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第一次写情书(散文)
出生于50、60后的人大都写过情书。
我写的第一封情书,不是为我,而是为别人代笔。
李四儿,学名李书景。属羊,一九五五年生人。我们是同村,还是初中同班同学。
我们村不大,只有两个生产队。我在东队,他在西队。由于是同学,关系很好。李书景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四。故而大家称之为李四儿。一九七一年我们初中毕业后,因未能被推荐上高中,我们都回乡务农打坷垃。下工后没事干,他经常吃罢晚饭后到我那里聊天闲扯。
我是一九六九年从荆州返回老家的。初中一年级才插进去与他同班。而他从读小学即在双铺读书。与班里的同学多是从小学到初中毕业都在一起。
他对我说,他喜欢班里的一个女同学。那女同学对他也不错。那位女同学叫牛金华。
“你喜欢牛金华?”我有些吃惊。
“是啊。你忘了?咱们那一年五一节演节目,我演刁德一,她演阿庆嫂。排节目时俺俩在一起对手戏多,演着演着,我就老在梦里梦见她。平时她对我也可好。是不是她也对我有意了?”
那是一九七0年五一节前,班主任张炳栓老师决定让我们用曲剧排练上演移植京剧样板戏《沙家滨》里的《智斗》这场戏。安排角色时,老师说我细巴高挑,很适合演刁德一,由我演刁德一,李四儿演胡传魁。但我不会唱曲剧,不得已由李四儿演刁德一,老旺演胡传魁,我演刁小三儿,牛金华演阿庆嫂,双铺一郭姓同学演被我抢包袱的角色。
张老师让我回去对父亲说,让他到学校教戏并当导演。父亲是曲剧团的武生演员。我们下湖北就是因为父亲跟着前进曲剧团演戏,才落户荆州的。
张老师特别给大队支书说了此事。支书又给小队下了通知。父亲这才到学校去教了几天。
五一节上午,我们的演出获得成功。毕业几年后,我拉马车经过双铺时,还有同学指着我喊,“瞅,刁小三儿,刁小三儿……”
毕业后,牛金华也没能上高中,却到了大队宣传队。
又一个晚上,李四儿找到我说:“大后天,大队宣传队来咱庄演节目。我想给牛金华写封情书,愿不愿意是她的事。”
我笑着说:“那可中。只要你胆大脸皮厚,中不中也无所谓。万一中了,就当我四嫂了。”
他说:“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破上了!”他想了想又说:“我写作文不中,你得帮我写。你写好了,我抄一遍。”
之所以要我帮他写情书,因为他知道我的作文不错。我的作文多次被当作范文在班里念,还多次被拿到别的班里当范文读。
为兄弟两胁插刀。没有二话,我即答应了。
事关兄弟的恋爱大事,不敢稍有迟疑,当即铺纸提笔写起情书来。
毕业二年来,读了一些闲书,看了一些长篇小说。为了显示水平,用半文半白的句子,又是用典,又是引诗,洋洋洒洒写了两张稿纸。
两天后,大队宣传队如约而至。舞台搭在西队的牛屋院里。夜幕里,舞台前面左右两角高处挂着两把夜壶灯。两把夜壶装满了柴油,夜壶嘴里插上棉线点燃,如两只冒着大烟的火炬。
临去找牛金华时,李四儿有些怯阵了,拉上我为他壮胆。我俩在后台找到了牛金华。同学多日不见,在舞台后面聊了一会儿天。牛金华要上场了,李四儿才把那封信掏出来,递给牛金华说:“给你写了一封信,你回去后瞅瞅。”说罢,塞到牛金华手里后,我俩急匆匆到前台看戏去了。
很长时间,牛金华没有给李四儿回话。又过了一段时间后,不仅牛金华没有回信,反倒是大队里很多人都知道那封信是我代写的。有几回,就有人笑我:“你还替人家写情书呢。啥时候也替我写一封。”我一笑了之。
再后来听说,牛金华拆开那封信后,看不懂信中的内容。最后找到她的嫂子,我们邻村张学艺的大女儿,帮她看,才知道那是一封情书。
李四儿和牛金华的事不了了之。
其实,我是很佩服李四儿的。起码他有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胆量。
哪个男子不钟情,那个女子不怀春。因为年轻,因为渴望爱情。
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权利。追求过,努力过,成功不成功都是值得的。
几年前,我与一位同学到双铺去寻访牛金华,听说她嫁给了本村雷家。但得到的是不好的消息。她于三十年前因病去世了,而李四儿也已去世多年了。
刁德一和阿庆嫂,到天堂演对手戏去了。人世间的追求没有成功,在天堂同学相见,追忆往事,或许能有一美好的姻缘也未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