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红色瀑布(散文)
一
据我的查证,世界上现有两处红色瀑布,可谓惊艳称奇。
一处是美国内华达州的“火瀑布”,落日余晖,镀金于飞水,壮观绝美。一处在南极,被称“血瀑布”,因山体中的铁被氧化而流淌飞奔成瀑,通身红色,红液如血,就像从撕裂的伤口而喷出。
没想到,还有与之媲美者。美永远不是孤单的,总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胶东半岛的赤山,赤山之石皆红,红色流淌如飞流而下,造就了一处“红色瀑布”,它的美不仅仅是瀑水的象形美,还在于岁月赋予了它最美的传说。
主峰必有景观。赤山主峰上擎着一面红门石,石中有穴曰“红门洞”,也许无水便无韵,承载红门洞的是一面巨石,名“瀑布石”,简称“红瀑”。莫怪莫怪,我不是卖关子,在北方,若赶不上丰水期,难见山涧溪流淙鸣,以象形石当之,可见人们对水的钟情与爱甚。
观瀑可仰视,不可与瀑同跃。导游告诉我,站在红瀑之上,人想随之向下,便有飞奔感,生怕脚步随瀑……当然,导游是在说其险峻。
赤山岩石呈红色,因此,常规描写瀑布的比喻就显得不合适了。“白练垂潭”、“白珠穿帘”、“白驹跳水”、“银幕风悬”、“银龙探涧”,唯美多姿,但都不能拿来用,真的是理屈词穷了?
未必。因形捕象,就像打开一本新书,让我们必须调动崭新的读感,没有了“不厌百回读”的厮磨功夫,却有了焕然一新的体悟。
二
巨石之顶就像一个挽髻的簪子,将千条大绳的瀑布收敛起来,又像有一位神人,将这些颇似瀑布的石线收拢于掌中,何时来了一个“天女散花”,不得而知,只见一缕一缕的石线如瀑布一样,一齐垂下,直趋石根。瀑宽可四五十米,高约十丈,宛若一幅巨大的油画,不乏奔腾气势,不损流韵狂泻之姿,只不过瀑布不飞红,不溅鸡血。瀑布石上每一条瀑布的形状,并非是呆板的,凸凹有致,显示着动感,更有遇高凸处猛地掀起水花的样子,只是又被收紧了去,真的是敛放自如,不拘一格。也有曲突多变的飞流,但不改奔泻的方向,仿佛其下有微风鼓动,颇似锦缎款款,红绸轻飘。亦有自上而下,笔直不斜,似和风不敢惊,涧声不敢扰,只任红瀑自飞泻。世上瀑布如素练不足惊奇,难得红瀑如此稀有。
我看过黄果树瀑布,听到一位游人谈观瀑的经验说,观瀑在于以沉静之心,飞走想象,意到之处,便生意象。我游走红瀑之下,屏气静心,唯求所得。
诗仙吟,“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我道红瀑亦天降,只为银河涂一彩。色彩的对比,恍若一道闪电,但不惊不去。“腾虹奔电,敷射万壑”,腾起红光千万条,垂落绿丛没踪迹。这何尝不是一种美的意境。拔地红嶂,仿若为这座山拉起一道彩幕花屏,令人想于其上题诗作词,只是要选对了颜色的笔墨。还是王安石写得好:“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丈。”晴日彩光漂流红瀑,瀑流如机丝,缕缕耀眼。落日钟爱,柔光匍匐,瑰丽无比,此时的红瀑飘逸温顺,静待光之浴。光斑附着,形如捣珠崩玉,生怕垂下的红瀑挂不住。诗人形容瀑布是“如裁一条素”,我道赤山红瀑“似铺一张锦”,锦绣早已铺展,只是不知何人抢先布下了这样的大局。晴日静光中,瀑布石沐浴着,在我的眼中仿佛静止了,成为一尊雕塑,定格在最美的状态,大自然雕刻了一幅画,是剪影?是油画?这样的理解都肤浅了,应该是风骨立于峭壁,因为它显示出独立千仞的气魄。陡峭的悬崖,就像是大山的伤口,汩汩而涌的洪流,是用痛催生的,这是怎样的壮丽!水没有了退路才有了瀑布,口渴者以少许的水润唇,成瀑则是把全部的水倾泻而出,成为大风景,绝不能小家子气,况且这么巨大的瀑布石,不留断痕,雕塑一幅画匠无法描摹的画,我想成画时,岩石之浆也是倾注了所有的力量,如此说来,瀑布石是在歌吟一首磅礴的歌,雄浑豪迈,无惧无畏。条条瀑布刻印在岩石上,仿佛又是一处庆典的场面,就像盛大开业时悬起的条幅,但写的不是祝贺一类的通俗口号,而是以美的状态而存在,展示着赤山风物景色的多样性。哦,自山巅而下,仿佛是那些勇敢的蹦极者留下的身影,瀑布石是在做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微雨轻风,天空洒下雨雾,我抹一把脸,仿佛有水珠润湿,哦,该不是瀑布石被我看得感动而落下飞瀑?所谓真亦幻,幻亦真,不正是这样?看得入眼走心,融入瀑中了。我伸出手来,想捧住些水珠,水却从我的指缝间漏下了,但我脑海中的红瀑景观永远不会从我的眼睛里记忆中漏掉,因为红瀑给了我很多精致的审美意象。很多游人也如期一样,双手承着飞珠,哪里有?心中也。有人说,这是红色少女的泪,或者是少女羞红的脸,盈盈的笑……这个说法让我想到这处瀑布石上写着一个传说——
