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遇见】凝视(随笔)
一
静静的展厅,他来了,坐在了桌前,伸伸左腿,又伸伸右脚,仿佛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坐姿。
这些年了,他明显地变老,须发皆白,岁月的风霜也会让一个年轻英俊的男人老去,连那未经打理的胡须亦如一蓬秋日的蓑草,仿佛经过长途跋涉,染上了累累风尘。但当那已经松弛下垂的眼角抬起,那双眼眸依然有清澈的光彩。就是这眼神,如一束黑夜里的微光,照亮了坐在桌子对面的她。
她缓缓抬起头,睁开有些疲惫的双眼,蓦然发现了他,好象有些不可置信地望着他。他朝她微微示意,眨眨眼,抬抬下巴,露出的微笑有一丝调皮又谙熟的神情。她禁不住嘴角上扬凝视着他,或者说他们互相凝视。慢慢地,她的眼泪涌出,不可抑制,她看着他,足有一分钟,没有任何语言。她努力伸出双手,那袭红色连衣裙包裹的身体因努力向他靠近而倾斜。他握住了她伸出的手来回应。四只手交握,她更情不可抑,他拍拍她的手,又握住。
时间到了,他站起来,两双手又分开了,她望着他的离去,始终一言不发,只有眼泪流淌……四周响起热烈的掌声。
二
这是二〇一〇年在纽约现代艺术中心举行的长达七百小时的行为艺术——《凝视》中的一幕,当时的纽约城中人都以参加这次活动为荣。发起者和执行者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现代行为艺术家。她戏称自己是“行为艺术的老奶奶”,而大家尊称她“行为艺术之母”。在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做出了很多令人难忘和超越常规的行为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视觉艺术的边界。
阿布拉莫维奇最为知名的行为艺术展便是这场《凝视》。她在博物馆中间放置了一张木桌和两把木椅,计划与一千五百人对视。她每天都会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坐下,等待任何未知的人到来。娱乐明星、新兴艺术家学者、年轻人……好奇的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激起她的反应。有人对她做鬼脸,有人拿出一把假枪放在她的脖子下,也有人对着她深邃的双眸泪流不止。然而,玛丽娜始终如一尊雕塑岿然不动,完全静默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种宗教般的宁静还是被打破了。如常的一天,她身着一袭拖地红裙,闭上眼睛等待下一名“对视者”的到来。一位头发、胡子花白,看上去颇有艺术气质的男士,在众人的注视下径直走向她。她睁开眼睛,看到分手二十二年未见的情人——曾经长达十二年的合作伙伴、同为行为艺术家的乌雷,不禁潸然泪下。那一刻,世界静止下来,他们伸出双手,十指紧握……曾经的灵魂伴侣,经历了热恋、缠绵、对峙、消耗、厌恶、憎恨,终于在一场《凝视》中和解了,这符合一切罗曼蒂克的期待。
然而,他们的相爱相杀还在延续,直至二〇二〇年三月二日,乌雷因病去世。
无论爱情亲情友情,人类太过激烈的爱恨情仇既使人肾上腺素飚升,又使人感情风暴过后感到疲惫。行为艺术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所有的细节和情感冲突都被放大,成为一种意境。
三
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人默默地凝视你,或者你什么时候把凝视的目光投注在自己所爱所牵挂的人身上?
