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教室里的火炉红彤彤(散文)

精品 【东篱】教室里的火炉红彤彤(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28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00发表时间:2022-03-22 19:50:30
摘要:煤堆像小山一样堆在老槐树下,煤块占比非常多,初升的太阳驱散了薄雾,照在煤块上,闪着晶莹的亮光。

【东篱】教室里的火炉红彤彤(散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深秋的一个凌晨,雾气很重,峪华小学的操场上积了厚厚的湿漉漉的一层落叶。麻脸校长一家就住在学校内,此时的他眼圈发黑,一边刷牙一边不住地往校门口张望。
   本来说好的昨天晚上就应该回来的拉煤车,还没有踪影,桌子上摆好的几个小凉菜,一瓶地瓜烧,一点没动。
   “放心的,三爷是村里的老把式了。”老婆也端着刷牙缸子出来,抬头望了望朦胧的树影安慰他。
   “百十里地,按说昨天晚上就能回来。”
   “可能是雾气大,也可能在哪打个尖儿住个店的。”
   “是呀,前几天我去找三爷,他一听说是拉煤给孩子们取暖,三话没说就答应下来。我当时还担心呢,以前也都是三爷给学校拉煤,可是原来牲口是生产队的,三爷是挣工分,上支下派,今年不同啊,这不是生产队散了,牲口是三爷自己的了吗,人家指着拉活吃饭呢!咱们一个破学校,十几个教室,拨款就这么点,出不起运费呀!”
   “你跟三爷说煤多钱一吨,拉几吨了?”
   “我刚张嘴,三爷就抢过话头,说,好说,好说——放心吧!我也没好意思再问!”麻脸校长有些尴尬。
   “你呀,你呀,就是脸皮薄,书呆子,你忘了,上回,家里来客人,我让你去割半斤肉,人家给你一刀下去就是一斤多,你不好意思拒绝,结果后来吃了半个月咸菜!”说到这,老婆有些嗔怒。
  
   二
   雾气里远远地传来了铜铃声,清脆悦耳,越来越近。大牲口走路踏地的铿锵声也逐渐清晰起来。
   这是一挂大车,车前后两头夹着茓子,中间槽帮上上着夹板,鼓鼓囊囊拉了小山似的湿漉漉的一车煤炭。驾辕的是一匹枣红马,拉套的是一匹青骡子,浑身湿漉漉的,也不知是汗水还是被雾气打湿的,顺着脖子,四肢往下淌。这大牲口也颇通人性,累了一天一夜,它们知道快到地方了,大青骡突突地打着响鼻,枣红马轻轻恢恢轻叫一声,轻轻地甩甩尾巴,回应着。身后的大车也不再觉的过于沉重了,脚步加快一些,车轴吱扭扭的叫的更欢实了。由于前面的茓子过于靠前,占用了车沿,此时的三爷,头戴着方巾,敞开着油渍麻花的军大衣,怀来抱着鞭子,满脸是汗,大步流星跟着大车,穿过雾气转眼就出现在学校门口。
   三爷其实并不老,只有四十岁开外,因为在村里辈分高,行三,为人又耿直仗义,所以大家才喊他三爷。他上面两个哥哥娶完媳妇,父母就过世了。当时村里宅基地批下来了,只码了地基,就没钱盖了,更没钱娶媳妇,耽误到现在还是一条光棍汉。有生产队时候,他就住在生产队草料房搭个铺板,条件就是,生产队大牲口归他照料,三爷倒是非常乐意,用他的话说,闻着马粪味,睡得踏实。三爷的鞭子使得溜,甩起来啪啪作响,一次一只讨厌的乌鸦老是站在他的屋檐上哇哇叫,三爷瞅准了鞭子一抽一拉,鞭梢直接把乌鸦脑袋揪了下来。三爷甚至能做到,挥鞭下去,鞭梢略过牲口皮毛,抽死正在喝血的牛虻,而不惊动牲口。多么难使唤的牲口,到了三爷手上都变得服服帖帖,三爷教训牲口也做到点到为止,不乱施淫威,讲究恩威并施,平时鞭子在他手上也就是个方向标。牲口也被伺候的个个膘肥体壮。
   村里的二愣子喝了酒就爱收拾牲口耍威酒疯,稍不如意就把鞭子甩得山响,抽的牲口遍体鳞伤。三爷心疼牲口,看不过,两人闹得很不愉快。生产队分家前,三爷也盖起了新房,有人给三爷介绍了一门亲事,是个带孩子的寡妇,本来一拍即合,马上就可以成亲了,此时生产队宣布要解散,队里的大牲口也要对外卖,三爷心动了。三爷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娶了媳妇,就买不起大牲口,买了大牲口,娶媳妇的事就要往后。也是这个寡妇眼皮太薄,让三爷在她和大牲口之见选择。正在犹豫的三爷此时听说二愣子也想要大牲口,就把心一横,一咬牙,就对那个女人说:“我要的大牲口,你愿等就等,不等拉倒。”气的女人扭身就走了,从此留下了三爷要牲口,不要女人的话嗑。
   麻脸校长顾不得擦一下嘴边的白沫,脸上每个麻子都要舒展开,小跑着迎上来:“三爷,辛苦了,我以为您昨天晚上就能到......”
   “赶快去烧两桶温水,备点料,让我的伙计吃饱喝好。”不等校长说完,三爷打断了他,随着大车脚下不做丝毫停留,接着问:“还是卸在西北角,老洋槐树底下吧。”
   校长应着,老地方,没错,就吩咐老婆去烧水,自己去找铁锹准备和三爷一起卸车。
  
