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读书的意义(随笔)
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习惯将知识分子称为读书人,这类人追求知识、德行并心系天下。而其中又可分为两类:中心人和边缘人。中心人是占绝大多数的,是世俗社会追求“水”的鱼。边缘人则是极少数精神上的先行者,是他们用思想的精髓支撑起了人类的文明。读书就是这般。它既能作为你更好的进入“中心”——入世的工具,也会在启发你觉悟的同时,挖掘你走向“边缘”的潜力。
读书有时仅是以心情释放为目的的生活体验,好比沉于水底的鱼儿,雷雨降临前便觉闷烦,纯粹的想到水面透一口气。当远离自己熟悉之所,不论新环境带来感觉的好坏,不变的是对于未知风景的好奇心。读书即在满足着这样的欲望,在这种对未知的体验中,感受着每个展现在眼前画面中不一样的表象与内涵,同时伴随着自身成长过程内心的变化,从而获得一种与现实的平衡感。其实除了改变世界观,还打开了生活另一扇窗。读书的意义是给平淡无奇的生活开一道缝隙,缝隙里有青草也有花香。你可以是身居高层精英,或基层拼搏的小白领,又或那些在房、车中挣扎的人,即便再累,明知读书也是一种累,但却是无法抑制那颗被繁琐生活压抑的想反抗的心,那么,展开阅读,展开思考,展开想象,即是展开一次与平淡生活反叛的开始。
试想,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书,不单是对读者精神的感化和陶冶。更多时候它能帮助我们建筑一个生于内心的理想国度——一个平等的,公平的知识获取地和情感的栖息地。金庸曾说:“人生遇到挫折在所难免,但若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就能化解。现实可以无情的打击你,伤害你,但读书带来的快乐,是任何人都剥夺不了的。”
冥冥之中,规律约束着我们。似乎目标永远需要仰望,实践总是少了坚持,虚荣是个黑洞,钱赚不完,烦恼是化不开的坚冰……读书也是为了在这条不平坦的人生路上多一份偶然,能打破平庸的偶然。在压力累积心底时,会逐渐转化成一种豁达,看到合适的机会,总会保持哪怕是刻意地以一种近乎欢呼雀跃的姿态迎接。想象自己的身影也曾在安静的图书室歇息过,在某一个熙熙攘攘的城街中彳亍,那么这时,我们就不会对生活里那些突如其来的现象感到陌生,甚至自闭难耐。
痛苦和幸福结伴同行,读书的意义绝非简单的享受。更多时候它是倒逼着你不断提升认知的良师益友。我认为,读书有三境界:读到浅处是浅浅的幸福,像无意中看到了路旁的一朵娇艳的小花;读到深处,情绪逐渐与之交织,令人深陷其中,如爱情中的悱恻缠绵,又如一杯难以吞咽的苦酒;读到至深,或觉如获真理的欣喜,或抒“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叹,又或感到所读之处“走马观花”皆是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人生苦短,稍不留神,曾经的唾手可得,顷刻间便遥不可及。读书,就是抓住生活海洋里的每一朵知识的浪花,之后在回忆里筑成痛苦和幸福混凝的小屋,承载日后荒芜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