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难忘儿时看电影(散文)
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当匮乏。偶尔看上一场电影,快乐的程度不亚于过年。
一天黄昏,我正在和叔叔推石磨子磨面粉。忽听外边一声喊:“看电影啦!保安有电影!”我扔下磨棍,一个箭步跨出门外。几个小伙伴在不远处公路上等我。我们的一个邻区地名叫保安。离我家约二十五华里,其中还有十多里山路。我们五六个孩子,一路小跑,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约摸晚上八点到了保安街,露天放映场。
那时,演正片前要演一两个短片,叫加演,好简明新闻、体育新闻等。那晚演的正片,是《平原游击队》,李向阳智斗日本鬼子,老候的足智多谋。把日本鬼子松井大队,打得昏头转向,死伤惨重,临近灭亡。我们最爱看打仗的(战斗片)。英勇善战的抗日英雄,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他(她)们的崇高形象,像太阳如北斗照耀着我们的心灵。
看完电影大约是晚上十点钟了。幸好是秋天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崎岖的“之”字形的羊肠小道。
我们手攀路边的树枝藤蔓,或你掺我扶,或相互拽拉。“回脚路快”,不觉不然到了家门口。推开虚掩的家门,穿过小院,来到厨房,生火热了碗烫面,狼吞虎咽一扫而光!睡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九点多了。
后来,一个公社(乡),才配了一个电影放映员。白天骑个自行车,到县电影院领片。晚上逐村逐队放映电影。在那个贫穷困乏的年代里,电影放映员可是个肥职美差,所到之处,丰盛款待,迎来送往,前呼后拥。群众对电影放映员的敬意,不亚于对待县区乡干部。
小时候看电影,图的是热闹,追求的是精神愉快。看到悲哀时,我常常泪流满面;看到喜悦时,我常常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看到动情时,我常常忘却了自我,瞬间变成了影片的主人公。前苏联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我的偶像。他的崇高形象,他的惊人毅力,他的顽强意志,是我学习、崇拜的光辉榜样,永恒偶象。他的精神,他的情操,至今鼓励澈励着我追求新生活的勇气。
《万水千山》中,艰苦卓绝的红军将士,《血战台庄》中的悍将勇士,《铁道武工队》中的抗日英雄,都是鼓舞激励我们奋勇向前、追求理想生话征途上崇拜的精英。
后来每逢村里邻村演电影,我都带着弟妹,拿好几个凳子,给爷爷、奶奶占地儿,免得好地好位置,让别人占了。
有一年冬天,离家二公里的永丰街演电影。天出奇的冷,呵气成冰。电影散场时,已是晚上十点钟了。出了街向北走,回家的路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伸手不见五指,我浑身发抖又冷又怕,不由哭喊起来。但想起了保尔.柯察金,想起了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浑身是胆!战胜惧怕故起胆量,伸起双擘,抖擞精神,迎着刺骨赛风,一路小跑,跑回了家。
有时候售票演电影,我们几个穷小子,买不起电影票,就爬到场地附近的大树上,或是附近的高楼走廊看。看到高兴处听到插曲、主题曲,还忍不住跟唱、哼唱呢!
我的家乡盛行秦腔。看戏剧电影,尤其是秦腔剧电影。更是沁人心扉。忧国忧民的清官海瑞,使人永生敬仰;杀妻灭子、不敬二老、嫌贫爱富的陈世美,令人澡恶痛绝;叱咤风云的许云峰,把共产主义思想种进心田;牺牲于全国解放前夕的的红岩志士,令人肃然起敬;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心里永远装着人民”成为人们的座右铭。电影使爱国思想扎根于人们的脑海中;电影使强国理念溶化在我们的血液中。
啊!忆起儿时看电影,令人感概万千;忆起儿时看电影,令人百感交集;忆起儿时看电影,令人倍加珍惜当今的幸福欢喜;忆起儿时看电影,令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憧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