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忘】汤圆的故事(散文)
“黍子面儿,红糖馅儿,新出锅,甜掉牙。”在我的小时候,每到正月十五前后,家乡都会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几十年后的今天,这首儿时歌谣渐渐被人们遗忘,子孙辈也已经没几人会唱了,而我也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它的影子。
我的家乡虽然不是黍子主产地,但几乎家家都会种上一两分地。老人说,黍子生长在北方,生性耐旱,结出的粮食也叫黍子,可以酿酒,碾成面可以做年糕,就像我们这儿的人一样,能吃苦,也是“多面手。”
那时候我还小,也就五六岁的样子,老人说的话道理太深,大多听不懂。不过黍子面可以做年糕我是知道的,而且不只这些,黍子面做的汤圆也是很美味的。
腊月二十六,母亲都会在蒸馒头的时候,顺便蒸出一些带枣的年糕,看起来黄黄的,吃起来甜甜的。大人说吃年糕说图个吉利,预示明年的日子会甜甜蜜蜜。过完年,到元宵节那天,母亲总会用黍子面做汤圆吃。她一边揉着面,一边对我们哼唱着那首歌谣,“黍子面儿,红糖馅儿,新出锅,甜掉牙。”我们姊弟几个围在一边看着,嚷着,问汤圆还需要多久才能吃到嘴里。
黍子面揉好了,还要在面盆里放上半小时左右,叫“醒面”。然后才能上案板,做成饺子皮的样子。把红糖和面粉按比例掺在一起,搅拌均匀,放到面皮中间,然后像蒸包子一样包紧,最后揉搓成圆滚滚的汤圆。当然,根据个人口味也可以用红豆沙或花生碎做馅料,但我认为最正宗的还是红糖馅。
大火烧开水,把汤圆一颗颗滚到锅里。二次水沸,十分钟左右,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似乎大了一圈,在沸水里沉沉浮浮,这就是熟透了。
盛半碗汤在碗里,再捞几颗汤圆,上桌。夹起一个用嘴吹吹,一口咬下去,黏黏糯糯,里面的红糖早已化开,用嘴吸一口,甜滋滋的。一边吃着可口的汤圆,一边喝上一口汤,这叫“原汤化原食”。
汤圆很美味,也扛饿,不过吃起来要适量,吃多了胃就会不舒服。当时大人们都会控制小孩子吃的量,以免造成“淤食不化”。
吃完汤圆,就去放烟花,看灯会了。整个元宵节的高潮,从吃汤圆那一刻就开始了。
今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虽然已是立春的节气,却突兀地下了一整天的鹅毛大雪,地上的积雪足有十来公分厚。气温也从前几天的十来度的样子,忽降至零度左右。恰逢礼拜天,带着孩子在楼下堆了一个大大的雪人,还顺便打了一会儿雪仗,把鞋子衣服都弄湿了好多。
老婆埋怨道:“看你们爷俩儿,一个个都跟小孩子似的,光知道玩儿,也不知道注意点儿。现在疫情还没结束,一旦感冒发烧,去医院很麻烦的。”
我和女儿互相瞄了一眼,偷偷笑着。
天气虽然晴了,但是这两天温度还是不高,白天雪融化一些,到了晚上又会结冰。外出走起路来都得加小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滑一个趔趄。
元宵节那天,我正倒休在家,女儿也还没有开学。过了中午,老婆从单位打来电话,说让我下午去超市买点汤圆,等晚上下班回来煮着吃。还特意叮嘱,要一些蓝莓水果馅的,她和女儿都爱吃。
下午四点半,我喊上女儿出门。路上还残存着一片片的冰,特别是外侧车道,由于被高楼遮住了阳光,几乎半条车道都覆着一层薄冰。开车都得小心谨慎,只怕有意外刹不住车。
超市冷冻区的冰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汤圆。一大群来来往往的人,挤在这里咨询着,选购着。工作人员一边跟大家讲着汤圆的馅料和品牌,一边说着优惠力度。
我挤进去找了一遍,也没找到蓝莓馅的。
“蓝莓馅的还有吗?我怎么没找到?”我问着一个工作人员。
“真不好意思,今年水果馅卖的很火,下午蓝莓馅的就已经卖完了。要不您来这个黑芝麻馅的,吃起来香糯可口。还有这个红豆的,这个花生的……”
唉,这要完不成任务,老婆到家又得怪我办事不力了。于是我赶紧喊上女儿,开车去了更远一点的超市。结果,转了三家超市,都没有蓝莓馅的。时间已经快六点了,老婆也该下班到家了。
我跟女儿说:“依依,我们再去最后一个超市,如果还没有蓝莓馅的,咱就买点黑芝麻的好吧?”
