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惊世绝响(散文) ——览栖霞奇石博物馆记
轻轻推开栖霞奇石博物馆这扇厚重古朴的大门,怀着无比的虔诚,静心聆听亿万年岁月走过大地留下的珍贵声音……
轰隆隆,轰隆隆,火山爆发,山呼海啸,灼热的岩浆喷薄而出,在海底细软的淤泥下“咕嘟咕嘟”冒着泡泡,冰冷的海水急剧冷却了它们炽热的心,于是,这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的声音,被岁月凝固为一块价值数千万精美的珍珠岩,上面遍布着黄褐色圆润凸起的珠子,被人美其名曰“遍地珠宝”。
哗啦啦,哗啦啦,湍急的河水有力地冲击着河床,淘蚀着河床大化石的软质部分,然后,又将长期被流水冲蚀磨得圆润坚硬的鹅卵石,冲进掏空了的岩石体内。于是,一枚枚玲珑的鹅卵石自然地镶嵌在其中,宛如“聚宝盆”。更奇妙的是,由于水中溶解的矿物元素长期的浸染,聚宝盆一边是红褐色,一边是银灰色,石肤温润如脂,富有光泽,宛如金山银山合二为一。
岩石,凝固了岁月脚步的声音,这是不是很神奇?
4.8亿年前存在的海百合,虽是动物却柔弱无比,和植物似的,分根茎冠三部分,营养仅靠冠部分的触手分泌粘液吸食微生物。一旦茎部被咬断,漂浮在海水中的海百合就成了摇曳生姿的海中仙女……
漂亮的鹦鹉嘴螺,终生不肯挪动寸步,仅仅靠背瓣壳吸食食物,一旦周围没了食物,只有干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于是,美丽的鹦鹉嘴螺因着本性中的懒惰,它的群族在动物界慢慢地走丢了。
而今,它们在这一块块静默的石头上,展示着往日魅力无限的身姿。
聆听古老的生物走过岁月的声音,不仅可以知晓它们曾经的生存状态,也可以领略到蕴含在石头中的民俗文化。
看,那块产自山东费县的三叶虫化石,虫体坚硬部分(如头、尾甲)成为了化石,嵌进石头中的,似凌风飞舞的燕子,又神似夜晚觅食的蝙蝠。燕子是春的使者,带来花香风暖的美好季节;蝙蝠中的蝠字与“福”谐音,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也有“福从天降”的寓意。同时蝙蝠,也是“遍福”,寓意福气可以长久地绵延下去,子子孙孙都将富贵吉祥。福,位于福禄寿喜之首。所以,古人将蝙蝠的图案放置在门窗之上,有招财纳福的目的。连驰名华夏的牟氏庄园,地上铺路的石头以及墙上,也嵌着蝙蝠,其目的不言而喻。清朝时,官宦人家送三叶虫化石为馈赠佳品,普通人家则将其作为女儿的陪嫁,更有文人墨客以三叶虫化石制作砚台,因其状似飞翔的蝙蝠,砚台名之为“多福砚”“鸿福砚”。珍藏于栖霞奇石馆的这块三叶虫化石价值千万,与其寓意着美好也大有关系。
如一把把宝剑,剑尖锐利,直刺云端;又似一座座层层叠叠的宝塔,还犹如竹笋节节渐高。这是震旦角化石,经过凿磨半浮雕一般的质地,灰白典雅。民间称之为“宝塔石”“竹笋石”“镇压邪石”,常作为贵重礼品赠送亲友,寓意消灾祛邪,事业生意兴旺发达。看那七八枚锐利的震旦角化石,排列在那块石头上,仿佛还是四五亿年前它们盛行时的中奥陶纪,作为海洋中凶猛的食肉动物,锋芒锐利,风采万千。更有趣的是,如同爷孙同台竞技,在那块奇石上,还有中奥陶世到晚白垩世盛行的菊螺化石,也有出现在距今5.6亿年的寒武纪的三叶虫化石。是谁用魔术一般的妙手,将相距数千万年的生物召集在这同一片石头?板块撞击,沧海变迁……还是流水沉积?这些不平凡的经历等着您去探秘。
那只昂首挺胸的乌龟,背着乳白色的龟壳,翘起一只银灰色的龟爪,活灵活现,仿佛随时就要离开那罩着它的玻璃柜子。龟,是长寿的象征,这一只白灵璧石形成的神龟,惟妙惟肖的造型,倍添了它的收藏价值。林馆长指点给我们大家看,神龟身上,还在渗出着水滴,这些水滴啊,浸润了石头精华亿万年,至今未干。曹操曾经有诗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而这只神龟从诞生之日起,至今数亿年,历经海相下沉和隆起,历经岩层褶皱与断裂,历经水流、泥沙的冲蚀,历经裸露地表风吹日晒的风化剥蚀,至今依然生命力旺盛,翘足昂首,向世人宣告着它神奇生命的不凡经历。
2022年2月26日上午,有幸随栖霞作协的大咖走进栖霞奇石博物馆,在数千块千姿百态静默着的奇石林中游览观赏。在热情的宋、林二位馆长引领下,追随着美眉解说员的脚步,聆听岁月与山川的对话,聆听地壳变动、板块撞击与岩石的对话,聆听风霜雨露、江河流淌、海水潮汐与石头的对话,聆听火山爆发、岩浆涌动与不停止着旋转的地球的对话,聆听山洪暴发、冰川融化、陨石陨落与地壳的对话……于是我们见识到了神奇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的风采炫目的杰作,也深深震撼着静默于栖霞奇石博物馆里近两千块奇石发出的绝世声响。
