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冬天的槐林(散文)
冬天的树,是冷峻的风景。冬天里的槐林,最先萌动着春的生机。给自己个理由,去欣赏那道不一样的风光。
一
槐树,我们也叫“洋槐”,一时兴起,便驱车来到槐林,过一把“洋”瘾。槐林是个好去处,平时漫步其间,能找到恬淡的心境,我有一种想与之对话的冲动,甚至在槐林里高声喊几嗓子,很痛快。
槐林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刺槐林,与黄河故道一起代表着当地湿地生态文化,彰显本地的历史和多年发展的积淀。槐林依偎在小镇的身边,彼此相守,亲密无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早中晚夜,都有人在此晨练跑步散心。槐林,已经成为黄河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槐林根基于黄河入海处的沃土,人们特地从老远到这里跑步,是否也是一种脚步于槐林的约会呢?
开着车,围着槐林转了一圈,把车停在安全处,一人悄然向槐林深处走去。
能把自己置身于“阡陌野外”的山谷树林之中,享受那份清静和寥落,是我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槐林里冷幽谧静,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心跳声和脚步声。走走停停,放下所有的心事与伪装,尽情享受这份难得的清闲。也不知这种沉默与素静影响着我的思维,还是一下子放松,自己有点不适应了,竟有了恍惚不真实的感觉,弄不清我欲何为,我欲何往……
当我犹豫不决不知所往时,看见不远处一棵斜着身子生长的槐树,我莞尔一笑。其实,这个地方我来过多次。春天来时,这些槐树就像呵气如兰的女子,伸展着嫩枝翠叶,半遮半掩,不肯露出脸庞,羞羞答答,清秀娟丽。特别是五月花开时节,她们悬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犹如贵妇人般,仪态万千,眉目间满是笑意浓浓……
感受美需要好的心情,或者我们为了安置或为了解脱某种心绪,会看中某处风景,风景便有了与心情互动的功能,似乎此时的槐林就是这样懂得我了。
二
天寒地冻的正月来槐林深处,还是第一次。肃穆的天幕下,所有的槐树都是素面朝天、静默无语,一副沧桑的模样,好似生来就这般老态相貌。或许,它们是为了那个五月,必须忍受再妆前的脱胎换骨?
几棵高大粗壮的槐树,挺拔着伟岸的身躯,坦露着皲裂粗糙的皮肤,那些斑驳褶皱,犹如合上的光阴,满满的岁月感。它脱去繁华外表,回归本真,睥睨虚假,平静坦然,自信刚毅。在这纷繁的社会,世事琐屑,许多人带着自己高兴或不高兴的脸面,充当着这样那样的角色,有几人过得像冬天的槐树这般真实呢?想起我自己,着的是半真半假,不是道德有问题,而是做人没有到了逼真的份儿。冬日里的槐树,是不是我的榜样?
这里的槐树大都成排成列,肩并肩和谐共生:粗犷的主枝,弯曲的虬枝,都“骨感”着向上伸展,有的奋力伸举,直直向上;有的寻找空间,探着身子往上;更有甚者两棵槐树的枝丫,竟然交叉在一起,搂抱着往上生长,姿态各异,变幻万千。站在树下往上看,那些树枝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穿插叠加,撇捺间极像中国文字,如狂草如行书,飘逸洒脱;换一个角度,那造型又像被人剪裁过,剪的大都是英文字母的模样了,如“v”如“u”如“z”,稀奇而有妙趣;再换一个角度,又像各种几何图形,横平竖直,方圆椭锥,真是意蕴无穷,自然天成,久看不厌。端详揣摩中,浮躁难安的心平和起来,生活中的不如意,工作中的不顺心,有人的不理解而留下的无奈,统统稀释、淡化,随后如鸡毛一样,散落一地,归于虚无,或四散而去。各种状态,本就是我们的个性,就像槐树,无需掩饰,本真露出,何尝不是一种自由无羁?
三
穿过槐林,树林尽头是神仙沟。神仙沟,是黄河改道以后的故道。有道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人曾用这样的诗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敬仰她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一条沟,是黄河水滋养着的地方,是槐林最合适生长的地方,风景,不必要求怎样豪迈奢华,自有它的情趣。关键是一种传承的基因,不会改变,我觉得槐林是黄河之水的另一种形态了。
站在沟畔望去,神仙沟静静地躺在那,波澜不惊,平静中蕴藏着烁烁光华,呈现出经历风雨何需言说的从容。走不多远,转个角度,蜿蜒而来的河水,在此变宽变深,水面上的微波细浪逐渐变大变宽变得急躁起来,我能从推推搡搡的浪花中看到当年黄河的影子:一条黄色大河,不分昼夜,浩浩荡荡,奔涌至此;那种气吞山河藐视一切的磅礴之势,便呼呼啦啦地呼啸而至,出现在眼眸里……
就在我沉浸对黄河的臆想中,一种感慨从心底而发。这种连绵不绝的大河,也能在此息壤,在此衍生桑田,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华丽转身!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识啊!
无限感叹时,神思回转,我遥想数公里之外的滚滚浪涛的渤海,一望无际的黄河口湿地保护区。河海在此划分,水陆在此相交,这一切新生伟物都是黄河塑造的,说明黄河在此并没有消沉,用另一种力量来展示着不变的精神。就像一群人来到神仙沟畔,就具有战天斗地的开荒精神,建成了中国第二大油田,他们就是“胜利人”。
世事沧桑,但沧桑改变里,有我们的力量。那些铁色的槐树,扭着身躯,努力向上的姿态,就是从沧桑中暂露的精神气质。
天光渐暗,身后的槐林夜色渐起。越过神仙沟展望,不远处的长长公路与远处的乡镇链接起来,在这苍茫暮色中,影射出两种世界的景象。我也该回家了,转身原路返回。槐林深处有着一种寡静与清绝,走在这“红尘”与“世外”分不清的地方,是谁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久已平静的心湖起了涟漪。黄河九曲,槐林铁青,它们以风骨存在于我们的视野,这是我们的“世外”,但对于我们的红尘之人,依然在诉说着什么,世外和红尘总是紧密联系着的,我们需要有世外沉静的心,也要有在红尘中得一份纯真的意愿,所以,我们要在其间架设一座思想的桥梁,连同我们的世界。
在这无比寂静的槐林里,心曲和着“呜呜”的风声一起,层层扩散,如天籁之音,委婉曼妙,飘渺如梦,又如佛的梵唱和神的呢喃,在这林稍间盘旋回荡、回荡……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景,就像我特别喜欢这道槐林风景;每个人也都可以自成一道风景,只要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有了风景的意蕴,这道风景就深沉,就美好。
冬天里,最有风骨的是我眼中的槐林,我爱那片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