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饿不死的野杂种(随笔)

精品 【宁静】饿不死的野杂种(随笔) ——谈谈《红楼梦》人物贾雨村的险毒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84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36发表时间:2021-12-07 10:09:52
摘要:“饿不死的野杂种”,现实生活中如此骂人算是够狠的层级,在“大旨谈情”的《红楼梦》中如此骂人也堪称仅见,偏又出自温柔稳重的平儿之口,可见被骂之人有多可恶。

【宁静】饿不死的野杂种(随笔) “饿不死的野杂种”现实生活中如此骂人,算是够狠的层级。“大旨谈情”的《红楼梦》中如此骂人也堪称仅见,偏又出自温柔稳重的平儿之口,可见被骂之人有多可恶。
   这个被平儿痛骂的人,就是贾雨村。红学大师周汝昌有诗云:“为狼为兽尚分门,险毒还推贾雨村。”
   一、困顿葫芦庙,受恩不报恩
   贾雨村是继甄士隐之后,第二个出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他虽然一表人才,但“出于末世”,“穷儒”一枚,进京参加科考途中没了盘缠,寄宿葫芦庙中,以“卖字作文为生”。这种生活状况,可以说非常“惨”,用平儿的话就是处在“饿不死”的地步。
   (一)贾雨村好命好运源自甄家大恩大德。贾雨村自言靠卖字撰文是参加不了科考,这时他遇到好人乡宦甄士隐。在资助贾雨村这件事上,甄士隐可谓用心良苦。选择中秋节这天,家人团圆的节日,你贾雨村没家人,来我家团圆。来我家不是吃剩菜剩饭,我先与家人来顿家宴,然后单独备一桌招待你。你虽然落魄,我家也有小童可使唤,但我“步月至庙中”亲自邀请。席间,借着贾雨村自我表扬和吐苦水之机,顺势而为,赠白银五十两并两套冬衣,资助贾雨村进京赶考。第二天,写两封信给京城友人,帮贾雨村找个落脚地,只是因为贾雨村已经出发了,两封信没用上。可以说,甄士隐在资助贾雨村这件事上,热心热情,周全周到,既帮助他人,又不伤人自尊,“如此豪爽,又全无一些粘皮带骨之气相。愧杀近之读书假道学矣(脂砚斋语)。”
   贾雨村拿了甄家银两直奔京城,考取了进士,升了知府,春风得意,开启仕途。甄士隐这样的大恩大德,任何人都会铭记于心,感恩一辈子,理应择机报答。然而当这样的报恩机会出现时,贾雨村却是知恩不报。
   (二)贾雨村信誓旦旦的承诺如同废纸一张。贾雨村任知府期间,因为“贪酷之弊”、“持才侮上”,被上级参了一本革了职。后来,赶上皇帝大赦,在贾家帮助下,下岗再就业任应天府知府。到任第一天,便认出当年一面之交的甄家丫鬟娇杏,随后把甄士隐老丈人封肃叫到衙门问话。封肃回家说:“(贾雨村)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采访回来’”。这句话就是一个为官者庄重的承诺,对于甄家娘子来说,有官家帮忙,找回女儿英莲的希望大增。于贾雨村而言,他有这个能力,也该有这份真心,若能把英莲找回来,这是对甄家知遇之恩最好的报答。然而,这一切犹如一张画饼,都是贾雨村敷衍搪塞的把戏。
   贾雨村的心思根本不在化解甄家骨肉分离的痛苦上,而是在丫鬟娇杏身上。看看他是如何报答甄家的,先是给了封肃二两银子,这与当年甄士隐出手就是五十两白银,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接着,也就是第二天,“遣人送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若真是如此,倒也不失为一种报恩方式。曹雪芹妙笔一转,写到“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他向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答谢是幌子,娶人家丫鬟才是目的,诚如脂砚斋所批:“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
   (三)贾雨村心肠之狠令人胆战心寒。不用差遣番役寻找,因审理冯渊被薛蟠打死一案,英莲现身。庭审中,曾是葫芦庙内小沙弥的一个门子,也就是葫芦僧,滔滔不绝帮助贾雨村提高对京城“四大家族”的认识。说完案情,葫芦僧先是卖个关子,老爷你当被卖的丫头是谁?接着点明“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
   但凡善良之人,或者有一丝一毫善意的人,此时此刻的反应应该是震惊、欣喜,甚至抓狂:可找到英莲了!贾雨村没有上述反应,虽也“罕然道”,关注点却在五岁被人拐去为何现在才卖?至于葫芦僧说英莲被薛蟠抢了去不知道是死是活,贾雨村竟然没有任何情绪反应、心理变化。每读《红楼梦》至此,我都想破口大骂,比平儿骂“饿不死的野杂种”还要猛烈的那种。
   非常佩服曹雪芹大师的“不写之写”,前文写贾雨村关心甄家外孙女,并许下诺言,后文写贾雨村“冷静异常”,全程没用一句谴责的话,没用一个贬斥的词,平淡白描之中贾雨村的自私、虚伪、冷血昭然若揭,令人恨得牙根痒痒。
   我在想,可以宽容贾雨村胡乱判案,冯渊已死,薛蟠逃避法律追究,但是为何不差人给甄家报个信,不是千山万水之遥,同城生活,近在咫尺,一个音信便可报答甄家的大恩大德,贾雨村你何至于如此忘恩负义?!
