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我爱斥山(散文)

精品 【东篱】我爱斥山(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90.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26发表时间:2022-04-02 05:32:11
摘要:我对斥山,有着特别的情感记忆,因斥山,我想起母亲,斥山装着我和母亲的往事,更重要的是,斥山是我求学的出发地。年老了,又回到斥山这里看景,勾起我太多的记忆,触发了我太多的感慨。

【东篱】我爱斥山(散文) 斥山,是胶东半岛黄海岸边著名的风景名山赤山一侧的一个村落,也称“赤山村”。
  
   一
   斥山,距离我的老家南桥头村六里地,我打开外面的世界,是从这里开始的,可以说,斥山是一个坐标。
   是我的母亲引领我认识了斥山。我的老家北距王连集南达斥山集都是六华里,每十天各有两个集市日,母亲宁肯耽误了王连集,也不能错过斥山集。她赶集唯一的任务就是卖鸡蛋,一家人的花费全靠鸡屁股银行。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把鸡蛋,在北集买五角钱,在南集可以卖六角钱,一个劳动日也就三四角钱,一角钱的分量可就沉重了。所以,母亲赶斥山集,集集不落,就是下大雨,也照样赶集,她说往屋檐下一蹲,雨躲着走,买蛋的人喜欢扎堆,雨天不讲价,遭哄抢。那时,母亲是冒着危险去赶集卖鸡蛋的,母亲说,好在她是小脚女人,不大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我们家经济条件特别差,别人也处于同情,没有追究母亲的越轨之举。母亲特别感激那些年村人对她的宽容,是啊,再怎么严苛的情况下,人性的美好都会闪亮的,总是让人感怀的。我对斥山的好感也由此增加,因为它让一个母亲有着养家养儿的可能。母亲称呼“斥山”,也特别有意思,叫“斥市”,“市”读成轻声,后来我琢磨,这种称谓里是不是也饱含着母亲的一种亲昵和依赖?
   母亲对斥山这个集市有着特别的好感。那时我上小学时,她跟我“说文解字”,“斥”这个字就是“做买卖”的意思,我和她争论,卖鸡蛋根本算不上做买卖。她不管我怎么打岔,继续说她的想法,这个字本身就是论斤论两的,而且不缺斤短两,总是多那么一点点。还有,卖什么都可以多挣一点钱……可能也是从那时起,我对文字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神奇的汉字,居然包含着这么多的信息,看来斥山成为一个集贸市场,与造字有着关系。
   琢磨斥山这个地方,也从此开始了。其实,母亲的解释有些可笑,属于幽默,她不认字,可一样有着超凡的想象力。
  
