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闪开,我先上!(散文)
消防员,就是身披“火焰蓝”的特战队员,不光要灭火,还要救援。在和平年代,是一项既荣耀而又高危的职业。
他叫王剑军,来自山西临汾,是吕梁英雄的后代。从他19岁当消防员开始,就游走在生死一线,救民于水火,助人于危难,这一干就是12年。
这些年,他参加过5000多次应急救援行动,成功解救200多名被困群众的消防战士,多次立功嘉奖,把最好年华献给了最美的事业。
王剑军这个人容易激动,嗓门特别大。每次面对最难最险最复杂的情况,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每到此时,战友们就会听到他常说的那句话:闪开,我先上!
(一)为生命而战
2017年7月6日中午13时15分,消防救援站警报发出刺耳的尖叫。高速公路一辆大巴车发生侧翻,乘客伤亡不明!
当时任消防救援站站长的王剑军,带领消防队员火速赶到现场时,顿时惊呆了。一辆55座的大巴车呈180度反转后,底盘朝天,横在隔离带上。车体只剩一半,严重变形。上半截和底部分离,余烟袅袅升空,断面如被刀切割过一般,破损程度惨不忍睹。
被困的乘客大都被挤夹在车厢里,东倒西歪,无法动弹。也有的从断面跌落下来,不知道是断了胳膊还是断了腿,发出痛苦揪心的惨叫声和哀嚎声,一声紧似一声。还有的看不出明显的生命体征,估计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先期赶来的群众围着现场转圈子,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急得直跺脚。大家把焦灼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消防队员,意思很明白:只有你们知道怎么办,就看你们的了,快啊!
王剑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惜一切代价,救人!
他和战友们三人一组,迅速闪开,采取“多组展开,水枪保护,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老人小孩”的策略,使用专业破拆工具,分头施救。与此同时,快速清除现场一切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的隐患,以免发生次生灾害。
破拆、切割、剪切、扩张、顶撑、拖拉、牵引、吊升……一切动作紧张有序,消防员们与死神展开了争夺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豆大的汗水从王剑军脸上滑落,手里的切割机吱吱作响,震得他虎口发麻,身体不住地颤抖。
半个小时后,王剑军从车头里拉出一名妇女。十分钟后,又从驾驶室玻璃处救出一名男子。另一边,战友们把其他伤者一个个抬出来,获救的人越来越多。
这时,王剑军发现一名女孩被压在车体下面。判明情况后,他打算利用液压剪扩器扩张车辆侧壁,然后再用无齿锯剪开车辆侧壁救人。可是,由于车辆侧壁内接触其他钢制物品,无齿锯不能切割到底部,救援空间非常有限。加上车辆底部土质松软,液压剪扩器找不到支撑点,扩张效果不佳。有人提出用外力侧向推动车辆,制造空间拉出被困的女孩。但车身太重,同时与车底防护栏扭织在一起,这个方案实施不了。
被压的女孩面色惨白,嘴唇乌青,维护生命的能量在一点点消耗,两只惊恐的眼睛满是对生的渴望……
王剑军急坏了,扔掉手里的工具,袖子一撸,发疯似地徒手刨挖,把女孩身体下面和周边的软土往外掏。战友们很快反应过来,一起动手,四下开花,硬生生地把人给刨了出来。王剑军伸出血肉模糊的双手,把女孩抱到安全地带。
在120救护车到来之前,他和大家抓紧时间给危重伤者现场进行止血包扎,心肺起伏,肢体固定,安抚情绪。最后,又将罹难者的遗体一点点清理出来,抬离现场。经过连续三个小时争分夺秒的奋战,王剑军与战友们一起抢救出11名乘客。他亲手救出5个人,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只有2、3岁。事后得知,这次车祸造成17人死亡,其中2人因抢救无效在医院身亡。
王剑军极度震惊的同时,又极度痛心。作为消防员,他见过无数车祸,却没有见过这么惨烈的!见过无数伤亡,却没见过一次有这么多人伤亡的啊!
