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名著·传经典】【东篱】赤胆忠心——三国重要人物的灵魂(赏析)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库,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
《三国演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段将近一百年的动荡的历史巨变作为背景,作者罗贯中用一支生花的妙笔描写了三国时代诸侯争霸的军事斗争和社会矛盾,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这部小说描写的战争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诸侯将相在战争中所展示出来的军事才能和作战谋略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然而,真正让我感动到热泪盈眶的,却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一种感人肺腑的崇高精神品质,那就是:赤胆忠心。
撇开三国所描写的战争场面,走进人物的内心,研究人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那些重要人物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就是赤胆忠心,或许,这就是战争罗贯中想要结束战乱给出的答案,因为写战争本身就是为了制止战争,结束战争的武器是人性,而非战争本身。
一
一个忠心救主的人物,被人们铭记。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救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这是写给英雄赵子龙的丰碑诗。赵云,字子龙,常山人,是刘备手下的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也是刘备非常得力的一员干将,对刘备忠心耿耿,也是小说中接近完美的一个人物。我感觉,他对刘备的忠贞不渝,甚至超过了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
刘备初识赵云时,赵云正值青春年少,刚刚投靠公孙瓒不久。赵云雄武英俊,武艺超群,刘备对赵云一见如故,非常敬爱,分别之时,执手相看泪眼,恋恋不舍。赵云对刘备也是敬爱有加,知道刘备才是真正的英雄。临别之时,刘备告诉赵云,你暂时先委屈辅助公孙瓒,我们必有相见之日,流着泪与赵云告别。赵云面对这么一个重情重义的明主,能不动心吗?
当刘备再次遇到赵云时,欣喜不已,当时公孙瓒兵败自焚,刘备刚刚失去徐州不久,关羽才从曹操那里千里迢迢归来,赵云正四处飘零之际。再度重逢之时,刘备说,我初次见到子龙,便感到恋恋不舍,今天有幸相遇!赵云说,我四处奔走,就想找一个明君而事之,今天就跟随使君,我感到称心如意,即使肝脑涂地,亦无怨无悔。赵云遂从此铁了心跟随着刘备。
却说曹操为了除掉心腹之患刘备,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新野。面对如此强大的劲敌,诸葛亮劝刘备舍弃新野,取江陵作为落脚之地,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奔向江陵。路过襄阳的时候,城中的老百姓都想跟着刘备一起逃难,众将都说,带着百姓,走得太慢了,如果曹军追来,如何抵抗?不如舍弃百姓,加快步伐。但心存大爱的刘备,不忍舍弃百姓,带领军民十多万,日行十几里,而曹操挑选精兵五千,快马加鞭追赶。后人有诗赞刘备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当行至当阳县景山之时,曹操大军追至,曹军势不可挡,刘备在张飞的保护下,舍弃老小,冲出重围。赵云与曹军厮杀,直杀到天明,不见了刘备,也丢失了刘备的家眷。赵云心想:“主人把保护家眷的任务交给我,今日走散,我有何面目去见主人?我上天入地,也要把主母和小主人找到,如果找不到,我就死在沙场上!”赵云拼了命也要把主母和小主人找回来,这是怎样的一颗赤诚之心!
