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难忘新疆之旅(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难忘新疆之旅(散文)


作者:陕西西安张昆 童生,68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51发表时间:2022-01-10 09:23:34


   认识新疆是从认识“疆”字开始的。小时候,我从历史书中知道新疆史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1759年,清政府在平定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叛乱和割据势力,收复西域后,乾隆皇帝取“故土新归”之意,将西域改名新疆。新疆的“疆”字左边的“弓”字犹如中国西北边境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边境线,而“弓”字里面的那个小小的“土”字,则告诉人们,新疆边境之外还有很多原本属于中国的领土,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世的时候一直想把失去的这一部分领土追回,毛主席说,在没有追回中国这些领土以前,他在写新疆的“疆”字的时候,永远都不用“疆”字左边的“弓”字和“土”字。伟人誓言,犹在昨天。去了新疆,才对新疆有了重新的认识。
   余秋雨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要想和某一片山水有灵魂上的接触,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到了新疆之后,我对余先生的这句话真的有了感觉。新疆地域的大气磅礴,新疆各民族群众的热情好客,新疆各地风俗人文的变换差异,无论是视觉还是感觉都对我形成强烈的冲击,以至于很长时间过去了,脑海里时时闪现出新疆这个地方,在那里有两处地方特别让我留恋。
  
   交河故城——故去的文明
  
   去新疆必然要去吐鲁番、葡萄沟。九月的吐鲁番,四处飘逸着甜蜜的味道,炽热的空气里散发出丰收的喜悦,硕大翠绿的葡萄架上挂满了沉甸甸的希望,好客的维吾尔人以他们博大的胸怀热情地欢迎着每一位客人。在吐鲁番,炽热的天气、甜美的瓜果、好客的主人让每一位初次来到这里的人无不激动万分,但是,这里真正让我心潮澎湃的还是走进了交河故城遗址,一个故去了的文明古国。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 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 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故城四周为高达30 余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干涸的河床。故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城的建筑以崖为屏障,不筑城墙,又因河水在台地首相交,故有交河的城名。另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
   故城为车师人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约2000~2300年。公元前2世纪前后,姑师(后称作车师)人已将交河作为政治活动中心之一。据《史记》记载,这里早期居住着姑师人,早在战国时期姑师人就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活动遍及新疆的东部,这个河心洲也是他们的重要据点之一。西汉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控制着西域,阻断了丝绸之路的交通,甚至经常侵扰汉王朝。汉武帝继位后,汉朝由防御转为反击,而姑师人生活的这片土地是开辟西域的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此,西汉王朝与匈奴对“姑师”展开了长期反复的争夺,史称“五争车师”,最终,西汉王朝取得了胜利。公元前109年,汉朝大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将原来姑师人的领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八国,即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和山北六国,交河就是车师前国的王都。从这时起一直到公元450年车师前国灭亡,交河一直是车师前国重要的王城,也是吐鲁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现在的交河故城遗迹建筑布局由三个部分组成:贯穿南北的一条中心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大道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的寺院区,这一区的建筑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建筑多是长方形院落,院落门向着所临街巷。从每所院落的平面布置来看当为寺院,尤其是主室里都有一个方土柱,应是神坛或塔柱;大道东区南部为大型民居区,建筑面积约为78000平方米,北部为小型居民区,中部为官署区:大道西区除大部分为民居外,还分布有许多手工作坊。唐代政府曾经对交河故城进行过重修改建,建立了以街巷骨架的交通网络、城门及其它建筑,在营建时,把军事防御作为其建筑时的指导思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反映了历史上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和社会矛盾。
   据专家考证,交河故城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从原生土中挖出的城,这种建筑方法源于吐鲁番盆地特殊的自然气候,吐鲁番盆地降水量极少,蒸发量极大,气候极度干燥,有了这样极度干燥的环境,聪明的交河古代居民采用了最适合这里的建筑方法,从生土中掏挖出这样一座城来,利用天然形成的陡峭的崖岸,宽百米深三十米的河谷建起了得天独厚的防御系统。汉代班超父子、唐代玄奘法师及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留下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章。“黄昏饮马傍交河”,“紫驼夜渡交河月”,昔日繁华的交河城,如今仅存城基及断壁残垣。
   站在交河故城的最高处俯视交河故城时,我的耳边响起了古人的“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的诗句,远望故城不禁使人思绪联翩,感慨万千。脚下的交河故城,它那破败的断壁残垣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古老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了一种文明的逝去。闭上眼睛,悠久岁月中的一幕一幕在我们的眼前慢慢飘过。面对着交河故城这个历史巨人,眼前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过去的多少辉煌,而如今却只剩下这些残垣断壁,一个人的荣辱兴衰,与交河故城失去的繁华盛世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拥抱喀纳斯
  
