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神舟】群议“了凡改命”【6】(小说)

编辑推荐 【神舟】群议“了凡改命”【6】(小说) ——立命之学篇


作者:茆屋闲客 秀才,106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0发表时间:2022-04-13 16:21:28
摘要: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丰歉不貳,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

【神舟】群议“了凡改命”【6】(小说) (上接第5集)正当高老要讲话时,躲在电脑一侧旁听的高夫人,笑眯眯地挤到屏幕前,捋了捋银发说:“我也想说几句!”
   高夫人话声没落,就引来荧屏中一片笑声、掌声和欢呼声:讲!您讲!高太请讲!
   高夫人说:“我一直在听,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从小没念过书,斗大的字,也认不得几升,不像你们全是飞机上的茶瓶——水平那么高。活了七十五岁,我只晓得早上眼一睁,一直忙到熄灯。双方父母在世时,我为两头老人忙;添了孙子孙女,我为儿孙忙;现在我们也老了,我整天为老高和自己忙。我只晓得不停地做事,我就是这个忙碌命!过去的苦日子,我也不晓得苦,现在的好日子,我更不晓得烦。几十年了,整天开开心心、忙里忙外。老高学习了凡,还教我学了凡,他说他男主外,在外头做事,那是在尽‘阳善’;说我是女主内,负责在家干活,是在积‘阴德’,做了好事,没人知道。想想还真是这个理,老高在外头做的好事,没法藏着掖着,大家都能看到,拿了公家工资,还领了好多奖,他做的好事,当然叫‘阳善’;老高说我积了几十年‘阴德’,功不可没,自己赚个好身体,家里人都能和和睦睦,还能把福德传给儿孙!思前想后,还真是这样。一趟儿孙,个个学好,全上路子,都有出息,没有一个让我操心的!大家说说,我的功劳大不大?”
   “大!大!大!”高夫人一番话,通俗易懂,到嘴到肚,立马赢来满堂彩!
   高夫人意犹未尽:“再看看我们的小区里,还有几家亲戚,日子这么好,为啥不是骂骂咧咧,就是冷冷冰冰呢?为啥不是昨天哪家吵架,就是今天哪家闹离婚呢?照我看很简单,就是吃饱撑着!天天大鱼大肉,大腥大荤,一个个的,头都吃昏了;房子、车子、票子,样样都有,还与人家比,总觉得家里缺少两根金条!身在福中不知福,福去又把泪来流。我说这些人啊,不知福、不惜福,好日子是自己修来的,苦日子也是自己找来的,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怎么能不认命,不认账呢?我是个文盲,只晓得瞎说一通,我说完了,对不起啊!”
   屏幕里,又是一阵阵掌声、笑声、叫好声。
   高老掩口而笑道:没想到我老太婆说的,还挺有意思、蛮有学问呢!另外,程老主席之前讲的一大段话,涉及很多典故,我想有的内容,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楚,还得请程老再说一说。
   程老主席笑道:高夫人已经帮我解释了,讲得太精彩了!看到你们老两口过的幸福生活,让我想到了大学母校的校训:厚德载物。这句话,也来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
   这里说的“厚德”,与云谷禅师讲的“务要积德”,都是一个“德”,涵盖了老祖宗概括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及仁爱和平、温良恭俭让等做人的诸多要求。我们今生为人,什么都可以忘,唯独不能忘“八德”,因“忘八德”谐音,还被后人误说成“王八蛋”,进而演变成了今天的“国骂”……
  
   〔主讲〕
   蔡校长:呵呵!好的,下面我们继续品读《了凡四训》。
   了凡说,对禅师的教诲,我深信不疑,并跪拜接受;我将以前所作的各种过错,毫无隐瞒地在圣像前检讨忏悔;我还写了疏文,祈求得到科第,并立誓先做三千件善事,来报答天地祖宗深恩厚德。
   听了我的誓言,云谷禅师非常高兴,又拿出功过格,要我今后将所做的善事和恶事,逐日逐条记在上面,做了善事加分,做了恶事要扣分。禅师还教会了我持念准提咒和智画符箓的秘诀及详细方法。
   禅师道:孟子在谈论立命之学时曾说过,短命和长寿是没有分别的。短命和长寿,显然是完全相反的两种寿命,怎么会没有分别呢?可是,当一个人真正修到妄想消除、心念不动、没有杂念时,哪里又会有什么短命与长寿的分别呢?