赵云单骑冲入曹军的阵营,解救主母和小主人,最先救出的是简雍,后来又救出糜竺和甘夫人,赵云将糜竺和甘夫人送回长坂坡交给张飞后,再次返回曹军的阵营,在寻找主母和小主人期间,又从夏侯恩手里夺得一口宝剑。赵云最后在断壁残垣处找到了怀抱阿斗的糜夫人,糜夫人当时已经身负重伤,为了不连累赵云,将阿斗交给赵云之后,投入枯井自杀,赵云在紧急之际推墙掩埋。
赵云怀抱着阿斗,手里挥舞着宝剑,左右冲击,力战群雄,血染战袍,势不可挡。曹操惊叹于赵云的勇猛,告诉手下人要活捉赵云,不准放箭,赵云奋勇拼杀,先后杀死曹军名将五十余员,最后冲出重围。我想,赵云能够活着救出阿斗,除了真主的护佑,也得益于曹操爱惜良将,还有赵云心中那份不顾生死的赤胆忠心。
当刘备去东吴结亲时,诸葛亮专派赵云保护刘备的安危,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非子龙不可行也。”因为只有赵云,不但赤胆忠心,又有勇有谋,胆大心细,最适合做刘备的贴身保镖,这样一个能够舍身护主的人,不但刘备放心,诸葛亮也放心。当孙夫人抱着阿斗准备回东吴时,赵云听说后,急忙赶到江边,跳入正在行驶的船中,从孙夫人的手里奋力夺回了阿斗。赵云跟随刘备三十多年,参加过多次关键性的重大战役,可谓忠心耿耿,出生入死。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赵云说,我与你相识在患难之时,相从到今,不想在此地分别。你看在我和你是故交的份上,早晚看顾我的孩子,不要辜负我的话呀。赵云流着泪说,我怎么敢不尽心尽力,竭尽犬马之劳啊!刘备死后,赵云尽心尽力辅佐刘禅。自从赵云跟随刘备之后,再到辅佐刘禅,先后参加过无数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称为“常胜将军”。姜维评价赵云,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士。赵云一生赤胆忠心,义薄云天,感天动地!
二
所谓的赤胆忠心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智者也是大勇者诸葛亮的写真。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旷世奇才,精通兵法,胸怀韬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还是一个发明家。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背后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话说当年刘备在南漳与水镜先生相逢时,通过与这个隐者交谈得知,当地有伏龙和凤雏两位奇才,两人当中,得到其中的一位辅佐,就可安天下。但当时水镜先生并未告诉刘备是谁,也为后文打下了伏笔。徐庶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人,在水镜先生的建议下,来辅佐刘备。刘备拜徐庶为军师,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听从建议,当曹军几次来犯,屡屡获胜,徐庶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然而,奸诈的曹操把徐母接到曹营,又模仿徐母的笔迹把徐庶骗至曹营。在徐庶临行之前,刘备对徐庶真是难舍难分,不忍别离,就如失去了左右手,送了一程又一程,泪如雨下,当徐庶走出很远,刘备还在遥望。徐庶感念刘备的不舍之情,又拍马赶回来,推荐诸葛亮给刘备,而且还亲自去诸葛亮家里,让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但诸葛亮当时就回绝了徐庶,所以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如果刘备不是足够赤诚,诸葛亮是断然不会出山的。
刘备三顾茅庐,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去三次,就拿最后一次去拜访诸葛亮来说吧,先打探到诸葛亮已经云游归家,然后选择一个吉日,还要斋戒三日沐浴更衣,一般人谁能做到?就连关羽和张飞跟随去了三次,都心生怨言。但只有刘备心里明白,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是天下第一人也,如果有此人辅佐,才能恢复汉室的伟业。
诸葛亮感恩于刘备的一片赤诚之心,决定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刚开始,刘备与诸葛亮同吃同睡,形影不离,关羽和张飞心里不悦,心想,刘备得了诸葛亮,忘了兄弟。张飞对刘备说,我们去厮杀,他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可见张飞心里最初对诸葛亮是不服的。而刘备对张飞说,你没听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见刘备是一个具有慧眼的人,知道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正因为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诸葛亮才会竭尽全力辅佐刘备。
诸葛亮在博望采用火攻,大胜曹军。有诗赞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关羽和张飞从此对诸葛亮心服口服,说道,诸葛亮真英杰也!
