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沉醉在水巷里(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沉醉在水巷里(散文) ——乡村漫行之四


作者:岚亮 探花,12327.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98发表时间:2022-04-03 04:54:51

【东篱】沉醉在水巷里(散文)
   一条江,流经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由于沧桑变化,自然而然地在岸边形成了一幅禅意漫溢的画,生出了一处美幻得令人窒息的景致。
   那条江,叫飞云江。那个地方,叫江岸。那个景致,叫水巷。
   那条幽深的水巷是极其神奇且富有魔力的。算是机缘巧合吧,我与它仅见过两次面,真的,真的想不到,它就像一幅空灵缥缈的画,闪现着一片禅心一片月,此后便一直徜徉在我的心海里,让我从此沉醉在水巷里,忘了归路。
  
   二
   初次认识水巷,是在大前年柚子开花的时节。那天我陪同妻子来到江岸村的阿霞家。阿霞是妻的知心闺蜜,一家人长期在重庆经商,赚了钱,便在老家盖新屋,新屋落成了,她邀我俩去吃圆工酒。
   她的房子倚山临水,五间五层,前面是一个花岗岩铺就的大庭院,四隅植有柚子树及各种奇花异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装修得十分豪华,犹如一座矗立在水边的宫阙。后面是青翠的山,松风竹影,山花欲燃,逸境仙居莫过如此。宴罢,她们便盘在沙发上,彼此支着下巴叽叽咯咯地一味狂聊。全是一些我不感兴趣的话题。我喝了一瓶葡萄酒,趁着酒兴,独自到水边漫步。
   碧罗带似的飞云江,从源头奔向东海四百里路,到达这里路途刚好一半。
   江岸村座落在飞云江两岸,南岸叫凉坑,北岸叫溪口,中间一座跨江大桥连着。凉坑原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前些年搞行政村撤并,县里非常原则地切了一刀:凡是人口在千人以下的,一律撤并。凉坑人开始心里十分淡定,多年以前,他们的人口就逾千了,不料结果一查,现在人口锐减,户籍人口只有950人,于是便与北岸的溪口合并为一个村,取名叫江岸。这名取得科学至极,江南江北风光差不多,两面人家都在岸上住,皆是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叫江岸,既大气又应景,挑不出一丝毛病。
   过去,飞云江流经此地,是一滩野水过彩川的韵致,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大青龙。几年以前,有人在凉坑下游的九龙井建了九溪电站,湍急的江水性情大变,成为一个波光粼粼、烟涛渺渺的江湖了。江面宽约二百米,碧水如玉,两岸的青山是碧玉簪的造型。北岸,文泰公路车来车往,路边的红花檵木开得如火似霞。南岸,有一条赤色清幽的绿道,沿着江边,从下游的峃口方向溯流而上,一路绕村过庄,驾雾腾云,延伸至上游的飞云湖。
   我从凉坑开始沿着绿道往上游走。正值阳春三月,映入眼帘的,一切都在春风里爆发。右手边是山,山在爆发。松树在梢头长出了一段段像麻花一样的金黄色松花,白花檵木在崖畔又开成了落雪的模样,所有的植物都在发芽吐翠,所有的花朵都在含苞怒放。左手边是水,水也在爆发。春来江水绿如蓝。水位很高,满溢溢的,浩浩汤汤。我走在岸边,总担心那盛大的江水突然向我扑来,各种鱼类站在巨浪之上,龇牙咧嘴,翘着尾巴朝我招摇。江风习习,碧涛拍岸,不时卷起千堆雪,散成万重浪。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发现一道神奇的风景——水边竟然有两道岸!一道新,一道旧。新的是现在的湖岸,旧的是以往的江岸。新岸和旧岸之间,游走着深不见底的水,徜徉着一条清波荡漾的水巷。
