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三岔河轶事(散文)

精品 【丁香】三岔河轶事(散文)


作者:吴贤德 白丁,76.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2发表时间:2021-12-31 10:43:35
摘要:村头有条小河叫三岔河,三岔河,一条东南方支流,一条西南方支流,两条支流汇聚村头而得名,三岔河穿村而过奔向史河,最后注入固始县城北淮河。

【丁香】三岔河轶事(散文) 村头有条小河叫三岔河,三岔河,一条东南方支流,一条西南方支流,两条支流汇聚村头而得名,三岔河穿村而过奔向史河,最后注入固始县城北淮河。
   三岔河,直到今天仍然承担着全村人走出村子的唯一出口,每次返回家乡途经三岔河时,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都会把我的思绪带回那个让我终生难以忘记的岁月。
   也许是我身高的优势,童年时代,在村子里的同龄孩子们面前,不用自封,自然而然地成为老大。每逢星期天,我就带着小伙伴们光着腚,跳进三岔河里摸鱼捉虾,直到大人们拿着棍棒把我们从河里赶回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岔河两岸都是一排排枝繁叶茂高大的柳树,河滩上长满了灌木。每年夏天的晚上,三岔河滩不仅是大人们乘凉、孩子们下河洗澡和玩耍的好地方,还是村里男女青年谈恋爱的绝佳之地。
   那时候,因我在报纸上发表一篇小文章,县邮电局就把我从生产队招聘到公社邮电所担任山村邮递员。一个农村青年成为邮递员,在当时是多少人羡慕的工作,尤其是女孩子们。
   当时全县正在上映《人生》电影,电影中男主角农村小伙子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因为会写新闻报道,村里女青年刘巧珍不顾父亲强烈反对与高加林谈恋爱。在我们当地女孩子们的心目中,我和高加林有类似的经历,靠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从农村提拔到邮电所工作,就自然成了电影《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
   由于当时公社邮电所住房紧张,我上午从家里赶到邮电所领完报刊和信件,然后下乡送到所划分的片区(大队),送完就直接回家,第二天上午再从家赶到邮电所去领任务,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
   三岔河是从我们家去邮电所的必经之路,那时候没有公路,每天去邮电所只能扛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又弯又窄的土田埂去邮电所,最让我苦恼地就是,每次必须脱掉鞋子,光着脚才能过河去,冬天也是如此。
   1983年12月的一天早上,当我推着自行车来到河边,脱掉鞋子准备趟过结冰刺骨的三岔河时,对面河边洗衣服的阿方,给我扔来一双胶皮靴,穿上阿方扔来的胶皮靴过完河,阿芳跑过来告诉我,以后每天早上在河边等我。说完,拿着我脱下的胶皮靴头也不回地去洗衣服了。
   阿方姓前,按年龄比我小两岁,我们原本一个庄子,是三岔河把一个庄子从中隔断,她家住在河东边山坳里,我们家住在河西边山坡下,她父亲不仅是十里八村有名雕梁画柱的巧木匠,也是一个白刀进红刀子出的杀猪匠(屠户),大砍刀一举劈猪肉块,想要多重砍多重,村里大多人大都不敢轻易得罪他。
   阿方虽然个头不算高,在村里也是大家公认的村花。阿方姊妹5个,她的上面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哥哥,下面是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阿方在姊妹中排行老二,阿方不仅人长得漂亮,也很勤劳,村里不少人家都想上门提亲,让阿方做自已儿媳,结果都让阿方吃了闭门羹。
   说句内心话,当时心里也很想娶阿方做妻子,可是家庭条件也不允许。我的父亲去世早,家庭姊妹多,论条件,根本不在一个档次。那时两家孩子开亲讲究门当户对,一个邮电所临时工,每月只有十几块钱工资,说白了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像阿方这样家庭条件好的女孩,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
