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启】旧衣(散文)
一
一天,无意中从母亲的箱子里翻出了我儿时的旧衣服,一件一件往事便浮现在眼前……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候家家日子过得都很苦,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上小学时,冬天我总是穿着一件破棉袄,这是哥哥姐姐穿小的,旧得发黄的棉絮总是从破洞里探出头来,仿佛在我脸上贴了贫穷的标签。每次催促母亲来缝补,可是她总有忙不完的事情。每当发到棉絮冒出头来,我就悄悄地往里塞,有时洞太大,任我怎么努力都没用,索性破罐子破摔,别人爱咋说咋说。一次上课时,鼻子突然流血,情急之下,我只能从棉袄上扯下一捻棉絮塞进鼻子里止血。我第一次对破棉袄产生了一丝好感。
夏天,只要一放暑假,孩子们便光着脚穿着短裤满村跑,天一热,有的直接光着腚跳进河里游泳。所以暑天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最快乐的时候,衣服简单,即使破了母亲们缝补起来也很简单。
可是春、秋两季是最难熬的。
秋雨绵绵,地面经常弄得湿漉漉的,乡间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若是正好遇到放学,我生怕弄脏布鞋,便像梅花鹿似的,踮起脚跟,蹦蹦跳跳,专挑杂木丛生的小路跳跃前进。突然,“呲”的一声,绿色褂子划破了一道口子,缠在荆棘上,让我寸步难行,真是飞来横祸。顿时傻了眼,心怦怦直跳,回家不知如何向母亲交代。一件穿上没几天的旧衣服(哥哥穿小的)就这样挂了,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沮丧归沮丧,可我还得小心翼翼地将破口处从荆棘上取下来,在雨中慢腾腾地走着,脚下粘了重重的泥巴,恍恍惚惚,如同做梦。
一到家,母亲一看到我的熊样便大发雷霆,抄起起笤帚就要打我。要是平日,我肯定会跑得无影无踪,可是今天我站着一动不动,任她打,她打累了,气也消了,才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流着泪,不停地啜泣,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母亲一把将我揽入怀中,她也哭了,这是她第一次在我面前流泪。
那次母亲用针线将破口处缝得非常吻合,针脚细密得像没有破过一样。我不再为身上有个补丁而自卑,反而有种难以名状的自豪感。
小学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缝缝补补中度过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身边有的人富起来了,中学校园里贫富差异也在扩大,像我一年到头只有两件衣服,天冷穿破棉袄,夏秋穿绿色的“军褂”,这是一种当时非常流行的类似军服的上衣。上小学时,我个子矮,虽然有点自卑,但是也有好处,那就是不用频繁换衣服,母亲也了不少烦恼。进入初中,身高像雨后春笋,噌噌噌地往上长,大半年的时间,裤腿升高了一大截,走在路上感觉凉飕飕的。于是我弯下腰将裤管往下拽,刚拉下一点走起路来马上就还原了。
初二那年,有一天放学,我走在学校的操场上。这时一个女同学看着我的下半身咪咪笑,我窘得满脸通红,像只无头苍蝇在原地转圈,扭着头将身后看个仔细,没有,再看看身前,也没有。
“笨,屁股漏风了。”旁边的一个男生提醒道。
我用手一摸,果然有个小洞,尽管里面有内裤,但是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将脸丢到了整个宇宙。这条旧裤子已经穿了好几年,我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竟然在这样的情境下发生。为什么不是我在家自己发现的呢?为什么让女同学看到了呢?那一刻我恨不得变成一只蚂蚁找一个地缝钻进去算了。
我一路狂奔,耳边风呼呼地刮着,别人说什么我全没有听进去。
回到家,我一头趴在床上闷声哭泣,弄湿了被子。那一晚我没有吃饭,睡到半夜我爬起来做作业,感觉肚子好饿。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起来为我煎了几个鸡蛋,香喷喷的,端到我的面前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吃,啊!赶明儿娘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扯布(买布请裁缝做衣)给我儿做新衣服。你同学顺子全告诉我了,刚才你睡觉时,我已经给你缝好了。先穿几天,放心马上就有新衣服穿了。”
我接过母亲手上的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眼泪随之滴进了碗里——我能感觉到那是一种苦味。
几天之后,我有了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新衣。后来才知道,母亲为我做衣的钱是向别人借的,过了几个月才还上。
童年是快乐的,但有时候也是苦涩的。一想到破衣,我就感到心酸、尴尬和无奈,幸亏有母亲的扶持。
二
参加工作以后,手头有了钱,不再穿打着补丁的旧衣。经常买新衣,有时还没穿一年就过时了,于是丢在家里,成了“垃圾”,母亲便拾掇拾掇,将它们送到父亲的手上,父亲成了“接盘侠”。
村里人每当看到父亲穿着“时尚”的旧衣,便戏谑道:“你儿子回来啦?”
父亲总是笑着说没有。后来父亲去了,那些他穿过的旧衣服也随着他一起去了另一个世界。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去世的第三天,那件我只穿过一次的睡衣也跟着一把火去了极乐世界。
父亲生病住院时,穿的仍旧是粗布带着许多补丁的旧衣服。在医院里,我们看着都非常心酸,大家都说给他买件,可是他死活不要。于是妻子说:“爸,你儿子有套旧的睡衣你要不要?”
