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正月十二风俗奇葩(随笔)
虎年的脚步急匆匆来了,又快速行进。转眼间,正月十二到了。
正月十二,按正常人的思想,不应该有什么故事,因为除夕、初一、初五刚过去不长,后面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跟脚来到。歇歇气不好吗?
不!人们不能就这样歇着。不知道是民间传说还是文人编的,偏偏琢磨出一个极为奇葩的故事,让你忍俊不禁: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子。
对,就是这个样子,正月十二不能轻易放过,过,就过一个狠的,过一个让人一辈子的记忆不退色的节日。
很小的时候,老人们就告诉我们,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老鼠娶媳妇,必然有老鼠嫁闺女,这天半夜十二点左右,老鼠家族按着人类模样,欢天喜地,吹吹打打,鞭炮齐鸣,一边是娶,一边是嫁,热热闹闹,举行结婚仪式。老人们说得煞有介事,我们一帮孩子听得懵懵懂懂。老人神秘的讲:老鼠娶媳妇的时候,你不要吵闹,要悄悄去听,就能听到老鼠嫁娶的声音。不信?我小时候每年都听,可热闹了。要到磨棚去听,耳朵贴近磨眼,注意,必须贴紧,不然听不到的。
虽然半信半疑,我们当然不会放过验证的机会。觉得快到半夜十二点了,我们几个孩子,凑齐了,来到邻居家的磨棚。没有手电,没有灯笼,更没有蜡烛。但我们有蜡碗。所谓蜡碗,就是捡的杀猪剥下来的猪蹄,锥形,里面放入猪油和一根线绳,线绳浸了油,点着做照明的灯。磨棚无门,黑漆漆的,啥声音也没有,我们怕吵醒人家,蹑手蹑脚进入。走进磨子,一个一个排队去听。傻乎乎贴近的是石磨的冰凉。结果是肯定的,啥也听不到,耳朵倒是被冰得没有了知觉。不知道多少年的一个谎言,传到今天,也就到头了——农村已经不见磨子的踪影。但是,老鼠娶媳妇这个故事还在流传,有关老鼠与人类斗智斗勇的故事还在继续。
老鼠,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老鼠,没人的地方,还有老鼠。其生命力之强,令人生畏。你看了郑渊洁的童话,对老鼠还有的是肃然起敬。老鼠虽然被列入人人喊打的四害之首,但它作为食物链条的一环,不会灭迹的。所以,人类还要与之共存,故,与其的斗勇斗智还会继续。比如,正月十二,人类就有一些风俗让你开颜。本地风俗,这天不能动针线和剪子,据说在老鼠家族大喜的日子,不小心会戳瞎老鼠的眼睛,铰东西会引起老鼠反感,报复很残酷,后果很严重。最好采取温柔的方式,当看戏听戏的观众,让老鼠愉愉快快吧喜事办好。怎么做?包饺子,饺子捏成老鼠样,如郭德纲写的“捏小人嘴”一样,捏老鼠嘴,不让它乱啃乱咬;这天要嗑瓜子,本地说是磕老鼠眼,意思是将老鼠眼磕得看不到了;还要吃糊糊粥,也是糊住老鼠的嘴和眼,看不到了,危害就小了。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让老鼠的危害减到最低限度。
老鼠在这一天的故事纯属天方夜谭。
而另一个风俗,倒有点意思。小时候,这天晚上,村中十字街头,燃起熊熊大火。烧的是什么?旧鞋子、秃扫帚和笤帚疙瘩。满街筒子浓烟不散,布臭味道扑鼻而来。那时候没有环保概念,烧一个痛快就是。这项活动吸引全村人,大人孩子都来,每家都有人背着扛着,把一双双鞋子笤帚疙瘩送来,亲手扔进火堆,火苗映照在人们脸上,一副副兴奋的表情,似乎正在进行一种祭祀仪式。浓烟冲天而起,循着街道胡同巷子弥漫,人们不在乎——因为那时候的鞋子都是布鞋,粘剂也是面粉或玉米面打的浆糊,就算吸了只是呛人咳嗽几声而已。
虽然污染环境很严重,但其中寓意还是被我推崇。人类生活的不易,所遭遇的七灾八难,祸福悲喜,谁也免不了。但在科学不昌明的时候,总会疑惑不解,觉得有什么鬼祟邪魅缠身。好吧,看不到你,我烧掉你可以吧?邪祟总会藏在什么地方。平时,扫地扫炕,邪祟会随着灰尘隐藏在扫帚、笤帚里面,以火烧之,除而后快。似乎这样,就可以保佑全家无恙了。
鞋与邪谐音,烧鞋子,就是烧掉邪祟鬼魅。烧死不烧死不知道,驱除走也是好的。反正旧鞋子秃扫帚笤帚都不能用了,趁机烧掉,旧的不走新的不来。一笑。
现在,早就没有这项活动了,鞭炮都禁止了,还想烧鞋子?谁还敢顶风驱邪?邪没驱走,罚款拘留是少不了的。谁也不会在大过年的时候,去触碰这个霉头。
正月十二,一般都吃素馅饺子。现在韭菜不稀罕了,但小时候没有绿韭菜,主要是吃黄韭。那时候没有塑料大棚,黄韭比较贵,少买一点,剁些白菜叶掺在里面,放几个鸡蛋。也有放熟肉丁的。有的人家舍不得买黄韭,就用蒜苗代替,吃起来也是韭菜味。为什么吃素馅?很简单,年前吃过来,大鱼大肉吃腻了,吃素馅饺子清清口。如此而已。
(2022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