   那时候,孩子想上学就上,不想上学就算了,回家放牛,或者帮父母干点家务或简单的农活,父母根本不注重培养孩子学习,阿方虽然家庭条件好,但在我的记忆里,她恐怕连初中都没有读完,我今天还纳闷和不明白的是,当年阿方给我借那么多书,不知道她认真看过没有。
   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冬天过去,春暖花开,天气暖了,水不冰冷了,不需要阿方每天早上借故到河边洗衣服,实质暗中为我过河不受冻送胶皮靴。春天田地里从早到晚都有干活的,如果被村里人看见传到她父母耳朵里,她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一天下午,我送完报纸回家来到三岔河边脱下鞋子准备过河,在河边地里干活的阿方突然跑到我身边,拿出一只用手绢扎好的小布包,一边塞进邮包,一边笑着告诉我,这里有个小秘密,回到家里才能打开看,说完便跑到地里干活去了。
   神神秘秘地递给一个布包,里面包的啥?返回家里,放好自行车,从邮包里拿出小布包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封信。信中阿方吐露了隐藏在心中的秘密,只要你愿意接受我,我不怕你家庭贫穷,我愿意嫁给你,给你生孩子,养孩子,永远做你的妻子,今晚9时,等家里人都睡了,我偷偷地溜出来,在河边大柳树下等你。
   也许是看过《人生》电影的原因,看完阿方信后,并没有感到有多少吃惊,吃完晚饭洗完澡,那时家里没有闹钟和表,我便一个人早早地来到河边的大柳树下。等了好久也不见阿方来,我正懊恼地准备离开时,阿方来了。阿方告诉我,她姨妈来了,她是偷着出来的,还得马上回去,明天晚上老地方见。
   第一次约会失败,对于从没谈过恋爱的我来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没有一点睡意,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就骑车去邮电所了。下乡送报纸的路上,不顾自行车两边驮着装满报纸、书刊、信件的沉重邮包骑得飞快,抓紧完成任务,晚上和阿方在一起。
   皎洁的月光,静静的三岔河,大柳树下,绿茵茵的草丛,两个初恋的青年男女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哗哗流淌的河水,清爽的微风,摇曳着树叶,繁星点点的天空,一对恋人,共同演绎美好的时光。这一晚我俩醉了,醉得一塌糊涂和一无所知。分手时,阿方告诉我,以后晚上见面,以我的口哨声为信号。
   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和阿方晚上约会如此隐秘,竟然在村里秘密传开了,并传到阿方父母耳朵里。阿方父母为了阻止她晚上出来,特向阿方制定了严格的家规,晚上有事外出必须经过父母批准和妹妹陪伴,如果发现私自外出就打断阿方腿,父母晚上还特地在阿方房门上了把锁。
   黄梅戏《天仙配》不知大家看过没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如此严厉的天规,但仍未能阻挡住她们的女儿七仙女私自下凡和董永结为夫妻。我和阿方晚上不能在一起,但阿方白天还要下河洗衣和干活,我俩就约定用纸条传递信息,把约会的时间写在纸条上,塞在河边大柳树树洞里。
   那时三岔河两岸植被很茂密,白天不要说藏两个人,就是10个人随便找片树林往里一钻,也很难让人发现。有情人难成眷属,棒打鸳鸯两分离,阿方父母很担心女儿一时糊涂和我生米煮成熟饭,一边加紧对她的监管,一边暗地里找媒人给阿方找婆家,要把女儿嫁出去,一旦阿方肚子怀上我的孩子,就没法收场了。
   其实阿方父母想错了,他们并不知道我俩相处,我的母亲同样极力反对,并一次又一次提醒和劝我,按照我们家庭当时的条件,一是拿不出彩礼,二我们两家是本庄,结婚后,两个人不可能不拌嘴,阿方父亲在村里没人敢惹,我和阿方结婚,母亲坚决反对。直到今天,我也没敢告诉阿方。
   一天,阿方突然告诉我,媒人已为她找好婆家,父母已收下媒人送来的钱和缝纫机等彩礼,昨天父母硬逼着她和媒人一块去婆家看看,并和那个男人见过面。婆家家庭条件虽然不错,但那个男人实在让她看不中,甚至有点让她恶心。回来的路上,媒人告诉她说,父母已为她择好农历十月份结婚日子,她很着急,要和我私奔外出打工。
   私奔是个好办法,这样不仅可以省掉结婚的彩礼,又能娶阿方做妻子。当我把阿方私奔的想法告诉母亲时,母亲当天就找来舅舅,两人一起劝我,万万私奔不得。舅舅说:你和阿方私奔了,你妈和家又搬不走,阿方的父母找上门,大闹逼着你妈要人,你妈还有好日子过吗?
