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虎年联想(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虎年联想(散文)


作者:鹤鸣九天 秀才,154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40发表时间:2022-02-05 10:53:12


   一晃虎年春节过去两天了,因为疫情来得突然,居住的地方1月25日早晨5点就封城了,用现在的流行语宅在家中,倒不如说把一个人宅在外面。连续三天全员核酸做完了也就过年了,据说全城排查83万多人,工作量可以说很是巨大。虎年春节虽然是里不出外不进,早有准备的人年货都已备好,苦就苦在这些外来务工返乡的人没有来得及回去,仓促应对也得过年。突发新冠情,街上少人行。但本地住户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粘福字,贴对联,放鞭炮,好不热闹,倒还有些年的味道!
   一个人弄了几个小菜,包了几十个韭菜鸡蛋馅的饺子,熬了点皮冻,拌个凉菜,炖了一条鱼,拌点芹菜叶,虽然不是丰盛,喝点小酒倒也美哉。饶有情趣还有一番说辞,芹菜叶勤财,韭菜久财,一条鱼有余,合起来就是勤可以有财,有财必须长久,勤财久财才能有余。
   吱喽一口酒,吧嗒一口菜,但也逍遥自在,说是这么说,可心里七千八下落不了体,寂寞就会使人产生联想,那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期,生产队刚刚解体,黑龙江省较比其他省份晚分二年,生产队的缩影依稀可见,家家孩子都很多,少则三五个,多的八九个。我家弟兄姊妹五人,每个人之间差两岁,用农村一句俗语说,老倪家孩子一水水,挨肩一个比一个高。小孩盼过年,不但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不是家家都能买得起新衣服,有的人家给老儿子老闺女做一套或者给大闺女大儿子做一套。平常都是老大穿过的衣服给老二,老二的给老三,就这样轮着穿。
   刚从计划经济时期走出来农村,那时的大米白面并不是很多,平时主要吃的是:玉米碴子,玉米面,小米,高粱米,过年能吃上大米饭都是好人家了,冬天里的主食黏米饭,粘豆包,年糕,玉米面大饼子,发糕,酸菜篓还有土豆磨糊。这些是家常便饭,那时的大米、白面全是细粮,其他都是粗粮。
   一般一进入腊月就有了年的气象,供销社卖年画,灯笼,猴王茶叶,四盒礼的点心果子槽子糕,各种水果罐头,那时的供销社每村都有,百姓的生活必需品都在这里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
   腊八这天家家做黏米饭,听老人说不吃黏米饭,会冻掉下巴,那时老人说啥是啥,那时的黏米饭主要是大黄米做的,里边放点芸豆,做好后的黏米金灿灿散发着大黄米特有的香味,每人盛上一碗再加一小勺白糖或者红糖,别说吃闻着都香,香甜爽口,回味悠长,现在想起来嘴里不知不觉还有黏米饭的余香。有的不解馋再放一小勺猪油,那不但香还香的满嘴流油啊。
   从腊八这天开始到春节是最忙的,也是最热闹的时候,刚刚分田到户,生产队的影子依稀可见。家家分了责任田,应了那句古话:二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除了责任田每家每户又分了园田地,地里边大部分种土豆,另外种些大白菜,大头菜,胡萝卜大萝卜,窝瓜,芥菜疙瘩等蔬菜类,家家有菜窖,北方冬季将近四个月,这菜窖就是每家每户的储备库,把秋天收下来的土豆,大白菜,大头菜,萝卜胡萝卜,窝瓜等,能储藏的尽量多储藏一些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之外家家都养了不少鸡鸭鹅,最少的人家也得养两头猪,杀一头自己家吃外,卖一头还能补贴家用。大汉民族基本家家吃猪油,很少买豆油。天刚一冷就把年猪杀了,天一冷猪不爱长膘,喂长了搭饲料入不抵出。杀完猪从河泡子刨一些冰块回来把新鲜的猪肉埋在冰堆里冻上,随吃随取。杀猪请客(读且东北方言)蔚然成风,基本本屯子的男主人请个到,也就是一冬天两三个月男主人是挨家吃猪肉,大家相互请,杀猪请客这天最少吃掉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猪肉,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临近县里供销社总社和人民公社的供销社一起举办交流会,也就是现在集市的前身。开交流会了,各村广播通知群众,来到指定的地方置办年货,四面八方的人来了不少,那个时候买货的人除了买货还要防止小偷偷钱,货没买到丢钱的屡见不鲜。会上新鲜水果很少,也就有苹果和暖梨是新鲜的,就连桔子都是冻的,冻梨,山楂,花红,冻柿子,柿饼,山楂糕这类东西不缺,置办好年货回家,消消停停准备过年。