夜深人静的时候,营房里酣声四起,王剑军却辗转难眠,仰望窗外深邃的星空,许多画面从脑海里跳出来,像过电影一样,一幕接一幕。大巴车呲牙咧嘴,面目狰狞,冒出一缕缕刺鼻的的黑烟。废墟中,一张张过度失血白生生的面庞,一声声悲惨痛苦的呻吟,一双双绝望的眼睛,一个个气息奄奄的伤者,还有白布单下,一具具残破的躯体……
要是自己应急出动再快一点,现场判断再精准一点,救援专业技能再强一点,破拆设备再先进一点,也许,也许……遗憾的是,时间不会倒流,现场不能复原,那些鲜活的生命已经逝去,再也回不来了。
想着想着,他心里有一种后怕。要是当时没有想到用手刨土救人,或者想到了,动作慢了,那个花季女孩的生命不幸凋零,我该怎么跟她的亲人交待?我穿这身“火焰蓝”还有什么意义?
这次救援,王剑军落下严重的本领恐慌症,以致于在日常训练中,像着了魔一样,不断给自己加码、施压,恨不能练出一身钢筋铁骨,练出三头六臂,练出七十二变来。
他认为,每一次事故发生的地点、起因、受损情况、复杂程度都不一样,那么施救方案也应该随之千变万化灵活运用,消防员要从思想上心理上体能上全方位做准备。
所以,日常训练除了按规范程序作业外,还要在心里多想几套预案,做到有备无患,提高救援行动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他心想,油多不坏菜,艺多不压身,没准哪天能用上呢。于是通过自学,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他时刻地准备着,准备用自己所掌握的一身本领,为保卫生命而战。
(二)为同胞而战
俗话说,水火无情人有情。
2020年6月,当地连降暴雨,遭遇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不少村庄被淹。王剑军率领水域救援专业队驾驶冲锋舟,四处搜救受灾被困的群众,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连续几天,他和战友们浸泡在洪水中艰苦鏖战。救援期间他和战友们饥一顿饱一顿,体力消耗太大。有一次,王剑军实在困得睁不开眼了,就趁入夜以后雨水消停的间隙,裹着救生衣,蜷缩在冲锋舟里想打个盹。不料一个消息传来,一户村民大大小小七口人被困在家里,洪水已经将他们团团包围,危在旦夕!
王剑军打一个冷颤,一跃而起,大手一挥喊道:“出发!”
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冲锋舟借着强光电筒的照射在水面上急驶。突然,冲锋舟急停下来并在原地打转,尾部的马达突突地喷着黑烟。经检查,原来螺旋桨被水下面的树枝和杂草缠住了,马达带不动。王剑军跳进混浊的水里,摸黑将障碍排出后,冲锋舟这才继续前进。
可是,刚驶出没多远,冲锋舟又停滞不前了。这回不是树枝,是被洪水冲垮的房屋残垣断壁阻碍了。王剑军心急如焚,像这样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出事地点救人啊?不行,时间不等人!
王剑军当机立断,将发动机卸下来,采用双手划桨的方式,在被淹没的村庄里穿行。他和战友们一边划水一边扯开嗓门高喊:“老乡,我们是消防队的!这里有人吗?”
他一路划水一路高喊一路搜寻,几经周折,终于听到前面有动静。用电筒观察环境后发现,洪水已经淹过一楼,男女老少都被困在二楼等待救援。当冲锋舟靠近房屋时,从黑洞洞的屋子里传出惊喜的欢呼声:“噢,老天,消防队来了,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王剑军首先跳下冲锋舟,涉水摸进楼里,找到被困的村民。经清点,一共有7个人,其中3个孩子,最小的还在襁褓里。
他想,如果一次将所有人都送上冲锋舟,肯定会超载,加上水路复杂,发运机不能正常运转,光靠双手划桨,十分危险。受困的群众知道情况后,丝毫没有埋怨消防队员,也没有诅咒老天爷不长眼天天下暴雨,而是紧紧握着王剑军的手一个劲地说:“看见你们,就看见了希望。我把老人孩子都交给你带走,我留下来等下一趟!”
