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长白行色(散文)
一
长白山的一泓碧水和一条银练般的瀑布,是所有人心中的向往。公路上,所有的车辆都是朝着一个方向飞奔,汇成了一条滚滚铁流。我们却恰恰相反,要去的地方违背了流向,怎么有逆水行舟的感觉呢?
天池和瀑布是主景区,游离于主景区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去观赏的呢?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森林,染红林樾的枫叶,始终在慰藉着心灵,让我不至于情绪为此低落。
长白山之所以雄伟壮观,还体现在浩瀚与博大。那碧水和瀑布,是被高度浓缩的制高点,转回身看去,山势绵延,奇拔峻秀,曲涧幽壑,却有着别样的伟岸。这另一番奇妙,却要在闲庭信步般的游历之中获取,心头不禁有了一种期待。此时的长白山,云浓雾密,更显郁郁苍苍,被千层纱所笼盖着的神秘,虽有疾驰的车轮穿进,依旧看不清,也猜不透那苍莽山色里,有多少数不清的瑰丽在其中藏匿着。
当阳光如万道金箭射透雾霭,清新的山色如洗,一派新鲜的色彩焕然生辉。无数的松柏高深莫测,巨大的身影交汇在头顶之上,如一尊尊擎天巨神躬身退去。不觉间,我们进入了长白山的森林腹地。
长白山露水河国际狩猎场,位于长白山的西北处。既然以狩猎场命名,这种形式一直都存在着。封枪禁猎这条法规,依旧是一条铁律,只不过这里所实行的狩猎,是自己饲养的狍子以及鹿。在东北的大森林里,有许多的猎人为了生存,而去与野兽搏命。被逼得穷途末路的猛兽,会拼死相搏。我曾经听说过一位老猎人说起过这样的事,枪膛里仅有一发子弹,却不敢轻易射出。那是一颗保命的弹,这颗弹射出,一定会保命的。
在东北大森林的过往历史中,开先河的人,就是在与野兽搏斗。原本野兽们的生存之道,被闯来这里的人们占领,野兽们无可回避。人与兽的相斗,都是为了生存。许许多多的猎人与野兽,把东北大森林的传奇演绎得十分精彩,只是这些传奇已经被森林覆盖,没有了一点点痕迹。
此时猎枪成为名副其实的玩具,狩猎场已然是一个招牌,成了招徕生意的老字号。我们从大门牌下经过时,与进入北京烤鸭店一样心情欢快,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我们的车停在一个湖泊边,下车便感受到了一股清气。湖泊的名字叫“碧泉湖”,这是由地下的泉水奔涌而出,汇成的湖,湖面有三十多亩的样子,水质清冽,清亮透明。湖边的楼阁亭台,翠柏丹枫以及青杨白桦,都尽数映入湖水之中。
站在湖边,一身的燥热便尽情散去。如此幽蓝的水面,让我想起了长白山天池。这个小湖之下,便流出一条流速极快的河流,湍急的流水轰鸣声,远远地传来,仿佛就在耳畔,便是长白山瀑布的轰鸣声。在那条瀑布之下,便流出了三条著名的河流。她们联袂开启了这片黑土地的初蒙,滋育了万千生灵,所养育出的精魂,有着铁铸的脊梁与坚强的体魄。如此丰富的水资源,也清洗出山川的凝练与森林的苍翠。大江大河的源头,有着如此俊美的景色,也就不觉得奇怪。
二
随处可见一股股清流涌出,汇聚成一条条小溪,似乎在增添着这里的诗情画意。此时秋高气爽,林木的色彩斑斓,有碧水环绕,总是会调和着季节的风韵。
信步而去,便见林地里一处处泉所聚起的水泊。柞树高壮,树形开阔,此时也有大叶子落下。叶子浮满了水面,偶有一条金黄的鱼儿露出,看见有人来,一摆尾钻入叶下,不见了踪影。静静的一汪水,此时好像也屏住了呼吸。泉的四周是天鹅绒般的绿草地,托举在泛黄的叶子,有晨露在一个个卷曲的叶子里,或多或少地盛上一些,闪闪亮,好像一只只亮晶晶的眼睛。
我想去看泉里的鱼,它却乖巧得很,躲到叶子下面一直不肯出来,让我怀疑是不是有暗洞在那里,已经潜走了?
有执勤的工作人员,在清理着甬道上的叶子。他身穿黄色的马甲,把叶子扫成一堆,而别处的叶子却视而不见。我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这些落叶的布局,一定是这个季节的细密构思。蓝色的湖,碧绿的草还有枯黄的叶子,是不可多得的绝配。他好像深谙此中的道理,自然的结合有着自然的美感,不去动,也就是不去描画,去描画了反而弄巧成拙。
扫地的人,一步步走近,只见他两鬓斑白,却是红光满面的样子。我搭讪一句,问他泉里的鱼,是什么鱼?