   我17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含辛茹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起早贪黑拉扯我们兄妹四个。如今我已经二十多岁了,作为家里的老大应该撑起这个家。听了母亲和舅舅的劝解,我当面表态,为了母亲和家庭,自已绝不会和阿方私奔。当然这话不能告诉阿方。
   随着阿方的婚期临近,她的父母放松了监管,阿方隔三差五来找我,见面第一句话都会问我,我们什么时候走?我不走,她可以先走,找个地方先安顿下来,然后打电话给我,这样她父母就找不到她了,等我们有了孩子再回来,她父母反对也没用了。我呢?只能用丢了邮电所工作太可惜等理由来搪塞阿方,蒙在鼓里的阿方,哪里知道我的母亲也和她父母一样反对这桩婚姻。
   明天就是阿方出嫁的日子。早上淌过三岔河,向阿方家门口望去,她家聚集了不少前来送亲的亲戚。在去邮电所的路上,想着和阿方偷偷摸摸相爱,和电影里“特工”没什么两样,明天阿方就要出嫁了,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难过,要不是父亲去世早家里太贫穷,我一定娶阿方做妻子,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了。
   老家有个风俗,庄上男孩结婚和女孩出嫁,全村人都会带着贺礼去祝贺。下乡送完报给回到家里,弟弟和妹妹告诉我,母亲去阿方家送贺礼去了,吃完晚饭,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满脑子都是阿芳的身影,心乱如麻,就在我迷迷糊糊想入睡中,阿方来到了床前。
   牵着阿方的手,漫步在三岔河岸,面对明天就要出嫁的阿方,面对心爱的姑娘,面对心爱的恋人,面对这个本属自已妻子,心中千言万语却无法向她吐露。阿方突然仰天长叹问道,你想不想要我做你的妻子?不要,我就走了,要,只有这最后一次了。阿方紧紧地抱住我,这晚我们已没有顾虑,不需要再去克制,就这样阿方献出守了20多年的姑娘身。
   阿方出嫁去了婆家,我每天像掉了魂似地无精打采。听村里人说,阿方出嫁那天,哭得像个泪人不肯出门,硬是被她母亲和姨妈、婶子们架出家门的。三天后回娘家,村里人看见阿方两只眼睛红肿得像鸡蛋,阿方嫁的男人又矮又黑,和水浒传里武大郎不差上下。
   阿方出嫁后,好几次都想骑车偷偷去她婆家看她,也许因工作和家里农活太忙,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等我从她亲戚口里,打听到她的婆家住址,准备去她婆家看她时,她亲戚却告诉我,阿方和丈夫到郑州打工去了,从此便断了和阿方的联系,两人失去见面的机会。
   阿方结婚第二年,我已经24岁了,也该到结婚年龄了,匆匆忙忙就找了个大队小学教师。当年农历腊月初八,就稀里糊涂结了婚。岳父是大队书记,岳母担任多年大队干部,结婚没几天,她嫌我们家庭太穷,两人就大吵一架,从此就没有消停过,直到后来离婚。
   1991年3月,为了圆心中的“记者梦”,我辞去家乡邮电所邮递员工作,踏上南下的汽车,来到江南鱼米之乡吴江盛泽。在盛泽打工期间,为了躲避联防人查夜,我睡过郊区臭气熏天的废猪圈,也躺过郊区农民冰冷的菜园地。
   盛泽是中国的丝绸之乡,像我这样只会写几篇新闻稿件,没有大学文凭,又没有维修纺织机器和印染技术的人,盲目地来到这里根本找不到工作,还好在家乡当邮递员学会了修自行车,为了生存下来,买来修自行车工具和配件,在街头马路边当了一名修车的师傅。
   屋漏偏遇连阴雨,人要倒霉了,喝凉水都会塞牙,正当我在街头马路边修车生意一天天好起来,每天有两三百块钱收入时,盛泽为了创建全国卫生城镇,全部取缔街头马路边摊点。失去修车工作,我只有选择去建筑工地干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小工。
   父亲去世早,给我锻炼一副能吃苦的本领,无论多大的苦,只要别人能吃的苦我都能吃。白天在建筑工地当小工,晚上回到郊区租住低矮废弃的猪棚里,趴在捡来的木头自钉的小木桌上,在又昏又暗的灯光下,翻阅从街头报亭里买的书籍和报纸,一边给报社写稿。
   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吴江报在盛泽召开的优秀通讯员表彰会上,当时任吴江市宣传部副部长、吴江报社社长吴延元,得知我是一个来自河南固始县的打工者,当场安排随行的吴江报总编,不但在报纸上免费给我刊登求职启示外,还为我办理了吴江报“特约通讯员”证。
   再好的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就不是好马,作为一个外地打工者,如果不是遇上吴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江报社社长吴延元这样乐于助人的好干部,我可能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只能选择建筑工地当一辈子小工。求职启示在吴江报刊登第三天,我顺利进入北京某报驻华东工作站,终于圆了我的记者梦。
   一九九八年五月,我从苏州来到举目无亲的郑州,为了在郑州能够生存下来,我和妻子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白天在街头卖报纸,晚上给报社写稿,并在大河报发表了《苦中也有乐》等文章。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2000年,我被北京某报驻河南记者站招聘为记者。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和阿方分手40年了。2020年6月的一天,我从郑州回固始老家出差,中午吃饭时,一位同桌对我说,我婶子说你不但能吃苦,也很会写文章,是村里姑娘们心中的偶像,好多女孩都想追你。真的巧合,我原本想这辈子再也见不到阿方了,没想到饭桌上竟然遇上阿方的婆家侄子。