这句话说得王剑军心里暖乎乎的。小时候常听家里的老人说,过去黄河泛滥的时候,老百姓卖儿卖去逃荒,路上遇到国民党匪兵趁火打劫,咬牙切齿地骂他们是“遭秧军”。如今世道变了,老百姓遇到大灾大难,把子弟兵当主心骨、当救星,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们救的不是别人,是咱爹咱妈,是咱的兄弟姐妹!
他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往返多次,把老人和孩子一个个扛在肩上,转移到冲锋舟上,交给接应的战友。
在转移最小的孩子时,他不停地哭闹。不管怎么哄,都没有效果。原来,在他幼小的认知中,除了妈妈谁也不让抱。这下可把大家都难倒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
王剑军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主意。他前面抱娃,后面背妈,让孩子与妈妈面对面,始终保持近距离接触。然后,踮起脚尖,一边探路一边前行,终于把母子俩平安送到冲锋舟上。
这个画面被战友当场拍下来,在媒体上报道了他的事迹,央视和主流网站纷纷转播。王剑军的名字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成了网红。
(三)为荣誉而战
王剑军探亲回家的时候,与孩提时的发小无话不说,几杯酒下肚,两个人掏心掏肺地说开了。
“哥,干消防太危险了,你不害怕吗?”
“在现场就想着怎么救人,怎么灭火,哪还顾得上害怕?”
“那事后呢?”
“事后嘛,怕出警不迅速,怕工作有疏忽,怕救援不专业,怕群众指脊梁骨……太多了。”
“这么多年,你没受过伤吗?”
“没。”
“连磕磕碰碰也没有?”
“唔,这个,让我想想……哦,有一回在火场,不小心摸到烧红的铁板,我本能地猛地缩回手。哪知地上有积水,脚下打滑,身体一下子失去平衡,差点摔倒,幸亏我反应快,用手撑住了。不过,手掌心被一块瓷砖划开口子,连骨头暴露出来。后来去医院缝了11针。”
“哇,这还不算受伤?这要是搁在我身上,哪受得了?”
“一点小伤,又没有缺胳膊断腿,又没有生命危险,又没有毁容破相,不算什么。”
“要是你受伤,谁管你啊?”
“放心吧,我有好多战友。万一受伤住院,他们会轮流照顾我,直到我出院那天为止。”
“你告诉过爸爸妈妈吗?”
王剑军沉吟一下,说:“兄弟,实话跟你说吧。我在爸妈面前,只会说今天灭了一场大火,救了几个人;他们是男还是女,是老人还是小孩。还会说我又立功了,受奖了。但是我从不告诉他们,火是怎么灭的,人是怎么救的。”
“为什么?”
“怕他们想得太多,担心我。他们经常鼓励我,在部队要好好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争取多立功,为咱们老王家争光。”
“哥呀,你这辈子值了,比我出息。来,干了!”
“干!”
其实,王剑军没有告诉发小,在他心底深处,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是留给妻子和女儿的。
2020年疫情爆发时,王剑军正在老家陪妻子生产。他意识到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责任,干部的行动是最有效的指令。作为站长,他应该迅速返回岗位,与战友们生死与共。
他拎着行李,来到医院。一边是保温箱里早产的女儿,另一边是坐月子的妻子,他内心五味杂陈,迟迟挪不动脚。
妻子微笑着说:“剑军,咱俩是夫妻,你现在想什么,瞒不了我。你放心去吧,孩子有我呢。”
王剑军鼻子一阵泛酸,眼睛望着别处,硬是把眼泪逼回去,他在病房里给妻子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回到单位,他有空就与妻子视频。母女俩任何一点变化都能牵动他的喜怒哀乐,女儿的一颦一笑都会将他的心化开,疲劳和压力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久而久之,他对“平安是福”这四个字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消防救援工作越来越投入。在消防救援英雄谱里,群星璀璨,远远望去,王剑军是那颗最耀眼的星星。
新春佳节,万家灯火,岁月静好。当人们都沉浸在欢乐与祥和之中的时候,是否会想起王剑军,想起无数个和他一样的人,在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负重前行。
(因本篇主人翁原型不愿意透露真正姓名,故采用化名,同时隐去其所在单位。敬请读者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