他看了我一眼,笑吟吟地回了一句。“金鳟,是金鳟,往那边去,还有哲罗鲑呢。”他一边说,一边径直而去,我不由地随着他的步点,向前走去。
不远处,果然有两个大水池,一片金黄色在水里涌动着。那是清一色的金鳟鱼在嬉戏,在追逐。金黄的色彩在清清的水中,显得格外醒目。水波荡漾,鱼影婀娜,给人无限的享受。相连在一起的水池,中间隔了一层铁网,却是另一番景象,贴在池底的是一条条黑色的大鱼,足有一米多长。与金鳟鱼的活泼好动相比,哲罗鲑更显沉静,它们沉入水底,好像一艘艘静默之中的潜水艇,在等待着行动的指令。
哲罗鲑是一种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它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河水中。我所了解的哲罗鲑,是黑龙江沿岸的赫哲族渔猎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那是我在额尔古纳市的民族文化博览馆里,看到相关的介绍。哲罗鲑的生活习性很特殊,这一带渔民有“细鳞、哲罗,七上八下”的说法。意思是说,七月份时哲罗鲑会逆流而上,去小河川里产卵。它与大马哈鱼的习性差不多,产卵之后,雄鱼便会大量的死亡。
这是一种食肉鱼类,它潜在水底,静待猎物的出现。它性情凶猛,捕食各种鱼类和在水中活动的蛇、鼠、以及水鸟等。说它是水下的潜艇,还要说是什么型号的,它更像战略核潜艇。此时的静默,是一种等待,我在池边伫立,想必已经进入了它的视线范围。
由于过量的捕捞,致使哲罗鲑的数量急剧下降,也让它成为珍稀保护鱼类。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濒临灭绝的鱼类物种,经过人工繁育,获得成功。眼前水池里的哲罗鲑,想必是这个成果的展示。在这里能够看见它,是一种幸运。以前只是听说过,却没有见过活体实物。长白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哲罗鲑有了栖身之所。我猛然想起刚才的那位执勤人员,所说的话里,有些欣喜和炫耀的成分,哲罗鲑是他的骄傲,此时,我也分享到了这份骄傲。
三
湖岸边有条木栈道,随着这条路的指引,无需向导,便可一览盛景。
一片白桦林在前边闪现出来。白桦林在东北林区占有很大的比例,可清一色的白桦林却不多见。长白山的白桦林具有自己的特点,不以粗壮见长,而是以修长见强。一根细细的白色杆子,直直地伸向天空,真的敢与南方的楠竹比较高低。桦树林的密度之大,也不输给竹林的。在东北,冬天有雪,夏天有桦,一片皑白永远都在传承着。这是不灭的风华,走在白桦林里,不知不觉间,心灵便被这份高洁染白。
走进森林的纵深处,一座孤独挺拔的木屋,在眼前赫然出现。奇观啊!树木之壮被无限的扩大化,树木之高,被演绎到了极致,树木之雄伟在此间堪称典范。这是一座围绕着一棵香杨树,建起的木屋,共分四层,足有四五十米高。中间支撑点的香杨树,胸径竟然达到让人惊骇的三四米粗。我慢慢地沿着木阶,盘旋而上,感受这座木屋的气韵。
每一层都是一个观景台,步步登高,不自觉间便领略到每一个高度的森林姿态。仿佛我也是其中的一棵树,由低矮到高大的全过程,都被深切地感受到了。只有长得越高,才能看得越远,这时候,我方才觉得森林不仅仅需要有宽度,更应该有高度,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志向越来越高,也让自己的境界越来越远。
香杨树在长白山地区是很常见的树种。我见过的都是一人搂或者是俩人搂的,再粗的香杨树,却在珲春林业局见过。那时候,我在吊车班装车。在一个诺大的楞场里,我们的前面,有一副人力肩,在“哼哼呀呀”地喊着号子,把能抬走的都抬走了,就剩下抬不动的,散落在楞场的四周。一根根木头,两头一边粗细,看不出哪一头是根结,哪一头是梢结,孤零零的,怎么让我一下子想起了空荡荡的田野上,一个个被机器打好的草卷,好像刚刚从什么地方滾来。而这一个个的大木头,也像一个个木卷,刚刚从山坡上滚下来。
这般粗壮的树木,还不是这片森林最高耸的那一棵。每一棵树木都是以这种粗壮展现出来的时候,愈发凸显的是森林的浩瀚。浩瀚是什么呢?自然界之中可以称之为浩瀚的,又有什么呢?
天地之间有森林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多了几分依赖,也让我的心,紧紧贴在森林的怀里,久久不愿意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