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故乡的紫穗槐(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故乡的紫穗槐(散文)


作者:孙兰茂 秀才,291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826发表时间:2022-03-18 15:47:39
摘要:春日的紫穂槐,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已开始发芽。那枝条上斑斑点点的新绿,像是在倾情地向我微笑。

【宁静】故乡的紫穗槐(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村子西头的沂河堰脚下,有一块生长着紫穂槐林的三角形地带,村民们称之为“龙滩”。
   紫穂槐花,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紫葡萄。她沉甸甸、娇羞且又丰满的身姿,难掩其与生俱来的高贵与沉着。紫穂槐花美,她美得质朴;紫穂槐花香,她香的醉人心脾;紫穂槐花酿蜜,那蜜甜的甘之若饴。轻盈的小蜜蜂和花枝招展的蝴蝶,为什么总是在紫穂槐花丛中舍不得离开?因为它们醉心于紫穂槐花的美。此外,紫穂槐种子可用于榨油。紫穗槐叶子,可用于饲养家畜。柔韧光滑的紫穂槐枝条,还是匠人们编制生活用品的绝佳材料。
   老根叔用紫穂槐条子,能够编制出花色繁多的生活用具。独轮车上的长筐,薅草用的粪箕子,盛粮食用的折子底,烘烤尿布的烘蓝,哄婴儿睡觉和玩耍用的摇篮等,他都能编制的精美耐用。其技艺可谓是巧夺天工。
   据母亲讲,我出生的时候,老根叔送给我们家一只紫穂槐编制的摇篮。我是在这个幸福、温馨的摇篮里长大的。
   在老根叔的带领下,左邻右舍的村民们,大多学会了编制紫穂槐工具的手艺。他们编制的工具,除了自用外,大部分都去集市上出售。农闲时,穿红着绿的男男女女,背着或用独轮车推着自家编制的紫穂槐器具,赶东集,上西集。车水马龙般的景象,夹杂着一路的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编织紫穂槐家用器具,不仅增加的是收入,编织出的也是村民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前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春日的紫穂槐,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已开始发芽。那枝条上斑斑点点的新绿,像是在倾情地向我微笑。陶醉于龙滩的紫穂槐林,我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小时候,在紫穂槐花开的季节,我和邻居小翠、小好、二蛋等人经常光顾龙滩的紫穂槐地。捉知了、捉蝴蝶、扑蚂蚱,有时还在一起捉迷藏或过家家。小翠长得真好看,浓眉大眼,樱桃小口,笑起来甜甜的。怎么也没有想到,长大以后,我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而小翠则成了老家的致富能手和小有名气的慈善工作者。
   当我神思遐想的时候,老根叔正精神矍铄地向我走来。
   我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说:“老根叔,您好啊,好久没见,真的怪想您呢!现在您的身体还好吗?”
   老根叔笑着说:“再过一年就八十岁了。托国家的福,吃的好,睡的香,天天开心,我的身体好着呢!”
   我说:“乡下的人早就不编粪箕子一类的编制品了,咱这地方为什么还种植那么多的紫穂槐啊?据说除了龙滩以外,其他地方还种了不少呢。”
   “是的,粪箕子是去湖里捡柴禾、割青草用的。现在村里每家烧菜做饭都用煤气和电器,早就没人烧柴禾了,粪箕子也就派不了用场。还有,比方说以前用的小推车上的紫穂槐筐子,存粮食的折子底座,带小孩用的摇篮,及烘烤尿布的烘蓝等等,早就没人再用了。因为现在的机动车已替代了独轮车;收割上来的粮食也不再存放在家里,吃米吃面的话就到市场上去买;婴幼儿的玩具已实现了智能化,没人再用编制的摇篮;襁褓中的婴儿用的是尿不湿,烘蓝早已不知了去向。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好啊,人们一天比一天享福喽!”
   “老根叔,生活条件好了,家乡人在种地的空闲时间,还手工编制紫穂槐制品吗?”
   “编,编啊。虽然咱家乡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可那些搞农副产品长途贩运需要包装的人,那些做小生意的人,还有那些交通不便、靠肩挑背驼的山区里的人,都要用到紫穂槐编制的工具。现在,紫穂槐产业在咱这里已形成了规模。有些农户干脆把土地流转给种田大户,一门心思地从事于紫穂槐的生产和深加工。还有的人,不惜辞掉城市里的工作,重新回到老家的工厂里上班,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哦,是这个样子。今非昔比了,家乡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啊!”我不无感慨地接着说。
   相传几百年前,在物阜年丰、村民安居乐业的日子里,忽然有一天,从天宫中来了一名打扮成乞丐状的巡视官,挨门逐户地向村民们讨要食物。他先到一农户家门口,就听女主人说:“俺还剩两个馒头是留给狗吃的,你去另外的地方讨要吧。”他又换了一户人家,那一户的主人说:“俺只有两张刚烙好的面饼,因小孩子受凉,是留给小孩焐屁股用的。你还是换个地方吧!”监察官在村子里巡视了一圈,几乎没要到什么食物,便很是郁闷地返回天宫,如实地向玉帝作了汇报。
   听了汇报以后,玉帝非常气愤。为惩罚一下那些为富不仁的村民,他随即命令龙王对该村所处的区域,五年之内不许降雨。
   转眼之间,三年时间过去了,天上滴雨未下,村子和田野都干旱得要起了火。白茫茫的大地上,不仅粮食颗粒无收,连野菜一类可以果腹的东西,也难以寻觅。在无以为继的情况下,村民们携老扶幼,过起了远走他乡、以乞讨为生的苦难生活。
   对凋敝的村庄,及灾难深重的村民,龙王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便私下里派遣一条小白龙,给村民们偷偷地降了一场透雨。久旱逢甘霖,干枯的禾苗返青了,光秃秃的树木起死回生,村子重现了生机与活力。村民们得知降了喜雨,便兴高采烈地从逃荒的旅途上返回了家园,重新开启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突然有一天,小白龙从天上重重地摔落到了村子西面的沂河堰边。平展展的土地瞬间被砸出了一个大土坑。奄奄一息的小白龙就仰卧在了这个土坑里。闻讯赶来的男女老幼,带来好酒好菜,好香好纸,以及一担担清凉的井水。一边用脸盆轻轻地给小白龙身上淋水,一边虔诚地跪在小白龙身旁,对着上苍祷告,祈盼玉帝开恩,使对村民恩重如山的小白龙重返天宫。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村民们一片虔诚的心,终于感动了上帝,小白龙的“罪过”被玉帝赦免了。小白龙抬起了高昂的头,重新腾云驾雾,飞回了天宫。随之而来的是,被小白龙压出的大坑逐渐变成了平地,村庄的气候及生存环境也变得与往常一样。更重要的是,人心向善、扶弱济困的善行义举,已蔚然成风。
   从小白龙升天以后,村子里就不断地涌现国色天香般的美女。的确如此,村子里的女人大都美若天仙。她们走出村落、即使不加任何修饰,如果说自己是农家出身,人们断然不会相信!难怪远道而来的客人都愿意到此一探究竟。
   小白龙的降落,龙滩成了远近闻名的圣地。每逢春节,四方的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来此朝拜,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幸福安康。为了美化和保护这块圣洁的土地,村民们在此栽种了象征紫气东来、感恩上苍护佑的一大片紫穂槐林。
   凝望着老根叔远去的背影,及充满着春的希望的原野,我听到紫穗槐从心底里发出呼唤,归来吧,飘泊的游子。

