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磁湖湿地推车跑(散文)
每日清晨或黄昏,在风姿绰约景色宜人的磁湖湿地公园彩色跑道上,常见一位身着红黑骑行套装、头戴红色头盔的大叔,推着一辆单车,悠然自得地奔跑。引得路人诧异:“有车不骑,跑得黑汗水流,傻不傻?”有骑者关切:“是不是爆胎了?”被问者不语,送一个灿烂的微笑作答。
对,你们猜得没错,这个“怪人”就是我。之所以推着单车跑步,其实不难解释。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饱览湿地秀色、呼吸新鲜空气,还能达到热身出汗以利健康的目的。家住磁湖边,上班在罗桥。这些年,尝试过多种通勤方式。譬如:自驾、坐公交,快是快,但目的太单纯,不能锻炼身体。后改为骑自行车上下班,虽能出汗,但乐趣也不大。爱上跑步后,一度喜欢上了跑步上下班,后来发现也有问题,十几公里路程,跑过去很费时间,且往返接近30公里,运动量过大;最要命的是,从下陆到罗家桥那一段,无论走哪条路,都是大货车多,不安全,且灰尘特别大,跑步为了健康,不是去当“吸尘器”。
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步骑结合,从李家坊立交桥至谈山立交桥,横穿磁湖湿地公园,正好五公里,适合推车慢跑,健身、赏景、洗肺三不误。不用担心单车是累赘,多一个支点,正好可以稳定你的步伐和心率;也不用顾忌速度慢耽误时间,骑上单车,一切都可以追回来;早晚一个来回,轻轻松松完成既定运动目标。公路路段,戴着口罩骑行,规避吸入粉尘、尾气和病毒风险,给健康生活又上了一道“保险”;还有一个好处,无需专门挤出时间锻炼,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学习和其他爱好上,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坚持推车跑,我是近两年才开始的。朋友们或许会问,以前为什么不这么干呢?不是我不想,是没这个条件啊!磁湖湿地公园建成前,无论是开车、骑车,还是跑步,必须走杭州西路经磁湖路,上谈山立交桥,再走沿湖路。这段路,车多且杂,若推车跑,结果就是安全难保、尾气吸饱。
谁能想象,就在几年前,磁湖湿地地段,这片如今的“网红摄影打卡地”、“运动者乐园”,曾经是不折不扣的“龙须沟”、“臭水塘”。下陆地区原有几家重污染企业,“东钢”、“省拖”、“黄标”等,排出的工业废水,经由一条沟渠流向磁湖。这条沟渠就是“彭家堑渠”,流经之处恶臭难闻、杂草丛生,成了蚊虫、苍蝇、臭虫、老鼠的天堂。下游处,原有几口养鱼的池塘,鱼虽肥,却难掩异味,敢吃的人不多。
人们常说:“水,是城市的生命与灵魂;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黄石正是这样一座多水的城市,滨江环湖,做好水文章,想不美都难。让人欣喜的是,这几年,黄石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生着历史性嬗变。江滩公园从市中心向郊外不断延展,市内的磁湖、青湖环湖绿化带,不断改造,手笔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齐全。尤其是磁湖湿地改造项目,把水与美的关系演绎到了极致。
往日臭不可闻、掩鼻而过的“龙须沟”,变成一股花草、怪石间淙淙而过的清流;过去污浊不堪的“臭水塘、死水潭”,变身碧波荡漾的水面和生机盎然的芦苇荡、万花丛。“四害”没有了藏身之处,却成了鱼鹰、野鸭,以及各种鸟类与昆虫的乐园。
过去的不毛之地、城市文明遗忘的角落,如今透着优雅娴静的气质。两条黑红相间的跑道,在花木长廊的庇护下连结东西;一道道别具特色的彩色小道,还有弯月般的彩色拱桥、九曲回肠的木质栈道,以及看似无意搭在水中的石墩,把散落各处的亭台楼榭连接起来,既沟通了南北,又平添了几分文化的气息。
磁湖湿地的今昔变化,既诠释了自然回归的价值,又彰显了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每每奔跑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看见有人捧着书在路边阅读,有人在亭台之上轻歌曼舞,有人在花间漫谈、散步,也有人拿着画板、拿着相机,记录着美的画面、美的瞬间,心中升起无限的幸福感、满足感!
如今,我能够从容地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推着单车奔跑,览秀色、品花香、吸氧气、健身心,要感恩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是他们规划了宏伟蓝图,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是他们的汗水和热血,浇灌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也要感谢公园每一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是他们辛勤的双手,让水更清、草更绿、花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