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忘】记忆之花,生于忘的土壤之上(随笔)
准花甲。那么,年事不算很高。在人的平均寿命像盛夏的常春藤那样直往前伸的时代,我应该高兴,更应该像一些专家学者说的那样,信心百倍地多一些中年情怀才对。
但这种情怀也不是说有就有说来就来,毕竟,健康和平安的筹码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关于健康这一页,当前,我可以放心地翻过去。平安,这个期许真让人心里无底,毕竟,那东西是绝对不可预知的。当每每听人带着打趣的口气问及“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的时候,心里总会陡然一惊,然后不敢有豪言壮语,也无法信心百倍,毕竟,这问题是无法回答的。不能回答并不等于不能思考。它这个问题本身给人的内心植入的,一定是无形且巨大的担忧——是啊,从此在及其以后未来的时间序列中,平安此物的有无,根本由不得人自己!
值此年纪,孤身独处的时候,总想回过头去向一路走来的远处看一看的。几十年人生,还能记得的自然寥寥,绝大多数,一定要归结于忘却的。而这又未必是坏事,试想一下,假如不分喜怒哀乐得失成败,所有经历全都记忆清晰,那么,有限的人脑子肯定承受不起那个累赘或重压,定将崩溃。人类实在应该庆幸造物主做了最好的安排,关于经历,让一些留下记忆,让一些悄然消弭;有限的脑子,在接收和处理信息这方面,才能安全有效地应付纷繁的当下和或许的未来。
年节很安静,去无可去。我坐在自己的家里。此情此景又让我心潮起伏。我猛然感到,我的当下,竟是无数忘却事件和有限的记忆事件一并支撑着的存在状态。我记得我的年岁,我的故乡,我的亲人,我的童年和童年遭遇的漫长的饥饿;我记得我曲折惊险的求学之路,我坎坷的职业生涯,以及我充满抗争意味的生存经历;我记得初恋、爱情、婚姻、生子、抚养、供读、购房、还贷……这样数下去,我能数出许许多多我依然记得的。
但很显然,相对于我也算漫长的人生经历,我所记得的极其有限,其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归入我无法再次感知的忘却集合里。
我想要深掘出来令其显现于我的感知世界的东西难以计数,因其全都深深隐藏不留任何踪迹,我的探掘终于没有头绪。我的青春时代是怎样结束的,它曾被怎样的一个让我更加喜悦且自信的事件所代替?第一次被变质和扭曲的权力愚弄和欺骗,大概率要失去学习机会之后,我幼小的心灵是如何熬过一段漫长的至黑的?1973年初夏那个中午,我随母亲从集体劳动工地往回走,我饿倒在地,胃痉挛,而后剧痛专心,我是怎样吃到第一口饭,并让那种痛苦悄然过去的?老大不小了,因为兜里没有几毛钱,每次进城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我对一直大好的形势和不堪的个人命运究竟有过怎样的质疑和绝望?我把一个女孩暗恋多年,后来又是怎样从她温柔的深渊里挣扎出来的?少年气盛,好逞初犊之勇,第一次横渡大河后慢慢袭来的恐惧是怎样消失的?几度处于命运转折关头,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忘了,真的忘了,而真正忘却得彻底干净的东西,以后真的很难再想得起来。
如果人的感知体系是一条河,有限的记忆只是水面上的浮沫,遗忘则是持续弱化的感知信息悄然消隐人的意识,降落于暗黑河底的沉沙。
人生的无奈与缺憾实在太多,一生经历无数人和事,但最终依然记得的总不是很多;隐约记得一些人和事的大致轮廓或信息类型,但就是无法具体化,无法彻底还原,无法用原型存在填补那些信息空缺,无法让生命段落变得连续。从混沌中来,许许多多又交还给混沌,这是感知的总体命运。当一些概念被反复加固,人的思维的有限性就被强化,意义,价值,情趣,用途,对错,好坏,等等,不胜枚举。列举的过程也就是让人自身感到乏味、厌倦的过程,毕竟,许许多多原本属于精神的东西,后来多数都被物化,而人在物质世界里终究显得渺小,是人的物化思维不断堆积而形成的反衬结果。外在的物化堆积越多,内在的精神活动空间就越来越狭小逼仄;从客观上说,人的精神活力在时间属性上存在逆向增强,物化倾向顺向增强;从主观上说,人受环境制约,最终做出有限选择,结果就是,人与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都产生遗忘。
人到中老,越来越倾向于将物化的东西置之脑后,越来越愿意把精神和心灵层面的东西归纳出来。人生有一门必做的功课叫回忆,但凡能够回忆起来的,大多以心灵属性重返情感与思想现场,并用当下的价值观对其修正、矫正、修复、重建,以此完成对遗忘的强烈抵抗。这时候,人会以爱为普遍标准,爱自我治愈,爱自我拯救,爱他人给予的襄助,爱美好中断于最美好的那个时候,爱曾经的执迷终于获得挽救。爱补偿,爱圆满,爱付出,并把付出的打算或意愿,从曾经的理想变成现实。爱托付,并用托付来证明,这世界上,自己不是孤单的。
忘是一种整合与重建,忘是一种修复与弥补。忘,更是爱的情感得以冲出的牢笼——那些与爱相反的东西,都留在,或者应该留在忘的集合里。人生还有持续的兴致,完全是因为在无数的遗忘事件中,还有有限的爱的记忆生机勃勃,还有有限的美的记忆鼓舞人心,记忆与以往终能达成和解,并用有限的爱与美的记忆,把支离破碎的人生,继续支撑起来。
忘记的,都与当下无关,记住的,都是生命得以延续的资源。忘是成长的土壤,是奋进的阶梯。当一个人偶然面对“忘”的人生处境或哲学课题的时候,他的当下一定是被值得记忆的东西牢固支撑起来的——不是吗?身边的亲人,远近的朋友,手边的事情,前方的道路,以及接踵而至的情感交合与理性对撞,都在宣示一个人正常活着的样子。而这一切的背后,人都毫无意识地完成了无数的忘,忘所留出的感知空白,由接踵而至的记来填充,人才得以确证活在当下。忘是无形的沃土,滋养记忆之树;忘是隐藏起来的时空,因为忘的隐藏,记忆才有机会与可能在场,人才能够感知时空流转的动感,才对未来抱有希望。
准花甲,记忆力开始明显下降,忘的事件频频发生,而每次发生,都是喜剧一场。在被越来越多的“忘”渐渐包围的时候,有些人和事我是绝不会轻易忘记的,我将采用哪怕很机械的方式也要将其牢牢记住——人生苦难永无尽头,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和提醒。即便已至中老,我也要继续握紧手中这支笔,记住该记住的,遗忘该遗忘的。
建议群主建一个微信群,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