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论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精华与糟粕(赏析)
一、民族宗教文化之渊源
一榜封神在西岐,渭水钓翁承天意。
点将台上挥神鞭,封神坛下插黄旗。
三百六十五路神,人间万姓赐福悌。
华夏文明渊源久,神灵佑护永承启!
《封神演义》这部神话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外,又一部影响非常大的普世之作。甚至在国外也有一定声誉。它浓郁的神话色彩,众多的人神仙魔,变化无穷的法术,生动引人的情节,惨烈的战争场面,在以它为原貌拍摄的电视剧《封神榜》播出后,几乎家喻户晓,给到了人们的赞美,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封神演义》中所封就的那些神仙,不仅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为膜拜的对象,而且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相映共存,从精神上约束、引导、左右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且不说那些人们熟知的神灵,如每户几乎都尊奉的土地、灶君、谷神、财神、山神,以及比这些神还大的玉皇、四海龙王、雷公电母、风神雨神、大司命小司命、五岳之神、十二太岁等。除了这些日常熟谙的大众之神外,还有那不甚留意名目繁多的所谓神仙星君,如天乙、天德、月德、火德、水德、驿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七杀、天罡、地魁、天喜、桃花、红艳、红鸾、丧门、吊客、卷舌、扫把、天厌、天空、计都、大败、大耗、小耗、飞廉,以及虚日鼠、房日兔、星日马、昂日鸡、胃土雉、宿火猪、壁水蝓等二十八宿星君。这些在日历上频频出现的众神们,似乎与每人的日常生活有点儿紧密相连的味道。
这一大群神仙出现在封神榜中,细细研究一下,如果没有说错的话,它的实际意义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有以下几点:一是这些神灵们在百姓的心里起了一定的安抚作用,使人的精神有了一个依存与寄托的地方,这些万能神点燃了人们的希望之光。现实社会中,百姓普众的生存条件并不一定完很完美,饥寒、病灾、风刀霜剑、黑白无常随时会降临到头上,带来灾厄。那么,有一个能摆脱不祥之兆的办法,一个能释放负面情绪的渠道,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封神榜》上的这些神灵们,无疑就成了平民大众选择的最好对象。他们这些神祇大仙完全可以承担起这个任务,帮大家祈求平安降福赐祥。有了法力无边的神灵支持,人们便不再惶恐,不再悲观。虽然是一付麻醉剂,然它能纾压解郁,生出希望之光。已经足矣!更有甚者,经过长期的蕴藉沉淀,千百年的过滤积累后,这种心理流向已慢慢演变成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一种具有华夏内涵的民族神学文化。当然,西方欧美世界也有所崇拜的神灵,如基都教、天主教、佛教等。