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一个特别注意细节的地方(随笔)
在去了西欧北美大洋洲之后的好多年,才想到要去附近的日本去看看。其实真的没有什么需要,就是想去看看那个地方。于是,便于前几年的一个仲春时节,参加了一个20多人的旅行团,利用6天的时间,去了日本的东京、京都、大阪等地。去了才知道,那里确实没什么好看的。樱花是日本的特色,我们去时盛花期已过,城市里公园的樱花大部分已经开始凋谢,只是乡村和深山里的还在盛开着。应着了那句唐诗说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意境了。富士山为日本一景,也去不了,虽然旅行社的广告上说是去富士山,可那只是虚晃一枪,几乎没有哪个团带游客上山的,都是带着人们到离富士山远远的地方,让你看看就算完事。理由不是上山时间不够,就是路不好走。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些广告不过是忽悠人罢了。
至于上野公园、忍野八海以及东京、大阪的那些商场,则更无什么新意可谈。但是,也不是说这次旅行就毫无收获,实事求是地说,收获还是有一些的,因为日本毕竟还是一个发达国家,无论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方面,都有着值得称道的地方。譬如在以下几个方面,就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我们旅日期间了解到的日本人的一个为人处世的理念。日本年轻人到了十七八岁成年以后,秉持不给父母添麻烦的指导思想,自己边读书边打工,自己挣自己读书和生活的费用。及至工作以后,更是拼命地挣钱。而老年人也是一样,尽量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不向子女要钱。自己的退休金不足,如果身体允许,就再去打一份工。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师傅,已经65岁,退休后又来开车,而且兢兢业业,把车开得非常好,也挣一份不薄的收入。而一些老年人又特别注意锻炼身体,因为自己身体健康,就会不给子女添麻烦。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一些理念,什么“养儿防老”,显然是把自己的老年完全寄托到子女身上去了。我觉得,在生活上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理念倒还是值得提倡的。
“不要随便丢一片纸屑,哪怕是在乡村”。日本的环境非常清洁,可是,我们在那里的几天中,几乎没有看到有清洁工在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非常好,没有人随便往地上丢弃任何东西,自然就不需要有人去跟着清理了。那天,我们在乡村景点忍野八海游览,一位旅友不经意把一片用过的手纸丢在了路边,恰巧被一日本妇女看见,她一句话也没说,而是弯腰捡了起来,走到十几米远的一个垃圾桶前丢了进去,这让我们几个看到的旅友很感汗颜。而那位随便丢弃垃圾的旅友则更是满脸通红羞愧难当。小郭给大家说,她来日本已经14年了,在日本安家立业生了孩子,她4岁的女儿已经学会了在家中分拣垃圾,竟然可以把垃圾分成九类。这一点就充分说明那里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多么的强烈。
“下雨天,为你购买的商品套上防雨套。”这是我亲身感受到的。我们在日本6天时间,有4天都赶上下雨。那天在东京的银座商业街上,我购买了几件物品,此时外边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当我们欲走出商场的门时,一个商场的雇员正在为客人买的商品袋上套朔料袋,以免顾客购买的物品被雨淋湿。这个朔料袋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是,这种做法让人感到很是温馨。而当有的顾客打着雨伞进店时,他们还会为顾客准备一个朔料套,帮你把湿漉漉雨伞套上,以免雨伞上的水淋到地上,滑倒顾客。有的还准备一个挤水器,帮你把雨伞上的水挤掉,然后再带进去。这些周到细致的服务,难道不值得称道吗?
“尊重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日本女人结婚生育后,大部分就不再上班了,而是在家专心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做家庭主妇了。所以如此,是因为那里雇保姆的费用很高。女人一旦不上班工作,就没有收入了。因此,日本的法律就规定,男人上班的工资收入,每月必须打到妻子的账户上。而女人一般只给男人一点点零花钱。如若男女离婚,不论什么原因,男方都必须拿出工资30%给女方,再拿出30%给孩子。给女方的一直到女方再婚。如果女方一直未再嫁,那么就一直付到女方终老。如果男方又娶又离婚了,还是照此办理。那么他挣的钱再多,也会所剩无几。由此看来,在日本,妇女儿童的地位还是很受保护的。而对于男人来说,离婚的代价是相当沉重的。这应该是有利于家庭稳定的。
“对子女不娇不惯。”摔打孩子,是日本教育子女一个值得赞许的地方。我们在日本的那几天,因为阴雨连绵,气温比较低,把带去的毛衣毛裤都穿在了身上。可我们看到一群群的小学生却穿着半截袖上衣,女孩穿着裙子。人们有些不解,小郭告诉大家说,日本人对孩子从不娇生惯养,他们宁可让孩子冻着一点。平时,孩子摔倒,大人不会去扶。孩子病了,小病一般不会去给他们打针吃药。幼儿园也是这样,小孩能自己做的,大人一般不会去帮。这让人想起我们的一些家庭,把孩子惯成了小皇帝,要星星不敢给摘月亮,结果是使一些孩子从小就缺少道德教育,缺少健康的体格,缺少自立自理能力,成了说一不二的叛逆者。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
“虽然家家有车,但重有轻用。”东京有人口1300万,是在世界上排在前三位的大城市,可上下班高峰时也不堵车。小郭告诉大家说,其原因有二:一是道路设计和红绿灯的时间合理。二是虽然私家车比例很高,但是,人们并不是什么时间都把车开出来。高峰时,很多人是乘公交车乘地铁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她和老公各有一辆车,但基本上闲半年,只是周日和节假日带着孩子出去玩时才用。同时,他们的私家车全是1.0以下的小排量的家庭用车,既节省购买费用又节省维修费用,还省油。日本是个汽车大国,可昂贵的车都卖给外国人了,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卖给中国人了。这让我想到很多,我们的国家是发展起来了,可我们还是一个平均水平并不高的国家,但是我们一些稍微富起来的人们都烧成个什么样子了,似乎恨不得把全世界最豪华的车都开到自己家里来,恨不得把全世界的名牌衣服都套在自己的身上,恨不得把全世界的营养品都吃到自己的胃口里……我无意抬高外国人贬低自己人。其实这么低调生活的也不只是日本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很多都很低调。当然,有俩钱就得瑟的也不是所有的中国人,而是中国那些有钱人中一部分缺少理想缺少道德缺少大局意识和长远观念的败家子,尽管如此,也是足以引以为戒的。
世界上的国家民族很多,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既然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有那么多的人出去旅游,长点脑子,学点人家的有用的东西,总是好的。总比下车就拍照,回屋就睡觉,一问啥也不知道要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