   彼时,太阳正往西去,阳光像金子般都洒向水中央那边去了。江面上一半黑,一半亮,使这条水巷显得格外宁静,格外幽深,格外悠远。
   我行走在黑色的这畔,看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生机盎然,一个死亡寂寞。水巷是由两岸的树木构成的。新岸边,长满绿绿的树,墨墨的竹,碧碧的草,有许多野花开放了,红的、紫的、白的、黄的。旧岸淹在水中,伫立着一棵棵棝溪树,一丛丛龙须竹,还参杂着其他一些杂木。那些戳立在水面上的树木竹林,不论是高的矮的,还是挺拔的歪曲的,全部枯死了,树上没有一片叶子,光秃秃的。细看,黑黢黢的树干和枝条上,竟有许多水鸟的巢,有的还长出了一串串深红色的小蘑菇。它们就那样老气模秋地站在春风里,成一路纵队,像一队由老者组成的队伍,在流动的水面上默默行军,自下游缓缓走来,又朝上游徐徐行去。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阴。我为这个意外的发现而窃喜。
   这条水巷到底有多长?带着这个疑问,我沿着水边往上走,一直往上走。
   行至两里处,但见连绵的青山突然断了,在江边裂开一个小口子,渡渎口到了。渡渎是个大村,村口窄窄的,一条流水从参天的古树中潺潺而出,汇入大江向东流。如果走进口子,复行数十步,里面豁然开朗,田地平旷,屋舍俨然,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渔人所遇见的桃花源的景象。我想拐进去看看,因为急于追溯水巷的源头,便径直朝前走。
   山不走水走,水巷一直在蔓延。约又行了两里路,忽闻路边山上传来了一阵坎坎的伐木声。我遁声望去,只看见山坡上的杨梅林葱葱郁郁,却找不到砍树的人。倒是岸边置有几根杂木头,遍体鳞伤地望着江水缄默不言。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想起了一首古诗来:“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但很快,我的视线就被一片灿烂的色彩吸引了。眼前,是一片长达数百米,宽约三十米的沙滩。沙滩上植满了油菜,油菜长势很好,比我还高。油菜结夹了,一簇簇、一枝枝的,像一枚枚密密麻麻的纤细的嫩辣椒。但顶部的油菜花仍然在开,开得如火如荼,黄澄澄的,金灿灿的,就这样闹轰轰地开放在蓝色的大江边,在春风里弥漫着一阵阵醉人的芬芳。我平时对黄色没啥好感,但对这一片油菜花却情有独钟。这是一种自然的色彩,无与伦比的纯净、朴素、淡雅和清新。
   再往上走,就是巨屿镇的潘岙村了。潘岙我有所了解,一个地灵人杰的古老村落。
   据说,仅潘岙一个村,就出了十几个博士生。不须猜测,这片油菜花是潘岙人用来造景的。油菜地的边上,绕着由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路外靠水的一边,植满绿叶开紫花的小巢菜。里间还三三两两地长着一种罕见的花。乍看像一个由人工编织而成的小花环。看仔细了,吃了一惊:绿茎上长着一个墨色的小圆盘,盘沿四周又伸出八只小碧手,每只小手都举着一朵黄蕊红瓣的小花朵,八朵小红花又环抱组成了一个大花环,真是太奇妙了。凑近一嗅,芳香扑鼻,沁人心脾。我在手机里查了好久,形色君告诉我此是石竹花,但我认为不像,于是它就成为了一个谜。
   那条水巷,透到这片油菜花海,便不再绵延了。四里长,说长不长,说短亦不短,刚刚好。
  
   三
   首次邂逅水巷,我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丈量它的长度上了,来不及好好地坐下来与它心语,浮想全是联翩的风景。
