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连年有 “鱼”(散文)
今年过年回家,母亲照例张罗了丰盛的“十碗”。当然,也少不了我最爱的那道煎鱼。母亲年纪大了,做菜的味道和以前有些不大一样了。但那道煎鱼的味道,却和我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老家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尤其是年夜饭,讲究美味,也讲究吉祥。因“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如果年夜饭不吃鱼,这个新年就算是白过了,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鱼。
对于崇尚“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民族而言,鱼绝对算是个好东西。不论世事如何变迁,鱼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未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缺席过,也一直都欢快地游弋在历史的长河里。鱼承载着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俨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鱼羊为鲜,组成了人世间最令人神往的家常味道。生活在江汉流域的人们,每一分钟都是幸福的。老家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湖网密布,沟渠纵横。数不清的鱼儿,随着蜿蜒流淌的东荆河水,陪伴我从小到大,也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我记事起,每年到了腊月二十几,生产队就开始干坑,家家户户就能分到大小搭配的一筐鱼。母亲除选两条喂养在盆里外,其余的晒成干鱼。就这样,农家的屋檐下、窗台上或多或少都会挂上诱人的腊鱼什么的。东荆河的风会温柔地吹拂鱼身,让美味利用气候储存下来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没有哪个能抵挡腊味带来的味觉冲击,也让那一串串的鱼干成了靓丽的风景。鱼干混合了阳光、幸福、风俗、乡愁等元素,弥漫着人间烟火,浓缩着家的味道、年的味道。这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食材的爱惜。
腊味渐香,年味渐浓。到了年三十,母亲喂养的鱼派上用场。鳊鱼油煎增香,萝卜丝爽脆搭配,一道家常菜却有着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江湖地位,让心更亲,情更浓。一方水土,一方风俗,年味在食物与人情世故中流转,温暖的不只是胃。待到煎鱼一出场,犹如噼噼啪啪的鞭炮,顿时放大了新年的喜庆,把过年的气氛推向高潮,是无数新沟儿女再熟悉不过的年味,即便室外天寒地冻,室内也是满屋如春。
团年饭菜品较多,一般有蒸鱼或者鱼糕。煎鱼用鳊鱼,刺多,端上来时一半是萝卜丝。更重要的是,父亲特意把煎鱼摆在上席最醒目的位置,告诉我,这留着。在我的记忆里,这样仪式要持续到元宵节才可以吃煎鱼,然而我早没那个耐心,最多吃下鱼冻。还真别说,鱼冻才是家乡特色滋味,如果说煎鱼是过年时固定的仪式,鱼冻则是实实在在味觉盛宴。和做人一样,简单,每一口都弥漫出鱼与萝卜各自独特而又合二为一的诱人味道。推杯换盏中,家长里短时,幸福的话题在欢声笑语间无限温暖起来。盼望着,盼望着,煎鱼吃了,年也过完了。
这煎鱼在乡里酒席或者到亲戚家做客也是这个讲究。那时我还小,却也明白乡亲们生活的艰辛。那些年不富裕,物资匮乏,水乡馈赠的鱼就是乡亲们能拿的出手的招待客人的最好菜肴。父亲郑重地对我说过,他年轻时做木工活走街串巷,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也用煎鱼来招待师傅们,但父亲也只是留着,实在推辞不脱,也是和我一样吃鱼冻或者鱼萝卜丝,告诉东家把鱼留给他们自家的小孩子们吃,留下一个美好的念想。
中国人自古爱吃鱼。唐张鼎在《食疗本草》中写到:“青鱼肉同韭白煮,治脚气、脚弱、烦闷、益气力。”可见,古人已认识到鱼类具有食疗功效,食鱼在其养人之美,益人之气。
江南水乡太湖畔,古老的长江,自上古浩浩荡荡奔流而来,波涛浪涌中自然孕育着无数的江鱼湖鲜,在中华文明奔腾不息大潮中携手我们一起向未来。我曾长期在里这当兵,少不了吃鱼。
鱼之所以受欢迎,除营养价值高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食味鲜美。鱼肉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也是战士们补充营养的不二之选。鱼的烹饪方法特别多,汽车连概莫例外,做的也相当好吃。但是,汽车连吃煎鱼一样也有个传承的约定,俗成的规矩,战友们心里明白,谁也不说破,就是吃鱼不翻身。我孤陋寡闻,只晓得老家洪湖渔民们似乎讲究这,却不理解汽车连的战友们。经过老战友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并不是战友们封建迷信思想作怪,而是战友们时时刻刻都绷紧安全驾驶这根弦,牢固树立平时就是战时的观念,体现了战友们对于食物,生活,职责与使命的一种态度,是战友们灵魂的一种升华,是即使在吃饭睡觉的环境下也要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
都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而对于我们汽车兵而言,不是“用兵一时”,而是“用兵千日”,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体现出战士们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后来,我专门查过书籍,二千多年前《晏子春秋》记载了一个“金壶丹书”故事,里面有“食鱼无反”,是告诫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用尽百姓的力气。而在汽车连吃煎鱼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没有战友们枕戈待旦丹心护社稷,哪来得人民的年年有余?
时光在天地间交错,岁月在星河中流淌。这小小的一盘煎鱼,是我过年保留在烟熏火燎中活色生香最留念的味道之一,不仅温暖了流年,还承载了过往。
愿新年,胜旧年。生龙活虎过大年,不仅有回望军旅的军愁,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与祝愿。按照父亲的说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也还要把煎鱼的习俗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这不正是一脉相承的另一种年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