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菊韵】戏迷父子(小说)

精品 【菊韵】戏迷父子(小说)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81发表时间:2022-03-11 13:31:09

【菊韵】戏迷父子(小说)
  
   第二天是星期天。一大早,刘全福还在睡懒觉,小建国在家里摇头晃脑唱开了现代京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唱了一段又一段,好像一点也不累。吵醒了全福,就躺在炕上听儿子唱,鼻腔里也跟着哼哼着,心想,老子会唱,儿子也唱,唱的还不赖。
   据说,公社小学文艺汇演,一段“朔风吹林涛吼”赢得满堂彩,因此儿子得了二等奖。好是好,就怕人家说闲话。树大招风。有人就是眼气你呢。他深感一个人力量太渺小,人家一句话,就让自己蔫笃了好长时间。虽然民兵连长替自己说了话,但心里就像有块病,压在心头,沉甸甸的。不过,跟上形势,唱新戏,唱革命戏,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下篇
  
   形势越发乱起来。各种派别纷纷成立,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高中生们都去全国各地串联,剩下的初中生小学生就地闹革命。刘建国刚上初中,学校上课,跟着老师抄写伟人的伟大实践,写大字报,然后跟着老师唱现代戏,也就是样板戏。家中耳濡目染,学校氛围引领,刘建国也成了小小戏迷。
   打小学开始,就咿咿呀呀唱,六年级唱革命现代戏得奖,越发痴迷。与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在场院的麦秸垛上,练翻跟头,一字马。还别说,也没人指导,就是胆子大,胡乱模仿,也练得八九不离十。那跟头虽然不正规,却也能连翻七八个,旋风腿、“纺车轮”也练得得心应手。
   上了初中,遇到一个戏迷老师,刘建国如鱼得水,唱戏劲头足,唱功更上层楼。老师姓王,是初一班主任,毕业于师范音乐系,特别喜欢现代京剧,极力在班级推广。在他不懈的努力之下,全班三十多个男女学生能唱几十段样板戏。
   老师尤为得意的是,他导演的样板戏的合唱、对唱、独唱,在学校称得上一绝。刘建国就在王老师的班级。所以,刘建国唱京剧崭露头角,“朔风吹林涛吼……”一张口,就是一片掌声一阵惊叹声,还有说不清的羡慕嫉妒的目光。
   学校里叫他“小少剑波”;唱“穿林海跨雪原……”一曲惊人,学校又叫他“小杨子荣”。建国唱得好,还能指挥。凡是全班合唱京戏,建国的指挥也成为一景。指挥唱歌与唱戏不一样,节拍节奏不一样,戏剧唱词的长腔,还真没法打拍子。
   可建国就能,他的胳膊模仿海浪,慢慢悠悠,既有节奏感还有韵律感,高腔手上扬,低调拖腔则手如摆浪,让人感叹不已。这是王老师最得意的弟子,自然倾自己全身之力培养指导。
   这时候,同年级另一个班也有一个女同学也出了名,人称“小李铁梅”。同学们都说:“她在班里可厉害了,唱得好,模仿的也好,要是再化妆打扮了,就是一个小李铁梅。”
   刘建国顺口说:“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呀?”
   一个同学告诉他,是三班的,叫什么,说不清,可能姓方。
   “哦,方。”也没放在心上。
   那年实行教育改革,五年级跳了一级,与六年级合并,一起进入初中。五年级好多学生要小一两岁。那时候,不知怎么的,男孩子女孩子很封建呢。不同桌,不随意说话,更不会一起搞什么活动。就是非说不可的话,男女对面,也会面红耳赤,还会被人起哄笑话。还有,男孩要是对着女孩说句脏话,对不起,女孩立刻翻脸,遇上小气的,还会大哭大闹,闹得全全校村都知道,大人也要掺和进来,不可开交。要不,男孩子们就记住一句话:“男不和女斗。”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上学路上,男女同学分成两伙,隔得好远,有点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女孩子上学放学,文文静静,只管走。
   男孩子上学,都是打打闹闹,跑跑跳跳,庄稼成长季节,还会搞点坏事,比如,钻进一人多的高粱地里,猫腰啃开一个口,去尝高粱秸是不是甜的,甜的,对不起,折断,吃甜秫秸。玉米灌浆后,掰一穗,生玉米也很好吃。红薯拱出小“蘑菇”,土地裂出缝,肯定块头不小,刨出来,生啃。还有瓜果梨桃,没有不干的。当然有看地的,一个人怎能玩过一伙臭小子?这活儿,有女孩子在,就不好出手了。
