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难忘的经历(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难忘的经历(散文)


作者:翁新政 白丁,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71发表时间:2022-02-25 06:46:20
摘要:写本人当年参加休筑镇旬公路的所见所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春,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参加修筑镇旬公路。当时商洛地区调集三万余名民工、解放军战土、科技人员参与。为学习解放軍,徒步串连奔赴筑路工地。 
   一九七零年元旦清晨,我们永丰公社百余名民工,人手一朵大红花,背着铺盖行李卷儿,迎着初升的太阳,唱着“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毛主席语录歌奔赴远在旬阳的修路工地。
   经过一整天的奔波爬涉,太阳落山时分,我们来到了商洛市。精疲力尽、骨头散了架的我们,躺在西关小学一间冷冰冰的教室里的麦草地铺上。带队的老支书说,每人去称上二斤食盐带上,以后越走山越大,路上买不到食盐。我们几个年轻的调皮鬼一嘀沽:“偌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会买不到食盐,笑话!”根本没去买盐。也实在是太累了!
     笫二天,天刚麻麻亮,就起身朝着西南方向,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跨急流越险滩。行至上午十点,在山中农家借伙做饭,当问道有无食盐时,主人回答说:“我们大山里食盐贵如油,根本没多余的盐给你们。”我们只好吃了些“甜”酸菜就糊汤。
   我们奋进在秦巴山区的羊肠小道上,越走山越险,还穿过原始森林!每当做饭时,总是没食盐;一路上每见到代销店就买食盐可总是买不到……
   连续行军八日,每天步行百里。我患有风湿关节炎,第二日起身时,脚疼的按不下地,一跛一拐,咬紧牙关,奋力前行!脚走肿了,歇一晚上,消肿了,又走又肿又消,反反复复。走过四天以后,脚慢慢地不疼不肿胀了,这才令人欣喜不巳。
   断断续续,先后有半个月余,派去出差担米担面购买材料的人,才在柴坪镇供销社买到了食盐!回顾无盐的饭莱,味同嚼蜡,口淡无味,浑身酥软无力,痛苦难耐。记不清是马克思还是哪位哲人说过“贫穷犹如熔炉!”
   此语千真万确,富含哲理。面对如此艰辛的境况,我们个个都以“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笑而置之;我们人人充滿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修路期间,有一次轮到我到离地七十多华里的柴坪镇出差担面。我担了两袋面共五十公斤重。在扁担两端钉了两颗钉子,用两节麻绳将面袋捆绑结实。途中要过两条大河,河上搭一座竹木桥,人踩在上面有些东摇西晃。当我过笫二座桥时,一不小心一只脚踩在两根木棍桥面的缝隙,身体半倾。幸亏后面的伙伴放下担子,把我从水中拉拽起来。真险那!面袋子差点被水冲走!
   我当时担任连里的宣传员。利用饭前、饭后、工休时间,手拿传话筒,带领大家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我们还自编自演快板、歌曲、小演唱等,以鼓舞士气;以配合当时国家正进行的路线教育;以促进公路建设。当时我们自编自办《战地黄花》蜡板刻印小报,出刊了24期。
    修路期间,涌现出许多英雄楷模,先烈一般高尚的人物。其中,最令人钦佩的是我们洛南县团的民工冀狗娃同志。共青团员冀狗娃,时年28岁。系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永丰镇冀洼村湾子组人。在那如火如荼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肩扛手提,昼夜不眠的修路战斗中,他可谓是时代楷模,开路先锋。后勤出差,购运材料,别人担一百斤,他担百二;别人两天赶回,他硬是起早贪黑当日去当日回;他经常抡锤打眼,装炸药放炮开山开路。一天傍晚,在加班修路,炸通龙脖子的战斗中,一个装了六七百斤炸药的大炮。由于导火索受潮,出现了哑线现象,在看似没着,实则燃着的情况下,冀狗娃扑上前去检查导火索,谁料“大炮”突然起爆!“轰隆”一声巨响,炸掉了半边山,龙脖子被炸通,冀狗娃同志壮烈牺牲……
   这位七尺男儿,热血汉子,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铿锵言词的热血青年;只有默默苦干的耿耿壮汉,把鲜血洒在镇旬公路;洒在了清清的乾佑河边;把年轻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壮丽的筑路事业。一年后,镇旬公路指挥部丶安康地区人民政府追认冀狗娃同志为建设国家的筑路先烈。
   冀狗娃同志无私奉献,默默付出,舍身殉国的精神永垂千古;冀狗娃同志的崇高形象永远话在千千万万筑路人心中。像冀狗娃同志这样的英烈,在参加修筑镇旬公路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壮烈殉职的,在我们洛南县团中就有八位之多。他们的精神永垂人间,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他们的功勋名垂千秋。
   历时整整一年,商洛三万余民工、解放军官兵、科技人员,硬是凭着肩扛手提抡锤打钎,打眼放炮,在极有限的科技条件下,艰苦奋斗,披星戴月,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劈开黑虎崖,斩断龙脖子,贯通狼牙洞,凭着“实现四化有我在、三线建设要抓紧"的一颗红心,凭着一股子“科学加实干”的大无畏精神,修通了镇安至旬阳,总长114.9公里长的盘山公路,为襄渝铁路的建成作出了贡献;为方便山区人民交通和生活作出了贡献。
   啊!修筑镇旬公路,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是一生无价的精神财富,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共 19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七十年代,条件简陋,物质还很匮乏,靠肩挑人扛,修筑一条一百多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其困难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作者用真实的笔墨深情的讲述自己亲自参与其中修筑镇旬公路的历史,缺乏山区生活经验时没有食盐吃饭的寡淡日子,挑着一百斤面粉走山路的艰险经历,冀狗娃因公牺牲的壮烈......正是在三万多民工、解放军、科技人员的共同会战下,攻坚克难,历时一年,终于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历史是人们创造的,应该铭记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感谢作者对晓荷的大力支持,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2-02-25 06:51:48
  欢迎加入晓荷社团,晓荷因您而精彩。在以后的岁月里,以文字记录心路,讲述别样的人生。
2 楼        文友:翁新政        2023-06-29 15:12:09
  请把我《难忘的经历》转入手机收藏,以备后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