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保持我们对生活的惊奇感与想象力(随笔) ——读世界名著《绿山墙的安妮》的启示
如果把人生之旅中伴随我们的世界分成两部分,那就是外在的境遇与内在的感受。这两个世界相互辉映、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千姿百态。人生幸福不幸福,往往不取决于我们外在的显赫与风光,而取决于我们内在的丰富与强大。如何在黑暗与光明、正义与邪恶、真诚与欺骗、美丽与丑陋相融并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内在世界的博大、纯真、美丽和宁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问的人生课题。
近日,读了加拿大女作家莫德·蒙哥马利的儿童文学名著《绿山墙的安妮》,被书中小主人公热爱生命、充满活力的形象深深打动。这部小说的人物和情节并不复杂,说的是在加拿大僻静村庄一个叫做绿山墙的农舍里,住着上了年纪的独身兄妹马修和马瑞拉,他们想领养一个孤儿院的男孩,好帮助他们干点农活,结果阴差阳错盼来了一头红发、满脸雀斑、整日耽于幻想的11岁孤儿安妮。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安妮住进了绿山墙农舍,她的一言一行,都饱受马瑞拉的刻板挑剔以及村民们的冷漠轻视。然而,随着故事的进展,人们看到,安妮用她生命的热情融化了一切敌意的坚冰,给绿山墙和整个村庄带来了欢快的春意,人们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她。正如马克·吐温所评论的,莫德·蒙哥马利塑造的安妮不愧是“继不朽的爱丽斯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安妮对生活无穷无尽的好奇与热爱,似乎与生俱来,任何一个小小的满足,都会令她快乐无比。在她的眼里和内心,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单调乏味和死气沉沉,到处都充满着五彩斑斓的童话故事和美丽传奇。一片树林,一条小溪,一只小鸟,甚至一棵小草,都会引起她美妙的想象和奇幻的遐想,都会令她激动不已。当然,她也有忧伤,当闯了祸的时候,当遭到误解的时候,但她的伤心如风儿一般,来得快也去得快。她的生命力如此健康蓬勃,到处绽开爱和梦想的花朵,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
人生短暂,生活不易。很多时候,当我们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长河中,被磨蚀了感知这个世界的灵性之后,失去了想象与激情的品质之际,也是生活变得毫无情趣可言之时。为什么会这样?
安妮出生三个月后父母先后身患热病去世,开始了她命运多舛的孤儿生活,到绿山墙时已经是一个11岁的小姑娘。她幼小的心灵在多次的被收养中经历过怎样的磨难,我们可以想象,这绝不会是在浓浓的爱意呵护下的童年。她内心世界的纯净、天真、乐观、善良、感恩以及强烈的爱,很难让我们把她与一个经受不幸的孤儿联系在一起。书中有一个情节,当马修和马瑞拉兄妹看到安妮时非常失望,决定将她送回孤儿院。这让渴望有个家的安妮十分沮丧,但她依然坐在马车上快乐地欣赏着沿途的风光,并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不停的给马瑞拉讲述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她超乎寻常的言行、渴望得到爱的强烈愿望,打动了刻板冷漠的马瑞拉的怜悯之心,使她放弃了将安妮送回孤儿院的打算。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使然,让安妮来到了绿山墙,给马修和马瑞拉以及那个偏僻村庄的人们,带来了一袭生命蓬勃的春意,也给我们所有人们以人生启迪。
“这让我感到活着真好。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世界啊!”“小河是多么快乐、兴奋啊!你能感觉到吗?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是小河在欢笑。即使在冬天的冰面下,我也曾听见它们在欢唱。”“当你想象的时候,立刻就觉得浑身振奋。”透过书中众多这样的话语,我们感到经受那么多磨难的安妮之所以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就是她任何时候都能以感恩之心、博爱之情、平等之态对待这个世界,再恶劣的环境、再悲惨的命运,都会在她对世界积极乐观的想象中化为无形。
这本书虽然问世已经近100年了,但当今的儿童尤其是大人们仍然值得一读。看看我们当下的社会,追名逐利如滚滚江河,漫延肆虐,势不可挡,已经渗透于各行各业,深入每一个人的灵魂。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像一个名利场,充斥着腐朽之气,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难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我们的灵魂总是被贪婪、嫉妒、仇恨、狭隘、冷漠等不良的情感所捆缚,想象的翅翼怎能御风高飞,激情的火焰怎能熊熊燃烧。
安妮曾经向从来不想象和现实不同事情的人惊呼:“你错过了多少东西!”我们也应该自问,我们错过了多少比金钱、豪宅、地位、名声更宝贵的东西?要想在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外在世界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富有诗意,我们就必须使自己的内在世界变得博大纯净、丰富多彩,并善于想象、充满激情,这就是《绿山墙的安妮》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