   学校虽然乱套,但伟人要求复课闹革命,学校的秩序慢慢恢复了。除了学习,学校宣传队很是活跃,各班集合都要比赛,看谁唱得好。无可置疑,刘建国指挥的初一班唱得最好,给人的感觉是气势如虹。为了争取参加五一县里的汇报演出,他们准备了一个保密节目,放学后王老师就秘密进行排练。其他班也都有保留节目。建国最关心的是那个“小李铁梅”,一定是出类拔萃,才这么叫的。我怎么就不知道呢?出于好奇,课间有几次去三班教室门口张望。但人不齐,女生不多但都在课外活动,也看不到自己认为看顺眼的女生,也就放弃了。
   村里的俱乐部散了几年后,又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开始,年轻人排练一些“东风吹战鼓擂”之类的舞蹈,合唱语录歌。总觉得少点什么,这时候,宣传委员刘玉芳叹口气说:“那年咱们村的《刘巧儿》多轰动啊。现在,嗨!”一个三角眼扫帚眉说话了:“咱村要扬名,还得用能人,放着戏傻子不用,太浪费了。我,我觉得让全福来肯定行。”
   这家伙叫刘怀水,外号坏水,一肚子坏水,特别嫉妒人,比他强一点都受不了。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怀水就与二狗之流搞在一起,吃喝嫖赌,无事生非。他看刘全福郄翠改唱得好,还得奖,心里由嫉妒生恨,背后撺掇孩子们起事,孩子们懂啥?二狗没媳妇,知道二狗的心思,坏水见着他说:“小寡妇早就想嫁人了,就是不好意思开口。你不主动点,还等着人家送上门?”二狗这才喝酒壮胆上门胡闹。后来人们都知道是坏水使得坏。
   刘坏水在村里人缘很臭,可没人惹他,就怕他背后阴人。村民们知道,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得罪了这种人,就算粘上狗皮膏药,揭不下来,洗不干净,总是阴魂不散跟着你,腻歪你。这种人闲的屁股眼生蛆,没事也要找点事,何况,对心里有气的人,更不能让人家安宁。人家快乐、安生,他就觉得心里难受。他忌恨刘全福,还因为土改时分的地,两家挨着,一眼井坐落在全福家地里,两家轮流用。那时候井水浅,干旱时不够用,刘坏水浇地,垄沟顺着刘全福的地里走,刘怀水老觉得不公平,经常与全福家争吵,要补偿,不给几十斤粮食不干。
   后来成立公社,虽然地归总了,但心可没有归总,时不时就阴一回全福。当初就是他怂恿小学生们批斗刘全福郄翠改的。不过,这家伙会点吹拉弹唱的玩意,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不管人品如何,宣传队还需要。再者说,这家伙给根杆就往上爬,才说组织宣传队,你报名不?马上颠颠来了。
   听刘怀水说起刘全福,民兵连长刘雨山说:“人家被批怕了。不就是爱唱几段老戏么,一点情面也不给人家,什么玩意儿,乡里乡亲的,还是一个刘呐,不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吧,至少一个村一个家族,还是一个祖宗呢。真他娘的能使出来。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说得刘怀水的脸立刻红赤子白粘的。
   刘雨山瞥了一眼坏水又说:“还真是,要说能上台面,还真的就是咱村的戏。再说,人家翠改怎么啦?非要说人家这个那个的,捕风捉影,小题大做,还拉着人家游街。让人家一个妇女家脸面往哪搁?好啦,过去的事,就不提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又不是阶级敌人,也没有挖你家祖坟,何必呢?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后谁在使这下三滥,我第一个拉出他来批斗。这么着,我去找全福,玉芳,你去做做翠改的工作,希望顾全大局,不计前嫌,再让咱村辉煌一回。”
   玉芳说:“我去做工作可以。总的给人家一个说法吧?”
   刘雨山诶了一下说:“全福的工作我去做,他没扣帽子,没有历史问题,有什么说法?我看就缺一个道歉。这样,我与坏水一起去,你说呢?坏水?”
   刘怀水愣了一下说:“诶,好好。俺去俺去。可俺去说嘛?”
   雨山说:“说嘛?你不是挺能说嘛,就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保证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反正,你捡好听的说就是,道歉会不?先表个态,道个歉,是吧?翠改他爹是起义,不是投降,也不是被俘,这个外调已经有结论,没有人命。表现很好。所以,可以认为,翠改没问题。强加给她的不实之词、污蔑之词,一律撤销。从今以后,谁再提这个,就大会批斗。这样说行不?”