   过年最热闹的是扭大秧歌,村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队,最少的秧歌队都上百人,多的二三百人。人民公社在春节前还要举办秧歌大赛。村里扭秧歌的大鼓直径有一米半左右,鼓声一响震天动地,隔着四五里地之外都能听见,参加扭秧歌的人大多数都是壮劳力,除了摆旱船、逗驴的、扮老头老太太的、猪八戒、孙猴子的,还有老汉推车的基本都是年轻人。秧歌大赛开始那天,公社大街小巷那都是人,四面八方的秧歌队陆续到来,齐聚公社中学广场,一般每个公社都有二十多个村,再加上农林牧场将近30个参赛单位。每个秧歌队一百到三百人不等,光扭秧歌的人就好几千,再加上看比赛的,真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动。一般情况下场比赛进场四个秧歌队为一组,各个秧歌队都是花枝招展、手舞足蹈、跃跃欲试,随着比赛口令开始,四支秧歌队进入比赛场地,这时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有大鼓的秧歌队占了优势,鼓小一点秧歌队就踩不上点了,乱了阵脚,最后不得不说无缘赛事。在看那些大鼓的秧歌队,扭得整齐好看不说,这个欢实劲无法形容,男赛猛虎,女赛欢龙。扭得那个浪啊,百姓的叫好声络绎不绝,人都是人来风,越夸越浪,扭的越好。真是一带一折扇,一动一风情;天寒地冻不觉冷,冰天雪地情意浓;鼓声咚咚大地颤,唢呐声声破天鸣;扭的就是那个美,扭的就是那个浪!扭出了火辣辣的关东情,扭出了粗犷豪迈的关东风;扭出来激情澎湃,扭出来东北人的心声;扭的是普天同庆,扭的是五谷丰登。
   进入腊月二十三,年味气氛愈加浓烈,这一天家家祭灶王,除了烧香还得供上大块糖,堵住灶王的嘴,说什么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具体上去说没说好事,保没保平安谁也不知道,但家家都这么做一直到今天。
   过年了,家家都给孩子买或者自己做新衣服,有钱人家每人弄一套新的,没钱的给老儿子或者老闺女换套新衣服,那个年代孩子太多,要想都买新衣服不现实。一般都是老大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给老三。依次往下传,衣服有补丁很正常,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笑破不笑补,穿的衣服都是纯棉的。
   十里不一风百里不一俗,有的地方是三吃灶(腊月二十三)、四扫屋、五做豆腐、六杀猪、七烝桩、八炸酥、九剁剁、十捏捏。我们这里有所不同,是三祭灶、四扫屋、五取豆腐(东北每屯都有一家或两家做豆腐的,俗称豆腐倌,在过年之前每家都把黄豆送去加工,按送的黄豆多少加工多少,到二十五这天去取),六刨猪肉(泡开冰堆把肉取出)、七杀公鸡(基本都杀公鸡母鸡一分量小,二留着下蛋)、八把面发、九贴对子(有的地方说二十九是绝日贴对子对老人不好)、十遥街走碰见人问问好握握手。别的不说就说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这天一般人家都发一大盆面(是过去烧的泥盆,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一盆能发多少面呢?用秤称也得二十多斤,除了蒸馒头之外,有的人家还蒸花卷、糖三角之类的。蒸的馒头有带馅和不带馅的,带馅的还分芸豆馅的还是小豆馅的。小豆馅还分是小豆馅还是澄沙馅的。澄沙馅的比小豆馅多了一道程序,就是把小豆煮烂用豆腐包把小豆皮子过滤出去,然后放在细豆腐包里吊起来把水淋净,放入糖精,放在锅里沏好(就是文火),攥成豆馅,蒸出的馒头叫澄沙馅的馒头,这种带馅馒头格外好吃,吃一口香甜起沙,回味甜香是带馅馒头中最好吃馒头。
   那时过年鲜鱼没有,野生冻鱼有都是,鱼是过年必备的佳肴,买上一条一到二斤左右江鲤或者大河胖头鱼就可以了,其他的肉类家家都有。虽然新鲜蔬菜不多,各种肉很多,也就是说荤菜多,素菜少。什么锅包肉、溜肉段、溜肥肠、趴肘子、小鸡炖蘑菇、油炸角瓜条、东北大拉皮凉菜、麻辣豆腐、自家熬的猪肉皮冻,炖鱼炖大鹅、酱猪蹄、土豆片干豆腐、凉拌木耳等,十几个菜太轻松了。这些准备好了,过年时也省了不少时间好去看大秧歌。
   年三十晚上秧歌队给百姓家拜年那时候是死命令,而且必须家家拜到,俗语有云:任落一屯,不落一邻。年三十晚上孩子们换上了新衣服,挑着罐头瓶子做的灯笼,也有自己用五色纸糊的,也有买的,只不过形状不同,有的像玉米,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鱼,还有八角灯,四棱灯……天真无邪孩子们欢蹦跳跃等着秧歌队的到来,鼓声响起,鼓声渐渐大了起来,大秧歌来了,男女老幼走出了家门出来看秧歌,孙猴子,猪八戒开道,逗驴的、摆旱船的随后,秧歌大队随后跟进,在后边是老汉推车,看表情累喘嘘嘘,前仰后合,手握着推车把手,踩着鼓点时而向前,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时而倒退,好像推的东西重如千斤,步履蹒跚,险些支持不住,惟妙惟肖,看的人无不拍手叫好,后边是两匹马拉的大爬犁,爬犁上放着120仞的大铁锅,锅里是用柴油拌好的锯末子,已经点燃,就像一个大火炬,不仅使人联想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照变了你我。