诸葛亮尽心尽力为刘备出谋划策,为汉室的复兴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诸葛亮智慧过人,神机妙算,有超凡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数不胜数,火烧博望,联吴抗曹,草船借箭,祭七星坛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发明木牛流马,空城计退兵等等。诸葛亮带领蜀军东拼西杀,纵横驰骋,忠君爱国,最终帮助刘备实现了帝业。刘备在白帝城临终前托孤,哭着对诸葛亮说,如果幼主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的话,你就自己做王吧。诸葛亮哭着回答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可见诸葛亮的一片赤胆忠心。随后,刘备让另外两个儿子和刘禅同拜诸葛亮,诸葛亮说道:“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忠心耿耿,写有《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亲自率领蜀军多次出征,正如《后出师表》所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乃旷世奇才,又赤胆忠心,诸葛亮崇高的精神品质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三
不是赤兔马迅疾,不是青龙偃月刀锐利,而是忠义之举,显示出人物的威猛。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慷慨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关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把关公当做神仙一样祭拜,很多地方建有关公庙,家家户户供奉的财神爷就是关公。人们之所以对关羽如此崇拜,因为关羽忠义勇武,坚贞不二,关羽的赤胆忠心,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当年在下邳,刘备将家眷托付给关羽保护,关羽失城之后,张辽规劝关羽投降曹操,为了保全刘备的家眷,也为了将来恢复汉室的伟业做出贡献。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一、降汉不降曹;二、照顾好两位嫂嫂;三、一旦知道刘皇叔的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三个条件,换做一般人,肯定不会答应的,没想到,求贤若渴又偏爱关羽武艺人才的曹操竟然同意了。
为了感化关羽,曹操对关羽真是像小祖宗一样供奉着,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又送美女又送金钱珠宝,但关羽不爱美女也不爱金钱,把美女送人,把金银封存起来。曹操看到关羽的战袍旧了,用奇异的织锦做了一领战袍送给关羽,而关羽呢,把曹操送的新战袍穿在里面,把刘备送的旧战袍穿在外面,曹操问关羽,为何如此节俭?关羽说,不是节俭,是不忘刘皇叔的旧赐之袍,曹操听到心里颇为不悦。当曹操赠给关羽赤兔马时,关羽拜谢,曹操问关羽,送美女不谢而送马拜谢,是贱人而贵畜耶?关羽回答道,我知此马日行千里,如果知道兄长在哪里的话,骑着这匹千里马,一天就能见到兄长了!可见关羽对刘备的赤胆忠心。
关羽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曹操对他有恩,他斩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颜良和文丑作为报答。当关羽过五关时,曹操连发三道公文放行,即使知道关羽斩了自己的六员大将,依然给予放行,可见曹操也被关羽的忠义所感动。当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关羽感念曹操当年对自己的深情厚谊,义释曹操,哪怕自己受到军法的处置。关羽重情重义,赤胆忠心让人动容,并流传千古。
四
小说开篇的第一章,就是桃园豪杰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张飞家后院的桃园,立下誓言结为异性兄弟,虽然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正因为三人情同手足,所以,当关羽被孙权加害之后,刘备进军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宁可不要江山,也要忠义。
这本书中,怀有赤胆忠心的人数不胜数。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司徒王允,才华横溢,身居要职,刚正不阿,看到董卓凶险残暴,滥杀无辜,骄奢淫逸,意欲篡权,王允气愤填膺,想诛杀董卓保护皇权,也为民除害。但董卓手握兵权,手下又有一员无人能敌的勇将吕布,王允感到无计可施,满心忧愤,站在自家后花园的荼蘼架旁,仰天垂泪。忽然听到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歌妓貂蝉,也是王允的养女。王允看到貂蝉,立刻想到了了美人计,貂蝉,那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着闭月羞花之貌,倾国倾城之容。
王允扑通一声,竟然给貂蝉跪下了,扣头拜道:你可怜可怜天下的生灵吧,说完,泪如泉涌。貂蝉说,大人有啥需要我出力的,我万死不辞。王允说,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只有你能相救啊!奸臣董卓,将欲篡权,朝廷文武百官,无计可施。董卓有一个干儿子叫吕布,异常骁勇,但这父子二人都是好色之徒,我想用‘连环计’把你先许给吕布,再献给董卓,你离间他们父子二人,让吕布杀了董卓,除掉这个祸害,重扶社稷,再立江山,都在你身上,不知你愿不愿意做?貂蝉回答道,我已经许诺大人万死不辞了。王允又加了一句,如果事情泄露的话,我将会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啊!貂蝉说,大人不用担心,我要是不能做到,愿意死在万刀之下。这一番对话,让我们看到了王允的大爱与忠心,也看到了貂蝉的忠贞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