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一地鸡毛的日子,也要活的有滋味(散文) ——我的2021
回望过去的一年,似乎总在忙碌,但想不起干了啥;好像做了许多事,却没有一件事拿得出手、值得称道。这就是我平平淡淡的2021,日子一天一天过,时间一点一点从指间溜走,来不及回味,时光已然跨入新的一年。好在一地鸡毛的日子,并不妨碍我有许多“小确幸”,生活虽然波澜不兴,却也活得有滋有味……
一、工作
我在一家国企上班,朝九晚五,两点一线,岗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每日沉湎于各种琐碎、繁杂的事务,默默无闻,一干就是三十载,年届五旬,仍无所建树,梦中期待的人生高光时刻始终不曾到来。
卓别林说:“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回过头来,审视我的2021,品味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幸福感还是挺多的……
一是领导尊重。我的岗位或许可有可无,但在领导眼里,我可是“定盘星、压舱石”,不出彩的活、不好写的文章、吃力不讨好的事,尽可以放心交给我老陈,不说办得有多么妥帖,至少让他们睡个安稳觉是没问题的。工作中,难免磕磕碰碰,有时候我也会抱怨,也会说些过头话,但并不影响我工作,该干嘛还干嘛,干事不受情绪影响。或许就是这个原因,领导们从不跟我计较,忙起来叫一声老陈,我干到天黑也乐意;闲时,拉过一张椅子,递上一支香烟,面对面吹牛,毫无拘束,没有了上下级之间的隔阂。
二是同事信赖。撅着屁股干活,抬头说话,笑脸对人,是我的本性,也是我的名片。因此,我在单位人缘极好,大家有事没事都爱找“陈哥”,有困难找陈哥,必会得到倾力相帮;心里有过不去的坎找陈哥,定能让你豁然开朗、眉开眼笑;闲来无事找陈哥,逗你开怀大笑,还让你思索回味……上至白发苍苍的退休老职工,下至新入职的青皮嫩娃,都可以和我交朋友,聊天聊地,坐卧无序,谈笑风生。
三是获得肯定。一年到头,屁颠屁颠忙活,应付这应付那的我,怎么也想不到,年终岁尾,领导和同志们居然没有忘记我,双文明先进个人的名单上,我的大名也位列其中。这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来年我更得好好干啊!
二、家事
6月初,母亲离世已届三年,守孝期满,按照家乡习俗,应该为她和父亲立碑了。我和哥姐们商议,立碑日定在今年冬至,顺便也把其他故去亲人的坟修一修。我在家中是老幺,按理轮不到我操持,大哥在时大哥说了算,大哥走后,凡事二哥牵头,我只要跟在他们屁股后头转就行了。此次不同以往,二哥行船在外省,只能由我出头了,好在有大半年时间从容准备。量了场地尺寸,去石碑场订了碑,又在家族群里征集了每家孝男孝女以及后代的姓名,一切都按部就班。只是在名字排列上小有分歧,按我意思,从大到小顺排,我家自然在最后;然而,大姐提出不同意见,应该按先男女、后大小排列。这样一来,我家就排到了姐姐们的前面,这让我心里很不舒服,从小到大,总是她们照顾我、让着我、疼爱我,怎么到头来,我还要在石碑上抢她们风头呢?为这事,我专门咨询了有学问的老者,回答是,先男女、后大小排列是中国人的传统……如此释然。
立碑的日子终于到了,一切都顺风顺水,工程交给了大嫂的侄儿,他尽心尽力,做事没的说。前期准备工作和立碑当日,两个六十多岁的姐夫出了大力,倒是年富力强的我和侄儿小杰,成了陪衬,常年不参加体力劳动的我们,干活还真比不了他们。
最让我感动的是,原本计划立碑和修坟费用,我和二哥对半撇,结果变成了“集资”。先是侄儿“硬”挤进来,说的也振振有词、合情合理“我爸虽然不在,但我也是一脉后人,怎能不让我出点力呢?”再就是大姐二姐也慷慨解囊,他们两家都经济拮据,生活艰难,这些钱是从牙缝挤出来的……接着,三个已经出嫁的侄女、外甥女(云儿、玲儿、梦儿)也纷纷给我转款,也都要求尽一份心。再后来,堂叔兵爷和堂弟花坨也打来电话,要求出资,说是给先人修坟,他们责无旁贷……