   三
   煤堆像小山一样堆在老槐树下,煤块占比非常多,初升的太阳驱散了薄雾,照在煤块上,闪着晶莹的亮光。两个大牲口都卸了套,在地上快活的打了几个滚,站起来,努力抖了抖疲惫的身子,打了几个响鼻,开始喝桶里的温水,吃拌了麦麸的草料。老师和孩子们陆陆续续开始走进了学校,煤堆温暖着大家的笑脸。
   三爷把大衣甩在炕头,露出满是汗渍的破绒衣,他用猪胰子草草洗了一把脸,接过校长递过来的毛巾就擦,脖子立马变得黑白分明,雪白的毛巾也染成黑色。三爷尴尬的笑笑,盘腿上炕,桌上摆着一盘热气腾腾的摊鸡蛋,几个凉菜,一锅玉米粥。地瓜烧也在特大个的茶杯里温热着。
   “不好意思,三爷,也没啥招待您的,辛苦了一天一夜。”麻脸校长边斟酒,边说。
   “庄户人家,没那么多讲究,挺好的,你们也不容易。”三爷也不客气,接过酒杯先放在桌上,端起碗吸溜了一口粥,说:“先暖暖身子,娘的,两条腿都给我遛细了!”
   “三爷,我看这车没少拉……”校长偷眼看三爷,谨慎的问,不自觉的摸了一下裤兜,裤兜里装着一沓子汗津津的纸钞。上面拨下来的取暖费只够买两吨煤的,这么多教室,每年都是凑合。每天一早笼一灶火,压着慢慢烧,到了下午上课就不让添煤了。孩子们冻得手脚起冻疮,脸上起崩刺,耳朵边起疙瘩,老师拿粉笔的手经常因为冻得发抖而折断,他这个校长觉得对不起大家呀。今年秋天学校组织孩子们去地里拾花生,挖鼠洞,积攒了几麻袋粮食,卖了几个钱,这要是这车拉太多,就全进去了,老师的补贴,报销怎么办,他这个校长难啊!
   喝完了两碗粥,三爷脸上微微泛出细汗,他端起酒杯,嗞的喝了个底朝天,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没接校长话头,道:“累死老子了!”左手从大衣兜里摸出一张脏兮兮汗津津的收据,递给校长。
   “一吨半?怎么可能?”校长惊呼出来,膝盖碰到了桌子腿,桌上的酒杯里的酒咣当出来。前几年都是买两吨,比今天送来的少一倍还不止,这怎么可能?
   三爷眼睛迷城一条缝,似笑非笑的看着满脸错愕的校长,然后夹起一块萝卜放进嘴里,咯嘣咯嘣地嚼着。
   原来是今年三爷有一个表弟在煤矿上班,负责清理煤矸石。三爷昨天半夜出发走了100多里地到矿上找到他,说学校穷,能不能整点特价的,表弟说,我一个临时工哪有那个能耐,不过,你要是不嫌麻烦,煤矸石里面也能挑出点好煤疙瘩来,不要钱,就是不好挑。三爷喜形于色,连声说,没事没事,咱有的是力气和时间。表弟撇撇嘴,低声嘟囔一声:“你这个老扣儿”
   然后三爷就只开了一吨半,装完后把车赶到堆放煤矸石的地方,弯腰弓背,手脚并用,折腾了一个下午,直到昏黑日没什么也看不见才罢手,装车往回赶。由于装的太多,再加上心疼牲口,三爷就两条腿随着四条腿走了回来。干粮早吃完了,三爷也没舍得在路边买碗面条。
   “那就还按照两吨算,再加运费,三爷你看行吗?多少钱您说个数!”
   三爷把酒杯撂下,脸也跟着撂了下来,“你这不是寒碜我吗?多少不是在收据上写着吗,就这么着,运费这顿饭就顶了,呵呵。”一边说,三爷一边下炕找鞋,“起风了,我得赶紧把牲口赶进牲口棚,别着凉!”
   “这不行,三爷,太少了,您也人吃马喂的,不容易!”
   “我光棍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差你这点,别委屈了孩子们!”
   教室里的火炉是砖头搭起来的土灶,上面竖一节直烟筒,再通过一个拐筒连接空中一节节烟筒,通到世外,像是老师手里巨大的直尺。烟筒上面盘着几道铁丝,吊在房梁上,连结烟筒连接处挂着一个个罐头瓶子,防止煤油滴落下来。
   由于今年有了充足的燃煤,暖洋洋的教室让孩子们绽放出更多的笑脸。每到课间,同学们都会围在火炉旁,把冻麻冻木的小手轻轻地在烟筒上一碰,快速的把沾来的温度糊在小脸上,耳朵上,享受着这难得的舒适。淘气的孩子还会从家里偷来红薯,放在炉灰膛里闷烤,等熟了,扒开灰,顾不上放凉,就你一口我一口分食,红薯太烫,孩子张着的嘴里不住的发出呼呼地哈气声。
   咦,哪来的怪味,这又是哪也淘气包,大棉鞋已经烤焦!
  
