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满洲里纪行(散文)
国庆假期,我和飞雪、玫瑰姐,还有天使姐,跟随32号旅行团到内蒙东部旅游。10月7日在海拉尔散团。得知从海拉尔到满洲里只有二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四人便乘坐汽车去拜会了这座鸡鸣三国的边境重镇。
汽车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奔驰。高速公路好似一条飘带,一直飘向无垠的天际。路上车辆稀疏,人烟极少。车行两小时后,在草原的深处赫然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满洲里。
第一次听到“满洲里”这个名字,还以为跟那个日本人扶持的满洲国有关系,其实它们八竿子打不着。伪满洲国在吉林省长春,而满洲里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中俄边境,归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管辖。满洲里是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东清铁路西部线建成,在此地设立火车站。当时俄国把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而这里是从俄国进入东北的首站,故名“满洲里站”。俄语称“满洲里亚”,翻译成汉语便是“满洲里”。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如果不是这次去满洲里旅游,临时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可能一直会把它与伪满洲国混为一谈,真的要贻笑大方。
满洲里于1907年正式开阜,是一座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名城,也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它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
到达满洲里已过晌午,我们只有半天的时间游玩。将行李存放到下榻的酒店,来不及吃午餐,便直接打车去了口岸风景区。
开车的是一位来自山西的女司机,热情而健谈。她自告奋勇地帮我们拍照,给我们当向导。
据说国门是来满洲里游客首选打卡之地,包括国门、41号界碑、红色旅游展厅、中共六大展览馆、满洲里红色秘密交通线遗址等景观。由于时间太紧,我们几个决定过国门而不入,留下了些许遗憾。在女司机的带领下,我们在一家商城的二楼平台,远距离地瞭望国门,遥望对面的俄罗斯。
时令只是仲秋,天气也很晴朗,但从俄罗斯那边吹来的北风呼呼作响,携带着阵阵寒意。在南方,冬天的时候,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经常会带来滚滚寒流。没想到,这北国边陲的秋天已经这么寒冷。
这是2008年建成的第五代国门,庄严雄伟,气势磅礴。在乳白色的门体上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十分醒目。庄严的国徽,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一条国际铁路从下面通过。不远处,是俄罗斯的棕色国门,上面的俄文“РОССИЯ”隐约可见。与中国国门的壮观雄伟相比,俄罗斯国门显得简单朴素。在中俄两国国门中间,有一个界碑,即41号界碑,中俄国界标志。很多游客会在界碑前留影。我想他们一定很想体验一下一脚踏两国的感觉,但那是不可以的。一旦越线,后果很严重。
视线越过国门,可以望见不远处俄罗斯广袤的原野,还有城镇和村庄。夏季的时候,一定也是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此刻却枯黄一片,荒凉萧瑟。历史上,这片土地本来是中国的领土。1860年以后中俄签订了两次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将包括库页岛、海生崴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皇俄国。想到这里,我不禁一声叹息,再次望向那片土地,心里荡漾起情感的波澜,仿佛呼啸的北风是那片枯黄的土地因思念祖国母亲而发出的呜咽之声。
离开口岸广场,还是刚才那个女司机,将我们拉到了套娃广场。这是满洲里标志性旅游景区,是全国唯一以套娃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旅游度假景区,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建筑、民俗为一体的大型俄罗斯特色风情园。
入园之前,旁边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整个建筑就是一个硕大的俄罗斯套娃,圆嘟嘟,胖乎乎,栩栩如生,可爱极了。我们望着她笑,她似乎也正瞪着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注视着我们。我们的视线被她牵引着,情不自禁地向她走去。
哇,原来是一个大酒店——套娃酒店。大门气派非凡,大堂金碧辉煌,与澳门威尼斯商人、新葡京相比也毫不逊色。而她独一无二的特色是,举目所见,无不是套娃。大堂吊灯、走廊壁画、门窗装饰、垃圾桶,是套娃;房间里的电视机、茶壶茶杯、镜子、浴室玻璃门也是套娃。于是我心里陡生一阵遗憾,为什么没有预定这家酒店呢?住在套娃的肚子里,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套娃陪伴我们,该多么有趣呀,会不会有白雪公主住在城堡里的感觉?