这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如此崇礼明德、互敬互爱、相携相守的一家人,怎能不让人留恋!父母不在了,大哥也走了,但这个家没有散,爱还在……
三、爱好
我的兴趣不少,骑车、跑步、游泳、爬山、阅读、写作、书法、聊天,似乎什么都沾一点,但什么都玩不好。骑车、跑步多年,还是个打酱油的;游泳、爬山接触虽然早,但一直是菜鸟级别;书是读了一点,却涉猎不广,尤其是古籍读的少,外国书几乎是盲点。写作嘛,更是上不了台面。以至于朋友们都说:“写者中跑步你最快,跑者中写文章你最棒!”虽有揶揄打趣之意,我却并不恼,常以此语自嘲自乐。
先聊写作。这一年,产量大不如前,质量也没见提高。原因无他,一是工作忙,时间少;二是健康原因,上半年颈椎痛,整天头晕脑胀,哪有心思沉下心写作?下半年受累于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打喷嚏是家常便饭。虽然只是些小疾,却也实实在在影响了生活质量;三是惰性,我是属驴的,似乎不打便干不了活儿。
年初,参加了龙凤山小说笔会,兴冲冲提交了两篇自以为写得不错的小说,却因质量不高,并没有摆上“包公”的案头。虽小有遗憾,却也有所收获,当面聆听了名编大咖们的讲座,找到了差距与不足,明白了下一步努力方向。
清明节,翻阅市志,偶然发现单位前同事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写了一篇书信体散文《玉玲妈妈,您在天堂还好吗?》,文未写完,已泪流满面,此文虽因种种原因,未能见报见刊,但在《新东西》微信平台推出后,还是引起不小反响,同志们因身边曾有这样一位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而感到自豪,也为她在调回北京前最后一班岗中不幸牺牲而惋惜,更激发了广大铁路员工,甘于奉献、矢志报国的勇气和信念。
五一节,受邀参加了市作协举办的南山头采风活动,被老区人民的热情所感染,经过看展览、走访英雄后人、实地感知后,写了一篇《少年英杰饶惠谭》,回顾了饶惠谭将军,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优秀红军指挥员的传奇故事。此篇,最终虽未收入市作协与殷祖镇政府联合编纂的《红色南山》一书,但革命者百折不挠、英勇奋战的精神却常驻我心,激励我前行的脚步。
再谈跑步。2021年,我的跑步总量接近2000公里,并不比往年差多少,但跑友们都说我很少跑步。为啥?只因我今年带了一个“徒弟”,基本上都在陪她跑,参加集体活动就少了。这个徒弟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爱人。关于如何引她“入坑”,如何教她跑步,年底写了一篇散文《与爱人一起奔跑》,其中有详细描写,在此不赘述。我只想说,运动健康固然重要,家庭和谐也不可等闲视之,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夫妻双方都在一个频道上,才有利于沟通、理解,更能架起幸福安宁、和谐美满的桥梁。
这一年,除了陪爱人跑步,个人跑步也有了新突破,全年完成了半马以上跑步20次,超过跑步以来历年之和。参加了多次线上半马,其中一次是自己单位组织的,收获了开心与友谊,也得到了惊喜,一枚枚精美别致的跑步纪念牌、一件件透着激情、热血与荣光的跑步服。
总之,过去的2021年,虽然过得平淡而苟且,但也不乏幸福、美好与诗意!
充实的日子,内心填满,
祝老师,虎年好运连连!
过去的曾经美好,未来的依然精彩。
新年伊始,祝老师虎年虎运,虎虎生威,身康体健,天天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