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金竹飞瀑游感(散文)
瀑布是水的势观,是水与山的默契,是水与崖的“双人舞”,是水之势将崖之势的轰鸣演绎。当我来到乐安金竹畲族乡的吓通村,观览了金竹瀑布,我又觉得,瀑布是畲族姑娘衣边上最靓丽的锦绣。
那天下午,来到吓通村,天清气朗,山影斜荫。这个畲族村庄,四面青山,一栋栋房舍,高饱和度的土黄色墙,猪肝色的木柱木板木吊楼,黛黑的瓦,篱笆的围院,还有吊楼栏杆上嵌上的畲族象形文字,弥漫着浓郁的畲乡风情。
一条溪河,清流不息,摇摆着它婀娜的腰姿,穿村而过。河宽处十多米,河水有时急促,哗哗地奔流;有时舒缓,粼粼地潺流,把山村不多的人烟嘈杂带走,让吓通显得更加地宁静。溪河的源头,就是金竹瀑布,在不远处的山里。
相比村子的浓烈色彩,瀑布景区,则是另一番绿意盎然的清幽。满谷的苍翠,一沟的清流,大潭小潭连珠,大瀑小瀑齐飞,山与水都秀着深邃。走在随溪流蜿蜒的步栈道上,没有烈日的炎躁,没有人声只有水声,令人心旷神怡,悠游自在。
十月的山中,还没有雾气,但走着,看着,又分明感觉山谷弥漫着淡淡的氤氲。我想,这应是初阳的清辉和水波的粼粼,融和的淡雅;这应是山涧两侧的葱茏所漫散的绿意,我以为,这里的山气是绿色的。投身其中,就是把身与心,都交给纯粹的天然,交给一个清纯的世界。
边走边看,山清水秀,一切都是那么地宜人。宜人的心情,都在轻盈的脚步中。溪河平缓的地方,溪水浅浅的,清凌凌地流淌,时有巨石卧立其中,它们虽处浅滩,但也把自己当做中流砥柱来担当。溪沟势陡的地方,水流湍急,因跌差而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水击石,水击水,哗哗啦啦,轰轰隆隆,响彻山谷,不绝于耳。这种不绝于耳的轰鸣,若是在城里,是被人唾弃的噪音,但是在这里,尽管盈满了山的空,裹挟了山的寂,可人们觉得它们是和鸣,是好风景的召唤。
应着召唤,来观瀑布。这个以金竹畲族乡为名的瀑布景区,它渐升的名气,让曾经默默无闻的山乡,成了人们纷至沓来的热点,似新开的一扇门,为山乡带来人气与财气,也似新开的一扇窗,让深山里的畲乡人望见更辽阔的世界。
不同的水势与崖势,不同的瀑势。金竹瀑布是什么势呢?金竹瀑布,呈现给你的不单是庐山三叠泉那样的一流飞泄,展示给你的不单是黄果树瀑布那样的一幕飞帘,而是多个姿态各异瀑布的群组。
起初有几个看上去不错的瀑布,它们也仙姿玉色,然而,它们在这里其实默默无名,景区游览图找不到它们的标记。景区内那些有名头的瀑布,大都被赋予了八仙的故事。
如淬剑潭瀑,从石缝中穿出,被一块尖角的大石一分为二,水流左右两流,各自入潭,其中右边这束,水急如剑插入水潭。相传吕洞宾曾在此修炼纯阳剑法,在潭中淬洗宝剑。
当然,这传说肯定是编撰的,但我宁愿信其为真。会讲故事,也是景区必修的功课,只要讲得好,讲得有文化、有趣味,信之不伤大雅。
又如仙姑潭,说是因潭水清冽、柔滑,何仙姑曾路过并在此沐浴。潭瀑从高岩上飞流而下,形如裙摆,似是仙姑沐浴时,钩挂在崖上的仙衣。瀑布两侧山石有竖立如屏之势,似要把瀑和潭都遮挡、隐藏。这潭水原本就好,又沾了仙气,我不骗你,用其洗濯,一定畅达清爽,飘飘欲仙。
吓通溪河主要是两条溪水的汇合,一条从点光潭到仙姑潭,一条从虎啸飞瀑到淬剑潭,然后汇合。站在对面的山高处俯瞰,仙姑潭与淬剑潭在一屏之中,似两条白龙,左飞右舞,这就是所谓的双龙瀑布。它们一左一右,一阴一阳,一柔一刚,巧妙地诠释了道家之境与仙家之妙。我终于找到了吓通溪河有时急喘势促,有时舒缓清柔,雄劲与阴柔并济的密码。
乌龙潭,说是因韩湘子降服潭中为害畲民的乌龙,而得名。仙翁潭则被赋予了张果老偷吃万年何首乌,而成仙的故事。汉钟离的芭蕉扇,据说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可他一日路过金竹,忘情观景,不慎将芭蕉扇掉落潭中。恰好蓝采和云游路过,帮他把扇捞出,此后,汉钟离点化蓝采和成仙。此潭就叫芭蕉潭。另外,吓通下游的丰坪村,有个铁拐李脚印。
一处林荫的峭岩上,采和亭隐立其上。吓通村都是畲族的蓝姓人家,所以他们说:“蓝采和就是我们家的人。”难怪,八仙大都来到这里,原来他们也像我们凡人一样,喜欢到朋友家串门。不过,为什么曹国舅没来?难道是因为他成仙最晚,没有赶上这趟?
