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名著·传经典】【流年】芥豆之微也有光(随笔) ——二丫头·刘姥姥串接的巧姐
曹公雪芹以宝黛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水做的骨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各美其美,各归仙位,质本洁来还洁去。
他还巧用极端的对比,让一双享尽锦衣玉食的侯门千金,一个遍尝人情凉薄,独钟去恶、洁空的禅情,遁入万缘寂处即生春的空门(惜春),一个历经千灾百病、未谙世事的纤纤弱质,迫降于茅檐草舍之中,回归耕读传家生活,成为薄命司中贴近乡野原味的幸运儿(巧姐)。
即使贵为正钗,曹公也悭笔如斯,转借乡野之人刘姥姥和二丫头,吝墨巧姐的前世今生。
一
第十五回。
宁国府为长媳秦氏可卿大办丧事。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北静王等四王八公,贾府人流,执事,陈设,路祭,彩棚,卷地连天,逶迤三四里,极尽排场与奢华。
队伍行至僻远山村,凤姐带着宝玉、秦钟进入一处农庄更衣暂歇。于是乎,曹公以纺车为引,见缝插针地速写一场乡村“艳遇”。
宝玉等会意,因同秦钟出来,带着小厮们各处游顽。凡庄农动用之物,皆不曾见过。
锹、镢、锄、犁等农用之物,侯门哥儿不曾见过,皆以为奇。何项所使,其名为何,宝玉不断追问的同时,慨叹“盘中餐”来之不易。
炕上纺车。宝玉拧转作耍,自为有趣时,冷不丁一个十七八岁的乡下姑娘急忙跑来乱嚷。
“别动坏了!”
这个大胆喝止的姑娘就是二丫头。在二丫头的心里,一台可纺线、能织布的纺车,是换取一大家子柴米油盐的“宝贝”。一见有人摆弄它,就急且跑、还乱嚷一通的他,哪里还顾得了什么礼数。
面对富贵闲客,二丫头不怯生不自轻,也不理会小厮断喝拦阻,以胆大泼辣的主人身份喝令所有在场者,勿要乱动她家的宝贝。
此卿大有意趣。宝玉当即推开他(秦钟),斥之曰: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
小厮有断喝拦阻之横,秦钟有调笑之嫌,唯有宝玉不曾生气,不仅陪笑相迎,且忙丢开手,还斥责哥们的打趣并申明本意。宝玉的行止中满是对庄农人家的尊重、稼穑生活的好奇和辛苦的感叹。
“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
得知原委的二丫头一改怒容,做了表演示范,主动满足公子哥儿们的好奇心,也尽显纺绩之技。
这丫头是技痒,是多情,是自己生活恐至损坏?宝玉此时一片心神,另有主张。脂批以农家物什,补缀宝玉和二丫头昙花一遇,一语解尽曹公意。
可不是吗?二丫头既没有封建陈腐观念,也没有小女儿的忸怩作态,拥有的是傍身长技。她是熟稔各式农具、会纺线、会干农活的村姑,野气中自带胆识的天趣之美,迥异于黛玉的慎微、多才与柔媚,也不同于湘云的慧性、娇憨与名士风流……
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
欣赏、怅然、遍寻不得又蓦然得见的心路,摇曳出灯火阑珊处的温婉与泪目。
选择“那庄农人家,无多房舍”处暂做休息,虽是凤姐一时兴起,但也契合可卿托梦的现实内容,虚实相映。借宝玉之眼,通过他对二丫头思而慕之的情感轨迹,一窥他内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架手摇纺车,转动了一段奇遇,如桑野春风,清漾灵心。
多维散射,全面辐照,曹公情计,落地生花。红楼男主视域由封建闺房情事延展到社会底层。
二
曹公惜字如金,虚笔侧写的金陵一钗是巧姐。
第六回。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周瑞家的领她见凤姐时,第一次正面提及大姐儿,即“于是来到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