   我想到了雨天的水巷。雨,像长长的银弦,从高高的天空垂下,千丝万缕,万缕千丝,一声声,一声声,如诉如慕地唱着歌儿,落在水巷里纵情舞蹈。水巷醉了,清澈的脸庞开满了欢笑的花朵,一腔柔情化作了层层的涟漪。水巷羞了,披上一层薄薄的雾纱,把自己妙蔓的胴体遮掩得隐隐绰绰的。于是,迷蒙之后便一切都朦胧了,水朦胧,树朦胧,岸朦胧,影也朦胧,惟闻雨珠击水声……
   我想到了雪后的水巷。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一水寒烟翠,万木皆皑白,孤舟栖鹭鸶,独叼芦湾雪……
   我还想到了很多很多,就是没有想到它竟是那么富有禅意。
   去年中秋,阿霞从重庆回家与老人团聚,邀请我们到江岸赏月喝酒,我又一次与水巷相逢了。
   晚餐后,下庭院,我来到岸边看水巷月色。圆月升起来了。天空澄澈,繁星点点,犹如渔火闪烁在深蓝的大海。水在荡漾,花在荡漾,草木在荡漾,茂密的在荡漾,枯疏的也在荡漾,整条水巷都在荡漾。跟着江水一起荡漾的,还有水中的月亮。我抬头仰望天上的月亮,又低头俯视水下的月亮,心潮在激荡。
   我将目光投向隔岸。那畔的山峰如墨,空洞洞的,看不见树木,看不见巉岩峭壁,看不见山兔野猪,惟留下一个崔嵬的影子。临近山脚,漾动的月色里一片喧嚣,来来去去的汽车灯光穿梭不断,像两条火龙在逶迤,一条从东向西,一条自西向东。水里也游动着两条龙,眼亮如灯,灯连成串,一条顺流而下,一条逆流而上。我长期生活在山城,没有在水边住过,真没想到这一江秋水居然拥有那么大的胸怀,不仅能纳地,还能容天。再向远方眺望,便是遥远的天边了。天边是倾斜的,被远山的峰巅撑着。我总怀疑,天边也是水做的,柔韧性极强,山峰老是举着利刃刺它,却怎么也刺不穿,刺不透。
   难道天边也流淌着一条幽深的水巷?
   随着一阵疾步走来的风,我的视线回到了水巷。水巷泊在银色的月光里,朦胧中望去,还真像一条幽静的巷弄。路面是用碧玉铺就的,风刀不停地在上面雕刻着一道道柔动的波纹。只不过,这是一条透明的巷道,会浮动的街路,如果将其凝固,便会看到鱼虾如星宿般罗列在里面。站在岸上的碧树,露出水面的枯树,是巷道两旁的店铺。店铺恰似林立。一边是现代的大超市和连锁店,一季一翻新,向世人展销层出不穷,五彩缤纷的时尚产品。我想,销路最好的一定是化妆品,不然,岸上决不可能生长着那么多的万紫千红,千娇百媚。开在水中的,全是一些老字号,专供一些掉牙缺齿的老古董。常人一般不会轻易涉足,也难以涉足,除非是凌波仙子,会凌空飞渡。老店貌似倒闭,门庭冷落,无人问津,其实,那些老字号所珍藏的,都是这条水巷前世的模样和历史文物,价值连城,只是无人识得。
   发现那一串渔火的时候,我开始有点恍惚,以为自己进入了幻境。当确认那些亮光就是渔火的瞬间,我差点激动得要流泪。水边黑魆魆的,月光洒不进来,却摇曳着许多亮光。亮光映入水中,成了一只只白鹭。白鹭潜入水下,就幻为了一颗颗星星。忽明忽暗,忽隐忽现。那些星星是从岸边的修竹之下、花丛之下、青树之下、檵木之下、黑石之下掉入水里的。想不到,在这月圆之夜,竟然有那么多的人在水巷里垂钓。钓者一般是不会按亮置在头盔上的灯光的,像一个狡诈的潜伏者,把自己的身体隐藏在黑暗里,只有等鱼上钩了,他们才会在头顶放出光明,如同发出内心按捺不住的喜悦。渔火亮起之际,同时钩起的是一条活蹦乱跳、肚皮雪白、蓝眼彩尾的鱼。
   终于在旧岸看到了一条船。定睛观望了好一会,才发现那不是船,而是一条小游艇。小艇泊在一棵又粗又高的枯树下。树是梧桐树,腰上分了三枝杈,被水浸死了,引不来凤凰,却招来了一个奇葩的钓鱼人。钓鱼人肯定是一个很讲情调的年轻人,他不在游艇上钓,竟在树丫上悬了睡兜,躺在睡兜里钓。我站在他的对面看了许久,也不见他坐起来拉钩,却听到了一连串很具韵律的如雷鼾声。于是我想,特地爬到水巷的屋檐下睡觉钓鱼的,那种惬意和逍遥自在,也许只有神仙才会想到。
