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恋】剪不断的乡愁 (散文)
道外区面积不大,却有着三家电影院和三家戏院,一家地方戏剧场,电影院常常不清场,你买一张票,可以在里面循环看一天。两家京剧院,一家评剧院,也是我最钟情的地方,也是当年几位红角,云燕鸣,碧艳艳,张蓉华,韓惠梅,高亚樵等角儿的追星族,喜欢崇拜得不行。因为我有个姐夫是记者,常常有观摩票,能够不花钱一饱眼福,买票我是买不起的。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京剧,成为京剧戏迷的,也深深喜欢上了戏剧艺术。及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创作的第一个剧本,被搬上省市县多家舞台,受到如潮好评,又获得全省文艺会演一等奖,还由省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也算初步实现了我的一个小小的文学梦。
道外区也是著名女作家萧红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正是在这里,穷困潦倒的萧红,相遇了青年作家萧军,产生了恋情,从而演驿出了一场爱与恨的婚恋悲喜剧。也使哈尔滨因萧红与其名著《呼兰河传》的影响和文学传承,涌现出了许多知名作家和文学作品,形成了黑土文学一片璀璨的星辰。
七
说哈尔滨是一座独一无二特殊的城市,还因为它的饮食服饰和建筑风格的独特性,是其它城市所没有的。座落于南岗大直街和果戈里大街交叉处的秋林公司,据说是一个德国商人创办的,而它所属的食品厂制作出的大列巴和红肠,却是纯粹俄罗斯风味的,锅盖形状的大列巴,硬硬的一层外壳里面,是松软的面包,硬硬的皮,咬一口,梗赳赳,越嚼越香,里层的面包,软软的,吃在嘴里,绵软馨香。切一块列巴,抹一层黄油,切一骨碌红肠,列巴就着红肠吃,更是别有风味。喝啤酒都是大杯,生啤,熟啤,几大杯咕噜噜一仰脖一饮而尽。哈尔滨人的豪饮,常常令来旅游的南方人瞠目。
哈尔滨女人的衣着服饰,即使在文革前的年代,也是五彩缤纷,花枝招展,长裙丝袜高跟鞋,卷发花样翻新,长发飘飘如云,弯眉红唇,杨柳细腰,即使是隆冬数九大雪飘飘,零下二三十度,俄罗斯马达姆(妇女)和中国女孩,长裙丝袜高统靴,踩在厚厚冰雪上,发出有节奏的咯吱咯吱的声响,很像是演奏着一种冰雪音乐。这时你会看见女孩手里握着一支冰棍,扭动着杨柳细腰,哼着小曲小调或流行歌曲,边走边吃,悠哉游哉,也是另一道北国独有的风景。
说到哈尔滨的建筑,更是风格多样,中西交辉,古今相衬,有中国红砖绿瓦古典风格,有欧洲夏洛特风格,有欧洲折中主义风格,有西方古典主义风格,有俄罗斯建筑风格。俄罗斯人建筑的房屋,楼顶上一定会有一个椭圆形的屋顶,上面一定会树立一个高高的铁杆,更是别具一格。
然而,你只需在道里区中央大街步行街上走一回,街道两旁风格各异的建筑,就可窥见冰城建筑风格之一斑了。用一块块长方形石头舖设成的二千多米的马路中央大街,更是冰城独有,独具特色,记忆印证着冰城百年历史风云和时代的变迁。踏着这条石子路走着,似乎是走在历史的记忆中,想像着它历史风云的沧桑,如何从百年前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了如今繁华的大都市。令人不能不浮想连翩唏嘘嗟叹。
沿着十里长堤建成的江畔公园,绿树红花,凉亭水榭,弯弯甬路,排排石阶,游人如织,欢声飘荡,孩童们追逐嘻戏的笑声,树枝上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和紧紧依偎着的情侣们的窃窃私语,交辉呼应,相映成趣。江面上行驶着的一只只汽艇,破浪飞驰,一只只舢板船,双桨击打着浪花,在浪尖上起伏颠簸,汽艇汽笛清脆的笛声,划船游人甜美的歌声,跳动在起伏涌流的浪花上,也呈现着一番独特的情趣。
而松花江的更加独特天成之处,江南岸高楼林立街道纵横,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江北岸则是一片连一片平展的湿地水草地,无边的浓荫浅绿,在微风中起伏滚动着,虫叫蛙鸣,一岁一枯荣,沿袭了几千年几万年。现代风情和原始风貌,隔江对望,相映生辉。似是两个浑然不同的天地,却又是同一天空同一大地上,大自然的奇特呈现,是中国其它城市的江河所不具有的独特的壮丽景观。
依依惜别十二载
故乡故人难别离
傲雪丁香依旧红
如云白帆已远去
烂漫青春难追回
岁月烟云堪思忆
登高北望归乡路
痴情男儿泪沾衣
几回梦里回故乡
苦恋心追伊人去
松江漫漫东流水
化作泪珠倾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