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痕】冷暖人生话刘贺(征文·散文) ——海昏侯墓札记
一、皇室血脉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这是汉武大帝刘彻《秋风辞》第一章。
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草木凋零,归雁声声,依然勾起刘彻对故去“佳人”的思念之情。
谁说皇帝无情,一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更是一个情种。
习惯思维,大家以为汉武帝在此所说的佳人是指名将卫青的姐姐、皇后卫子夫,其实不是。辞中“佳人”正是当年汉武帝心爱的李夫人。
李夫人是谁?历史如烟,难以知晓。但她的两位哥哥李延年、李广利却是西汉历史赫赫有名的人物,尤其是李延年曾写过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倾国,佳人难再得!
我们所熟悉的成语“倾城倾国”就来自这位佳人的哥哥李延年。
在封建社会,佳人易得,皇子难得。更难得的是这位佳人,竟然为汉武帝生下一子,即昌邑哀王刘髆(读音:bo),而刘髆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儿子,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第一任海昏侯刘贺。
一句话,刘贺是汉武大帝刘彻的孙子,倾城倾国的“佳人”李夫人是刘贺的祖母。
二、初识刘贺
初识刘贺,是多年前在著名的历史小说家蔡东藩的《前汉通俗演义》里,其中有一个章节是《迎外藩新主入都,废昏君太后登殿》,小说里的这个昏君,就是我初次认识的刘贺。
刘贺登上大汉皇位仅仅27天,就被权倾一时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废黜。由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了一位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诗书中的刘贺,是一个放荡的公子哥儿,不懂感恩,不学无术,不懂礼仪,不懂孝道的昏君。
三、再识刘贺
庚子九月,时序三秋。赣江两岸,川流不息。参加完侄儿的“谢师宴”后,侄婿提议去海昏侯国遗址参观,正合我意。车过英雄大桥,宽敞的柏油大道直通遗址公园。标有褐色白字的“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大型引路牌,不时地从我眼前的车窗玻璃前掠过。久闻海昏侯其名,却不理解其脉理。
为什么叫海昏侯国?海昏侯究竟是谁?
2000年前的汉代,豫章故郡,还是一个蛮荒的凄凉之地,为什么这个侯国的封地墓葬有如此多的国宝?在通往考古遗址公园的路上,一个个疑难问题就这样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当我随着参观的人流缓步来到海昏侯博物馆一楼大厅时,想不到首先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尊英俊的青年雕塑,近距离凝视雕塑,下方有这样一行字:刘贺(公元前92年—前59年)。
难道近年来新闻媒体关注和讨论的海昏侯墓的主人是刘贺?难道这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就是为这个“昏君”而建?这个博物馆展现的刘贺与《前汉演义》小说中的刘贺是不是同一个人?
海昏侯博物馆文物展览共分五个部分:序章海昏、海昏侯家、王侯威仪、儒风南阜、闲情逸趣。
从展出的文物:竹简、木犊、青铜雁鱼灯、玛瑙、五铢钱、马蹄金、金饼等珍品看,我们感受到西汉历史文化的丰沛;从墓葬的规模结构看,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文物保存最好、主墓内部结构最完整,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墓葬。
从博物馆走出来,我看到的这位刘贺,作为昌邑王、海昏侯的刘贺,是一位善读书、好音乐的文化人,而且还是一位懂管理的复合型青年才俊,并非如小说里所说的那个糟糕透顶的混混儿,荒唐者。因为墓葬“书写”的历史,不容置疑。
四、追根索源
刘贺的父亲刘髆小时候,母亲李夫人就去世了。他被分封在昌邑国。
按照汉制,诸侯王国与郡同级。故史书上称郡国。一个郡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地级市,一个郡国的国王与我们现在的一个地级市市长等同,但权力当然要大得多。
昌邑国管辖的地方在今天的山东巨野、成武、单县、金乡、嘉祥等五县。都城在巨野县管辖的昌邑集镇。
刘髆,是昌邑国第一代国王,在这里生活了十一年。