   继续朝前走,遇到了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人。他也在钓鱼。我递给他一支烟,俩人就攀谈了起来。他姓郑,凉坑人,七十有六了。我听了,差点惊落了下巴。我年且六旬,他长我一轮多,看上去却比我年轻许多。他是一个爽快人,我问啥答啥。他告诉我,早些年,凉坑男女老少加在一起近一千三百人,如今户籍人口还有九百多,其实待在村里的连两百人也不到。青壮年全部到外地经商做生意去了,有的人生活在大城市,为了方便子女读书,干脆就把户口也迁走了。现在待在家里的,全是一些老老头和老娘娘。他说,过去凉坑人全困在村里受穷,日子过得像门前的江水,清淡得很。现在好了,大多数人都在外地赚了钱,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洋房。他生有三子四女,分别在上海、杭州、重庆等地开店做生意,五年前拆了老屋盖新屋,四间五层,是套房。我问他可有到城市生活的想法?他说,俗话讲,外地好赚钱,本地好安身,城市的生活我过不惯,还是习惯于在本地种种菜,钓钓鱼,喝喝酒。他还说,在凉坑,他算是年轻的,村子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有一大茬……
   聊着聊着,我们就聊到了这条水巷。
   他说,这条水巷很丰美,不仅鸟多,还是鱼类的天堂。什么鳟鱼、白鲢、翘嘴、撑篙咀、红须鯆、滑刺头、老虎鱼、团鱼、雪鳗、黄鳗头,只要是你叫得出名字的,应有尽有。对此我完全相信。
   这条水巷从前是一片狭长的淤沙地,土深且松,极易耕种。人们上面栽金瓜、莆瓜、黄瓜、天萝果;种蚕豆、豌豆、豇豆、绿豆、赤豆、白银豆、泥鳅豆、猫爪豆;种葱蒜姜苏、青菜白菜、芥菜甜菜包心菜;还有芋头、番薯、辣椒、山药、甘蔗和马铃薯,种啥都是好收成。多少年来,地上的瓜花菜花开谢了一遍又一遍,藤叶从绿到黄枯荣了一季又一季,两侧的树叶山花飘零了一年又一年,农家的有机肥料施了一番又一番,地猛土肥啊!自从江水漫灌,鱼类岂能不乐?
   老郑身边搁有一个网兜,我瞧了瞧,里面已经躺着一条翘嘴巴,近两尺长,足有五六斤重。我问,你就钓了一条鱼?他笑道,小鱼倒是钓了不少,我把它们放生了。
   聊得正欢,妻来电了,说阿霞又把鲜鱼烧好了,叫我抓紧回去吃鱼喝酒。
  
   四
   踏着月光,蹚着暗香浮动的夜色,我往回走。
   月色如水,四野清明。绿道上树影婆娑,有许多秋虫不知道躲在哪里叽叽叽地叫着。仰望天空,月亮更圆了,星星更亮了。夜空似乎很虚无,如一片蓝海浮泊在两岸的山顶上,晶亮的星星是白帆点点状。俯首看水,月亮潜在水巷里徘徊。风起,动一动,风停,便一动不动。朦胧中的水巷似乎很深。天有多高,它就有多深,如深不可测的太平洋。我想,在它的幽蓝深处,也许会潜伏着鲸鱼、鲨鱼、巨型乌贼等水生的霸主。残暴的虎鲨,像乌云一样游来,便把白莹莹的月亮吞没了……
   碧水,在巷道里日夜兼程,缓缓东去。渔火,在水岸下隐隐约约,直至天明。
   水巷是一个刀砍不断,火烧不死的活体。风是它的呼吸,水是它的血液,鱼类是它的细胞,两岸是它的骨骼。
   水巷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它静静地荡漾在月光里,谁也说不清它究竟是在月亮之上,还是在月亮之下。我,可以丈量它的长度,却无法探知它的高远和深邃。不灭亦不休的渔火,犹如灵光闪现的哲思,在告诉人们:欲想收获,必须付出。川流不息的江水,虽然沉默不语,亦在告诉所有的遇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显然,住在水巷边的凉坑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了,他们深谙此道。
   水巷,一片禅心一片月。我徜徉在月夜的水巷,从头到脚漾满了诗意。沉醉了,沉醉得忘了归路。
  

