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香榧树下的岁月(散文)
仰天平,平坦源与天相连的地方,有一棵秀颀挺拔的长青树,那是方圆数十里最大的香榧树,需几个人合抱,树冠遮天蔽日,枝影婆娑。
这树底下曾住着一位叫宝妹的女人,很多人叫不出她的名字,都亲切地叫她媚娘。她的一生,总是把这一脉葱翠和芳香,撒播给所有需要的人,不管是男女老少,也不管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如今媚娘远去了,人们感觉她并未走远,好像那一缕香魂仍守护着这棵树。开枝散叶,一抹新绿,绿在人们心里。树上年年都长满了串串香榧,树枝弯了身,榧果馨香,总是芬芳了南来北往的人们。时光荏苒,那些有关一棵树的传奇,一直在温暖着人们的记忆。
一
我走过徽州诸多村落,目光总被那些古村落水口处的参天大树吸引。那些千年古树下,东乡有个叫中店的村子,村落及房子,都在这些古树群的荫蔽之下,时光岁月如一条不息的河流,流淌着许许多多不朽的故事。仰天平的这棵香榧树,也一直守护着落户这里的子民,让他们安居乐业,庇佑着他们的子孙安康。
自从到了我爷爷辈份的那个年代,有个叫禄安的人,突发奇想,要把公树变成了母树。香榧树雌雄异株,有性繁殖需要周期29个月,一代果实从花芽原基成熟,到果实形态成熟需要三年。他给这棵树嫁接上母树的枝条,没想到的是,这棵枝条居然在人们的怀疑目光里,健健康康地成长了起来。
这棵香榧树似乎特别感恩这片土地的滋养,四季的阳光雨露,没有多少年,便结着密密麻麻的香榧。树是一年四季的青,果是一年四季的绿,剥开果子皮,里面是金黄的,像个金蛋蛋。这么多金蛋蛋。每年成熟季节,光捡果子,都捡得让人手发麻。禄安此举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获得了成功,这无疑也是上天恩赐的一笔财富。
那香榧,长在树上清香,开花时暗香弥漫,采下果子用火烤熟了,还是清香四溢,那么多香榧一起烘烤,真是不见香榧树,榧香飘十里。
我的爷爷,一直是禄安的挚友,两人如胶似漆,每次去竦坑,必去他家,聊着天南地北悠悠往事,扯着古往今来闲话,谈论历史,也憧憬未来,以至忘记了时光。
他俩都喜欢树。在我的印象里,爷爷似乎更喜欢梨树。祖居门前就有一棵高大的梨树,那满树的梨花,白如雪,艳如玉,香如兰,骄艳了一春又一春的缤纷。
近些年来,爷爷栽的梨树,由于梨果的甜蜜,加之无人釆摘,横遭黄蚁群。它们倾巢而出,常年驻扎,叔叔每年去喷药,收效甚微,终难逃衰败命运,随着爷爷离去,那棵梨树倍受折磨,露出嶙峋峥嵘的柴骨,直让人唏嘘。我想,随着村庄的消亡,爷爷留给我们那最后的念想,也随着时光远去吗?
这株香榧树的命运就太好了。无法比较,但我喜欢这样比较,是惋惜那棵梨树,更爱这株香榧树。
二
仰天平的这棵香榧树,红豆杉科,是最古老的树种,从不生病,也不招惹虫子。是一年复一年的新绿,岁复一岁地抽枝,一茬又一茬地结果,真是枝繁叶茂,生机无限。我每次来到这香榧树下,就想起爷爷和禄安的友谊,这种友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仍然浓郁如初。
禄安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远近闻名的木匠王,另一个人称仰平。家和万事兴这句祝语,很适合这个家,财运亨通,人丁兴旺。
夫妻二人,仰平是一副米勒佛的笑脸,宝妹则是观世音转世。
恢复高考后,儿子考取了大学,这份荣耀,足以让他们开怀。每当逢年过节,儿媳及孙子辈们回来,就那些摩登的衣着,说着大城里的语言,亦足以引来邻人们仰慕的眼神,那年代,走出大山进入体制,是祖上积了德了,连祖坟上都冒着青烟。在农村,这样的人家,无疑是最幸福的。
这种幸福感,源于苦尽甘来的修炼;源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源于有一颗普渡人间苦难的善心;源于感恩这个世界的美好!
