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遗落在母亲手上的年味 (散文)
年关的天气都不是很好,阴冷又下着雨。趁周末办了些年货后,妻子就忙碌着打理家里几个房间的卫生,嘴里叨唠着我与儿子没去帮忙,却又操心要给我爷俩添置过年的新衣……这些,让我想到母亲在世时操劳过年的情景,心底深处的惆怅和怀念腾地升了起来。
母亲离开我们后,到了年关,身边的人都沉浸在盼年的焦渴中时,我对过年却有些抵触。因为在我心中,所有的年味都遗落母亲的手上。
儿时的记忆里,家里虽不富裕,但母亲总是在冬至甚至更早,就着手准备过年的各式腊味。不只是猪肉,还有猪肝、猪舌(几乎猪身上的所有部位)和鸭、鹅、鱼都可以腌制成可口的腊味。
母亲善于算计时间,总能提前将处理干净的条状猪肉及一只只剖开的鸭、鹅涂抹上食盐,再加入些香料,腌制几日,让盐、香料充分融合、浸透,再挂在太阳底下晾晒。几天后,油津津的腊味便有了浓浓的香味,蕴藏着年月的醇厚,散发着淡淡乡愁。
每次做腊味时,如一场盛大的仪式。我兄弟几个听着母亲的指挥着,帮着把盆盆罐罐洗净、晾干后,就耐心地等太阳出来。仿佛,晾晒的不只是简单的腊味,而是一种幸福、一种富足。
除此之外,母亲还会用自制米酒来泡制辣椒、萝卜、蒜头、生姜等各种菜蔬,为了可口,母亲还研究出五花八门的方法和工艺,过程中精准把握酒酿与兑水的比例,加入不同的配料、香料,经过时间的发酵,出品的泡菜,可直接食用,味道鲜美地道,让人终生难忘。
母亲更研制出独特的秘方,用茶油、酒酿泡制腊肉、猪肝、鸭胗、鸡胗等腊味,用饭甑蒸饭时一并蒸上,其香味可传到几百米之外,香喷喷的光想象一下就禁不住直咽唾液。
在稍长大后的记忆里,年关时母亲会将养了一年的肥猪杀了,除留些过年吃的肉外,其他的全部腌制成腊肉。说是备着来年招待客人,但更多的是为了在当时有限的储存条件下留给几个长身体的男孩在清苦的生活里打打牙祭。每年杀猪那天,母亲会把亲友与邻居都请到家里一起吃饭喝酒,既是庆贺杀年猪,也是感谢亲邻一年的关心和帮助。
一到腊月,母亲总是数着日子过。平时的打裌子、纳鞋底、补袜子的都是寻常事情,进了腊八后,母亲会抓紧时间给我们兄弟四人做好一双新鞋。小年前后又拿出几块早就珍藏好的布匹,请来裁缝师傅,给我们一人做一身新衣裳。新年一到,兄弟几个穿上新衣服配上千层底布鞋开开心心过年。
越到年边,母亲就越忙了。南方年二十四过小年,除了要做一桌丰富的菜之外,母亲要把屋里屋外全部扫一次尘,再将所有家什拖到院子里彻彻底底地清洗干净。等我们长大些后,又逢学校放假时,母亲便多了几个小帮手一起完成这件很庄重的“大事”。
从那天起,母亲总是会关注时光的长短,逢着连日的好天气,母亲会一大早浆洗被单、衣物。晒坪竹杆上挂满棉絮、被单、衣物,饱受阳光的浸染,晚上躺在被子里不仅有阳光洗涤过后的温暖,更多是有母亲亲手熨烫过程中残留的温度。可我也清楚知道,在寒冷的年份,母亲的手就一天天的这样泡在冷水里,经风一吹,那双手上就布满了一道道冻裂的口子,时不时有鲜红的血流出来。
我心里一直觉得,过年“做吃的”是一项巨大繁琐的工程。而母亲即便再累,却为准备年货忙得不亦乐乎。按老家风俗,年关最后几天,母亲每天都在忙于筹备过年的茶点及菜品。在三四天里头要做冻米糖、姜糖、丸子、炸泡鱼、炸米果、炒爪子和花生等等。由于长时间在锅灶上烟熏火燎,母亲的身上充满了浓浓的油烟味,双眼也经常被熏烤得总是模糊不清。
下过雪花了,腊味儿浓了,屋子也打扫干净了,远归的家人也拥着年的灵魂回家了,年就真的来了。
大年三十,是母亲一年到头最忙碌的一天。母亲会把堂屋的神台收拾干净,在祖先的神位前上供,焚香,祈祷。到现在我仍记得彼时母亲的虔诚,总是能让在旁嬉闹着的我们即刻安静下来。每年大年三十及初一,母亲都会在事前交待清楚,那几天每个人都必须说吉利的话,我们乱说话时肯定会受训斥,甚至会挨揍。
接下来,母亲开始准备年饭了,杀鸡、炖肉、红烧鱼、炸丸子、煎豆腐……母亲会做的菜肴多得数不过来。她的那双手,灵巧得可以将所有的食材发挥出最好的味道,解决了我们的馋嘴,又让“年味”更浓郁。
中午吃过团圆饭后,母亲又开始准备晚上的除夕饭……直到晚上我们都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了,她还在把一家人年前最后一次洗浴换下来的脏衣服清洗、收拾停当,再把我们大年初一要穿的衣服准备好。夜已深了,这才发现自己还没有漱洗。
接下来的大年初一,除了忙于很正式的三餐饭之外,母亲一天还要招待几十拨上门拜年的客人。这样的忙碌,从年初一开始要延续好几天。
我们外出求学、工作后,每逢过年的时候,几兄弟总是拖家带口的提前几天赶回家,抢着替母亲做些事情。可仍有很多的事情,母亲坚持自己做,在她的概念里,过年是神圣的,打不得任何一点的折扣,需得满心欢喜。
直到母亲病倒躺在病床上,才由我们在她的指导下接手去办年货、做年饭……那几年,于母亲来说,或许有较多的遗憾,但她很高兴的是这个家十几口人每年都在她面前团聚,鞭炮依旧是那么响亮、烟花依旧是那么绚烂。在母亲的召唤下,我们一家人每年都团聚在一起,让过去一年中的不如意,在腊味和酒香中全被抹去。
母亲的年,是辛苦和幸福的。她用勤劳,在平凡的日子给我们酿成了过年浓酽的香甜和喜悦。它又是生活中的一道风景,色彩斑斓却又朴实无华,辉映着那栋老屋和院落,点亮我心头的明灯。
母亲与父亲虽已不在了,但今年我还是会回到那个院落,去把遗忘在母亲手中的年接过来。通过这大年里头的佳肴、年俗或是这文字,继续让年味融进我们这些归家游子的心灵,也让年味十足的悠久传统在我们的手上得到更好的传承。
平平淡淡的字,让人触动,让人感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