沉稳大方的解说员小刘拐着受伤的脚,带领大家欣赏国宝档案中曾经出现过的镇馆之宝——腾空跃动的灵璧石“中华龙”。这种产于安徽灵璧县的奇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在栖霞奇石馆宝藏中占据半壁江山。其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石质坚硬素雅,细腻温润,滑如凝脂,色泽美观。灵璧石之美为古今名人所喜爱,唐宋时即为贡品,清时则被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至今仍是藏石爱好者搜集的对象,有“黄金万两易得,灵璧珍品难求”之说。灵璧石质坚如贞玉,扣之拂之,声音琤琮,余韵悠长,有“玉振金声”之美称。故古人又把灵璧石称为“八音石”。盖“八音”之涵义是取佛典上的“八音”名数。灵璧石可制作打击乐器磬,故宫、孔庙保留的编磬,皆产自灵璧。1971年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有灵璧石制成的编钟发出的乐声。
宋代诗人方岩赞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诚然如斯!
一会儿,聪慧活泼的解说员小张代替了小刘,继续带我们饱览大美奇石。在她清脆甜美的解说声中,我们一一走过各种馆藏的奇石珍宝。2007年建馆就在此工作的万老师业已退休,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栖霞奇石馆的宝藏,今天拨冗返岗,给大家介绍了她十几年来积累的宝藏秘笈。建馆时,她和同事一起登记、编号、造册,查找资料书写导游词,不遗余力。万老师说,开始大家以为“根根相连”那块石头里是植物的根,中国地质大学的一位教授来此,告知,那些密密交缠的“根”,其实是三叶虫分泌物与粪便日积月累堆积而变成的化石。她便将导游词再用心加以修改。她深情地说,这里的每一块奇石,她都抚摸过,她曾用牙刷一点点蘸水洗刷着这些奇石的石缝,用抹布清除奇石蒙上的尘垢。为了让我们看清来自巴西的水晶洞,她特意打开手机手电筒照进洞口,在明亮的光束照耀下,黑黝黝的洞门迸射出紫水晶耀眼夺目的光芒。让人情不自禁想到,若喊一声“芝麻开门”,会不会有一堆珠宝在洞中闪亮?解说员小张在介绍“聚宝盆”时,风趣地说起她知道的趣事。聚宝盆上有道坚硬的石筋形成的门,山东卫视的唐爱国先生看到说,这是刘三姐对歌时的石门。恍惚中,刘三姐甜美清脆的歌声,在耳畔悠悠回响。林馆长在积极策划着,如何让更多的青少年来奇石馆研学,更好地了解馆中宝藏所蕴含的地质、历史、人文知识,培养祖国未来的良好素养。
追随着奇石馆人的脚步,聆听到他们爱岗敬业的心声,更听到了馆中宝藏发出的震撼心灵的稀世绝响——
老收藏家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拒绝美国人重金购买,要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东西留在自己的祖国,他的爱国精神,义薄云天,动人心弦。正因为有他这样的民族情怀,今天我们才有幸赏到了这些奇石的绝妙风采:
瘦透漏皱的“红云峰”,大气磅礴的“东方巨龙”,似群象飞奔而来的“吉祥向我们走来”,寄托世人绮丽梦想的“独占鳌头”,连绵不绝的“十万大山”,质地温润、色彩缤纷的“天工神韵”,层层叠叠、色彩悦目的“大化王”,玲珑剔透如冻如脂的“拇指峰”,金光夺目的“金钱石”,翠绿柳枝轻柔摇摆的玉树石,满是看不懂的文字的“天书玄机”,体量十几吨石质寒凉、平坦如砥、铭写着“缘”字的青龙玉,背驮珍贵的葡萄玛瑙价值数千万的“龟背山”,纷纷扬扬如在黑天鹅绒般天幕飘荡着无数白色雏菊的“天女撒花”……
各种象形,各种品质,各种色彩,在这儿汇集成“天下绝无仅有,世间独一无二”的惊世绝响——栖霞奇石博物馆价值数亿的奇石宝藏。
亲爱的朋友,请带着您猎取知识欣赏绝美的好奇心,领着您的家人来这儿——“奇石甲神州”的栖霞奇石博物馆,倾心聆听漫漫岁月深深刻入石头发出的绝世声响吧,相信您一定会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疫情泛滥,姐姐好好保护自己哈!祝佳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