没想到他欣然接受,当他接到这件旧睡衣时,眼睛瞪着老大:“这么新就不要,你当财主啦!”
听得我们咪咪笑。一旁的母亲说:“快点穿上吧,哪有这么多话?”
没想到,三个月后父亲带着那套旧衣走了。
父亲走后母亲变得很孤单,身体也越来越差。她舍不得吃好的,更舍不得穿新的、贵的。一件外套还是九十代买的,上面补丁套补丁,粗糙得如同她手上的老茧,可是她仍舍不得丢弃。
有一天,趁着母亲睡着之际,悄悄地将她的那件老古董收了起来,同时拿出为她买的一件新外套放在枕边。
“我的衣服呢?我的衣服呢?”母亲起来急得团团转,像掉了魂似的。姐姐在一旁安慰道:“那件衣服送人了,我们特意给你买了件新的。”
“我不要,拿走。”没想到母亲将新衣服扔到了地上,接着在家里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那件旧衣服,气得像小孩子似的坐在地板上就是不起来,任凭我们怎么哈劝她都不行。
“我老了,没用了,你们翅膀长硬了是吧?小时候我是怎么一把屎一把尿将你们拉扯大的。”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数落着我们的不是,并搬出了我那死去的老爸。我们被弄得哭笑不得,当她提到父亲时,我们不禁潸然泪下。要是父亲还在,她绝对会听他的话,我们实在想不通,难道新衣服比旧衣服还好吗?
“你们不把我衣服找回来,我就不吃饭。”母亲又像小孩子似的“要挟”我们。我们几个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爱人懂得婆婆的心思。原来,这件衣服是父亲二十多年前特意上街买给母亲的,那次为了买这件衣服,父亲没有钱坐车,硬是冒着大雨从城里走回了乡下的家里,自己淋得像个落汤鸡,可这件衣服被他紧紧地抱在怀里,加上有塑料纸护着,没有淋到半点雨。母亲对这件衣服情有独钟其实也是对父亲的一种思念。
于是兄弟姐妹们相互埋怨起来,旧衣是姐姐处理掉的,我们让她去找。她说已经丢进楼下的旧衣回收箱了。要想打开箱子,很难,于是我们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后,他感到非常惊讶,他说:“一件破旧的衣服都舍不得扔,这样的老人真的少见。”
我们再三表示歉意,他表示理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那件旧衣服又来到了母亲的面前,她笑得合不拢嘴,我们也笑了。我们明白母亲的心意,她对父亲感情很深,父亲去世后的几个月,经常在睡梦里呼喊父亲的名字。
三
旧衣对上两代人来说,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可是对00后的女儿来说截然不同。女儿从小生活无忧,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我们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衣食无忧,新衣买了一件又一件,许多衣服只穿了半年便遭到嫌弃,经常受到奶奶的唠叨:“这么好的衣服都不穿了怪可惜的,你爸爸和姑姑小时候都没有衣服穿。”
女儿十八岁生日那天,奶奶带来一件特别的礼物。
“奶奶,今天您送什么礼物给我呢?”女儿笑着挽起奶奶的胳膊。
奶奶只是抿着嘴笑而不答。我们都感到很好奇,虽然她的生活很节俭,但她对孙女儿从不吝啬。以前房屋还没有拆迁时,她没有钱,平时省吃俭用,过年也要给孙辈们发红包。只见母亲拿来一个书包大小的木盒子,表面磨得光溜溜的,上面的黑漆早已剥落。所有人都非常好奇地看着母亲那颤颤巍巍的双手,她打开盒的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原来并不是什么宝物,而是她的针线笸箩里的顶针、剪刀等工具,下面还一个用碎花布拼成的肚兜。看到这件特别的礼物,女儿将小嘴一撅:“切,就这!我还当什么宝贝呢?”
“嗯?咳——咳——”我干咳了两声是在提醒女儿要尊重奶奶,她这样做是有一定用意的。女儿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再埋怨。
“奶奶,你送这个有什么用意吗?”女儿忍不住问了起来。
“这个肚兜是你爸爸小时候穿的。”母亲还没有说完,全家一阵哄笑,女儿笑得直不起腰来。她可能在想象着我儿时呆萌的样子吧。
母亲接着说:“这么多年,我一直留着舍不得丢掉,一是想留给你们做个纪念,二是希望你不要浪费衣物,能穿的衣服一定要穿。我老了不行了,早晚会走的,这些东西就留给你,你长大了也要学会缝缝补补。”
“红儿,还不快谢谢奶奶的礼物,你已经长大了。老辈们的思想可能你无法理解,但是以后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会让你终身受益。”
“知道啦!谢谢奶奶,谢谢爸爸。”女儿努着小嘴冲着我做了个鬼脸,然后接过奶奶的木盒子。
旧衣维系着几代人的情感,它是一种家庭文化传承,是一种艰苦朴素的家风传承。
每当从母亲的箱子里翻出那些破旧的衣服我的内心都是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