可是那时候还没有这首歌。由专人拿着小铲子沿途挨家挨户每隔两三米放一铲子点燃的锯末子,每家每户也如法炮制,把事先准备好的,拌好柴油的锯末子或者谷糠拿了出来,也是每隔两三米把自己家来回进出的地方,旮旯胡同,放上几堆。这火光照亮了整个村庄,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火龙,孩子们的小灯笼点缀其中,恰似飞龙在天,繁星眨眼。迎接秧歌的挂鞭声、孩子们扔的摔炮声、还有划炮声、鼓声、唢呐声、钻天候的叫声划破夜空、二踢脚闪电雷鸣。好一番新年交响乐,就这样响声不断,乐声不绝。真好比山舞金蛇,火树银花,热闹非凡,好一番热闹景象,好一个永远值得回味的过大年。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秧歌队去了下一个屯,年夜饭也准备好了,在吃饭之前,长辈在堂院用豆秆点燃了一堆篝火,插上点好的三根香,还有几打黄纸,虔诚地面朝南方,心里也不知道他们默念什么,反正都是一些祈祷祝福的话语,待篝火黄纸火熄灭了,一家老小面冲着南方跪倒磕头,然后燃放准备的挂鞭、双响子,麻雷子。进屋再给供奉的祖宗或者三代宗亲点香叩拜,依次按长幼顺序叩头,女的可以不拜作揖即可。然后洗脸、洗脚,换上新袜子,用上新手巾,最后一家人团团围坐桌前也是按长幼顺序排列坐好,长辈先说说一些祝福的话语,过年了,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吃完饭后,孩子们不睡,为什么不睡?说是来守岁倒不如说是为了那几分几毛的兜钱(压岁钱),就这样大眼瞪小眼一直到第二天早晨。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山河巨变。有些规矩已经被人们淡忘,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在我心目中家乡过年的情景久久不能忘怀,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的点滴趣事,值得永远回味!值得收藏!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更是对过去沧桑岁月的独白。年已过,虎年待重来!人老去,鬓染白霜发已白……

共 42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年味至浓的散文,文笔细腻婉转,年味成为了这一代人最初的记忆,记忆里的糖果,鞭炮,味道都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家乡里的乡音,风土,人文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段,孩童时期的压岁钱,糍粑,新衣服,这些似乎都是年味里独有的记忆,特殊的乡音记忆。四十年的轮转,四十年的乡音传承,虎年联想业已成为这个虎年独家的报道,使人一下追溯到儿时的年味。总而言之,整体效果是喜人暖人的,年味似乎成为这个年关独有的味道。推荐好文,再次感谢老师的亲历分享。【编辑 静安云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2-02-05 10:57:57
  很不错的一篇随笔散文,文意中的年味十足,不仅使人想到乡音乡情,记忆里的年关,推荐阅读欣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会员,现代00后新生代诗人,自由撰稿人。
回复1 楼        文友:鹤鸣九天        2022-02-05 11:28:20
  感恩老师喜迎财神之日,为我点评,祝虎年财源滚滚!财源广进!万事顺意!!!
回复1 楼        文友:鹤鸣九天        2022-02-05 13:48:08
  谢谢老师审核和点评,喜迎财神,新春快乐!!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2-05 11:46:17
  虎年虎劲,联想广泛自然。可学到许多知识,文采也斐然。祝福!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鹤鸣九天        2022-02-05 13:49:52
  谢谢黄老,节日劳作百忙中给予我的帮助,感激感恩,祝财神到,新春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