共 25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乡,是一片圣洁的土地,它有一个相传很久动人至深的传说,当那时村民们为富不仁的时候,上天降下灾衍,使村民过着苦难的生活。幸得慈心的龙王派小白龙不顾自身违反天条为村子降下甘霖,然后,村民幡然悔改为受罚的恩人小白龙向上天虔诚祷告。终于,功过相抵,小白龙获得重返天宫,故乡从此变得人心向善蔚然成风。村民在此栽种了象征紫气东来、感恩上苍护佑的紫穗槐林,村子不断涌现国色天香般的美女。而紫穗槐更是有无数妙用,为村民的生活带来和增添了许多美好,直至久远!读罢,真让人有一种祸福相倚的感受,相信真是善可回天,能改过天地不怒。相信只要善良与人心同在,故乡,那片圣洁的土地会直到永远!本文文笔生动!语言优美!言理深刻!感情真挚!倾情推荐!【编辑:夏力耕】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力耕        2022-03-18 15:49:51
  问好孙老师!大作拜读!学习欣赏!祝老师佳作频出!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2-03-18 16:00:19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3 楼        文友:孙兰茂        2022-03-18 16:59:02
  谢谢夏老师和浩渺若尘两位编导老师的点评和鼓励!祝春安、快乐!
4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2-03-20 23:20:30
  描写充满着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那些人那些事记忆犹新。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