“行,我都转累了,黑芝麻的也挺好吃。或者,爸爸你去买一盒蓝莓,到时就着汤圆一起吃。”
还是女儿有办法!我怎么没想到呢?
结果没有惊喜,最后一个超市里蓝莓口味的也卖完了。于是我买了一袋水饺和两袋黑芝麻馅的汤圆,还按照女儿的办法买了一盒蓝莓。
提着购物筐,正往收银台走时,前面传来一阵嘈杂。上前一看,原来超市正在组织“猜灯谜,庆元宵”活动。一条条写着谜面的纸条被不干胶贴在一个展板上,如果猜到谜底,就把纸条扯下来,去服务台兑换奖品。
我随意瞄了一眼,看到一张纸条上写着谜面:七十二小时(打一字)。七十二小时不是就三天吗?三个日就是“晶”啊。我赶紧上前扯下纸条,跟工作人员验证了答案,对方给我一个奖品卡,说是到服务台可以领取一袋汤圆。
喜滋滋的结完账,到了前台,果然领到了一袋汤圆,结果又是黑芝麻馅的。不过反正是奖品,心情还是很好的。
到小区刚停好车,见到邻居李姐也刚刚回来,她手里拎着一个大大的购物袋。
“啊呀呀,这个鬼天气,刚我出去买汤圆,遇到前面一辆奥迪急刹车,路上有冰,我差点就没刹住,吓我我现在心里还扑腾呢。”李姐一家是南方人,和我家关系很好,见到我就唠叨起来。
“没出事就好。您这没少买东西呀。”
“这不过节了嘛,出去买点汤圆,顺便买点菜。你们这也是去超市了?”
“这不?也去超市买点汤圆。”我举了举手里的购物袋。
“哦哦,你家汤圆吃的什么馅料?”
“本来想买点蓝莓馅的,她娘俩儿喜欢吃。结果转了几个超市,都没买到,只能买了两袋黑芝麻馅的。总归是过节应应景儿,其实吃不了多少。”
“是吗?我弟昨天从外地寄回来几袋汤圆,好几种馅料,正好有一袋蓝莓馅的,正琢磨我和你王哥都不爱吃,准备送人呢。正好,你家爱吃,拿去煮了吧!”
“这么巧?”幸运降临得很突然,给了我意外惊喜。
“可不,那些新鲜的口味我们吃不习惯,还是喜欢黑芝麻和红豆馅的。”
“那正好,我也发愁,我这儿有三袋黑芝麻的,也吃不掉,冰箱里也放不下。这样,我拿黑芝麻的和你换蓝莓的吧。”
“换什么换啊?一袋子汤圆,拿去吃就好了哇,跟我还客气?”
“不是客气,实在太多吃不了,放久了又不好吃。你和王哥喜欢吃,咱正好换一下。”
“好吧,走,依依跟着阿姨去家里取。”
我到家没几分钟,女儿就从李姐家回来了。左手拎着一袋蓝莓馅的汤圆,右手还有一袋。
“怎么拿这么多?”
“阿姨说她那里还有一袋这样的,她们南方人吃不习惯,也一起给我了。”
我拿过一看,袋子上写着“北方老式汤圆”“正宗黍子面”。透过袋子,里面挤着一颗颗圆滚滚的汤圆,泛着黄色,不禁勾起我儿时的回忆。
“爸爸,快做饭吧,慢慢快回来了。”
“嗯嗯。”
晚饭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汤圆,咀嚼着糯糯甜甜的味道,望着窗外远方的夜幕里,忽尔绽放的烟花,心情很好。
我吃着黍子面、红糖馅的汤圆,似乎品出了儿时的味道,在耳边恍惚又响起了那首歌谣:“黍子面儿,红糖馅儿,新出锅,甜掉牙。”
2022.2.15于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