   我在想,可以理解为官的人身不由己,但是下班后跟已经是知府夫人的娇杏吹个耳边风,便可让一位母亲了却一桩折磨半生的心事,一年又一年的夫妻生活中竟然只字不提,贾雨村你何至于如此冷漠无情?!
   我在想,可以接受攀附权贵的所作所为,但是常在贾家东西两府走动,那个已经改名为香菱的英莲就在大观园里,天长日久、时过境迁,偶然动个善念,给王夫人、宝钗、宝玉透点信息,也是大善一桩,贾雨村你何至于如此残酷冷血?!
   我甚至想,在《红楼梦》佚失的后四十回里,应该有这样的情节:知府夫人娇杏偶然到贾府做客,碰巧遇见香菱,并认出是英莲,最后母女相见、骨肉团聚。应该认得出英莲的,葫芦僧认得,娇杏更能认得,况且葫芦僧说英莲相貌“熟人易认”“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我真心希望曹雪芹这两句看似闲笔的描写,是一个饱含深意的伏笔,伏下一个香菱母女团圆的结局。
  
   二、判断葫芦案,废法换私情
   许多人念高中时,都读过课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记住了贾雨村的恶名、恶行。那时年轻,读出黑暗、枉法的味道,但对贾雨村胡乱判案背后深层次的事情并不理解。有道是读《红楼梦》粗读容易、细读难,真的细读下去,我们可以进一步认清贾雨村的虚伪、阴险,也能充分体会到曹雪芹大师的笔力。
   (一)假话连篇,人如其名。当葫芦僧拿出“护官符”教导一番贾雨村之后,提出“做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时,贾雨村说了一堆信誓旦旦的话,什么“蒙皇上隆恩”“殚心竭力”“岂可因私而废法”等等。粗看时,以为还算为官清正、履职尽责,然而最终还是“徇情罔法,胡乱判断了此案”。道貌岸然,说一套做一套,这大概是古今贪官污吏共同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价值观”,难怪脂砚斋在这段不长的文字中连用四个“奸雄”,并总结为“全是假话”。也难怪,在贾雨村出场时,曹雪芹如此写到“姓贾名化,表字时飞”,暗喻“假话”“实非”,实在精妙得很,入木三分,精准有力。
   (二)讨巧主子,两面三刀。过去一段时间,老百姓评价违法乱纪的法官是“吃了原告吃被告”,贾雨村这个“法官”却别有一番作为。按理说原告已死,没啥好吃的,应该吃被告薛家。薛家有钱这是不用细说的,但是薛家没有官的背景,主事的是薛姨妈一个妇道人家,薛蟠又是个二混子。贾雨村是不屑于薛家的,所以葫芦案一了结,“急忙作书信两封”,一封写给贾政,一封写给王子腾。贾政是薛蟠的姨夫,王子腾是薛蟠的舅舅,两位朝廷大员,这才是大树好乘凉。贾雨村这两封信,有两层意思,一是跟两位大员讨巧,你家的事我给平了。二是报答提携之恩,知府这个官职就是贾家王家帮忙取得的。可能有人不解,贾雨村不是知恩不报的人嘛,这回咋又知恩图报了呢?这就是奸诈小人的为人,甄家娘子无权无势不必报,贾家王家有权有势必须报,这一报必定还会还一报,一副唯利是图、两面三刀的嘴脸。想起甄士隐为贾雨村在京城有个落脚之地而写的两封信,同样是两封信,善良与奸猾对比强烈。
   (三)心胸狭窄,心狠手毒。《红楼梦》第四回回目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实际上判案的是贾雨村,而不是葫芦僧。但整个案子,从一开始葫芦僧便唱起主角,讲叙案情由来,演说“四大家族”,提出判案意见。应当说葫芦僧不仅判了案,还助力贾雨村新官上任讨了个好彩头,功臣一枚。结果不但没有奖赏,反而被贾雨村“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是。”原因很简单,就是葫芦僧知道的太多了,尤其知道贾雨村落魄葫芦庙的窘态,也就是“饿不死”的境况,特别是深知贾雨村知恩不报的德行。贾雨村心胸狭窄、心狠手毒由此可略见一斑。