这些神文化也曾向东推进过,欲扩大地盘,输出信仰,但最终均告失败,只有佛教还勉强苟存。为什么?就是因为华夏文化底蕴深厚,有《封神演义》的依托,华夏神系根基牢固。还有,中华神灵不同于西方的神,如阿拉伯世界的耶稣,他的形象是灾难很大,悲剧色彩很浓;中国这些神们,他们的作用是以赐福为主(灾星除外),可以保佑平安,渡厄化灾,教你“脱离苦海”,天官赐福,招财进宝,带来吉祥,有喜的内涵。尽管也避免不了一些负面作用,如那些居心不良之徒利用神灵搞迷信,惑乱人心,骗取钱财,甚至违法乱纪。但那不是主流,兴不起多大浪。“举头三尺有神灵”,普通百姓对神仍不敢有忤逆之心,以向善为主要内容。以神为祁福对象,为趋吉避凶的港湾,对神灵分外虔诚。对那些凶神也是敬而畏之,诚心叩拜,祈求不要降灾于己。下面分别剖析一下。
首先,如对太岁、七杀、卷舌、扫把星、大耗小耗、丧门、吊客、绞索等凶神恶煞特别畏惧,处处小心,时时约束自己,不敢胡作非为。而对北斗、南斗、太阴、太乙、天德、月德、文昌、财神等吉神则特别喜爱,敬奉有加“奉若神明”。
再就是,对凶神的敬畏。《封神演义》告诉人们,这些凶神生前就很凶残,千万不可和他作对,否则祸端不小。比如七杀星张奎,是个很厉害的人。他擅遁地之术,可日行一千五百里,比大名鼎鼎的土行孙还多出五百里,而且他的坐骑乌烟雉疾如闪电。张奎不仅一阵连杀周营五员大将,连武力超众的黄飞虎也死于他刀下,还顺手灭了他的同行土行孙,可谓凶残至极(《封神演义》第八十六、八十七回),还有如费仲,乃一大奸佞,他设计害死姜皇后,怂恿纣王残害忠良,阴狠毒辣手段极为卑劣(《封神演义》第七回);扫把星马氏(姜子牙妻),是个嫌穷爱富的卑微庸妇,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不聚财、败运气的特征(《封神演义》第十五、十八回。)
而吉神之中,有太阴星姜妃娘娘,贞淑良善,端庄仁慈;文曲星比干,他乃纣王叔父,忠心为国,舍命保江山,被妲己设计害死,其义其神,为后代士子学生榜样(《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雷部首神殷商太师闻仲,忠心报国,一身正气,肝脑涂地,以死殉国。让他率雷公电母诸神,察民情之所向,视旱涝之所需,为百姓降甘霖,解倒悬,是很公正的一位神(《封神演义》第二十七、四十一、四十三、五十二回)。还有财神,他也是一位颇受欢迎的神灵,此神赵公明,生前法术很高,居深山修行,因受闻太师礼请而下山助商,与姜子牙对阵,但终被子牙杀。死后给他封了好位子,为“龙虎玄坛真君”,率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位财神,主管人间一切钱财与迎福纳祥。正因为他能化灾成祥,带来财运,大家特别喜爱(《封神演义》第四十六、四十七回)。至于纣王为什么还封了个带有吉祥意义的“天喜星”的原因,是因这个神的定义为浪漫多情,是个多情种,喜欢情调,带有十足的风流意义,与纣王的习性完全吻合。纣王虽在政治上相当差劲,但情感上却一点也不逊色,陷于温柔乡中不能自拔,否则江山也不会倾覆。“天喜星”虽也是颗吉星,在婚姻上能助力,但却是不合规合矩、与风流乱情难脱干系的那一类。他是书中主要人物之一,又是帝王,所以把他也讲一讲。
最后,关于《封神演义》的社会意义,它的精华与糟粕,后面再作深入的探讨。
正是:一部演义说封神,倒商战争血流尽。
无道终被有道取,暴政去后是仁政。
斗法毋须存正义,舍命方知是忠臣。
死去也能戴神冠,生时何必长邪心!