仙居于昆仑山中的王母娘娘膝下有七仙,感觉身处蟠桃园一点也不快乐,听说胶东半岛一带连年大旱,七女花仙子玉带姑娘假托向东海龙王求雨,几番恳求王母娘娘,软磨硬泡,娘娘磨不过,只得应允走一趟,早去早回。这玉带姑娘,仙降于赤山之巅,早被赤山一派秀色弄得心动魄飞,当看到山谷间的龙凤湖,碧波微涟,柔水缓漾,叹一声“好一个瑶池也”,便脱下霓裳,什么也不顾,投身湖中,祈雨之事,早被抛之脑后。玉帝见之,恼羞成怒,告知速返天庭,可玉带姑娘玩乐正欢,不肯收心,玉帝扔一下一道御符,玉带姑娘的霓裳化作赤山瀑布石,猩红的霓裳,从此被撕裂,覆于岩石,形似石上飞瀑。玉带姑娘的身躯便化作赤山谷涧里的一条河,名“玉带河”,从此匍匐山中,玉帝亲自降雨,湖满溪流,灵气氤氲。
不能责怪玉带姑娘只顾沐浴,陶醉于美景,流连于碧湖山色,她是给疲惫的自己洗尘,要感谢她那身霓裳,从此留在山巅,留下一个千古美谈。
三
瀑布石啊,是被天使吻过的石头,它的红是仙女的霓裳着色。据说,玉带姑娘还趁着夜晚去取那件霓裳,却霓裳早就覆在岩石上,无法取下。玉带河水淙淙,原来是赤山红瀑飞溅成源头,这是一个传说的水系,人们寄希望于求雨,总是不能完全遂愿,于是创造了这样一个精美而实用的传说,将愿望变成现实。
自从有了玉带姑娘的传说附身,这块红瀑石头也就有了风情,风情这东西是难以言说的,它储存在骨子里,属于气质流。不在于她它的逼真,也不在于它是否褪色,在于是否蕴含着丰厚的内涵,瀑布石藏于深山,与岁月,与美好,一同趋老,但它承载的传说永远是新奇的。
如今,这处瀑布石成了赤山的一处景观,站在红瀑前,放眼山下的港湾,碧波天接,流云亲海,渔舟点点,就像我们站在有个红色乐队的前面,一起歌咏盛世美景。云如瀑,弥漫山岚,奔流到海,营造着最美人间仙境,不是瑶池赛瑶池,称得上“风景这般独好”。若暮色降临,还未离开,星光已经讨好地眨眼,似在引起我们的注意;港湾渔火闪烁,半明半昧,就像在逗引我们。山中的暮鼓缓缓敲响,鼓声扑着红瀑而来,浑厚沉稳,仿佛是一曲乐章,此时是结束的节拍,拖着尾声的余韵,徐缓悠扬,这是红瀑特有的音乐魅力,还是无法舍弃而去。暮色下,凉风偷袭,有些凉了,我想从红瀑上撤下一缕瀑布,做一条红色的围巾,裹住脖颈,下山而去,我相信,那缕红瀑成巾,一定是带着温度的。石如绣,不粗糙,那些石纹竟然变得如苏绣般的图案,那可是玉带姑娘雕绣的功夫啊!
瀑布石的红色最热烈,似乎在跃动,哦,是用飞瀑送别我,又像燃烧的火焰,哦,是举起火把,为我下山再送一程?
回首山峰,云绕雾掩,瀑布石显得越发朦胧起来。峰巅秀奇,其下的红瀑,就像托起了一般,有了凌空之势。红瀑之上,仿佛站着那位玉带姑娘,窈窕妩媚,盈笑几许,衣袂飘逸,正深情地相送,我怎么能相信那红瀑就是一块石头呢,多亏有了传说,将那位仙女和石头合二为一。这面红瀑,是否代表着赤山雨丰水沛?俯瞰那条玉带河,四季长流,穿谷抚石,缓缓入海,我的心中多了感慨,玉带姑娘是将自己化作了柔水,这是否是最深情的求雨呢?以身相许,做赤山的女神,多么美妙的传说啊!人间有词曰“柔情似水”,玉带姑娘却将柔情化作一带水,看似一块石,却是有着最美的情怀!
导游告诉我,这块红瀑石,表达着温暖的主题。冬雪扑上,阳光不允,石有温度,可融冰化雪,石的红色更酽。是啊,这么美的传说故事,暖着我们的思绪,飞瀑缕缕,似一股暖流直抵心坎。它更代表着赤山人的火热情感,导游总是劝游人一定要看这红瀑,不能错过,是的,这样温暖的相邀,连婉拒都不能。
是火一样的瀑布也好,虽热烈而不能常燃;是血一样的瀑布也罢,虽浓酽而不能凝固。赤山的红瀑,是凝固的音乐,是造化的雕塑,将本身的美和传说的神奇融为一石,堪称一绝。
作家席慕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岛。我想,她的意思在于说,每个人都有秘密和孤独吧。我想说,这个岛,如果换成赤山主峰之下的那面红瀑呢,一定会留下最美的纪念,浪漫的故事,还有壮怀的力量,当然也藏着神秘。
2022年4月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