上,莫言对襟棉袄,朴素整洁,大脸盘可爱矜持;姐姐一套花棉袄棉裤,头扎一朵小花,根本不是莫言所说的,他的童年衣不蔽体,瘦骨伶仃,唯有苦难。同时,莫言家乡人写出文章,对簿公堂式的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队在毛主席“把医疗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指引下,为莫言母亲治病,嘘寒问暖,排忧解难的情况,莫言家人对党和国家的衷心感激之情,也记录在了文章中。事实说明,莫言讲真话,只讲社会灰暗面的真话,把阳光面的真话遗漏了。因而莫言的作品格调不高,几乎全是辛酸悲凉苦难,偏离主流文化,偏离党的文艺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方向。莫言在瑞典又以《文学奖不是政治奖,作家不为任何党派服务》为题发表演讲,据此,我质疑身为中共党员的作家莫言,庄严党旗下的誓词是否是真话。
   鲁迅讲真话,作品振聋发聩,惊醒国人,振奋民族信心;莫言片面讲真话,作品让人茫然,这是莫言和鲁迅的距离。
   但是,无论如何莫言是民族的荣耀,评论莫言应该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促进莫言去其糟粕,扬其精华,凝聚合力繁荣中国文艺。至于,木秀于林,某些人联名抗议诺奖,把莫言一棍子打死,怀着诺奖“宁予外邦,不予家奴”的不良心态,则有卖国之嫌。
   鲁迅是伟人毛泽东赞誉的中国文化的圣人,莫言前后,多年来,为何鲁迅无缘诺奖?一直是中国人民心里的困惑。有一种说法是,鲁迅年代文学繁荣,大师巨擘层出不穷,争奇斗艳,诸如和鲁迅齐名的还有胡适、沈从文、老舍、林语堂、茅盾以及梁启超、周作人等,鲁迅是杰出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但仅就优秀的文学家而言,和其他大师比较,便彼此彼此了,既然大师都与诺奖失之交臂,鲁迅无缘也不足为奇。这一说法似有道理,于是,我便假设,如果授奖鲁迅,他将会怎样?
   关于鲁迅和诺奖的纠葛,1927年曾有一封通信,鲁迅信里说“我不配”,接着又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国人;倘再写,也许变成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鲁迅是中国的脊梁,铮铮硬骨,据说,斯大林时期,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炙手可热,有人赞誉“鲁迅是中国的高尔基”,鲁迅断然拒绝,称:“不,我是中国的鲁迅”,足见先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心。鲁迅不尚虚誉,俯首甘为用笔呐喊。据此,鲁迅研究专家们认为,所谓“翰林文字”即诺贝尔文学奖的规则,个性鲜明的鲁迅,绝对不愿受其束缚,以致丧失自我,作品“一无可观了”。专家分析研究的结论是:鲁迅不会接受诺奖。我深以为是。
   然而,时光荏苒,一百年过去了,中国和世界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鲁迅倘健在,对诺奖的态度如何,不得而知,可是我相信,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的主将鲁迅,在新形势下,也会有新的选择。
   套用当今市场社会的一句民谚: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可以说,鲁迅获不获奖无所谓,不必惋惜,鲁迅依然是中国的魂魄,中国的脊梁,是人民爱戴的文学家,鲁迅的作品永远闪闪发光。
   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学里程碑的成就,作品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学的经典,尽管瑕疵不少,诟病者不少。毛主席评《水浒》,并不否定书的文学价值,毛主席喜欢在著作和讲话里,引用《水浒》的故事和人物,阐明深刻的道理,就是证明。《水浒传》仍是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老百姓喜闻乐见。要不,央视也不会斥巨资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且能红极一时。我之感悟:借鉴评《水浒》,理智地看待“莫言现象”,讨论和评价莫言作品,这样对人们也许会有点启发。
   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殷切期望,具有诺奖文学获奖水平,并且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旋律,即所谓“德艺双馨”的文学作品脱颖而出,走出国门,横空出世,从而,超越莫言,诺奖折桂,继往开来。
   杜鹃声声犹滴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中国当代的文学家们,肩负的责任重啊!
  

共 33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细腻的文笔,厚重的文字,关于鲁迅、莫言与诺奖的感悟,有着深刻的思考,很有哲理的分析,令人信服的判断。文中关于鲁迅和莫言在文学上的成就的分析,很有深度。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11-28 20:34:00
  内涵厚重的文字,关于鲁迅、莫言与诺奖的感悟,有着深刻的思考,很有哲理的分析,令人信服的判断。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严真        2021-11-28 20:36:54
  感谢秋觅老师推荐。今后努力添彩家园。
3 楼        文友:和谐自然        2021-11-29 10:08:40
  我觉得莫言有的作品是胡编乱造的,并不是所谓的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如莫言的《拾麦穗》,一个看麦地的人竟敢对大队(村)会计的夫人大打出手,打的嘴角出了血,然后便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了。那看麦地的人该不是精神失常了吧?或是村霸?那时有村霸吗?那么,莫言究竟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思想?
4 楼        文友:和谐自然        2021-11-29 12:09:25
  当然喽,莫言在《拾麦穗》中所表述之看麦地的人打莫言的母亲也许是一个拍电视剧的场景,但由于本老师傅实在是水平太低,故未悟其道。还有什么吃人肉啦,吃煤啦,会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吗?本老师傅就是亲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见证人,用那些胡编乱造的故事蒙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者,可能会被蒙住,但虽然本老师傅水平低,但用些闭着眼睛说瞎话的话去蒙历史的亲历者,恐怕是白费笔墨的。我觉得为人者,无论是说话,写文章首先要将良心摆正!
5 楼        文友:和谐自然        2021-11-29 12:47:37
  我以前就与咱江山的一位大家讨论过关于莫言的一部分作品,那大家竟然说:就凭你那点水平就去评论莫言?我没好意思回敬那位。我现在试问:是谁规定的评论莫言的作品需多高的身价?是那个人规定的吗?那个人的规定有法侓效应吗?还是有公众效应?
6 楼        文友:和谐自然        2021-11-29 12:53:50
  那位大家说我水平低,没有资格评论莫言,那言下之意无非是在说本某水平高,然而我却以为是自谓之高,其实也无非就是装腔作势,借人吓人而已。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