昌邑国,虽然地方不大,但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贸易繁荣。刘髆,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苦心经营着小王国,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不仅有来自朝廷的赏赐,如马蹄金等,还有父皇赐给五子的财富,当然其母亲李夫人遗留给他的珍品也不少。后来,这些财富与珍品,都被刘贺带到了位于南昌的海昏侯国。
刘髆到昌邑国第五年,刘贺出生,刘贺5岁时,就没了父亲。
刘贺是刘髆唯一的儿子,生下来就被娇生惯养,无忧无虑,可以说比《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还贾宝玉。在这个小王国里,他的祖母、父亲积聚下来的财富,刘贺是唯一的继承人。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南昌的海昏侯墓里有那么多的稀世珍宝。
刘髆成为昌邑王的第八年,他的舅舅,其母亲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li)策划拥立昌邑王为太子。这一阴谋被汉武帝识破,杀丞相刘屈氂,捕李广利妻小。李广利出征在外,投降匈奴。刘髆此时在昌邑国,因为未直接卷入这一案件而未予以追究,但遭此变故,郁郁不得志的刘髆,在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即公元前88年,薨了。
按照汉朝世袭制,刘贺继昌邑王位,其时年仅5岁,小小儿童就做了这一领地的老大。因为父亲不在世,缺乏严格的管教,少年刘贺难免会成为一个我行我素的纨绔子弟。
今天看来,其实他的率性,还有三分可爱。所谓率性而为,是指作为昌邑王的刘贺,经常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与驾车马的奴仆丫鬟厨房伙夫等下层民众一起狂欢,载歌载舞。
但是,从海昏侯墓中出土文物来看,少年时代的刘贺,并非如《汉书》所说,是完全不读史书,不习礼仪的人,至少他对儒家经典,对圣贤孔子还是敬崇的。
人之所好,是人之性情的外在表现。
海昏侯墓发掘发现:大量乐器和伎乐木俑,还有古拙汉砚、飘香墨盒、大量竹简书籍文献及棋盘等,不乏雅趣玩件。
这些展品说明刘贺,不但喜欢舞文弄墨,娱乐竞技,而且爱好奇珍异宝,充分展现了一个大汉王朝贵族子弟的闲情雅趣。
五、天上馅饼
公元前77年即元平元年四月十七日,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于未央宫,年仅21岁,他没有留下后嗣。
此时,汉武帝五个儿子中,长子刘据,也就是汉宣帝的爷爷,早已死于非命。第二个儿子齐王刘闳,在17岁时就夭折。第三子燕王刘旦,在刘弗陵当皇帝时参与谋反,失败自杀。第五子,也就是刘贺的父亲刘髆也早已薨了。现在只有汉武帝的第四子广陵王刘胥还活着。
大将军霍光与众位大臣商议,大多主张立广陵王刘胥为帝。但因为刘胥行为多不合法度,霍光担心日后不好控制。
即然在汉武帝的第二代中无合适者能够继位,那只有在第三代中物色人选。经众人商议,最后由霍光首肯,挑先年仅19岁的昌邑王刘贺来继承皇位。
就这样,天上掉下来一个最大的馅饼——“皇帝”,正好落到了刘贺的头上。
六、一路狂欢
马儿啊,马儿。
你快些走啊,快些走。
我要去长安,我要去长安
我要当皇帝了!
当大将军霍光授意昭帝的遗孀、上官皇后(霍光亲外孙女)颁布的任命诏书深夜到达昌邑国时,整个王府一片欢腾,那些奴仆们围绕着昌邑王载歌载舞,19岁的昌邑王刘贺更是得意扬扬,快乐的心情难以言表。
史书记载,夜漏还未滴尽一刻,刘贺便急不可耐,叫仆人点亮雁鱼铜灯,从上到下,仔细端详盖红泥玺印的诏书,不禁喜上眉梢。整个大堂都燃起了火把,彻夜通明。
第二天中午,二百余人饱餐一顿后,欢天喜地牵马驾车,列队上了驿道,浩浩荡荡一路西行,向着长安狂奔。
晴空万里,午后的太阳直射在平原大地,炎热非常。刘贺内心的火焰更是熊熊燃烧,他频频挥鞭催马,短短三个时辰,就奔跑了一百三十五里。
当时,从昌邑国往京城长安的马路,是一条东西向的要道,宽阔而结实,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隔三丈载一棵树。所以骏马奔驰在这条“国道”上,速度还是很快的。
车队经过弘农县城(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时,不少人围观车队。这时,刘贺也从帷帐中伸出头来打量,看到其中一位美貌少女,顿时眼前一亮,迅即派一名叫善的奴仆总管下车。身高体健的总管,如老鹰抓小鸡,强行将少女装拽上帷车,扬长而去。
车马一路奔驰到了湖县(今河南灵宝市西),朝廷派来迎接的使者见状,责备昌邑国相(一国之总理)安乐,为何未能制止刘贺的非礼行为?安乐将此事告诉了龚遂(昌邑国的警卫部队司令)。龚遂很是忧愤,不顾仆人的拦阻,闯入刘贺住处,质问他是否真有此事,其时那位叫善的奴仆总管也在场。刘贺很不情愿的起身,悻悻地否认说:“哪有此事!”