点将台下才上榜,怨魂一缕飘西东。
古今多少怨与恨,黄幡幽幽祭东风。
前世风云何处觅?封神坛下有遗踪。
二、进步民主思想之发纫
昊昊中华五千年,一脉相继“仁”字连。
失道暴虐难长久,勤政爱民可永年。
千百年来,《封神演义》的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可与四大名著比肩。其中好多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如周文王被囚而演周易、姜子牙渭水垂钓、周文王蟠溪遇圣,黄飞虎反出五关、哪吒闹海的、哼哈二将的故事,以及申公豹倒行逆施、杨任眼中长手、雷震子身生双翼、姜子牙大破诸仙阵、闻太师命丧绝龙岭、姜子牙斩将封神等故事,脍炙人口经久不衰。这无疑得益于两点,一是作品符合民意的思想性,二乃瑰奇的艺术构思。《封神演义》的主题思想是仁政爱民、反对暴政,主张德治天下,宽政利民,恭俭仁爱,对政治黑暗,残害忠良、暴戾奢靡、沉迷酒色、任用奸佞的昏君暴君给予了无情地揭露。这种民本思想有很大的进步意义,非常符合百姓对清廉政治、明君圣主的期盼与要求。
殷商是我国上古时代继夏之后建立的第二个封建王朝,到纣王(殷受)即位时,已历六百余年,江山原也稳固如磐,百姓生活也还安康无虞,君臣上下一心,国泰民安,一派祥和。纣王初也勤勉政务,无奢靡,贤臣云集,社稷蒸蔚。然自纣王纳妲己女后,一切都朝坏的方向滑去。纣王镇日沉迷酒色,与妲己昼夜行乐;设酒池,造肉林,建鹿台,淫糜奢华,耗民伤;信奸任馋,害忠良,朝纲败坏,社稷日倾。残忍暴戾无人能及,恶行数不胜数。略举几例如下:太师杜元铣谏言除妖,妲己让纣王下令枭首示众。妲己与奸臣费仲构陷原配姜后,纣王不查实情,下令对皇后剜目烙手,还下旨诛杀两个亲生儿子殷郊殷洪。上大夫梅伯上谏,妲己置铜柱炮烙梅伯(《封神演义》第六、第七回)。三朝元老商容的殷郊哭诉后回朝冒死上表相谏:“近闻陛下荒淫酒色,道德全无,听馋逐正,紊乱纪纲,颠倒五常……臣不避斧钺之诛,献逆耳之言,愿陛下速赐妲己自尽……”纣王看完表章大怒,将本扯得粉碎,传旨命当驾官:“将这老匹夫拿出午门,用金瓜击死!”(《封神演义》第九回)。置虿盆,让全城百姓献蛇,将七十二名侍奉过姜后的无辜宫女投入虿盆喂蛇,忠臣胶鬲上谏:“因见陛下横行残酷,民遭荼毒……宫人皆系女子,今入坑穴之中,毒蛇吞啖,遭此惨刑……陛下当改恶从善,亲贤远色,退侫进忠……”纣王大怒曰:“好匹夫!怎敢无知侮谤圣君,罪在不赦!”叫左右:“将此匹夫剥净,送入虿盆,以正国法!”(《封神演义》第十七回)。纣王依妲己之言命修建鹿台,上大夫杨任进谏,不听,令诛杀(《封神演义》第十八回)。在妲己蛊惑之下,将亚相叔父比干剜心(《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满朝文武的谏言听不进去,却对妲己言听计从。奸臣费仲、尤浑、侯崇虎等投其所好,诌谀媚主,诬陷忠良,屠戮大臣,东南西北四诸侯,东伯侯、纣王原配姜皇后之父姜桓楚被陷谋反而醢尸惨死,西伯侯被囚羑里,若非散宜生买通费仲进言纣王,命丧无疑(《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十二回),南侯鄂崇禹为被冤的东伯侯求情,直言进谏而被下令枭首。朝臣人人自危,诚惶诚恐。众多将领投奔周室,如:冀州侯苏护、上大夫杨任、先锋官土行孙、武成王黄飞虎、陈塘关总兵李靖、三山关总兵邓九公、殿前镇守方弼、方相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太师闻仲长年征战在外,闻纣王无道,回朝劝谏并立十规,然“王只诺三,且俟太师离朝,便弃之”。把托孤大臣三朝元老、忠心耿耿的闻太师一番肝胆当做一股风(《封神演义》第二十七回)。修建鹿台,劳民伤财,昏聩残忍,听信奸臣崇侯虎窜掇,将周文王姬昌拘于羑里,烹其子食其肉,残忍程度世所罕见(《封神演义》第九、十一、十九回)。调戏武成王黄飞虎之妻,逼死其夫人。朝堂乌烟瘴气,人人自危,众叛亲离,出征之士纷纷倒戈;战祸连年不断;民不聊生,朝野怨声载道。
反观周室,文王仁慈宽厚,勤政恤民,将西岐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安国泰风淳气清。周武王亦夙兴夜寐时时自勉。纳贤进谏,广开言路,赏罚有度,治军有方,仁德远播。礼贤下士,降身以求,人心凝聚,麾下聚集了无数良将谋臣。渭水河畔躬身求贤,得姜子牙辅佐伐商(《封神演义》第二十四回)。亲临前线,抚慰战士,提振军心。军纪严明,管理有方,从谏如流,躬身而不专权,有律而不独裁,更不沉女色不荒国政,不信谗言不戕忠良。周商两君相比,黑白立显高下立出,殷之天下怎能不亡?
