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天涯诗语】淮阴礼赞(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天涯诗语】淮阴礼赞(杂文随笔)


作者:若花满溪 秀才,159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38发表时间:2022-04-18 10:06:47

【天涯诗语】淮阴礼赞(杂文随笔)
   我赞美淮阴,因为他是人文风景美丽的地方。
   淮阴,这是一片水土肥沃、人民勤劳的土地。滔滔不绝的淮河水滋润了这一片苏北大地,烟波浩荡的洪泽湖孕育了艰强不屈、敢于奋斗的大湖精神;这里有含量丰富的元明粉矿藏,这里有通江达海的盐河水奔腾不息,这里更是有国道、省道、铁道、高铁交汇的交通枢纽,这里自古就有“东南第一洲”之美誉。淮阴九十多万人民在这一方热土上辛勤劳作、生生不息,创造了物质丰美、精神丰富的淮阴文化。淮阴,这是一片人杰地灵的土地。这里是韩信故里,是母爱之乡;这里的枚乘曾披发行吟,这里曾出过一代医圣吴鞠通,他妙手神医曾救疗了无数患者,他的《温病条辩》是医者的典藉;这里是红色革命纪念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英勇抗击日寇的砥柱精神惊天泣地;这里更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他为共和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昔日的淮阴,也曾贫穷落后的印记,也曾有穷山恶水、泼妇刁民的恶赞名。旧俗曰,宁走十里淮安荒,不走王营王家庄。旧日淮阴治安混乱,此之谓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淮阴也曾是“低矮的草房、枯井水”,农人们在祖祖辈辈耕作过的黄土地上,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别无出路,诺大的王家营街那是一条小街破败不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革改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淮阴这片土地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地起了高楼,路道变得宽阔,街市变得繁盛,但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却还十分地贫乏,各种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社会上不正之风盛行:以赌博为娱乐的随处可见,打架斗殴的时有发生,破坏生态环境黑心厂家肆意排污……儿时记忆中的自己随母亲去小营粮行卖粮食,亲眼目睹了地痞街霸为争行霸市手持刀械互殴的情景。那场面给幼小的自己留下了惊心动魄的印象。还有,我家就住在三干河畔,曾见那一河碧清的渠水变成了一河铁锈色的“血水”,曾见那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面上无力地泅游。那污染真是触目惊心啊!
   淮阴是周总理的故乡。今日的淮阴已经旧貌换了新颜,今日的淮阴已经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看今日的淮阴城,高楼橉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街市繁华热闹,人民安居乐业。淮阴,是创业兴业的热土,是居家生活的乐土。这些年来,许多淮阴人告别了棚户区,住进了花园式的洋房,小区里绿树红花芳草鲜美,电梯洋房整洁干净,小区周围超市、学校、医院,各种生活配套措施齐全;街道旁各样店铺里商品琳琅满目,那暖场的音乐声在店铺里唱响、在街道上流趟,构成了一片歌舞的天地海洋;街道上的行人、车辆如过江之鲫,那是川流不息,尤其是那各种品牌、各类档次的私家小汽车满街飞驰,特别地惹人眼目,淮阴人“四个轮子”闯天下啊!今天的淮阴,私家车走进了千家万户。现在我们的淮阴就是实现了四个现代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小汽车一家一挂。街上如此繁华,我们却还可以线上购物。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式APP的下载,让人们到远在天边的城市购物不再是神话,只要手指轻轻一点,网上选购、网上下单、快递送贷,便轻松实现家中收货。就是点个餐、医院挂个号,都可以网上轻松办理。我们淮阴人的生活像五彩缩纷的万花筒?!
   除住房外,重点还有教育、医疗。我们的学校里高楼耸立、窗明几亮、书声琅琅!过去的“一杆教鞭挥人生,三尺讲台度春秋”的为人师者们,都已用上了便利快捷地多媒体立体教学,我们可敬可爱老师们哪个不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我们的医疗在临床技术突破提高的基础上,创建了“淮阴模式”的公共卫生医疗团队,送医到了社区居民家里,送医到了老百姓的田间地头,群众不出家门就享受到了慢性病康监测和指导,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为我们淮阴人民的医疗筑了基、兜了底,贫困户、保低户、五保户还有健档立卡、两病购药等多重保障。当然在去年我们已经实现了脱贫。
   再看城镇化建设,现在农村人多数都在城里买了房……今日的淮阴乡村,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树木掩映、绿水环绕的村庄里,昔日九曲回肠羊肠小路不见了踪影,全铺上了硬化的水泥路,房屋也是一幢小楼挨着一幢小楼,空调、电话、冰箱甚至私家车,都已走进了寻常人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年轻人出门赚钱,真是一派欣欣祥和景象!今天的淮阴乡村,也是一片最平安的乡村乐土!笔者就曾在下村送医途中看到,群众下田干活,那是大门不关、房门不锁,有的连电动车钥匙都在车龙头上。真正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啊!走进今天的淮阴乡村,恍如走进了晋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人民富裕、乡风纯朴!
   今之淮阴,任谁能不歌颂?谁能不礼赞?!淮阴,我的家乡我的城,让我用一支拙劣的笔来赞你!
  
  
  

共 18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赞美故乡淮阴的随笔,淮阴是周总理的故乡,淮阴的变化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作者从发展变化,从城市发展,从住房、上学、医疗;从乡村城镇化发展,展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犹如一幅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有目共睹!望在写到具体内容时少用作者自己的话,要多通过环境各方面描写,也许更引人入胜。供参考(编辑:栀子花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