   二
   “斥山”一语源自西汉的《尔雅》,原句云“东方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太平寰宇记》解释曰“盖以海滨广斥而称名”。文皮,即斑纹美丽的虎豹之皮。现代著名学者荣成人张政烺考曰,斥山并不产文皮,他根据《管子》书中“朝鲜之文皮”的记载,认为这里的“文皮”就是来自朝鲜,是通过海运到了斥山海口,再由此向内地转运。事实上,在春秋时期,斥山海浦就是重要的海上交通的枢纽,贸易往来频繁。曾在斥山腹地出土了春秋齐国古钱币,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想起我母亲的关于“斥”字的解释,还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她完全“瞎蒙”,但反映了斥山作为贸易之地,早已存在。在我的记忆里,五六十年前,斥山村外是一片沼泽,上潮时,湿地积水,微浪漫卷如莲花;退潮时,是一片海滩,海鸟啄食。我比较相信“海滨广斥”的说法,这个“斥”字表达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感。趁着夜里退潮,我们曾提灯赶夜海,“照蟹子”,小蟹太多,工具盛不了,我们就脱下长裤,扎死裤腿装蟹子扛着回家。大海,泊来的,不仅仅是周而复始的潮水,还恩赐我们很多资源,在那个年代,我们收获了海蟹,有了海鲜的口福,吃不完的,还用来做肥料,种出的蔬菜,用不着加什么“味达美”,本身就鲜度无比,而且还是原汁原味。我并不惧海,也是因为斥山村外的海,可以沿着往里走个三五里都不会没顶,胆子也因此大起来。尽管距我老家六华里,可那简直就是我们家的海,人有后花园,我有一面滩,一方海,所以,二十岁前的夏秋季,每个月也要赶夜海四五次,斥山海浦,带给我的是夜晚的快乐,温习的海风,不灭的灯盏,闪烁的夜光,伙伴们相互吆喝的声响,海水激荡的韵律,已经刻印在我的脑海。我们村的大姑娘,那时都争相嫁给斥山村人,我的邻居六母的二闺女王红就很幸运,落嫁斥山。小时候,还追着给红姐送嫁,感觉斥山就是一处胜地,一个桃源,我会因此兴奋很长时间。这是一种向往,不要说,偏安一隅,眼界不开,那时,在一个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向往,斥山,无疑给了我人生梦想之课以启蒙。
   我清楚记得,第一次吃油条,就在斥山。在斥山集的东首街北是公社的大饭店,在我的印象里,很雄伟,完全是用赤色的石头砌成,是闪着红光的一所建筑。趁着赶集,母亲经不住我的哀求,第一次令我进店。店内只有四五张八仙桌,桌的四周围着长条凳,半圈是用红砖砌成的柜台,我跑向桌子坐下,母亲一声惊喊:这哪里是你坐的地方!母亲给我买一根油条,用一张巴掌大的黑草纸包裹着底部,快速离开。回家的路上,我问母亲,我为什么不能坐凳子?母亲说,那是有钱人才可以坐着吃饭的地方。我马上高声喊道,我要当有钱人!母亲瞅着四下无人,安慰道,儿要好好争取,没有坐在那,就别说大话了。我很颓丧。当然,时代不一样了,下几次饭店,吃几次大餐,都已经是平常事了,可惜我没有帮母亲实现这个愿望,心中一直存留着这个遗憾。“好好争取”,这是母亲的叮嘱,一路上,我手握着油条,咬了几口,吃不下了。长大以后总算不负母亲的期望,“争取”两个字,成为我做事的动力。翻开斥山的记忆,第一个词语就是“争取”,书本上那些话记得不多,但这样两个有分量的字,始终不敢忘记。
  
   三
   也是在“争取”两个字的鞭策下,1978年我考取了烟台师范,金秋十月的某日,我就是从斥山汽车站出发的,可以说,这里是我人生追梦的始发地,也是幸运地。还记得,那日正好是斥山集,母亲说早点走,送送我。多么难得的相送,这段路留下了最为精彩的记忆。我把行李捆扎结实了,掮在肩上,母亲挎着我的书包,压得母亲斜着身子,轻轻移动着三寸小脚,我不敢端详,心中一直在谴责自己作孽。我们母子抄小路前往,路边的秋草随风摇曳,秋熟的味道,盈满襟怀。我想着不能为母亲往家搬运秋收分配的粮食和烧草,心中有些黯然。母亲说,妈的小脚就走山路能行。她在安慰我。我随手掐一朵路边的野菊,插在母亲的发髻上,说好美。母亲笑笑。我是这样想,美,不是什么药物,但美是可以止疼的,我希望母亲想起这段路上插花的情境,会抹去儿子不在母亲眼前的痛。
   老的斥山汽车站在现在的红绿灯的西北角处,已经没有了痕迹,但我心中的那座汽车站依然活在脑海,门楼高处是一个尖顶,用水泥沾涂了凹凸的花式墙面,向着东南方向,那是斥山海浦的所在,往烟台的车是八点发,我让母亲坐在行李上,她不肯,我把她按在上面说,想留住妈的味儿。母亲羞涩地一笑,没有推辞,说道,谁会想到,卖鸡蛋卖出个出路。是啊,母亲的鸡蛋,供养了一个读书人,从斥山收获了每一分钱,又送儿从斥山出发去追梦,用鸡蛋育儿的故事,都是以斥山为中心展开的,从铺垫开始,到如意的结局,所有的都是唯美而华丽。母亲含着泪水向车上的我挥着她那方褪了色的蓝布包头巾,我隐约听到她喊着“我还在这里接你”的话,是啊,斥山,是母亲感觉幸运的地方,我们母子要再次从这里回家,我会一路跟母亲说着求学日子的故事……但岁月捉弄人,这次作别竟然是我和母亲的最后离别,阴阳两隔啊,每次走到斥山这个地方,眼前仿佛出现母亲的影子,那面蓝色的包头巾还飘扬在我的眼前,好像插在汽车站门楼尖顶上的一面蓝色的旗子,是的,为我插上追梦的旗子的母亲,还有她可以收获养鸡报酬的斥山,成了我最美的记忆,永不褪色。
  