   玉芳考虑了一下说:“行。我去做工作。”刘雨山说:“这样,工分我给支书说,记整工。好吧,散了。”
   经历一次死的过程,郄翠改低落了很久。面对婆婆,心里很内疚。那晚,婆婆流着老泪对她说,“你好狠心。你走了,把两个孩子留给我,你就安心吗?”翠改哽咽着说不出话。
   婆婆又说:“人活着,不光是为自己,还要想想家人。他们不是老天爷随随便便送给你的。是怕你孤单,送来给你作伴的。作伴,就要相依为命。你一横心,他们咋办?一辈子在心里压着。傻闺女。不管怎样,活着,不是为别人。我说,能忍,能熬才是本事。看谁熬过谁。我守寡多少年了,有多少人劝我改嫁。我就不。就守着儿子,不让儿子委屈。风言风语多了去了。我不在意,就当没听见。熬过去了,也就那样了。你比我更难,赶上这个运动,那也不怕。就当是熬炼。”
   那一晚,婆媳俩守着熟睡的孩子,婆婆断断续续数落,劝解。郄翠改心里亮堂起来。人们再看到的郄翠改,她眼睛里冒出来的是刚强。心里有了死亡的切身体验,反而不觉得怕了。死都不怕,活,更不怕。活着为孩子,为了家,也为了自己。所以郄翠改脸色好看起来,该干啥干啥,就是说话少了,笑声没了。
   日子就这样过着,两个孩子懂事,学习成绩很好。女儿继承了娘的本事,嗓子出奇地好,在学校名气很大,在村里反而寂寂无名。郄翠改不让女儿在村里出头露面,非常低调,她从心里想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女儿,所以,村里很少人知道郄翠改的女儿能说会唱。
   第二天一早,玉芳来到翠改家。刚吃过饭,正收拾呢。玉芳叫一声:“婶子、嫂子,收拾呢。”婆婆慌敬,忙说:“玉芳啊,快坐。”说着,用笤帚扫扫炕沿。
   玉芳坐下说:“我来看看嫂子。”翠改洗刷完,擦着手过来说:“玉芳,有事吗?”
   “哦,这样,这不是村里组织宣传队嘛,大家一致要你参加。”
   “我,怕——不行吧。我有问题呀。”
   “哎,别再说那个。那不是有坏人挑唆的嘛。村里外调你爹没事。你更没事。嫂子,说实话,我当时自身难保,也没保护好你,心里也很难受。这宣传队成立,你一参加,就证明,你是好人。村里也要给你平反,一切不实之词、污蔑之词,都要推翻。嫂子,去吧,我们一起,让宣传队再来一个辉煌。”翠改心里翻江倒海,五味俱全。
   婆婆说:“翠改呀,去吧,唱唱跳跳,心里畅快了。”
   玉芳又说:“嫂子。村里还说,演节目算出工,记工分。”翠改眼睛里的泪水没有掉出来,用力点头答应。
   村里的宣传队建立起来了。白天农活,晚上排练。是“智取威虎山”选场。翠改扮演小常宝,全福扮演李勇奇,少剑波没有合适人选。
   二虎说:“我知道一个人肯定行。”
   玉芳说:“谁呀?你这么一推荐,肯定不错。”
   “谁?就是全福家的小子,小建国。这小子唱少剑波,在学校那可是大大有名,唱203首长那是不二人选。”
   玉芳一听高兴地说:“真的?我怎么没听说?快让他来!”
   小建国一来,现场十几双眼睛盯在他身上,建国有点不好意思:“这是干嘛呀?想吃我了我呀?”
