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骑行,是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方式(散文)
我是一名骑行爱好者,内心觉得,坚持骑行,是一种非常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何谓品味?大师有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一
健康、低碳、简约、时尚是骑行者的生活理念。遥想当年,我们的中国,曾经被誉为“自行车的王国”。那时候,人们对自行车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骑行、能载人载货即可,至于品相倒在其次。拥有一辆永久、飞鸽或是凤凰牌的“二八大杠”,载着心爱的姑娘,在马路上狂奔,是那个年代小伙们的梦想。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骑自行车似乎变得“落伍”了。在一些人眼里,骑车被贴上了“穷人”的标签,而开私家车、甚至开豪车才是“成功者”的标志。而在我们骑行人看来,正是这种所谓的“潮流”,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诸如环境和能源问题;也给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危害,可以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潮流。
让人可喜的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骑自行车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病,可以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快乐。骑车,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更代表着一种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过去那种把骑车人视为“失败者”,把开车当做“时髦”的观点,逐渐没有了市场,显得庸俗而肤浅。
近年来,自行车运动在城市、乡村逐步流行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大大小小的骑行团队、群落也应运而生,形成了健康向上、多姿多彩的骑行文化,自行车也完成了从“代步工具”到“时尚休闲运动器材”的华丽转身。
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忙不完的家务,消耗着我们的肌体,也消磨着我们的意志,让我们身心疲惫,就像趴在玻璃窗上的一只苍蝇,前途光明,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这时候,丢下所有的烦恼与不堪,骑上自行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不在乎目的地,只在乎路上的风景和心情。要么风驰电掣、挥汗如雨,要么徜徉在街道、湖边、小径、盘山道,漫不经心地看美景、美人,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心灵放逐,该是多么的惬意与快活。
二
勤奋、坚韧、执着、追梦是骑行者的人生信条。有人会说,不就是骑个车,说得那么高大上干嘛?其实,骑行恰如人生。既然已经骑行到了路上,再大的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已经把希望播撒,何不如继续耕耘,等待丰收的快乐。
八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春花烂漫、孕育希望的季节,面对着精神的极度颓废,面对着身体的每况愈下,我选择了骑行,因为我知道,爱好是抚慰心灵的良药,运动是开启健康之门的密码。而骑行的玄妙在于,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更不能停下,即便方向在自己手中,要想保持平衡,就得用力往前蹬。记得第一次骑车上班,85公斤体重的我,刚坐上去,车子就不堪重负,摇摇晃晃起来,13公里路程,我足足骑了80分钟。骑出3公里时,后背心已然湿透,浑身燥热,额上的汗水吧嗒吧嗒往下滚,流入眼眶,刺得我睁不开眼。咬咬牙,继续骑,好不容易骑了一半路程,屁股却疼了起来,不敢落座,双腿也似灌了铅一样,每蹬踏一次都特别吃力。好几次都想停下来,把车子扔了,换公交上班,但想想自己那点可怜的工资,够扔几辆单车的?也就不再胡思乱想,闷头往前骑。总算到了单位,从头到脚全部湿透,就像淋了雨一样。正是有了这样不堪的第一次,也就有了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
如今的我,不仅把骑行坚持了下来,而且向着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不断迈进。这些年,我的骑行足迹,从黄石周边,一步步向外延展,大别山、神农架、恩施大峡谷、草原天路、环青海湖、环海南岛、川藏线……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路线;骑行能力和身体素质,一点一点变强,体重降到了70公斤,一天骑行150公里以上也不觉得累。我的精神世界,也在一次次锤炼和摔打中,变得绚烂而热烈。也正是骑行,让我养成了写游记的习惯,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20万字,虽然文笔不那么优美,但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对我而言是及其珍贵的。
余生的梦想,沿着祖国的边境线、海岸线骑行,用车轮的轨迹画一张大大的中国地图,当然,这张地图里绝不能少了宝岛台湾。骑一路,拍一路,写一路,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瞬间,每个地方的美景、美食、趣事,以及自己一路的心路历程。
三
诚信、守纪、互助、和谐是骑行者的灵魂归宿。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我所理解的江湖就是圈子,与大多数奔着利益而去的圈子不同,骑行圈里风轻云淡,你可以疯一点、傻一点,亦可卸下面具,不必为你的率真,付出什么代价。
坚持骑行的这些年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爱骑行的朋友,这其中,有政府官员,有企业家,有学者、医生、老师,也有工人、农民,还有学生,无论地位悬殊、金钱多寡,年龄大小,进了骑行圈,你的角色只有一个,那就是骑行者。你的荣誉和头衔,是大神还是菜鸟,与金钱地位甚至年龄都无关,仅凭你的骑行能力和水平。
骑行圈里的好友,在一起相处久了,也难免会像其他圈子一样,在一起聚聚餐、喝喝茶、聊聊天,联络联络感情,但主题依然是骑车,依然是AA制,然后各走各路,各归各位,全然不用担心谁欠了谁的人情、谁落入谁的圈套。
由于常年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骑行,骑行人早已养成了崇尚诚信、守纪互助的习惯,定下的出发时间、路线,绝不轻易更改;骑行路上,所有人保持队形,不出头、不炫技、不耍个人英雄主义;骑车有快有慢,但总能做到几乎同时到达,原因就在于一路相携相守,骑得慢有人教你,骑不动了有人等你,车胎破了大家抢着补;不用担心走错路,好心的队友会在路口为你指路。不是骑行人情商有多高,是因为大家都明白,个人能力再强,强不过团队的力量;风景再美,美不过与你同行的人。
每一个骑行者,都有一颗奔放的心,都是播撒文明的使者,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不与当地人争执,不破坏当地环境,不打扰群众的正常生活。他们的口号是:“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好口碑什么也不留下!”
他们心怀大爱,用爱心点燃队友的希望,用团结凝聚前进的力量,用开放的胸襟、阳光的心态诠释美丽人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