   四
   母亲的娘家是东火塘寨村,距斥山村是一路之隔,小时候,我是母亲的小跟班,没少往姥姥家赶。除了在凤凰港杈赶海,就是跟母亲看山逛山。这山就是赤山。最妩媚的山是晚春时节的,那时山麓处一溜摆着南北西三个车脚河,每村人家都种植桃树,上坡、庭院、房左、石边,……见缝插针似的,桃树成了同版的风景,远处的山顶,赤石峥嵘,红光普照,山麓的桃花就像被谁一声吆喝喊红了一般,把个山脚涂抹得一片粉红,层层叠叠,不知有几层,深不透底。母亲告诉我,这座山也叫“红山”,就因为桃花红,也叫西山,因为在母亲娘家的西边,相隔一里许。母亲又给我传递了错误的知识,不能怪母亲,那时人们对赤山的印象很原始,一点点亮色都可以成为悦目的风景。退休之后,我有机会有时间去重温这座与母亲有着关联的山的真实面貌,知道了赤山的来历。渡洋而来的圆仁和尚在他的日志里也称斥山村为“赤山村”,据说,“斥”和“赤”的音同通假,但我还是喜欢母亲的“斥”字的解释,因为它与母亲有着美好的联系。原来,“赤”,一曰裸露,连绵的山峰,蜿蜒成半围,全是赤色的山石。又曰因山石为红色,故名。五六十年代的赤山,就像一个丑小鸭并未走进人们的视野,山上有的就是枯瘦的树木,衰败的山草,一季的桃花掩饰不住它的荒凉,生机蕴藏在山间,无能爆发。母亲告诉我她和赤山的故事,未嫁时秋冬爬赤山搂草,会遇到看山的斥山人,询问母亲是那个村庄的,母亲一说是“东火塘寨”的,马上放行,东火塘寨就成了母亲可以随便到山上搂草的一张无形的名片。原来这里有着宗族同源的故事。斥山村人王璋之子王锦庆迁于斥山东滩涂落户,遂成东火塘寨村。(见《赤山法华院史话》)我的母亲也姓王,应该是王氏后裔,所以,斥山人总是认亲不疏。其实,斥山人的心怀就像这座赤山一样,包容前往的人,不分亲疏远近,只是母亲喜欢认祖归宗,把这段经历当作值得炫耀的事。
  
   五
   世事沧桑,如今难寻旧模样。改革开放,赤山人获遇重整旧山河的好机会,让一座山发生了蝶变。
   如今赤山分外妖娆,堪称风景这边独好。碧海蓝湾,千帆妆点。桃花依旧,格外精神。四季山绿,相拥赤石。这里重建了法华院,恢复了唐代寺院的盛况,成为佛教圣地,招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登山悦情,参拜致虔。昔日的一叶草,一枯柴,一段木,那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微薄之物,这样的生存状态是至少是自唐代始就未变过,圆仁和尚在他的日志这样记载:“如库头无柴时,院中僧等不论老少,尽出担柴去。”(《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偌大的赤山啊,只是以枯草朽木供人们取火之用。如今,草披山坡,木繁山谷,草木成为风景的元素,赤山被打扮得如此多娇,我想,母亲活着的话,一定不会持着爪篱,背上草包去寻一点生火的柴草了,她一定会跟我炫耀那座山,念叨娘家人怎么能干。
   昨夜忽梦母亲,又跟我说起斥山往事。问我,买鸡蛋的那个屋檐还在?我说,有几处旧房子是作为遗产(赤石垒屋,是当地建筑特色)而保护起来了。问我,通往斥山集的路还是弯弯曲曲?我说,早就变成了国道通衢,若母亲想去,无需小脚步辇了,我驱车而往。问我,那个饭店还在?我说,那里早就建成了商贸一条街,商品琳琅满目,油条只是街头早餐,一转身就可以买一提溜。又问,那个送我出发的车站还在?我说,在的,在我的心中,永远刻着“出发”两个字。又问,每年的秋冬,还可以爬山搂草?我说,不能了,那里已经繁华三十里,四季赏景格外忙。
   我想跟母亲解释“斥”和“赤”,母亲笑了,说,因为有爱,怎样解释,都是成立的。哦,爱也需要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她堵住了我的嘴,我羞红了脸,醒了,只有母亲的音容笑貌在,还有属于母亲的斥(赤)山在,只是怕母亲再来,不认识了,好在我那么熟识,我会牵着母亲的手,唤醒母亲崭新的斥山记忆。
  