   以此类推,我们要立贫富之命,无论财富丰厚还是匮乏,都要看成是没有分别的,只要能安分守己,好好地做人做事,这样匮乏的人,也能慢慢转变成富足的命;本来富足的人,也可以长久保持。
   要立贵贱之命,无论身处困顿还是通达,也要看成没有两样,都要规规矩矩守好本分,这样困顿的人,才能转变为发达的命;本该发达的人,也可因此福禄绵长。
   要立生死之命,若把短命和长寿看成没有分别,都能珍惜生命,不胡作非为,不折腾自己,这样短命的人,也能得到健康长寿的命;命中长寿的人,就能更加健康长寿。
   人生在世,唯有生死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余贫富、贵贱等一切顺境、逆境,自然都能从容应对了。
   孟子说的“修身以俟之”这句话,意思是只要我们不断地修身积德,就能求来福报。说到“修”字,是要我们痛下决心,像治病一样,完全除掉自身各种过失与罪恶;谈到“俟”字,是说等修身功夫到位了,命运自然就会转好。如有一丝一毫非分的妄想,一丝一毫起起落落的私念,都必须完全斩除。到了这种程度,就达到圣人不起心动念、无思无虑的境界了,这便是世间最真实、最受用的学问。
   了凡说,我原来的号叫“学海”,当日改为“了凡”。意为明白了立命道理,当了脱世俗观念,不再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凡夫俗子。以前我总是糊里糊涂,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现在变成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人在暗处无人监管时,也常恐怕得罪了天地祖先,就是受到别人无故嗔恨诽谤,我也能安然接受,决不斤斤计较,放下是非曲直,不再做无谓的争论。
   第二年,我参加礼部科考,孔先生算定我第三名,结果得了第一,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了!秋天我又参加乡试,竟然中了举人,这也是我命里本来没有的。改造命运初见成效后,我更加相信禅师的话,深信命运是可以改好的!
   我虽然改了不少毛病,但不够彻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做好事的行动,还不够坚决;帮助别人时,还会犹豫;做了好事,还喜欢四处张扬;大脑清醒时,还能严格要求自己,可酒醉后,又放肆胡来。做了不少善事,却又在不断犯错,将功抵过,觉得真是虚度光阴!
   从己巳年发愿,直到己卯年,历经十年多时间,我才把三千件善事做完。
   到了庚辰年,我从北京回到南方,才请性空、慧空两位大德,在东塔禅堂完成了回向的心愿。这时,我又生起求子心愿,又许下再做三千件善事愿。到了辛巳年,就生了你天启。
   我每做一件善事,都用笔记下来。你母亲不识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鹅毛管,印一个红圈在日历上。或是送食物给穷人,或是买活物放生,都要印圈。有时她一天能印十几个红圈!到癸未年八月,三千件善事又做完了,随后,我又请性空等法师来家里做回向。到那年九月十三,我又祈求能考中进士,并许下再做一万件善事的大愿。到了丙戌年,我居然真的中了进士,国家人事部就派我到宝坻当了县令。
  
   【群议】
   王老主任说:品读这一段内容,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了凡先生改变命运的动机很纯,而且不同凡响,与今天想改命的我们,可能有着天壤之别。
   了凡先生通过发愿改过行善,来祈求改变命运,来考取功名,来获得更大的人生平台,而他改命的出发点,是为了报答天地祖宗之德,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服务。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包括自己的身体,不可能无缘无故从哪个空中蹦出来的,而是来自苍天大地,来自父母祖宗;我们一生命运的根本源头,也必然要通到天地祖宗之德。
   没有天地,我们哪来的空气、阳光、雨露?哪来的水源、粮食、物品?一生在世几十上百年,我们也一刻都不能活在哪个真空中。我们不能因为忍受不了雾霾空气,才感到蓝天的重要;我们不能因为忍受不了饥渴寒冷,才感知大地的可贵。天有好生之德,大地为我们带来一切,可我们又是如何对待天地的呢?我们学习了凡改命,首先就得要从感恩天地学起,因为今天的地球人,做了太多对不起天地的事情,人类遭受日益增加的种种恶报,也是我们自找的,只有反省回头,断恶修善,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梁迅说:王老讲得太好了!我来讲讲父母祖宗之德。其实,我们身上具有的每一个本领,每一项美德,都是父母传给我们的,父母的种种美德,又是祖父母乃至列祖列宗传承下来的。这种美德,如果有一代中断甚至堕落了,那么这个家族,就必然从此走向衰败直至终结。
   百善孝为先,每一个人,都要从生命的源头上,寻求改变命运的根本。我们要象了凡先生那样,要论行善,先得改过,从孝敬父母改起,从和爱家人做起,把我们的祖德守护传承好。获得了功名,我们就会有平台、有本事、有智慧,就能为社会和国家多做贡献,让祖德发扬光大,让家脉得到振兴。如此既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又能报答父母祖宗恩德!