   大家轰然,都开着玩笑:“这不203首长来了么?我们欢迎啊!”掌声响起。
   建国不好意思的说:“大伯大叔婶子姑姑们,饶了我吧,我算哪盘菜呀?”哄笑声中,合练开始,建国一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不但声音一枝独秀,盖了大家,那一招一式学得简直是惟妙惟肖,王老师一丝不苟的训练,“科班”效果由此显现。不用说,超越他爹,成了主角。翠改也是喜欢的了不得。这小子,与俺那闺女都了不得。要是让俺闺女来唱小常宝,那就真的珠联璧合了。思想了半天,想到自己的身份,一声叹息,嗨。
   郄翠改的女儿小建国一岁,虽是一个村的,但差了一岁。后来虽然合并到初中,但不在一个班,平时不去串门,又不说话,所以,刘建国与方怡青的妹妹并不熟识。就是那天晚上,也是光线灰暗,即使再近,也没有见过真容。合并后又不在一个班,再加上男女同学之间的“关防”十分紧张,不可能主动接触。虽在一个学校,一个年级,几百人,课间操场上乌泱乌泱的,就算走个照面,也不可能认识。
   刘建国去三班偷偷窥视几次,眼睛慌乱,也没见到真人。但俩人还是在特殊场合认识了。地区戏校到学校招生,几个学生进入学校视野。刘建国、方怡然等几个人,形象、唱功、动作都很优秀,戏校很满意,让等通知。刘建国这才见到方怡然,与母亲长得非常相似,不是那种非常漂亮,但能让人看一眼就忘不掉的女孩。鹅蛋脸,眼皮说单不单说双不双,忽闪忽闪非常灵气,特别耐看,有一股特殊气质扑面而来。别人怎么看不知道,反正建国觉得很好看。

共 46516 字 10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8...10
转到
【编者按】刘春大师的传奇小说《戏迷父子》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后今天又再次发表,写作的认真精神感天动地,我细读后感到特别喜欢。京剧说国粹,世界人民都喜欢,国人更是痴迷,连我这个乡下人都爱哼哼。小说给了我们一个痴迷京剧的两代人物,对热爱京剧的人是一个莫大的激励。选材出新,表达出新,情节出新,就是刘春大师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小说细腻生动的记叙了刘家远枝的一个大爷刘全福和儿子刘建国两代人热爱京剧,传承京剧的感人事迹,人物个性鲜明,思想、言行富有个性,同是痴迷京剧,但是父子各有所长,各有特色,读到动情之处,可令人拍案惊奇!“戏傻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酷爱京剧的成长过程。小说分为上下篇,不仅真实的记录了人物,和刻画了时代的巨变,记载了人民生活的变化,对文化看法的变化,看戏,爱戏、学戏、唱戏,演戏都没有单独的表现,总是和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戏迷父子两代人,就是时代的巨大对应。父亲唱历代好剧,儿子唱现代京剧,各有建树。真是奇人奇艺。从人物的进程带出时代的演变,世道社会的变迁,使得小说加深主题。小说的刘春看来也是受家族影响,也是一个京剧戏迷,小说的那些唱腔,板式,唱词都写得很纯熟,而写唱词也很经典完美,只有熟悉生活,才能写得如此传神。为此我也要为刘春老师点赞。因为京剧虽然是国粹,但是懂得的喜欢的并不算多,而刘春老师竟然这样纯熟,也非一般功夫。小说里其他几个次要人物也刻画很好,很生动的。如唱旦角的的寡妇郄翠改、媳妇雪梅、支书村长、王二虎, 方怡然、反面人物刘怀水等这几个人物也很鲜活,穿插的爱情故事也很优美多趣。这里不多解说。戏剧是生活,生活也是戏剧,父子戏迷,何尝不是父子的特别生活。刘建国爱唱京剧,成了小小戏迷,班里的文艺委员每天戏匣子里的唱,唱样板戏张口就来,还练成武功,可以演唱高难度的西皮导板,扮演英雄形象,亦见人物之精神。刘建国进入戏校,从迷戏到进入科班,得到了人生的成功!圆了他爹刘全福的一个梦,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大团圆的美好结局,父子戏迷有了新的高度!时代创造打磨出人物!我也是喜欢京剧的,当兵时也演过样板戏,只是学艺未果,后来一直自己哼唱京剧作为休闲。今天读完刘春老师大作,我的京剧瘾又被引发了。好小说感动感染了我,发文我就要去唱京剧去了。感谢刘春老师送来我的精神之气神!鼎力推荐。【编辑:黄金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31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3-11 13:32:02
  读完刘春老师大作,我的京剧瘾又被引发了。好小说感动感染了我,发文我就要去唱京剧去了。感谢刘春老师送来我的精神之气神!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刘春        2022-03-11 16:26:42
  感谢黄老师的按评。比我写的小说还精彩,竟让我感到羞愧:没有做到啊。此外,我非大师,一个无名不入协会的草根而已。上初中时喜欢京剧,对现代剧厚爱有加,太鼓舞人了。握手!
老兵
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3-11 16:32:00
  作家撰写长文小说一定不易,看完吃透精准编按,也是很吃功夫的。致敬刘先生和黄社长的辛苦劳作!
回复3 楼        文友:刘春        2022-03-11 16:40:54
  感谢先生读字。握手!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3-11 18:37:42
  刘春老师这部小说我真的爱看,把人物写活了,没有矫揉造作。情节也不是虚设,丝丝如扣,细节也富有生活!大赏再次!
活到老学到老
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3-21 20:10:37
  我持续看了三天,今天可算是看完了,这是我在江山看的最长的一篇,非常过瘾,人物,性格,情节,时代背景,交代清楚,明白,顺带学习了戏曲知识,拜读,祝文丰笔健。7页倒数11行应该是笔误,怂恿是不是应该是簇拥?
回复5 楼        文友:刘春        2022-03-22 08:51:34
  谢谢读字。确实是笔误,应该是打字拼音时候选择错误。谢谢,祝春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