   我叔带人在西安搞粉刷,我婶子在西安带孙子上学,他们家在西安买了房子,堂弟和弟媳在江苏盛泽打工,我叔叔是个吃粮不问事的人,家里里里外外的事,全是婶子一个人料理,只有每年逢年过节,他们一家人才回老家。阿方婆侄告诉我。
   返回郑州的一天,打开手机浏览微信时,发现阿方婆侄给我发来的微信。他在微信中告诉我,我走后,他打电话给他婶子阿方,说他在老家见到我。电话里阿方告诉他,让他告诉我,如果去西安出差或办事,让我打电话给她,快40年没见面了,一块坐坐。并给我发来了阿方的电话。
   看完微信,我拨通了阿方的电话。电话那头阿方告诉我,分手快40年了,我仍然能够听出是你的声音。我老公带人到工地干活去了,我刚把孙子孙女送到学校,没想到刚进屋就接到你的电话,父母在世回娘家时,听村里邻居说,你干的很不错,家庭也很幸福。
   当我问阿方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时,等了好长时间,才传来阿方的声音。不好意思,我不能告诉你,这么多年来,我每次回娘家都会打听你,只是前些年没有电话。一眨眼40年了,如今我们都老了,孩子也长大成人了,要不是老小身体不好,还没有交掉,如果老小交掉了,我没有什么遗憾了,早就想“走”了。
   阿方哽咽着告诉我,几年前,我母亲病重回老家看望她时,临终前,母亲拉着我的手含泪告诉我,阿方,是父母害了你,你原本可以有个幸福的家庭,因为父母嫌贫爱富,让你嫁个石滚压不出一个屁来的傻子,让你受苦一辈子,是父母把你推进了“火坑”。
   我们两人谈恋爱的事,不仅村里人知道,我父母也知道,结婚后,我的傻子丈夫还问过我,把绿帽子往自己头上扣,真是傻得让人可笑,不过傻有傻的好处,我和傻子结婚这么多年,如今有了孙子,傻子从来不担心孩子是不是他的。
   当年我们如果选择私奔,会是什么样结果?结婚后回娘家母亲曾告诉我,父亲和她私下里商量过,两个人真的私奔了,在那个没有电话年代也就算了,抱着孩子回来,父母自然就认了,今天想起来我是不是太傻,如果选择私奔逃婚,我怎么会嫁给一个傻子呢?阿方后悔地说。
   我们都还60岁不到,阿方怎么会选择早就想“走”呢?我问阿方怎么会有这样想法?电话那头,阿方选择的是长时间沉默,直到今天,阿方也没回答我,阿方虽然没能回答我,我也能猜出八九不离十,这些年阿方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
   转眼40年过去,我从当年的棒小伙变成一位60岁老人,如今三岔河已找不到七八十年代两岸柳树成荫,河滩茂密树林的面貌了。经过几次修建后的三岔河,已变成一条河道宽直的河流,河上面架有桥梁,河涧滩地也变成了村庄,不要说藏人,只怕连只鸡也难藏了。

共 606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罢《三岔河轶事》令人唏嘘不止,遗憾不止。上世纪八十年代,男主人公因喜欢写作并小有成就,被公社邮电所招为送报刊的临时工,因而成了河两岸女青年们青睐的对象。河对面的阿方借河边洗衣给男主人公送来过河的胶皮靴,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他扛着自行车过河,阿方都会在河边等他。时间久了,一对相互爱慕的青年终于成了恋人。可是,双方家长极力反对,原因很简单,门不当户不对。最后,阿方被迫嫁给了不喜欢的男人,男主人公也辞去了工作南下打工。他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功成名就,圆了自己的记者梦,并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机缘巧合,昔日的一对情人在电话里相遇了,唏嘘而感叹造化弄人,人生不易等等。阿方已经当了奶奶,男主人公也家庭幸福美满。昔日的三岔河经历了岁月的冲刷,被人为地改变了曾经弯弯曲曲的河道,如今已成为一条宽敞的河流,曾经趟水过河早已被宽大的桥梁所替代。文章的结尾用改变的河道和架起的桥梁暗喻,如今的社会发展美丽如画,让我们一起享受国富民强带来的新福祉。那段曾经青涩而美好的恋情被深深的埋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老师的文笔自然,如三岔河的流水潺潺不止,美好而原生态,推荐阅读共赏,感谢老师赐稿丁香,欢迎精彩继续。【丁香编辑:乔山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108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乔山人        2021-12-31 10:45:07
  感谢老师对丁香的厚爱,期盼老师佳作不断,并继续支持丁香。顺致,冬安。
2 楼        文友:吴贤德        2022-01-01 15:34:11
  十分感谢编辑点评和读者厚爱。
吴贤德,河南固始县人。曾从事记者,现为摄影师。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2-01-08 18:55:58
  祝贺吴贤德老师散文作品《三岔河轶事》获得精品!感谢江山编辑部支持厚待丁香!感谢老师坚定坚持丁香共同守正繁荣江山文学!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烟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