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花烂漫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花】漫步银川(散文)

编辑推荐 【山花】漫步银川(散文)


作者:海上稼轩 布衣,28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5发表时间:2021-12-06 09:06:53

我又找到了一个机会出去旅游。这次的宁夏在“我去过的地方”地图上又涂掉了一个省级地区。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虽说叫“回族自治区”,但是回族并不是第一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宁夏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4.77%。虽然如此,宁夏仍以“自治区”的形式进行管理。自治区的第一书记是汉族人,区长则必须是回族人。
   宁夏曾是西夏王国的领地。元朝在这里设置了西夏中兴行省,因为希望西夏地区永远安宁,所以改名为宁夏行省。
   我们上海和浙江的两路人马在银川河东机场会合。因为南京和合肥的驴友要到晚上才能赶到,所以这天就没有安排旅游节目。我们到酒店安排好行李后,就到银川市区转转。
   我们首选了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全高21.2米,共四层。外立面顶部采用带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尖圆拱”雕饰方案,该方案将原设计的团花造型石材雕饰变更为内外两层雕饰,通过光影作用形成伊斯兰建筑的“回廊”效果,凸显建筑立面竖向机理,增加建筑物挺拔感和层次感,与立面高大的伊斯兰建筑经典构筑相呼应,赋予博物馆建筑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又在极富现代感的立面上设计了以具有代表性的西夏出土文物为原型的雕饰,使不同的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表现了宁夏历史、地域、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相互融合的特点。外立面四周32个装饰块采用宁夏出土的“妙音鸟”形象雕饰,并加设“衣褶”、“缨络”,进行美化处理,栩栩如生。另外,立面底部4个拐角参照西夏王陵出土的力士碑像造型做石材雕像,适当进行了具象化处理,使之更为生动,形象粗犷大气,极具历史和民族地方特色。在欣赏完如此美妙的建筑后,我们进入博物馆,馆室内装饰装修方案先后经过3轮方案征选、评议,多次修改完善,现设计方案舍弃了以较多的具象造型体现民族、地方特色的设计思路,以免喧宾夺主,冲淡观众对馆藏文物的印象,而是采用了洗练简约的手法,适度体现民族地方特色,较为大气。
   博物馆的西门有一个广场,对面是宁夏图书馆。广场北面有一个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形似一个大碗,这是为了与阿拉伯客商洽谈生意的场所。我们去时,工程还没有全部完工。
   宁夏区博物馆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开放,节假日照常开放(星期一休馆)。博物馆不收门票,凭本人身份证可领一个电子讲解器,根据展品编号选择收听讲解词。
   宁夏博物馆共4层,地下1层,地上3层,建筑高度24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8456平方米,分为文物库房、设备用房及办公区域,文物饱和藏量达150000件。地上建筑面积21802平方米,一层为中厅、贵宾接待室、临时展厅和观众服务厅;二、三层为各类展厅、图书阅览室和书库、多媒体教室及观众服务区。新馆主体建筑蕴涵了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整个建筑平面呈“回”字型布局,贴应了回族自治区的“回”字。出入口立面借鉴了伊斯兰民族风格,与三层外墙局部装修所采用的玻璃幕墙,形成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美感的强烈对比,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上部透空隔架与下部石材结合,充分表现整个建筑优雅、简洁、均衡、沉稳的个性。外墙装饰所运用的迦陵频伽、力士志文支座等建筑构件形象,以及四个大门使用的装饰图案,都是宁夏历史文化遗存的代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我们最想参观的《石刻史书》展厅位于博物馆一楼西侧,展出面积1200平米。本厅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序——最初的家园、岩画——留刻在石头上的生命印迹、保护研究——我们正在做和还需要做的。通过大量实物、拓片、图片等将岩画丰富的信息传达给游者。本展厅把宁夏岩画放到世界岩画的大环境范围中展示比较,努力寻求文化的共性,使其更加丰富完整;并且不回避岩画中内容研究的不确定因素,并以此为展览特色,使之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岩画分为两大系列,一是刻,即用石器等工具在岩石上打磨出来的画;二是用兽血或颜料在岩石上画出来的图。贺兰山岩画大多是刻出来的。参观《石刻史记》让我对岩画特别是贺兰山岩画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为第二天参观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红旗漫卷》展厅位于博物馆二楼西侧,主要是展出革命前辈在宁夏留下的珍贵革命、历史文物。
   二楼东北角的《文明曙光》展,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以场景复原、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展示方式生动再现宁夏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各个文化现象和重要发掘。展厅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草原牧歌”;第二部分为“秦关汉月”。主要表现宁夏地区自西周、春秋战国至秦汉的历史发展进程。通过144件套文物展品,尽可能为观众勾勒出这一时期文明进程的轮廓。
   《盛世回乡》其实就是中国回族精品文物展。该展览是在原“回乡漫步”展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扩充,将展厅按回族文物特性划分为宗教习俗文物、工艺美术文物、生活习俗文物三大板块,通过对中国回族精品文物的展示,通过对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回族精品文物的展示,来表现回族文化和习俗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的三楼有一些临时展出,我们参观时展出的是《瑶族服饰文化展》和《郑州砖雕艺术展》。这两个展览都与宁夏无关,我们只在门口张望了一下就走了。
   我们参观博物馆主要想通过博物馆的文字介绍和文物展示,对宁夏的历史、风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我们进博物馆时已是下午3点,到了4点半,馆里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催促我们。于是我们就匆匆从三楼赶到一楼,归还讲解机,结束了在博物馆的参观。
   原计划从博物馆出来,就去承天寺,那里有一座现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承天寺塔。院内现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韦驮殿、卧佛殿。韦驮、卧佛二殿两侧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间,以重檐砖雕垂花门和围墙连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与佛塔同建在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外院院落宽阔,古树参天,松柏长青,肃穆宁静。
