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明月常照读书窗(随笔)
有一个科学家说过假如让他当一个国王,有很多的奴仆,有美丽的花园,有美味的食物,但就是没有书,他情愿不当,宁愿在一个有很多藏书的小阁楼来渡过生命。我想说:我也是这样。没有书籍,我的世界将失去光彩。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都为房子、车子奔忙的时候,书就被很多很多的人抛弃了。书是进步的阶梯,书是精神的食粮,可在很多人眼中,书是无用的名词。读书,就是固守着自己精神的家园,不管物质生活条件如何,都从书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从而抵御外界“拜物教”的诱惑吸引。
在寂静之中,我读过了《浮士德》,懂得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永不停息的自强精神;我读过了《神曲》,喻示人类怎样从迷惘和罪过中,经过苦难的磨砺,到达至真、至善、至美境界的历程。我读过了《红楼梦》等四大名著,读过了《孔子传》《刘伯温传》《封神演义》《三言二拍》《儿女英雄传》《古文观止》《格言联璧》《唐诗宋词》等许多书,读过了《永别了,武器》《葛朗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巨人传》……
读书的时候,每当会意,总会觉得仿佛有一道灵光从头顶贯注脚跟,就如醍醐贯顶,再看人生、社会,心绪会变得更坚强有力了。而每当自己读到瑰丽的上古神话、优美的先秦散文、隽永的唐诗、飘逸的宋词、灵秀的元曲以及杰出的明清小说时,身心不禁为之舒展,心情不禁为之愉悦。
在这喧嚣的世界上,只有读书才能净化自己的灵魂,正像贾平凹《好读书》中所说的:“能好读书必有好读书的好,譬如……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数学使人周密,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书籍向人描绘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奇幻异彩;书籍向人描绘了社会的纷芸繁复、变幻莫测;书籍向人勾勒出人情冷暖,众生脸谱。
而对于我,读书陪着我渡过了一段长长的艰难的无比孤独的人生历程,有十多年的时光。那时的我的心情陷入深深的徬徨失落,我的精神总是憔悴衰弱,仿佛一个小蚂蚁都能把我吞噬,一片枯落的叶都能把我砸伤。
自卑如盘据在内心里的毒蛇,一遍遍地啮咬着我的心脏,我觉得我一切都是错的,我的一个举手,一个表神,一个念头都是错误愚蠢遭人耻笑的。我变得浑浑噩噩,差一点成了行尸走肉。
我的自卑严重时又伴随着狂妄,那是两个极端,其实是一样的东西,我没有一点的自信。我自卑时认为自己不如脚底的泥土,我狂妄时认为天下都是属于我的。
是读书,读好书,读真善的书,读哲理的书,读正悟的书,一点点地体悟,一点点地释怀,一点点地坚强,使我意志恢复了,变得自信,自爱,爱自己,爱亲人,爱生活,爱世界,是书里的正理拯救了我。
书本其实也是鱼龙混杂的,我以为要找到一本如指路明灯的好书也需要缘份,也许是要靠上天冥冥之中明察了你的心,才让你遇到一本能照彻你的内心、遮挡你的尘世风雨的好书。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行为的权利,选择自己追求的自由意愿,就如先秦屈子在《离骚》里所说的那样: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我喜爱的就是用一本好书作伴,用它来构筑自己的心灵和生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绿色的精神家园,来遮挡世路的风风雨雨,来拒绝世俗的浮躁与喧嚣。试想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或在湿漉漉的雨天捧一本书,沏一杯茶,放一段幽幽的音乐,一个人静坐桌前,让所有被困的欲望消融其间,让各样的心情随着浩瀚的文字,清洌的茶水,迷人的音乐变成满口清香的回味,这种享受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读书真好!活着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