尽管这些故事有明显的牵强附会,但一个景区能把传统文化揉合进去,让天然美景与文化性、趣味性结合,我认为是一种可贵的追求。不过,金竹人还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把两溪最先的潭瀑,留给了自己最虔诚的信奉和最原始的崇拜。
点光潭,以山水最初的汹涌之势,落差几十米,壮观地飞流、冲击,把底下的顽石凿出了约八米深、二百平方米的巨潭。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周边的百姓敲锣打鼓,摇着彩旗,抬着菩萨到此,以最纯洁的潭水,为菩萨净身开光。故潭名:点光。中国人对菩萨的信奉,除了精神的慰藉,还有很现实的祈求。年年开光,是让菩萨日日新,焕发光彩而法力无穷,能有求必应。
虎啸飞瀑是这里最壮观的,轰鸣之声震耳欲聋。
从淬剑潭往上走不远,透过茂密的林叶,只见层叠嶙峋的石壁上,一条白练从高高的山巅豁口倾泻而下,飞瀑之水天上来。几个疾步,走上虎啸桥,瀑布只能仰视。整个豁谷三面峭岩壁立,呈圆柱形,别有一番洞天。瀑水逢山壁平滑,则直冲飞下;遇山石突兀,则绕折飞溅。如此几飞几折又几叠,落差近百米,才轰隆隆地落入被水凿蚀得既圆又深的潭中,可谓风姿卓绝。现在是枯水季,若在水势大时,瀑布愈加气势磅礴,奔雷喷雪,银珠飞溅,整个壑谷雾气弥漫,若恰好光雾巧合,还会出现彩虹,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由于其声震荡岩壁,循环回绕,轰隆似虎吼,故名虎啸飞瀑。
从不同的位置观看虎啸飞瀑,因不同的位,不同的势,瀑布展现不同的英姿。比如虎啸桥上的仰视,瀑势恰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从左侧半腰的天然石台近观,瀑布遇石折绕而分流与飞溅,正是“雪净鲛绡落刀尺,大珠小珠飘随风。”(严遂成《白水岩瀑布》)从正面观景台倚栏眺望,瀑布又是“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张九龄《入庐山仰望瀑布水》)
人有人的好恶,瀑有瀑的执著。我喜欢这瀑布一泻千里的雄心,更赞叹它,若势可,则激流奔泻,展示自己的汹涌澎拜;若遇挫,则另辟蹊径,显现自己的专气致柔。凝望着虎啸飞瀑,让人再次感悟,上善若水、至柔至刚的哲理。
这里的畲民,把对虎啸飞瀑美景的感恩,献给了他们的始祖盘瓠。说是盘瓠为庇佑自己的子孙,化身飞瀑,岁岁年年,润泽乡里。
如此丰美的金竹瀑布群,是金竹畲民的幸运,是大山赐予的恩宠,是对他们喜好山居的回报。
为什么我觉得瀑布是衣边漂亮的锦绣呢?因为金竹瀑布那些幽深的潭,似是一团团美图,潭潭连珠的溪,就像畲族姑娘衣边上的五彩锦绣,装饰着畲乡人们的美好。
一次旅行,一个景点,对我来说,仅仅是人生中的一个短暂,一件些微的事。但游览金竹瀑布,肺腑被清纯的山气滋润,灵魂为磅礴的瀑群荡涤,似乎体内那些慵懒与昏沉都被唤醒,似乎生命的每一个细胞都添了活力。常说:静以修心,其实:动亦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