   于芹董事长说:学习了凡先生的立命之学,想想他那高迈的时空格局,再看看今天,我猛然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浅薄了。我们大小人等,一天到晚在忙什么呢?我们追求功名,好像很少考虑他人,我们培养孩子,也只是为了考个高分,为了上名校,为了进强化班,为了考上名牌大学,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个好工作、高收入、大房子,还有名车以及更多的钱财名位,更多的都局限在了物质层面,或是动物层面。细想今天,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提高,但道德沦陷、精神贫乏,也造就了不少心灵贫困的千万、亿万富豪,想想也真是够可怜的了!基于此因,不论公司或家里再忙,我也要拿出时间,跟随各位老师,好好学习了凡改命的大智慧。
   程老主席说:文中提到云谷禅师拿出功过格,让了凡先生记录每天的功过,以改变先天的命运,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止恶行善的形式。
   这个功过格,内容很丰富,列出了方方面面的事项,并按善恶事项大小轻重,逐项量化了等级。如做了一件小事,就记一功或一过,稍大、再大的事,分别按三、五、十、三十、五十功或过,进行逐级登记,做了最重大的事,比如救一人命,就按一百功记录,反之害死一个人,就记一百过。
   我家里有一本功过格的书,网上也可以查到。即使认真看上几遍,我们也会收益不小,对我们分清善恶,辨别好坏,掂量轻重,改恶从善,会有很大的帮助。
   群主高老说:了凡先生这一段改命的经历,涉及到的古法很多,有的内容,我们乍一听,可能会感到很深奥。
   比如,孟子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再比如,云谷禅师教授了凡如何念准提咒、如何画符箓等秘诀,实质是告诉我们,要想改变命运,要想离苦得乐,要想得大自在,就必须去除私心杂念,掐死胡思乱想,修得一颗清静心,只有专心致志,无思无虑,才能厚道稳当,才可立命改命。换句话说,哪怕是声色犬马的外界诱惑再大再多,但我们的这颗心,也不能为之所动,决不被花花世界牵着鼻子走。蔡校长讲解这段内容时,没作全部介绍,建议大家对照原文,再慢慢学习体悟。
   我觉得,所谓立命,就是要认识命运、把握命运和改造命运。我们只有立了贫富之命,立了贵贱之命,立了生死之命,才能做到贫富不二、贵贱不二、夭寿不二。俗话说得好,做人不能“二”,一个人果真“二”了,那么,他说话做事,就很难靠谱了,还会被人笑话,他就不可能改变命运,也不会有好的命运。
   在得到云谷禅师点化后,了凡先生能诚意笃信师训,反省自身过恶,发愿改过行善,克制妄念私心,说干真干,知行合一。我们有了这个决心,有了这种精神,想改变命运,才能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收到大的成效。
   方医师说:了凡先生自学号改为“了凡”之后,他就像点了一盏心灯,他的言行举止,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时隔一年,了凡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科考的名次和学位,都超越了孔先生算定的命数。虽然他改命初步尝到了甜头,但他没有丝毫自满心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更高,不断反躬自省,断恶修善。
   我也算了一下,了凡先生从一五六九年首次发愿做三千件善事,直止一五七九年,才完成了第一个心愿。次年回向还愿后,他又生起了求子心愿,许下再做三千件善事的大愿,仅过一年,即一五八一年,终于得到了儿子天启。
   我是个妇产科退休老医生,可以想象,一个男人到了四十九虚岁,才如愿以偿得到儿子,此时的了凡,那该有多么的开心啊!让我敬可学的另一个人,就是了凡夫人。
   她虽然不识字,但助夫行善成德,却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她做善事,一天最多就达十几件。了凡夫妇经过四年不懈的努力,一五八三年又完成了第二个三千件善事心愿,这次只花了四年时间。随后了凡再起进士心愿,竟又许下做一万件善事的宏愿!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五八六年,五十四岁的他,不仅考中了进士,还当了宝坻县长。
   从了凡先生的成长轨迹看,我想每一处,都有值得今人好好深思,好好学习的地方!
   程老接着说,这个宝坻县,就是现在天津市的宝坻区,那里建有袁了凡先生的纪念馆。等疫情结束后,我们“心灵驿站”微信群所有人都去参观,到现场再次体验一下了凡先生的伟大!