巧姐以大姐儿之名出场,多回中(第七回、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七回、第二十九回),不是奶子哄着睡觉,就是出花、发热,乱着请大夫诊脉等生活琐碎,均是顺笔附带。
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第四十一回)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板儿与巧姐有了交换“玩物”的正面交集。柚子与佛手,虽是水果玩物,却也富含曹公遣词造句之妙思。
“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巧姐把自己的“缘”拱手给了板儿,板儿也将佛手还给了巧姐……谐音字法,妙在意外。
“小儿长情,遂成千里伏线。”咀嚼脂批,伏脉千里,似乎确有姻缘一线牵的原味在其中了?巧姐缘归何处,端的是臆断曹公妙法隐意罢了。笔者不免怅怅然,心生爱玲三恨,红楼未完。
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在那里发热呢。
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
凤姐儿依计而行,着彩明念《玉匣记》,命人请两分纸钱送祟……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
刘姥姥见多识广,身子骨硬朗又自带吉祥,自然成了娇女赐名、送福的不二人选。
“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他。”凤姐道。
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刘姥姥笑回。(第四十二回)
刘姥姥吉语既出,娇贵千金大姐儿更名为巧姐。
据史料记载,七夕节并不具有喜庆之意,数字“七”在民俗信仰中是一个禁忌数字,对于女性尤甚。大姐儿生日是七夕节,不吉利。《说文解字》释“七”:阳之正也。“七”为阳数,大姐儿属阴,阴阳相冲,命运必生波折。
《康熙字典》“巧”:能也,善也。曹公的民俗思想中,巧姐之“巧”与乞巧节并无关联,反而用之,以“巧”命名来消灾解祸,赋予逢凶化吉的美好寓意。
豪门娇女“巧姐”带上了平民气息。只是,彼时幼小的她和吟诗作对的群芳并不在同一频道,乃是一个哭着用柚子换板儿佛手的小千金。
巧姐作为第五代长女,父母凤琏是荣国府实际掌权者,从小千疼百宠,金尊玉贵,自不待言。故,曹公“闺阁昭传”岂会错过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巧姐?
此时小荷不便落笔,就借二丫头昭示彼时之她,曹公何其匠心!
三
天命之谓性。
侯门孤女湘云,有长做女红的劳作之美与熬更守夜的苦,也有割腥啖膻、诗思独步的名士之风,擎举“寒塘渡鹤影”的生命之重,率性而活。
侯门贵妇,比如贵为皇妃的元春,元宵省亲时那排场的富丽与浮华,不过是外表的光鲜和权势的虚空。泪雨纷飞的她向着长辈哭诉,皇宫是那“一个见不得人的去处。”与父亲贾政对话中,不经意地流露“天伦之乐”的向往:“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纵然“富贵已极”、了无意趣的元春一心向往的却是田舍之家的“天伦之乐”。
兼美可卿,贾母心中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又是宁国府待人亲善、做事妥当的“蓉大奶奶”,她有柔媚、敏思、要强的女性魅力,有解人情、会行事儿、温情平和的管理才干,也有封建爱,夫妻敬让,却熬不过高门寒凉、龌龊之私的算计和步步惊心的透支……诫告恳恳,魂托善举,细析贾府常保永全之退路,奈何不为所用。
生即靡华,死亦哀荣,又如何?元春,可卿,韶华香散,青春空误,何其可殇!空叹一声——谁误了卿卿性命?