   2022年4月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4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斥山是胶东半岛黄海岸边著名的风景名山,赤山一侧的一个村落也称“赤山村”,离“我”老家六华里。“我”家北距王连集,南达斥山集。每十天就有两个集日,母亲舍弃赶王连集,不会错过赶斥山集。在六十年代一把鸡蛋在北集卖五角钱,而在南集可卖六角钱,在那个年代,一角钱也是一笔“巨款”。母亲赶集唯一任务就是卖鸡蛋。一家人花费全在这几只鸡蛋上。母亲是冒着危险去卖鸡蛋的,由于母亲是小脚女人,加上家庭贫困,别人处于同情,没有追究。母亲特别感激那些年村里人对她的宽容,也对斥山有了好感。母亲用“斥”字与“我”“说文解字”,让“我”对文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让“我”琢磨斥山这个地方,也从此开始。事实上,在春秋时期,斥山海浦就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五六十年前,斥山村外是一片沼泽,上潮时微浪漫卷,退潮时一片海滩,海鸟啄食。“我”曾提灯捉蟹。二十岁前的我每月赶夜海四五次,斥山海浦带给了“我”家海鲜的口福,也解决了“我”家种菜肥料的问题。那时,村里的大姑娘争相嫁给斥山村人,感觉斥山就是一处胜地,一个桃源。斥山,无疑给了我人生梦想之课的启蒙。第一次吃油条,就是在斥山公社大饭店,趁着赶集母亲经不住“我”的哀求,带“我”进了店,“我”在桌旁坐下,母亲惊喊,告之那是有钱人坐的地方,“我”高声喊道也要当有钱人,母亲安慰道要“我”好好争取。“争取”二字成了“我”做事的动力。在“争取”二字的鞭策下,考取了烟台师范学校,从斥山站出发,那天刚好斥山集,母亲移着三寸小脚挎着书包送“我”,“我”想着自己不能为家分担重任,心中黯然,可母亲反倒安慰“我”。母亲含着泪挥手送别,嘴里喊着还在这里接“我”的话,可老天捉弄人,这次作别却是永别。五六十年代的赤山就像一个丑小鸭,虽每村人家种植桃树,一季的桃花难掩荒芜。如今改革开放,赤山成了佛敬胜地,旅游胜地,花生了空前蝶变,昨夜忽梦母亲,又跟“我”说起斥山往事。此处作者用笔实属绝妙,采用与母亲一问一答的方式,即起到了文章前后照应使文紧凑的作用,又让新旧斥山形成鲜明对比,歌颂了时代,歌领了人民,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怀念之情。文章构思绝妙,文风新颖,文笔真诚,文字细腻。看似陈列日常生活琐碎,平时生活场景,却流泻着乡情、乡韵,浸透着母子情,浸透了世事沧桑,诉说着人生的甘苦和悲欢离合。不瞒你说,小编编辑此篇文章时,心里五味杂陈,多次被文中的内容所感染,不禁掩卷拭泪。当然,文章更是亲切的、温暖的,给人启迪与默默向上的力量!可以说,非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厚实的写作功底与过人的文学天赋是很难成就此文的!力荐品读,感受经典!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402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4-02 18:24:24
  斥山,是希望之山,一个争取,一篓鸡蛋,让赤子走出大山。斥山是母亲搂草的地方,充满了娘家人的温馨,斥山因红而名赤山,母亲娘家在西边,又成了西山。如今的赤山,分外妖娆,碧海蓝湾,千帆妆点。桃花依旧。斥山,成就了胶东人世代的梦想。梦里的母亲,该灿烂地笑了!拜读大师的文,感觉笔风不一样,很接地气,但韵味绵长。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02 19:29:23
  谢谢鸿雁老师美评。大师可不敢当啊,一篇小文而已,表达对赤山对母亲的爱。遥握,期待你的佳作,谨祝春好!
1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4-02 21:22:03
  姗姗来迟,欣赏学习社长的佳作!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02 22:11:13
  小溪哥这么客气啊,知你在抗疫一线拼力奋战,东篱的光荣啊。谢谢小溪哥,好好休息,别累着。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