   不知道曹雪芹是否有这样的伏笔:在后四十回里,葫芦僧到底寻了个贾雨村的不是,把他告发了,报了一箭之仇,使贾雨村落得“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下场。我希望是这样,应当这样。
  
   三、讨好宁国府,手段极卑鄙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贾琏被其父贾赦棒揍一顿,平儿找宝钗要治棒疮药时,先是大骂贾雨村“饿不死的野杂种”,接着道出贾琏被打的原因。平儿与宝钗对话只有七百多字,信息量却非常大,可以再次见证贾雨村的卑鄙恶毒。
   (一)几把扇子引发的冤案。贾赦喜欢收藏扇子,叫家人各处搜求。有个叫做石呆子的人,藏有二十把上好的扇子。贾琏托人找关系费挺大劲,才获得“略瞧了一瞧”的机会,开价一把扇子五百两银子,偏偏石呆子死活不卖。事情到此,不过是一笔买卖没谈成而已。谁知道这事让贾雨村知道了,以石呆子“拖欠官银”为由拿到衙门,“把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平儿叙说此事重点不在石呆子,核心要义是心疼贾琏被打。但在我看来就像一个炸雷轰顶,轰的人心惊胆战。首先,这事不是贾赦让贾雨村办的,是贾雨村主动争取来的,攀附权贵的小人嘴脸暴露无遗。其次,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吃的”怎么能拖欠官银,即便拖欠又能是几两几钱银子?那二十把扇子按贾琏给的价,总价是一万两银子,瞬间蒸发、立马归零。贾雨村对穷人下手的确够狠够辣。最后,石呆子不但破财,还落入不知是死是活的地步。我很疑心在贾雨村的治下,会不会走走道就被拿到衙门、关到大牢。
   (二)十年来“生了多少事出来!”。在荣国府,王熙凤主内,贾琏主外。社会上的大事小情,有关贾雨村的各种“生事”,贾琏是要说跟王熙凤、平儿听,即便平儿足不出户也会知道一些内情。所以,平儿说“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这话可信度极高,符合逻辑。曹雪芹不愿意一件一件细数贾雨村恶行,借平儿之口一言以蔽之。
   十年来,贾雨村劣迹斑斑,贾琏都看不过去。贾赦得了石呆子的扇子不无得意,问贾琏“人家怎么弄了来?”贾琏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结果只因这句话,被“打了个动不得”。贾琏这句话,既是不服气,也是对贾雨村的不齿,是对贾雨村欺压百姓做法看不惯、气不过。这样说,并不是说贾琏品德有多高尚、举止有多崇高,但贾琏做事还不至于像贾雨村这样卑鄙无耻,手段如此残忍。贾赦之所以要打贾琏,则是因为这句话击中要害:贾府是贾雨村之流的后台、靠山,客观上起到了使人“坑家败业”的帮凶作用。
   其实,不止贾琏看不惯贾雨村,宝玉、黛玉也不待见贾雨村。每次贾雨村来拜访贾政,都要见见宝玉,目的是讨贾政的好,讨宝玉的好,说白了就是一只讨主人欢喜的哈巴狗。宝玉每次被请出去见贾雨村都是极大的不乐意,一肚子的怨气,不是“那半天子你才出来”,就是见了面“仍是葳葳蕤蕤”“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这大概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贾雨村是黛玉的老师,可是全部小说中,从未见到黛玉提起这个老师一个字,估计也是犯膈应。
   (三)“野杂种”的由来。平儿在贾府丫鬟中职级比较高,是贾琏的通房大丫头,相当于准夫人,平日为人平和、稳重,这次大骂贾雨村,主要是心疼贾琏。平儿这一骂不但力度极大,对贾雨村的定位也是十分精准。原话第一句是:“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饿不死”是说贾雨村落魄葫芦庙的生活窘态,前文已有分析,不再赘述。关于“野杂种”,得从贾雨村随同林黛玉到贾府说起。当时,贾雨村“拿着‘宗侄’的名贴,至荣府门前投了。”这个“宗侄”帖子十分微妙,贾雨村不说自己是黛玉老师,也不说托黛玉之父介绍,却恬不知耻地说俺是你家大侄子。既然都姓贾,又是侄子,那就是同宗同族同种。所以,脂砚斋批道:“此贴极妙,可知雨村的品行矣。”