正是殷纣的暴虐统治激起了反商的滔天巨浪。周武王顺天应人,“吊命伐罪”,帅军阀商,揭开了推翻殷商战争的序幕。在姜子牙等众多将佐的辅助下,经过艰苦的斗争,正义终于战胜了暴戾,仁政代替了恶政,仁君取缔了暴君,纣王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商灭而周兴,百姓重获新生。
《封神演义》成书于明朝中期,隆庆、万历帝大多不理朝政而沉迷于炼丹修道,迷信之风盛行,仙神之说鹊起。政治晦暗,奸人受宠,忠良遭贬,朝野人人自危,天子德义全失;人心思古,祁盼明君,改朝之念滋生,换帝之势渐成。这是《封神演义》诞生的社会背景。同时,之前已流行于民间的有关商周战事的传说脚本,如《武王伐纣》,元代的《三教搜神大全》,以及更早出现姜子牙形象的《六韬》等资料,也为《封神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有了一定的基础,使作者下笔有依托,不是无源之水。加之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就使内容更为深厚,故事更为生动引人。
这正是:
殷纣暴虐人神愤,众叛亲离江山空。
东南西北烽烟起,河左河右战鼓频。
顺天应人周室兴,天怒人怨商纣倾。
自古仁勉方延祚,昏暗乖戾焉能永?
三、科学幻想之开山
奇思异想开鸿蒙,光怪陆离照英雄。
瑰丽可与《西游》比,浪漫无人步后尘!
若要问,洋洋洒洒一部长达七十多万字的《封神演义》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什么?这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首先,如果没说错的话,应该是科幻思想最为突出,也最为可贵。说它是我国科学幻想的启蒙老师,是科幻文学的鼻祖一点也不为过。科幻色彩,在古典浪漫主义小说如《聊斋志异》《西游记》等著作中,还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这些作品也是以神话的形式书写,但在色彩的浓郁,场面的宏大,人物的众多,道具之奇异上,都与《封神演义》相差甚远。
先说说人物。《封神演义》共封神365部。有人们很熟知的如玉皇大帝、太白金星、财神、灶君、土地、山神,以及四海龙王,五岳之神,雷公、电母、风神、雨神以外,还有六十位值年太岁,七十二位地煞星,三十六位天罡星,可谓除容庞大人数众多,不胜枚举。再看看道具。书中所出现的兵器法宝,多得数不胜数,其中比较著名的如:封神榜、乾坤鼎(鸿钓)、盘古幡、盘古斧(元始天尊)山河社稷图(女娲娘娘)、诛仙四剑(通天教主)、打神鞭(元始天尊)、杏黄旗(姜子牙)、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阴阳双剑、九龙神火罩(哪吒)、捆仙绳(土行孙)、玲珑塔(李靖)、降魔杵(韦护)、番天印和落魂钟(殷郊)、阴阳镜(殷洪)、混元金斗和金蛟剪(三霄娘娘:云霄、琼霄、碧霄)、太极图(太上老君)、雌雄鞭(闻太师)、遁龙桩(金吒)、吴钩剑(木吒)、哮天犬(杨戬),雷震子的双翅与黄金棍,杨任的飞电枪和神火扇,黄天化的莫邪宝剑,木吒的吴钩针等。这些简直令人眼花缭乱。而那些参与倒商战争的,有人,也有神与魔。有法术普通的战将,也有道法高超的神仙妖魔,人神混战,仙魔斗法,天摇地摧,日月无光,恢宏惨烈。比起其他神话小说,其气势之宏大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