宝妹,她不随儿子去城里享福,却一直住在山上,或许,这棵香榧树对土地和阳光雨露的感恩,给了她太多的启发,她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无限的事。她认为自己的幸福,就像这香榧树,受恩于土地的营养和阳光,她要在人间结出更多的果子……
方圆数十里的乡民,去山上干活的人,不论是担柴的,挑米的,还是釆茶的,路过歇脚的,都可以在这儿讨口茶喝。她可是每天烧一大缸的茶摆在那儿。无论有多少人,从来老少无欺。若是上午人去干活了,回来见茶喝光了,中午接着烧。
那时平坦源小学就在旁边,娒儿口渴了都去向她讨茶喝,不论她是否认识。这些年来,也不知有多少人去她那喝过茶。小孩们甚至如今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是亲切地叫她媚娘。
一声媚娘,足以让她内心为之一热。中午学生们带饭去,数九寒天,午饭几乎都要结冻了,她毫不犹豫地支起火炉,为他们热饭。
大培头村的老乡告诉我,山上的小学都撤了,只能到金刚岩下的平坦源上学,而且只是一到三年级。六七岁孩子,冰天雪地里独自来学校上学。有时家长会为他们准备火熜,但只要一个仰天跤,火熜滚下山岭去。放学被老师关学是常有的事,功课是必须完成的,课文背不来的,放学后继续背。于是回家路上,大人们用松材点着火把到路上接孩子们回家,便成了常有的事。
孩子们上学的苦日子是那么的刻骨铭心,而那些受冻的孩子,心里有一些光明,去媚娘那儿,可以寻一些温暖,讨些碳火来,把火熜续上火,让这寒彻冰骨的天能够熬过去。媚娘总是慷慨的,孩子的求学之路如此艰难,她看见这些孩子,如同自己的小孩一样。一个母亲,看见他们冻得通红的手脚,钻心地痛,能不心疼吗?
媚娘老了,走不了远路,我们常看见在水凼湾那儿捆树枝丫,不为别的,是每天有成百的人从这路过,要喝茶,她无偿为路人们烧水,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她从来没想过让人回报。
三
媚娘还是方圆数十里的红娘,为一对对适龄男女说媒谈婚,让一个个单身汉们有了称心的妻子。她忙里偷闲,乘着雨天乡民们在家休闲,或夜幕的月光下,伸手不见无指的夜晚,拿着手电,奔走在各家各户的乡间小路上。她做着飞鸽传书的月下老人,牵着人间一对对姻缘,续着一个个香火,因为有了她,大山里的人间炊烟,总是袅袅娜娜,大山里的温情格外清新。
她在忙碌着,清晨烧一大缸茶,白天去砍柴担水,夜晚奔走在各家之间,仿佛永远不知疲倦,而她为此幸福快乐着。
老爸如今八旬有余,谈起徽州有个习俗,又想起了那个宝妹,为她的事迹所感动。
在徽州,但凡小孩出生,男或女总有不顺心的人家。为了自己家即将出生的小孩一切平安,一定要去找一户人丁兴旺的人家,去讨一两件孩子穿过的旧衣裳,以期好的运气能够随之降临。
堂哥哥家找上门去了,想要件破衣裳,穷人家去找富人家讨彩头,心里总有些自卑。她没嫌人家穷,也没有随便找一件衣裳糊弄一下。她把能够帮助人当作非常幸福快乐的事,特地买了布匹,请来裁缝,专门制作几套给送去。
一个从来不求回报的媚娘,让堂哥感动得泪花流成小河。他说,生活再苦再累,不曾流过泪。而媚娘的善举,如同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也让心田灌了个满。
其实媚娘也没有多少积蓄,她无偿为很多小孩制作过衣服,感到的是一种快乐。有时,当人们倍受命运折磨,深感无助。媚娘这些善举,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她把这些福报分享出去,人人都是幸福的。除此,无法解释她的行为。她相信,一份关爱,传递着温暖,给一个家庭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希望。
我们渴望着追求诗和远方,而媚娘的人生,就是大多数人们的那首诗。这种诗的境界是高洁、神圣的。在人们受惠于她时,没有读懂她。当我们读懂她时,她却早已远去。
香榧树,年复一年的长着新枝,这世界有冬日严寒,也有诗意的春。媚娘的存在,就如同春天永驻人间。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多少文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给人们送春风、播春雨,给需要的人心底植上一片绿,心中便不再荒芜。她相信,每个人都像她一样,人间不再有心灵的沙漠,而是一望无际森林。
望着香榧树上结的一串串果子,我仿佛觉得那就是媚娘做的一件件好事,果子盈香,好事难忘。香榧树下,写着一个人的岁月,岁月流逝,但她的往事却写在了香榧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