   承天寺塔为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还高0.5米。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塔门面东,可通过4.8米的券道进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间,室内各层为木板楼层结构,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三、五、七、九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层棱牙砖。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丁当作响。塔身十一层以上挑出五层棱角牙砖,上建八面攒尖顶刹座,其上立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四、六、八、十层设东西向多门式明窗,十一层设四明四暗圆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锥形风格,古朴简洁。
   承天寺塔是宁夏惟一有文献记载始建年代的古塔。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内,伪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级,有残碑可考。”《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载:西夏建国皇帝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了“幼登宸极”的小皇帝谅祚,保“圣寿以无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谅祚天佑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数万”,历时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并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以金棺银椁贮埋于塔基下。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将宋朝所赐的《大藏经》置于寺内。塔寺建成后,延请回鹘高僧登座讲经,皇太后与皇帝经常即席聆听。寺内香火旺盛,僧人不绝,与当时凉州护国寺、甘州卧佛寺齐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承天寺塔在元明时期,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时仅“一塔独存”。后来,朱元璋第十六个儿子明庆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刹钟声”名噪塞上,成为明代宁夏八景之一。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大地震,塔、寺全部震毁。承天寺塔,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修,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
   从博物馆出来时是4点50分,我们马不停蹄乘上出租车赶往承天寺。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进寺。地图标称的地址利民路大门已经紧闭。我们只好转到反面的所谓正门,那里也是大门紧闭,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提着包下班朝外走。我们只好拿着相机,拍了几张照片。
   走到路口,看到一块路牌,上面写着三种文字——汉字、英文、阿拉伯文,觉得这能很好地反映宁夏的现状和追求,于是拍照一张。
   从承天寺门前的新华街向宾馆走,经过鼓楼南街时,觉得这条街比较热闹,于是拐了进去。
   银川的鼓楼南街被辟为步行街,汇集了新华百货商店、华联商厦、新华购物中心、丽华副食连锁总公司等12家大型商场,既有宁夏各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品,也有国际大都市上海许多商场才有的商品,因此赢得了“小上海”的美称。
   由于各种原因,多年来银川市街路巷名称很不规范,如不分长短宽窄、东西南北,都可称街、称路、称巷。为了消除街路巷名称的混乱给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银川市地名办根据市政府的决定,根据“城区一环街路巷名基本不变,以保留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城区一环以外,东西方向称路,南北方向称街,路街长不够1.5公里,宽不够10米称巷”的原则,制定了《银川市街路巷命(更、销)名方案》。
   鼓楼坐落在解放东西街和鼓楼南北街十字路交叉处,又称“十字鼓楼”、“四鼓楼”,俗称“鼓楼”。楼总高36米,占地576平方米。由台基、楼阁、角坊组成。台基呈正方形,边长24米,高8.5米,用砖石砌筑。
   钟鼓楼台基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为宁夏知府赵宜喧主持建造,并手书了洞额石刻题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宁夏地方绅商捐资在台基上又建了三层楼梁架,后因“款绌停辍”。直到民国6年(1917),才由宁夏县知事余鼎铭接续重建,并在四角增盖了券棚顶角坊。落成后的钟鼓楼,曾悬大钟一口。
   鼓楼由台基、楼阁、角坊组成。台基呈正方形,边长24米,高8.5米,用砖石砌筑。台基四面辟有宽5米的券顶门洞,中通十字,与解放东西街、鼓楼南北街相通。我们站在南门看着门楣上的字,一直不能辨认。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鼓楼的四面洞额有石刻题字,东曰“迎恩”,南曰“来薰”,西曰“挹爽”,北曰“拱极”。天正下着雨,加上天色已晚,我始终没有看清。其实,我是把“来”看成了“东”,但是还是没有搞清楚南门有什么词需要用“东”来形容。
   东面门洞两侧各辟一券门,南券门额上题为“坤阖”,内为一耳室;北券门额上题为“乾辟”。从北券门沿券砌暗道石阶可登至台基之上。台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顶重檐三层楼阁,每层楼阁四面围以环廊。楼阁顶脊饰以龙首,中置连珠,呈二龙戏珠之势,别具情趣。仰观钟鼓楼,挑檐飞脊,高耸秀丽,造型生动,颇为壮观。
   鼓楼位于十字路口的中央,四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加上鼓楼并不开放,所以游人一般都是隔着马路对着鼓楼拍照。天上下着毛雨,我们无心恋战,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去。
   新华街是银川重要的商业街,我们本想沿街溜达回宾馆,但是天上的小雨越下越密。我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在在宁夏会遇到雨天,总想着沙漠地区即便有雨,也不会持久。
   经验主义真是害死人呐。

共 44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则好的游记散文,其实漫步于生活之中。作者的银川之行,拾点滴于妙笔之中,故然就妙笔生花了。“点滴入缀则生境,意境深长情则莹。”好散文!境推力赏!问好作者!期待新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21-12-06 09:08:25
  好散文!劲推力赏!问好作者!期待新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海上稼轩        2021-12-06 11:49:34
  感谢黄江山老师的辛勤编辑和热情推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