共 557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彩绝伦的游记佳作,也是一篇唯美绝妙的华章。水巷,顾名思义,是由幽幽碧水构成的街巷。作者岚亮老师笔下的水巷,神奇而且富有魔力,给人一种摄人心魄的美,树木林立,花香月影,星灯渔火,就像一幅空灵缥缈的画,闪现着一片禅心一片月的玄妙,令人心醉神迷。作者与这条神奇的水巷共有两次邂逅,第一次是在春季,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作者沿着一条绿道游走,看到一条碧波荡漾的水巷,宁静而悠远,水巷两侧是湖岸和江岸,一道新,一道旧,这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生机盎然,一个死寂落寞。新岸边,绿树墨竹碧草繁花,而旧岸,淹没在水中的枯树林立,树上鸟巢摇曳,红蘑丛生。作者把旧岸的枯树形容成一对由老者组成的队伍,正在流水中缓缓行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让人赞叹!作者继续行走途中,听到一声声的伐木声,又看到岸边放置的杂木,情不自禁想起了一首先秦的古诗《伐檀》,可见作者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乱砍乱伐行为的痛恨。作者继续游走途中,看到了一片醉人的油菜花海,还有一种奇妙的花朵,据说,这处奇异绚丽的景致,是一个叫潘岙村的古村落用来造景的,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曾经出了几十个博士生,造景也别出心裁。作者首次邂逅水巷,陶醉于水巷的自然之美。作者第二次邂逅水巷,是在中秋时节,月光下的水巷,清波荡漾,月映水中,可以感受到水巷博大的胸怀。月色朦胧,水巷宛若一条幽静的街巷,作者想象力纵横驰骋,那些枯树犹如林立的店铺,店铺里面珍藏着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新树宛若现代的大超市和连锁店,展出的是时尚的产品,随着季节而更新,作者丰富奇妙的想象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当作者在朦胧的月色下,在水巷看到一串串渔火的时候,激动的几乎要落泪,那渔火,是居住在江岸附近的辛勤垂钓者,还有一个妙人,在枯树下悬挂的睡床上垂钓,如神仙一样。作者路遇一个垂钓的老者,这位老者向作者讲诉了住在江岸的村民的生活状况,也讲到了水巷的前世今生,水巷的前世是一片植瓜种菜的沃土,如今的水巷丰美繁茂,是鱼类和鸟类的天堂。在作者的眼里,这条神奇的水巷是有灵魂和风骨的,是一个刀砍不断,火烧不死的活体。风是它的呼吸,水是它的血液,鱼类是它的细胞,两岸是它的骨骼。在作者的心里,水巷是有思想的,那不灭不休的渔火,灵光闪现,给人以哲思:“欲想收获,必须付出。”川流不息的流水告诉我们:“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灵动,构思精妙,文思奇绝,匠心独运,审美独特,文采斐然,想象恣意汪洋。作者用一支生花的妙笔,描绘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如诗如画的美景,氤氲着幽幽的禅意,神奇而玄妙,让人叹为观止。这篇文章的绝妙之处,就是自然风景中融合了人文风景,作者给风景赋予了灵魂,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文章蕴含着深邃的哲思,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深度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白玄        2022-04-04 21:58:23
  前后两次对比,情景交融,风景奇特,诗情画意,尽在其中。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