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张居正的盛与衰(杂文随笔)
张居正得势时风光无限。皇帝是他的学生,而且这个学生非常尊重和喜爱张老师;掌握朝政的太后非常看重张居正,以致有野史称太后和他有不清不楚的关系。野史当然不足信,但可见太后对他的荣宠。一般来说,太监和朝臣是对头,可当时皇帝最贴心的身边人冯宝太监,却始终和张居正穿一条裤子。这样的背景导致张居正一手遮天,而他确实也能力非凡,重用能臣戚继光等,改革朝政变法,大明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功勋卓著青史留名。
张居正唯一的缺点就是贪图享乐,收礼受贿。当然,对于这种级别的干部来说,那是小节。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劣迹不是坏事。当年萧何丞相清正廉明,在关中威信极高,甚至引起了刘邦的警觉。他感到不妙,后来就是听从了谋士的建议,不能太清廉,要贪图享乐以自污。果然,关中百姓的骂声传到了刘邦耳朵里,刘邦放心了,对他薄惩申斥后,继续给其荣宠,他也得以善终。所以,张居正这点小过根本无所谓,他也得以善终。
奇怪的是,张居正去世不久,就被皇帝清算,被炒家夺爵。而且,原因不是他的后代不成器,就是因为他本人。岂非咄咄怪事?
说奇怪也不奇怪。张居正是一个做事的人,做事的人必须要有权力,能力权力相得益彰,所以他成就了一番伟业。然而,想做事就要得罪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想得罪人的老好人,也成不了事。所以,张居正尽管已经八面玲珑,但还是会得罪人的,而且,他的收礼受贿等不检点之举,必将给人以攻击的口舌。大明王朝的士人也比较奇怪,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喜欢和掌握大权的人对着干,甚至被侮辱性的廷杖也引以为傲。于是,在他当权时,就有人开始攻击他。攻击的原因是:他母丧,应当丁忧,但皇帝不许,如是者三,于是留任。反对他的人据此说是大奸大恶,还利用皇帝作秀。事实上,他想不想留任不知道,皇帝是真心希望他留任的,绝不是他的作秀。这种攻击当然无效,被皇帝惩戒了攻击者,事实上张居正还为攻击者说了话,可见他的政治肚量。
真正的清算开始了,还是源于他的用人。他的改革,会用一大批的革新派,这些人中当然有好有坏。最终和王安石一样,首先从改革派中有劣迹的小人开始,清算到改革的推行者和用人者。张居正为什么用错了人呢?那肯定是收礼受贿任人唯亲的原因了。等皇帝一查张居正的家产,简直富可敌国,当即不高兴了。确实,皇帝的亲外公,由于家境一般贪污,事情曝光后还被张居正处理了,虽然是从轻的,当时皇帝也没觉得什么,现在回想起就不是滋味了:我亲外公条件那么差,贪污一下还被你处理,可你竟然贪污了这么多!还有,张居正既然用人有问题,那些反对张居正被罢黜的官员陆续回来发声,于是开始了对他的举报,愈演愈烈,说什么的都有,甚至当时他一些下意识的话语,也成了他的恶行。最终让小皇帝痛下决心的事情是:据说张居正的拥护者当时对他歌功颂德,称他为当朝伊尹,他坦然受之。伊尹是何人,掌握最高的权力,甚至放逐了皇帝,好嘛,张居正也掌握着最高的权力,他想做伊尹,是不是也要放逐皇帝?
春秋时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君主特别喜欢一个妃子,这个妃子把自己咬过的水果给君主吃,君主笑逐颜开:“我的妃子多爱我啊,自己吃过的东西,好的还给我吃,绝不独食。”可是,等那个妃子年老色衰了,君主却用这事给她治罪,理由是大不敬,把吃过的东西给君主。这不是笑话,是活生生的专制体制下的政治生态。同一件事情,独裁的君王怎么判断,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同样的张居正,同样贪图享乐,同样能力非凡忠心不二,最终还是因为皇帝的喜好,从极尽荣华到充家罢爵,就这样即奇怪,又顺理成章的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