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豆芽李(散文)
吃他的豆芽,如进了养生堂。
“老李,来三块钱儿的豆瓣儿。”
“好嘞老哥!您真会吃,这短芽儿的黄豆,放点酱,炒起来满口香。”
“李叔,来两元钱的绿豆芽。”红着眼睛的年轻人说。
“小伙子,昨晚又喝得不少吧,得注意身体啊!绿豆芽好啊,大夏天的,吃它容易消化,清热解毒,还能解酒。”小伙子憨憨地笑了。
“李爷爷,我妈说要一斤豌豆芽儿。”一只小胖手伸着一元钱。
“哦,好的宝儿。”豆芽李边称边和蔼地说,“小朋友正长身体,吃豌豆芽好着呢,补补钙,壮得像小老虎哦。”
小男孩突然把屁股一蹲,张开大嘴,呜啊呜啊叫着,做出小猛虎的样子,逗得老李笑颤了腰。
“宝儿,拿好啊,路上别跑,看车......”豆芽李伸着脖子喊着,声音追着小男孩消失在拐角处。
“嗨老李头,让你留那一斤蚕豆芽还有不?小外甥嚷着要吃。”女人刚做完美甲,不时吹一吹手指,唯恐沾上一丝灰尘。
“哪敢忘了您的嘱咐。只多不少。您就放心吧。吃蚕豆芽健脾,补铁补钙还补锌,怪不得您家大宝贝外甥聪明呢。”
女人自豪地扬着眉毛,得意地环顾了下四周,翘着两指捏着老李递过来的那包豆芽,说:“要是少了一根,看我把你晾成豆芽菜。”
老李搓着手,尴尬地嘿嘿笑着说:“哪儿敢。您看,捎点黄豆芽不?它可是美容大王,专家说大豆发芽后,有一种叫什么氨酸的物质,蹭蹭地剧增啊。”
女人哈哈笑了,说:“这我可是行家。叫——天门冬氨酸。”
豆芽李那瘦小的脑袋直点着应和说:“对对对,还是您懂得多。常吃豆芽皮肤白,雀斑、黑斑跑光光。您不捎斤?”老李微侧着脑袋,眼里充满询问。
“得,给称上二斤,今天中午俺家就是豆芽开会了。”
“好嘞!”老李麻利地抓、捏,“您真是个福气人,这一下正好二斤。”
女人再次伸出两指头,勾住半空中的袋子,扭着走远了。我盯着她那细钉似的、颤巍巍的高跟鞋,不由心疼它的承重了。
豆芽李,无论对谁都有好话说,永远热情周到。是菜市场的聪明人。
豆芽李长得很精细。个字瘦小,满头的自来卷发如泡发好的豆芽;两根细挑的豆芽落在眉毛上,眼睛细得也恰似豆芽两弯。一筐筐豆芽众星拱月般围着他。豆芽李在其间忙碌着,身边的二维码不停刷着。手机不断报着收款额。豆芽李迎来送往忙得很,得了空捶着腰的样子累成了豆芽菜。
说起豆芽菜,历史由来已久,名称众多,先人们把诗一样的名字赋予了它。什么芽苗菜、巧芽、豆芽菜、如意菜、掐菜、银芽、银针、银苗、芽心。于是,豆芽的千姿百态、纤美柔情就绽放在这些名字里。
豆芽的确惹人喜欢。这种"活体蔬菜"出自各种谷类、豆、树类的种子。《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发豆芽最原始的方法,与现代并无大异。
勤劳与智慧,能让普通的日子不断生发新鲜的风景。中国发明豆芽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豆芽,是以黑大豆作为原料。
西方称豆芽是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实,中国食品的发明,又何止这四种呢?另三个分别是豆腐、酱和面筋。每一种都彰显了我国劳动人们的智慧,
宋朝时,食豆芽已相当普遍。豆芽与笋、菌,已并列为素食鲜味三霸。
清代时食豆芽须掐去根须及豆,因此被称做"掐菜"。
说到清朝,不由想起李鸿章,真没想到他与豆芽之间还有个趣事。据说豆芽也是李鸿章在光绪庚子后使欧时传入西方的,可谓“豆芽使者”了。因有"李鸿章杂碎"之说。现加拿大魁北克一带,干脆就称豆芽为"杂碎"。
现代人吃豆芽,追求素淡,清炒居多。
我常常光顾他的小摊。除了买豆芽,也是来感受一份慈爱。豆芽李说他女儿像我这般年纪。说完还用手比划着我的个字,自豪地说他的女儿也似我一般高。他谈起女儿时形象顿时高大了起来,急促的语速也因深情,减慢了。
“我女儿啊,虽然学历不高,工作也很普通。但心很善,做事也周正,惦记老、惦记小,没有她操不到的心。爷爷奶奶辈儿夸她孝顺,邻居小孩儿也稀罕她,休个班回来,家里成了幼儿园。婶子大娘们常惦记闺女婚事。她自己呢总是笑着说不急,舍不得俺俩老货。”
我听着老李叔的心事,劝他不必为女儿愁嫁,凤凰怎会落单?定有好姻缘在路上。
豆芽李笑得眼角堆成了菊花。决然不肯要我的菜钱。那如何是好。我硬是扫了二维码照付。
对生活充满热望的父亲影响了乐观懂事的女儿。小小的她如一部高清录像机,记录着父亲点滴日常生活:在昏黄的灯下捡豆子、泡豆子、滤水换水盖“衣服”。虽然家境平凡,但豆芽李对生意的诚实态度、陪星星看月亮的身影都印在女儿心里。
不经意间,豆芽李的白发多了,女儿长大了,亭亭玉立,如一株小白杨。懂得回馈生活一片绿意。
“老李,来一斤黑豆芽。”壮汉说。
我们的聊天被中断。
“您来了,好好好。黑豆芽可是买不到的豆芽之王啊。您吃了好,补肾,嘿嘿。”
壮汉笑着说:“你就是个小神仙,啥都懂。”
豆芽李认真地说:“老人家常吃点黑豆也好,降血脂软化血管。”豆芽李说话间,已麻利地称好,打包,递到了壮汉眼前。
“谢了哈老李。扫上码了。”
老李打手势表示感谢。远远地,我又看见那瘦小的身影被豆芽筐围着、忙碌着。他身后那家商店的广告牌上写着:
“生活改变一点,品质提高很多”。
是的,豆芽李始终走在创新的路上,用辛勤的汗水和热忱;用朴质的爱与智慧浸泡一粒粒小小的豆子,改变和影响着自己与他人的生活。
(原创首发)
生活永远是活着的文章。它始终在灵动演绎,我们唯有潜心在凡尘,同时又能跳出来,用公正之心观,用爱心悟,用情去记录,才会赢得读者的共鸣。祝福大家:春天,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