   喀纳斯湖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境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我们中午从乌鲁木齐飞到喀纳斯机场时,时间已经到了下午2时,转乘汽车时,大家看见老天的脸开始阴沉忧郁,凝重似霜,心里都有了一丝犹豫。但呼吸着内地未曾有过的凉爽空气,看着路边美丽的草原景色,使人的心境很快多云转晴。汽车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路旁边,山坡上处处绿草如茵,时不时看到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闪现出的哈萨克族牧民毡房,炊烟袅袅,远远望去,宛如滞留在半山腰的云朵……
   我们的汽车在海拔几千米的阿尔泰山脉上艰难前行,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到了落脚的地方,在接近喀纳斯湖的不远处,有一些新修建的建筑群落,这些建筑多是欧式别墅,每座别墅依山而建,别墅的房前屋后是茂密的原始落叶松林和整齐划一的白桦林,远山、树林、别墅,一副北欧田园的画卷呈现在面前,如果加上蓝天、白云和时时翱翔的飞鸟岂不是真的田园山水画吗?让人扫兴的只是时不时出现的中国移动、中国电网的高大铁塔让我把思路拉回到现代都市。到达目的地后,呼啸的寒风立刻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尽管我们来时都有心理准备,带了一些厚衣服,但九月末的季节,谁会想到昨天还在乌鲁木齐街上穿单衣行走,今天却寒风凛冽,让我们瑟瑟发抖,大家纷纷把自己的衣服加在身上,顾不上欣赏这里的风光,匆匆走进自己的房间。但是这一切,都挡不住我急于认识喀纳斯的热情,我简单地吃了点饭,喝上当地的“伊力特”,背着相机,走出宾馆,站在高高的阳台上,贪婪地看着远处的山峦,森林、山下的白杨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对着偶尔经过骑在马上的哈萨克族牧民一阵猛拍,真想把夕阳落日的余晖和边塞的风光全部储藏。
   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习惯早起的我,一个人推开房间的门。此时新疆的时间才相当于内地的五点多钟,大部分人们还沉寂在熟睡之中。当我走出宾馆时,差一点叫出声来,眼前的一切仿佛把我带到了另一个银色世界,昨晚的一场大雪,让喀纳斯立刻变成了千树万树梨花开。放眼望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沟壑阡陌,一片银白。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九月见飞雪,沙漠现彩虹。佛遇有缘人,边疆出奇迹。兴奋之极,我一个人飞快地跑到宾馆后面的高山之上,望着远处绵延不绝的阿尔泰山山脉,看着密不透风的落叶松林,面对着身后自己刚刚踩过的一溜足迹,边跑边脱掉身上的厚大衣,情不自禁的高喊,美丽的喀纳斯、神秘的喀纳斯,我来也。
   早上九点,我们乘坐的旅游车在白雪覆盖的公路上慢慢向喀纳斯湖驶去,在一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山湾地带下了车,停车场上早已停了好多辆的旅游车。雪后初霁,抬眼望去,不远处群峰对峙,山水相依,树木时而葱绿,时而艳红、时而全白,时而红黄绿白橙五彩相间,加上林间一幢幢醒目的标志性建筑的陪衬,越发显得此地不同凡响地美了,当地的导游说,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雪遇贵客,难得一见,一会儿可能就难见这样的美景了。
   喀纳斯园中的大巴载着我们直接奔赴喀纳斯湖,将几个重要景点放在归途中去欣赏。越深入喀纳斯腹地,越有深入仙境的感觉。从雨雾里看卧龙湾、月亮湾和神仙湾,时隐时现,扑朔迷离,别具神韵,只要随意一瞥,就会让人怦然心动。不身临其境之人,是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她美奂绝伦的婀娜景象。这种景象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即便是再高超的山水画大师,也不可能完美再现其自然景观。看到这样的景象,你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用手中的相机,收录眼前的美景,直至爆棚。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这里因喀纳斯湖及周边雪山、草原、白桦林共同组成的秀美风光闻名遐迩,被誉为“东方瑞士”、“人类净土”。