   (未完待续。壬寅年三月十三)

共 50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本被称为东方第一善书的《了凡四训》,之所以历经几百年,至今还一直在社会传颂,之所以受到了许多国家领导人、管理者、企业家和一代代学者们的推崇学习运用,原因在于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中,不仅将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的三大智慧,很好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不仅将人生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讲得特别清晰,而且将他自己一生真修实干的办法讲得如此明白。本集小说,重点介绍了袁了凡先生,在得到了云谷禅师的进一步教导之后,能以十分虔诚的态度,忏悔自己往昔种种过错,发愿先给社会百姓做三千件善事,并用禅师的“功过格”,逐日逐件记录了自己的所做之事,他的命运也很快随着自己的断恶修善,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他考中了举人。了凡先生与夫人一起,坚持不懈十余年,终于完成了第一个愿望;接着他又许下了第二个做三千件善事的大愿,到了凡四十九岁时,求子的愿望又真的得以实现;可了凡夫妇并没有因此自满止步,再次许下做一万件善事的宏愿,五年后,五十四岁的他,不仅考中了进士,还当上了宝坻县令。对于了凡先生一步步迈向成功改命的传奇历程,“心灵驿站”微信群的老友们,在赞叹这一真实历史的同时,围绕了凡先生的改命动机、功过格以及如何修得清净心,去参悟孟子的“夭寿不贰”等等人生智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总言之,无论是了凡改命的故事本身,还是以高德旺为群主的群友们的热议,都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感谢闲客辛劳分享,期待老师精彩继续!〔编辑:神舟文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神舟文学        2022-04-13 16:27:31
  总言之,本集小说,无论是了凡改命的故事本身,还是以高德旺为群主的微友们的热议,都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感谢闲客辛劳分享,期待老师精彩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4-14 11:08:27
  谢谢老师的鼓励!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2-04-13 17:41:10
  文笔精湛,描写细腻的好文佳作。感谢茆屋闲客老师投稿支持神舟,期待老弟笔耕不辍创作丰厚多多投稿分享神舟。问候老弟!创作开心!友谊长久!
峥嵘岁月
回复2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4-13 20:53:08
  谢谢总编老姐关爱加持,祝友谊长存!
3 楼        文友:美蓉        2022-04-13 19:13:57
  感谢茆屋闲客老师分享文章,你们这这项活动特别有意义,你们这个群组织大家做了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了凡四训》是一本好书,集智慧与修养于一体,教导人向善修行,在研读文本的同时,大家也能身体力行去践行理想。退休后能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真是有福气!感谢老师把美文赐稿神舟,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也读到了老师精美的文章。向老师学习,热茶奉上!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4-13 20:54:44
  谢谢美蓉社长慧眼如炬,祝你快乐每一天!
4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4-13 19:57:35
  感恩朋友精准编按,问好致敬金安!
5 楼        文友:袁野        2022-04-14 00:13:06
  茆屋闲客老师文章写的好!虽然夜已深,但我还在津津乐道地学习并写心得。“了凡改命”的故事,告诫人们:对天地要有敬畏之心;对父母要有孝顺之心;对万物要有仁爱之心。多做善事积德行善,命运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不好的命运会变好,好的命运会保持很好。事实就是这样的。现实生活中可以举出好多例子。相反,如果对天地毫无敬畏之心,胆大包天;对父母忤逆不孝,大打出手;对祖宗大逆不道,胡作非为,肯定不会有好下场。这样的例子不甚枚举。正所谓:“不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积德行善,人间大道!千古不变之真理!
回复5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4-14 07:57:36
  细读袁野老师的留墨,让我相当感动!六十多岁的人了,竟有子时夜读的好精神,实在是太牛啦!为您大赞!谢谢鼓励!
6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4-14 17:51:59
  人生不怕错,就怕不改过!
   物质环境谓之境,有顺境,也有逆境;人事环境谓之缘,有善缘,也有恶缘。要改变命运,就必然在各种境缘中,长期磨练自己,真诚待人,清净处事,这样就一定能转过为善,祸消福来!其中隐藏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宇宙因果铁律!
7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4-20 20:25:38
  道理是这道理,行善是为行善。可是大千世界怪事多多,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学习圣人之言只是装个门面,其实暗道机关就在下面。文章是正面说教写得好,但愿都能学已致用。让世界善起来。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4-21 05:46:10
  大师就是大师,圣贤也能不信?别管他人怎么说,只看自己怎么做!谢黄老关注!
回复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4-21 07:18:52
  谢谢黄金山老先生的及时提点!学习了凡改命,决不能为了装门面,而是下狠心从自己改错纠偏做起。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有不少缺点错误,还会不断犯错,所以更要记得“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