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小区的修鞋师傅(散文)
80年代单位分给了我们一套二室一厅的新房,这是西湖区新建的小区,当时这里还没有公交,小区周围全是泥巴地,附近还没有开发,整个小区只有一个小买部,因为是新开发的居民区,显得人气不是很旺,这里虽离市区不远,入住率也不高,随着小区周围建造起了商务楼,情景就大不一样了,谁也没想到一年之后,这里突然热闹起来,小区门前通上了公交,小超市、小菜场,各种商店像雨后春笋地冒了出来,这里成为杭州城里商业气息最浓厚的一个小区。
小区热闹起来了,也带来了商机,在小区幼儿园对面,有一幢传达室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妻,他们在传达室门口摆了个修鞋摊,自从有了这个鞋摊,小区的居民鞋子坏了,基本都在这对夫妻修鞋摊里修。这个鞋摊位置正在小区最热闹的马路边,摊主在鞋摊门前放了好几把凳子,一来为方便修鞋的顾客休息,二来为小区的孤寡老人能坐在这里,可以看人来人往,还可以和来修鞋的人聊聊天解除孤独,这个修鞋摊在晚上关门前,永远都有人愿意呆在这里。
我们家的鞋子破了都在这修鞋摊里修,有一天我的皮鞋后跟断了,这双鞋我穿了好几年了,比较合脚,走路也舒服,后来买了双新鞋还没这双旧鞋穿得舒适,这双旧鞋扔了又觉得很可惜,因为鞋面是好的,修修还是可以穿的,再说也买不到合脚的鞋子,虽然新鞋式样比较时髦,当时在商店里试穿的时候看上去很不错,是我心仪的款式,可买回来真穿到我脚上让我痛苦不堪,实际上鞋子合不合适,脚最知道,合脚的鞋子走多少路都不会磨到脚,不合脚的鞋子走几步就痛的慌,就如我新买的这双新鞋,挤脚不说还把脚磨起了泡,贴个伤口贴都不管用。无奈之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拎着掉了后跟的皮鞋拿到修鞋摊,问下修鞋师傅能不能修。修鞋师傅仔细看了我的鞋子,告诉我这鞋修起来很简单,换个后跟就可以了。他说我这双鞋,鞋帮、鞋身都没有坏,换个崭新的鞋底,鞋子又能穿好几年。只见修鞋师傅先用钳子顺着鞋身小心翼翼将鞋底撬开,主要是怕把鞋帮给损坏了,“这是个力气活,一般人还干不了。”修鞋师傅边说边动手用刀片,把残余的鞋底一点点割掉,再把处理好损坏的鞋底放到打磨机上,用钻头将鞋子打磨平整,并用手摸了摸,觉得可以了,就开始装上新鞋底,“鞋子一定要打磨平整后穿起来才舒服”。 修鞋师傅做的活就是让人放心。在等待胶水干的时间里我和修鞋师傅闲谈中,他告诉我,他们夫妻俩在农村挣不到什么钱,两个孩子大了读书需要钱,孩子读书都还算争气,夫妻俩不想耽误孩子,决定到杭州投亲靠友,看看能不能挣到钱让孩子书读上去。这对夫妻在亲戚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幢单位宿舍的传达室,每月收他们三百元钱的住宿费还包括水电。这真是一桩好事,杭州一个小套租金都要上千元,再也找不到如此便宜的住宿了,两夫妻就这样安顿了下来。男主人有修鞋手艺就在这摆了个修鞋摊,老婆给丈夫打下手,一把大雨伞,再加上一个木头工具箱,就这样在这里为小区居民服务了。很快我的鞋子后跟装好了,修鞋师傅收的工钱也不多就五元钱。
这个修鞋摊一摆就是十多年,过往行人都能看到修鞋师傅认真地低着头给人修鞋,脸上的表情很专注,腿上铺着一块布,左手拿着鞋子,右手灵活地在鞋子上穿针引线。不一会儿,鞋子上完线,再用剪刀小心地剪去多余的线头,然后仔细检查一番,在上线处加一层胶水,确定没有问题后,才把鞋子递给顾客。“多加一层胶水是为了让鞋子不进水,还耐穿。”小区居民都很愿意把鞋子交给他修理。修鞋师傅的手艺也越来越娴熟,在他手上修过的鞋子,一般看不出补过的痕迹,顾客满意度也不断上升,几年时间这个修鞋摊生意最旺,有时修鞋师傅会和顾客说上几句,主要说鞋子要修的问题,或者谈些小区里的新鲜事,所以他这里是小区消息最灵通的地方。修鞋师傅主要怕顾客在等待中嫌时间过长,聊天可以让人感觉在等待中不是很焦急。修鞋师傅与人聊天很有分寸,不会惹事生非,很少引起邻里之间的纠纷,虽然这对夫妻沒多少文化,却在小区里的口碑不错,这对夫妻渐渐的取得了小区居民们的信任。
这个修鞋摊精湛的手艺渐渐的被其他小区的人们所接受,大老远的也跑到这里来让修鞋师傅修鞋,到现在我搬出这个小区,还会拿要修的鞋跑到这里让师傅修。我还没退休前,我会在上班前把要修的鞋子放在摊位,下班回来的时候修鞋师傅就已经把鞋修好了。这个修鞋师傅绝对不会多收你的钱,用什么材料修也由他说了算,摊主不会以次充好来欺骗顾客,诚实做生意也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信任,到他这鞋摊修鞋子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摊前永远堆满了五颜六色的鞋子,我好奇的问修鞋师傅:“你这么多鞋子分的清是哪个的么?会不会搞错?”修鞋师傅说他开了这么久鞋摊,从来没有搞错一双鞋子,真佩服修鞋师傅有超强的记忆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区附近建造了商业楼,修鞋师傅用他特有的目光发现了商机,增加了修自行车、修伞、给电瓶与自行车打气的业务,我的自行车除了在外面坏了没办法在外面修,只要在小区内自行车坏了也拿到他这里修。这个小区修自行车的摊位有好几家,修鞋师傅这个业务是开的最晚的一个,虽然他这个摊位不是专门修自行车的,冲着对修鞋师傅的信任,坏了的自行车就放在他这里,说好几点钟过来拿,这项修车业务直到公共自行车有了以后,才减少了下来。
小小的修鞋摊给修鞋师傅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两个孩子全部学业有成,在杭州成家立业,修鞋师傅老婆去孩子家带第三代,留下修鞋师傅一个人守着摊位,在他眼里只要身板还好,再挣点钱为自己今后存点养老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年轻人鞋子坏了,直接把鞋子扔了,很少光顾修鞋摊了,修鞋这门老行当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一个泛旧的工具箱,一架用得发亮的补鞋机,是修鞋匠的全部谋生行头。修鞋师傅的工作虽然平淡无奇,却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今,时光荏苒,这些修鞋匠仍然坚守在街头巷尾,为杭城留下了一缕不一样的慢时光。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