套娃是独具俄罗斯风情的艺术品,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是俄罗斯特有的一种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可做摆设品,也可用来装首饰,杂物,糖果等等。有时也是年轻人表达爱慕之情的礼物。
2008年春节前,我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买过一个小型的套娃,至今仍摆在书桌上。每当我看书或看电脑累了,望向她,嘴角就不禁上扬,心情大好,疲惫也缓解了。
关于套娃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跟爱情有关,所以可以作为爱情的信物。相传俄罗斯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后来表兄远走它乡。他思念家乡的表妹,就按照表妹的样子,每年做一个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几年后回到家乡,将一排木娃娃送给表妹。后来人们开始模仿,套娃慢慢流行开来。
传说归传说,实际上俄罗斯套娃最初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由莫斯科州谢尔吉耶夫镇画家马留钦根据日本七福神的玩具设计,在1900年巴黎举办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铜奖,由此闻名于世。
套娃广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高30米的大套娃,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属于世界之最。怪不得有人说套娃是俄罗斯的,而最大的套娃建筑在中国。套娃内部是高档西餐厅和演艺大厅,外部由三个美丽的女孩组成,分别代表中国、蒙古和俄罗斯,体现了满洲里中蒙俄三国交界的地缘特色。遗憾的是,由于疫情,游人稀少,各种演出皆停止。
这里是一个真正的童话世界,有200多个大大小小、色彩缤纷的套娃和各种游乐设施,是孩子们游玩的天堂。对于我来说,酒店后花园的俄罗斯文化名人雕像更有吸引力。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柴可夫斯基、列宾等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如一束束火光,曾经烛照过我的心灵。此刻,我站在他们的雕像前,那些曾经读过的作品,听过的音乐,欣赏过的画作,如动画一般在脑海里闪过,心中对他们更加充满景仰之情。
大概下午五点左右,我的肚子终于发出抗议,咕咕乱叫。这才想起我们四个差不多一天没吃什么东西,即刻打车直奔著名的卢布里西餐厅。
还好,人不是太多,还有空位。如果是旅游旺季,餐厅异常火爆,一位难求。这是一家正宗的俄式风味餐厅,从环境布置到到菜式,无不充满浓郁的俄罗斯风情。服务员大部分是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和小伙,看着挺养眼的。
第一次吃俄餐,凭感觉点菜,什么乌克兰红菜汤,香煎土豆片,皇后沙拉都试了试,味道挺特别。最过瘾的是一盘俄式烤肉套餐,像一座小山耸立在我们面前。除了几个玉米和红薯外,其它全是肉,鸡肉,牛肉、羊肉、猪肉都齐了,让我们大快朵颐,当了一回食肉动物。最后剩下不少,打包回去也没人吃,可惜了。
吃饱喝足之后,当然是去欣赏满洲里夜景。满洲里有最美夜景之城的美誉。套娃广场的夜景自然是流光溢彩,美得没商量。可我们时间宝贵,想多看一些景点。有朋友建议我们去婚礼宫。他说婚礼宫在一个小山坡上,是一座庄严典雅的哥特式建筑。到了夜晚,像是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在那里还可以登高望远,欣赏满洲里的璀璨夜色。可是,当我们兴致勃勃打车去到那里,却吃了闭门羹,到处黑魆魆的一片。无奈之下,只得返回市中心。
实际上,整个满洲里的夜晚都氤氲在斑斓的色彩之中。透过一盏盏璀璨的灯火,每条街道、每座房子,每扇窗户都在演绎着精彩而浪漫的故事。街道上干净整洁,安静祥和;触目所见皆是雄伟的欧式建筑,美轮美奂;咖啡厅和酒吧比比皆是,从里面飘出浓香的味道,让人垂涎。一切都使人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却又让你倍感亲切温暖。
我们在满洲里呆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早便匆匆离去。她美丽的风景,浓郁的异国情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期待在一个草原上鲜花盛开的季节,能够与她再次相逢。
读了姐姐此文,有一种冲动:待疫情过去,一定要跟随你们的足迹去一次满洲里。
套娃买了两套,是在圣彼得堡买的,很可爱。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