   四
   这一天清晨,天上下着细密的小雪,一辆妆点着红色幔帐的枣红马拉的大车经过学校。赶车的正是三爷,车上铺着崭新的红段子被褥,上面盘腿坐着一个娇羞的漂亮女人,两人胸前各别着一朵大红花。白色雪花在红色的幔帐和锦缎上落下薄薄一层,显得格外美好。
   三爷抬头望了望教室外烟囱冒出的青烟,气压有点低,烟气在屋檐上下氤氲着不愿散去。透过烟气,看后面的树木房屋变得扭曲,朦胧起来,像无数孩子在嬉戏玩耍。三爷笑了,他耍了一个鞭花,枣红马小跑起来,大车有节奏的颠簸着,车上的女人腰肢也跟着一颤一颤起来,女人的脸更红了。
   炉火正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传了出来,追逐着车辙,传入三爷的耳朵。
  

共 36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仔细读完天方老师的文,觉唇齿留香,余韵绕梁,挥之不去。三爷,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没地住,与牲口为伍,然,他炽热着生活,爱护牲口,心疼牲口,甚至在娶媳妇与买牲口之间,如此决绝选择牲口。小人物心中有大爱,心疼牲口时,亏了自己。在学校经费紧张时,张三拉煤,为了给学校省钱,为了孩子们不受冻,为了老师们有钱报销。多走一百里地,为的是找些煤矸石中找些煤,无偿送给学校。人因心疼牲口不坐马车。甚至运费也不收。人物伟岸形象呼之欲出。本文釆用小说写法,故事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故事情节细腻,语言丰富多彩,很入味。尤其结尾设计,小雪若满村梨花,妆着红色幔帐的枣红马,辅着崭新红绸子,盘腿坐着一个娇羞女人,如此场景,映衬那不散的烟气,温暖着人间。炉火的旺,是老三心中那火热的心,温暖着孩子,也收获了暖暖的爱情。当教室里的炉火红彤彤时,善良的张三,日子红艳艳。本文构思精巧,笔力达练,意韵悠远。如此接地气的文章,感人至深!值得反复品读!特此荐读!【东篱编辑:鸿雁南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324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刘春        2022-03-23 14:17:10
  那时候,那时节,三爷故事感人。
老兵
回复1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3-23 17:47:25
  感谢刘春大师光临,让小文增色,祝您文丰笔健,春安吉祥!
12 楼        文友:绿色行程码        2022-03-28 15:02:23
  很接地气的佳作!情节设计丝丝入扣;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结尾演绎合情合理!值得品味!祝写作愉快!
回复1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3-28 22:05:15
  感谢老师光临寒舍,敬茶,祝您是永远都是“绿色行程码”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