   在这里,我们只是片刻停留、拍照后,就步行前往喀纳斯湖了。喀纳斯湖被一片参天的松树所掩映,不到尽头是根本见不到的。顺着人工开辟的甬道,我们徐步而下,深入沟底,穿过一段密不透光的原始次代松林后,眼前豁然开朗,群山环抱、绿树环绕之中,碧绿如镜、温润通透的喀纳斯湖全貌,在烟雨中赫然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导游介绍,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 米,面积44.78 平方公里,是一个座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蓄水量54 亿立方米,平均水深90米,湖水最深处达188米左右,是我国最深的高山湖泊了。湖的总体形状呈弯月形,东岸为弯月的内侧,沿岸有九道向湖心凸出的平台。在凸出平台的作用下,整个喀纳斯湖好像上帝有意设计的一样,形成了井然有序的九道湾。这九道湾不仅风光各具,分外妖娆,而且每一道湾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其中,一道湾的羊背石,恰似一只卧羊昂首观湖;三道湾的观日台,可欣赏到湖上最美的落日景观;而四道湾的观湖台,则是探寻神秘“湖怪”的理想地点……关于美丽而神秘的喀纳斯湖的由来,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据说,王母娘娘有一位专事栽培奇葩异卉的仙女,人美且爱美,她把人间的喀纳斯湖作为自己梳妆打扮的一面菱花镜子。有一次,这位仙女在精心梳妆时,不慎将身边的几粒花卉种子撒落在湖边,刹那间,湖畔周围草木葱茏,百花绽放,百鸟啁啾,于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人间仙境。
   站在浮桥上向喀纳斯湖望去,远处是一座座皑皑的雪峰,高耸于群山外,虽远犹近,分外醒目;近处,是一道道叠嶂的山峦,云缠雾绕于半山中,翠绿欲滴,郁郁葱葱。白雪蒙蒙,时隐时现。在巨大的绿色之盆——环周群山的拱捧、衬映下,诺大的喀纳斯湖,宛如一块硕大而冷艳的碧玉,镶嵌于绿盆之中,晶莹剔透。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群峰倒影与游艇身影交织在一起,湖面景色与周围山色辉映在一处,恍恍惚惚,斑斑驳驳,诗情画意一般,恍如山在湖里,湖在山中,山水尽在画屏中。
   当我们返回时,刚才还静若处女的喀纳斯景区顿时光耀刺眼,又仿佛变成了热情似火的小伙,张开宽阔的臂膀欢迎各地的客人。这就是喀纳斯,一会儿是静若处子的喀纳斯,群山阻隔,就像一位呆在深闺的美人,想避开这个嘈杂的世界,一会儿又放声高歌,迈开那轻盈的步伐,向世人撩开它那神秘的面纱,展示着自己的博大、豪放和热情。
   走出喀纳斯湖的原始森林,我的八G储存卡已经拍的满满登登,我的脑海也装满了喀纳斯湖、原始森林及远处的山山水水,再看那喀纳斯湖九道湾的许多美景,相机已经承载不下,可我不忍心将这样的人间仙境一下子全部带走,只好留下点遗憾,等下次再来细细品味了。天堂真的很远,喀纳斯真的很近。
  

共 47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游记,生动的叙述,丰富的内容,再现了自己新疆之旅的所见所闻,美丽独特的风景和风俗人文,重点叙述交河故城和喀纳斯湖。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01-10 09:24:27
  生动的叙述,丰富的内容,再现了自己新疆之旅的所见所闻,美丽独特的风景和风俗人文,重点叙述交河故城和喀纳斯湖。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陕西西安张昆        2022-01-10 11:05:30
  江山文学网人生家园社团,刊发张昆散文游记拙文。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