龚遂怒不可遏,大声说道:“即使没有,何必为爱护一个善坏了大王的前程!请立即逮捕善,以洗刷大王的名声。”于是,当即揪住了这个善总管,嘱咐卫士长立即将其法办。
昌邑王刘贺一行人到了距长安不远的东郊霸上,车队的行进速度才开始迟缓。正是在这个霸上,昔日汉高祖刘邦(时为沛公)与项羽大军对峙,上演了一场斗智斗勇的鸿门宴。
此时,霍光派来的心腹大鸿胪(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先到一步,在此列队迎候。待接到车队后,皇宫派来的专车司机,驾着皇车赶了过来,请昌邑王坐了上去。
实话实说,霍光开始对昌邑王还是寄托着很大希望的,迎接规格,较之当年大将军周勃迎接汉文帝的规格还高。
但刘贺并不信任朝廷派来的专车司机,挥挥手,示意他走开,换上了自己从昌邑国带来的专用司机,并让龚遂陪乘。
长安城郊的驰道,其“中道”严禁其他车马驶入。昌邑王一行车马,到了这里,精神更是亢奋。
依照礼制,奔丧望见国都,就应该哭泣而行,现在都到了长安的东门,一行人依然兴高采烈。所以龚遂赶紧劝他:大王,你赶紧哭啊,不能再乐了。
但刘贺扭转头,对着他不高兴地说:“我咽喉疼痛,不能哭。”
专车到了长安东都门即长安城东第一道门,龚遂又劝刘贺:大王,赶紧抚摸着车把手哭出声音来啊!
刘贺依然很不情愿的说,这城门与其它门有什么不一样吗?我哭不出来啊!
当时的长安城内有“八街(南北向)九陌(东西向)”,车队过了城门,走在东西向的大街上,向城西南的未央宫驰去。
临近未央宫,昌邑王刘贺愈加兴奋,惊奇得眼睛都睁大了,他不仅看到了宫殿的金碧辉煌,还仿佛见到一对对宛如仙女般的宫女,想到自己即将继承大统登上皇位,忘乎所以,似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可以说,19岁的刘贺,还是一个大小孩,全无机心,也无手腕,更不知掩饰自己的快乐。可悲的是,他在庙堂无半点根基,当年祖母兄弟李广利、李延年的光耀早已好灰飞烟灭了。
当皇车驶近未央宫的东阙门时,这里离“为昌邑王布置的吊丧帐篷已经很近了”。
此时龚遂急忙拦住车马车马,大声说:“大王赶紧下车,向着宫阙西面匍匐前进,放声哭泣,尽情哀伤。”
刘贺这次勉强同意了。到了吊丧门前,他装模作样,拜伏在地,假惺惺地哭了一会儿,然后与出门而来的大将军霍光、丞相杨敞会面行礼。
此时,面对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将军霍光,刘贺依然没有表现出感恩戴德的心情。
见面礼过后,刘贺掉转头来,驱车来到长安城中的昌邑国王宅(当时分封各地的诸侯王在京城也建有住宅,相当于现在的驻京办事处)住下。
此时,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下来了。
从昌邑王的这些得意扬扬,肆意妄为的举动来看,年轻的刘贺显然对权臣当道的局面下做皇帝的危险性缺乏清楚的认识。
七、得意忘形
大汉王朝建国以来,素以“孝”治天下闻名,皇帝是孝的楷模,诸侯各国官员有举孝廉的责任。对于去世的父母,必须守丧,穿丧服,吃素食。
按照礼制,昌邑王刘贺的第一步,先被立为皇太子,成为昭帝名义上的继子。在昭帝丧礼期间,理应守丧尽孝、素食寡欲,但是放纵惯了的刘贺,居然完全不知约束自己,置丧礼于脑后,嫌素食无味,私下派人去城中集市上采购荤食,滋补身体。
元平元年,即公元前74年六月一日,刘贺在昭帝灵柩前,接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尊昭帝皇后上官氏为皇太后。
刘贺的第一项工作是:在前殿主持昭帝丧礼,奏哀乐,迎候各级文武诸臣、各路诸侯国王前来灵柩前俯拜吊丧。这一过程共需要六天。也不乏辛苦。可是刘贺在夜间,竟与带来的二百多位昌邑国臣仆嬉戏无度。还擅自取来乐府乐器,让原昌邑国的乐工击鼓弹唱。这些举动,都被朝中老臣看在眼里,气在心头。
安葬昭帝回来,皇帝刘贺以为大事告成,竟然高兴得登上前殿,将排放的钟磬挨个儿狂敲乱击;又将泰一祠庙的乐人招来,在辇道(皇帝车驾经历的路)上鼓吹弹唱;还将长安厨师为祭祀准备的三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养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取来,与手下臣仆一起大吃大喝。而且,他还驾车扬旗,在宫殿外面奔驰不已。
明月哥之文,借游览博物馆和古墓群,钩沉了一位传奇皇帝的跌宕人生,史料丰沛,立论新鲜,耐看。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