(宝玉)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第十三回)不听老祖宗劝阻,忙忙奔至停灵之室,痛哭一番。
性幻想的完美少妇一朝命丧,宝玉悲痛之情无以复加。
李纨的诗评,不是文罚,就是讨梅,各种打压别出心裁。龄官的坚拒,袭人的劝警与威胁,黛玉的责贬,晴雯的讥评……
《红楼梦》里,每个女孩都是千娇百媚的花,黛玉是情梦之花芙蓉,宝钗是逐“东风”之梦的牡丹,探春是自带锋芒的玫瑰,元春是红艳富丽的石榴花,妙玉是心无邪、灼灼清艳的冬梅……
元春省亲是烈火烹油的蜃楼之境,可卿梦授是一帘春梦的幻境之门,大观园是群芳施才斗墨的青春乐园……封建礼法下,群芳凋谢,红楼一梦,不过是昙花一瞬。
二丫头,虽当不起严格意义的“花”系,却也当得起袁枚小诗《苔》中的苔米。
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
先闻其声,即兴表演,再是老婆婆一声呼,二丫头就绝尘而去,最后抱着小兄弟又出现在热闹的送行队伍中。
安于爹疼娘爱、有弟做伴的人生,以纺绩之技傍身的村姑,哪里就属于饱读诗书的闺阁女儿?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就是偶遇的红衣女,亦或是刘姥姥杜撰的抽柴女孩茗玉,宝玉都一视同仁,不夹杂色欲,诚挚以待。确然,宝玉的女儿观,没有尊卑,没有亲疏,展露的是男女人权平等的超前意识。低入尘埃的二丫头,朗朗有生气,也是无价之“花”。
二丫头刚在宝玉面前乍现,又倏然而逝,宝玉恨不能跟了去,一种遁出尘世的“痴”情已初露端倪。
遍赏红楼,曹公、宝玉是真正意义上的惜花之人。
二丫头是幸运的。纵是长于僻阴寒地,即使少了朗照,也葆有“苔米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自励精神,持节守身,安贫若素,散播一抹平民女儿的野性之芒。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册画可窥,蕴含农舍、纺绩等乡野元素的美人,不正是现实态的二丫头?
云无心以出岫。曹公虚敲实应,二丫头素简的人生,遥指巧姐的未来可期。
四
芥豆之微,也有光。
知恩图报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刘姥姥涌泉相报的本色。
第六回,攀亲荣国府,体验侯门奢乐,得了管家奶奶凤姐的接济(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也实现贫家小“复兴”。
第四十四回,走亲荣国府,乐游大观园,扮丑角,撑笑场,取媚贾母,也得凤姐青眼,得谢礼八两,并各房银两、物资若干。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判词可证,飞鸟各投林时,刘姥姥三入贾府,探望病入膏肓的凤姐,接受托孤之请;千钧一发之际,挺身相助,巧救恩人之女。
刘姥姥是朴中见色的乡野达人。她有平民智慧,也有以快乐别人为慈心的娱乐精神,更有燃亮他人命程的教母之光。
正是刘姥姥赐名之“巧”字和恩人报恩的善举,举目无亲的巧姐,这个没有沾染贾府浮华腐化的“例外人”,坐上轿子金蝉脱壳,逃离了狠舅奸兄见财忘义的祸患,隐于乡村僻野之间,身守纺车“唧唧复唧唧”,耳听“机杼声”,从青丝盈盈到白发苍苍,安暖半生,成为红楼薄命司中唯一的幸运儿。
纵览巧姐一生,有呼风唤雨的父母疼爱如宝,有以纺绩求生的村姑二丫头为命运投射,也有赐名、解灾、救难的芥豆刘姥姥巧渡一生。
在可卿出殡路上,曹公伏脉千里,借群钗之贯宝玉的视角,由大家闺秀到乡野村姑,从脂粉英雄凤姐、可卿到三教九流的婆子们,铺写万境归情的女儿血泪史,对比映带中,着墨刘姥姥藏养以报恩的人性美,点睛二丫头纺绩之美,影射红楼一钗巧姐在贾府败落后自食其力的终极命程,延拓了宝玉女儿观的现实内蕴和生命质数,也流露曹公关于贾府家族“梦醒之后”的出路探寻——朴素近自然的耕织生活方得善终。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风姐口出华章,品读也别有动人处。

雁子不才,努力阅读经典
姐姐谦虚得紧,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