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 小酌美酒品味酱香(散文)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酒,不仅是饭桌上的中心,饭桌上的灵魂,更是一种情怀。杯小乾坤大,壶小日月长。国人对酒的偏好,可以说是渗入骨髓。懂酒的人无需赘述,对多数人来说,酒是一种性格饮料,外形是水,性格如火,开心庆祝、烦闷忧愁、私人小酌、家人朋友小聚,它就成为一种情绪的符号,把兴奋和快乐无限放大,将人的情感转化为味觉和嗅觉。
我曾问过不少喜爱酒的朋友:喝酒有什么样的感受?各有各的心得,但总也归纳不到重点,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爱酒之人喜爱那种小醉微醺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寻求的是一种进口微辣、入腹升暖的奇妙,喝到半醉开始让人兴奋,平时不便交流的话语到了这个时候好像都成了掏心掏肺的话。
应文友之邀去品酒,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向来对酒没有痴迷的感觉,但逢饭局能不喝尽量不喝,至多是少少喝一点作为品尝。大丰人是比较能喝酒的,牌子不会局限于哪一种,在这方面普通人还没到那种品味,因而客随主变,拿什么酒喝什么酒,从没对哪种酒产生真正的好感。
文友在一家酒庄上班,既是品酒,我便认真起来,努力去体会。随着一口酒入口、进喉,然后顺着喉咙就下了肚,中途没有一点停留,感觉也不像文友所介绍的有53度,没觉得它性烈。正欲评价,胃部忽觉得升腾起一团暖气,一股浓香竟从喉咙向鼻腔袭来,然后折返到口腔中部,舌尖也有了感觉,鼻中有了酒糟的味道,舌头上有了烈酒的味觉,不禁叫好:“这酒有茅台的味道。”朋友介绍道:“黔酒都是酱香型,同属茅台系列,因而有着茅台的味道。你还真实货,竟能品出茅台的味道。”其实只是我用心而已。
平常我也只知“看上去是水,喝多了闹鬼,喝醉了闪腿,酒醒了还说美美美。”要说还有什么内涵,着实没有过多研究和体会。这次品酒却让我有了一个接近酒、了解酒的机会。我甚至为此喜爱上这种味道,每天将一瓶酱香老酒置于床前,时不时拿出来喝上一品,仔细品味,寻找一种“酒出文章酒出诗”的那种奇妙感觉。
但实际上,“酒”的作用远比你想象得还要高深莫测!
酒和茶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是中华几千年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茶不仅仅是种饮料,还是一味良药,唐代陈藏器称“茶为万病之药”。而医中有酒,蕴含古中医千年智慧!“医”的繁体字写为“醫”,它的下方部首正是“酉”,酉者,酒也。“醫”本义是治病的人,即“治病工也,医之性得酒而使。”
古中医称酒为“百药之长”,意在说明“酒”本身就可作为一味药,而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品之一。所以,在我国数千年的酒文化历史长河中,“药用价值”真的是不可忽视的酒之特色。当年红军经过茅台镇,因负伤的红军士兵缺医少药,他们就用茅台酒来为士兵的作品消毒,代替酒精,一时传为佳话。
对伤者来说,云南白药用酒服下,可使药效倍增。对小腹冷痛的妇女,用黄酒送小茴香服下,可起到暖腹和药到病除的功效。人体喜暖恶寒,寒则凝,凝则瘀,血瘀对人体危害极大,令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浊邪积聚。对此类人来说,适量饮酒可起到活血化瘀、暖身驱寒的效果,还能祛风湿骨病,健脾消食,改善睡眠,养颜抗衰,尤其对中老年朋友来说,适量饮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当然,万事万物过及必反,酒更是如此,酒多伤身的道理谁都懂,到底有多少人能很好地遵守它呢。
不要仅仅把酒和“寻欢作乐”划上等号。这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酒文化,可不能到了我们这辈就生成隔阂!对我来说,饮茶独爱碧螺春,喝酒独喜酱香酒。
酒是精神食粮,小酌美酒使人容光焕发,愉悦心情,加深与亲朋好友间的感情。但,美酒虽好,不可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