行走在街上,或坐在一条木椅上小憩,一束陌生的凝视被你发觉,无论你选择逃逸或者寻觅后去对视,都会蓦然忐忑,也会倏然惊喜。
父母的凝视,就是孩子的阳光,总是充满慈爱和期待。从婴儿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婴幼儿期是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黄金时期,孩子望向父母的眼神满是崇拜依赖,彼时孩子眼中的父母无所不能,父母也因为被需要激起无穷的潜能和保护欲,凝视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深觉可爱。及至孩子渐长,长到青春期,长到足以和你比肩,急速变化的身体带来思想头脑的剧变。于是冲突产生了。望着孩子摔门离开的背影,收回迷茫又不解的眼神,只能在磕磕绊绊中重新适应学习,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凝视孩子的同时也内省怎样走进那颗年轻跳动不安的心。终于,青春的风暴化为远行的目送,孩子离开放飞,去更高更远的地方,异乡异国的天空召唤着急于飞翔的翅膀,在飞机场、在火车站、在轮船码头,在每一个人生的渡口,你凝视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经历着一次一次的目送。
要等到你足够老,要等到孩子足够成熟,经过生活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冲刷洗礼,你和孩子的关系会迎来新一轮的黄金时期,只是此时父母与子女的角色已在不知不觉中互换。孩子已羽翼渐丰,处理事情周到细致,有力的臂膀支撑起来,懂事地体谅着父母的内心所需,他们成了你的朋友甚至依靠,而父母已在孩子的眼中渐渐老去。小时候,父亲背起儿子嬉戏打闹时,两个人都笑了;老去时,儿子为父亲系好鞋带,背起沉重的父亲上医院时,两个人都哭了。
父亲病重阶段,那天春光正美,阳光正好,我推着轮椅陪他散步,他默默地注视这个世界,寻觅生命的痕迹……我凝视那头衰老的白发,不知他是否还会迎来下一个春天。在病床前喂饭总会得到他的赞许,我把照顾孩子的经验和方式移植到了父亲身上。在给他理发刮胡子时还努力说着笑话,殊不知这样的机会永不再得。好多时候我总没有做到最好,每周给他剪手指甲脚趾甲,一次不慎剪深了些,他下意识地缩回了手,我缩紧了心……父亲是美男子,曾经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生命的最后化为告别的柔软与慈悲。
临别时,他最后一次凝视我,眸子一动不动地凝视,然后缓慢闭合眼眸,仿佛把我刻录进灵魂。我也凝视。知道离别终将到来,我呼唤着父亲。弥留之际,他听到我的声音,消瘦的脸上眼皮努力眨动,仿佛还想再看这世界最后一眼,再看看我,看看爱着的一切。我一动不动,凝视他呼吸渐渐停止的面容,一直用手抚平他略张的嘴唇,希望最后的面容和表情还是父亲最好的样子。
张爱玲说,这世间所有的情感没有一样不是千疮百孔的。然而我想,总有些时刻,当你把凝视的眼睛投注到你爱的或爱你的人身上时,所有的细节丝丝缕缕缠绕入心,那一刻的情感在完美中归于纯粹。
四
电影《一轮明月》中,濮存昕饰演的李叔同即将成为弘一法师。他的日本妻子雪子赶来,两人在西湖边相见。
雪子见到眼前已经剃发的男人,她忍不住喊一声:叔同。弘一法师垂目:请叫我弘一。雪子含泪问:请问法师,爱是什么?弘一回答:爱,是慈悲。雪子追问:大师以慈悲待众生,为何独伤我?弘一法师没有回答,转身乘一艘小船离去。凝望着在一船星河中渐去渐远的背影,飘扬的灰衣长衫再也没有回头,雪子唯有哭泣。其实,答案都在弘一出家前写给雪子的信里,信里写道:“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要来的,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
离开喧嚣的人群,一切归于冲淡平和。在凝视中告别,跟情感告别,跟身体告别,跟昨天的那个自己告别,我们终将经历这个尘世间最热烈的爱恨繁华,也终将不留痕迹地,离开它。离开它,将自己投入自然,与山水对话,与自我对话,生命终会抵达这样的过程。
凝视,是最丰富的语言,最纯粹的表述,眸光便是它的词汇。一个老人的凝视,会让孩子幸福;一个男人的凝视,会让姑娘羞赧;一个冬季的凝视,会如春风拂过。无论短暂与长久,无论焦虑与淡定,也无论躁动与贞静,凝视都会从眸子直抵心灵,幻变出一片善的草原,一片爱的海洋,一片美的天空。凝视的最终意义,就是心灵的澄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我愿意去凝视,也渴望在被凝视中找到永恒的朴素和平静。
2022年4月15日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