   然而,平儿不认可这门子宗亲,她认为贾雨村与贾家既不同宗,更不同种,故谓之杂种,外来的,且是野的。如此看,平儿骂得对,平儿骂得好。

共 47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平儿不是王熙凤,暂时还不敢非议贾赦,因此也就骂起了贾雨村,说他是什么风村,是半路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开头,不以泼辣户王熙凤的角色出现,以温柔善良的平儿来指骂贾雨村,就把一个无恶不赦的形象推进读者的心里。那这个人是谁呢,随着作者细致的剖析,可以逐步了解到贾雨村的残酷冷血。贾雨村进京参加科考途中没了盘缠,寄宿葫芦庙中,以“卖字作文为生”,这就是饿不死的野杂种由来。当初落难,幸逢甄士隐银两接济。世人皆以为他会报答此恩,可后来发生的事情真是令人发齿。困顿葫芦庙,受恩不报恩:作者的赏析里第一节,包含了一个完整精湛的故事,足以令世人动容。文中的贾雨村信誓旦旦的承诺如同废纸一张。第二节再次强调贾雨村恩将仇报的自私面貌。后来的赏析剖析出贾雨村心肠之狠令人胆战心寒的的大量事实。尤其是后来的章节里审理冯渊被薛蟠打死一案,认真仔细地从各种角度,把贾雨村的心理和品格剖析得入微到位。十年来“生了多少事出来!”。平儿足不出户也会知道一些内情,贾雨村的劣迹就连贾琏都看不过去,贾莲就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这句话,被“打了个动不得”。看完作者精彩的赏析,一来对贾府上下对贾雨村的所有恩将仇报的全概心知肚明。二来对作者精读红楼梦的细致深感佩服。赏析,结构严谨,构思精密,用大量的事实层层推理,让作品最后推向高潮。感谢赐稿宁静,问好冬安。【编辑:开心的秋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21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1-12-07 10:11:21
  作者是红楼博学研究者,把一个冷酷无情的伪君子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2-07 12:56:19
  谢谢秋蝉精彩编按,遥祝安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12-07 14:38:46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2-07 16:28:41
  感谢宁静厚爱。
4 楼        文友:古不为        2021-12-30 10:41:51
  近5000言,说尽红楼贾雨村,让人活脱脱看透贾雨村丑恶嘴脸和真实面目!精彩无限!大赞!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2-30 11:10:40
  谢谢古老师精彩点评,敬茶,遥握。
5 楼        文友:草芒        2022-03-03 13:22:18
  拜读学习,红楼深有研究,好文章就是言之有物,章法严谨。
我为诗狂
回复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3-03 13:27:45
  谢谢草芒老师到访,留墨美评。多交流,多斧正,共同提高。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