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古典情殇(1)(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古典情殇(1)(散文) ——陆游与唐琬的悲情人生


作者:刘智威 白丁,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9发表时间:2022-04-19 05:57:30

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的陆游,不仅是位爱国将领,也是大诗人和书法家,并工于填词,其词与诗同美,书法善行、草,可谓是多才多艺。陆游是我国古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或者说是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数量最多,有人统计有近万首(光诗歌就达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著名的诗词,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和吟唱。
   陆游的诗词多表达的是政治抱负,以及征战沙场、收复河山的强烈愿望,充满着深深的爱国热忱。和传统的所有文人一样,陆游不仅感情丰富细腻,更重情重义而多愁善感。他的词《钗头凤》及《沈园》系列的诗,深沉地记载了他一生中痛心疾首的爱情悲剧和无法弥补的绵绵遗恨。
   陆游出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大家族里,陆游有一青梅竹马的表妹叫唐琬,知书达理,贤惠而有才气,陆游对她甚好。十九岁(虚岁二十)的时候,陆游娶唐琬为妻,婚后二人吟诗作词,感情深厚。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陆游的母亲便是具有这种浓厚观念的人,她一直不喜性格活泼开朗而又有才气的唐琬,难容纳这种既是亲侄女又是儿媳妇的婚姻,经过千方百计的刁难后,终于强迫儿子写下休书跟唐琬分开。陆、唐伤心欲绝,但封建社会里严厉的家族制度使得二人无力反抗,何况当时的陆游正年轻,还无实质上的家庭地位。陆游随后按母亲的意思另娶温柔端庄的王氏,唐琬也改嫁山阴名士赵士诚。
   公元1155年的春天,陆游30岁(虚岁31)时,去沈园游玩,竟偶然邂逅唐琬。二人谈起别后的种种经历,无不伤感;怀念起从前的时光,唐琬更是声泪俱下!(另一种记载是:沈园为赵士诚的后花园,陆游去拜访唐琬,赵士诚于沈园设酒宴相待,唐琬站在傍边持杯添酒----此种说法大概是根据词意推测而得,难以考证),感叹之余,喝得大醉的陆游提笔在沈园的墙壁上写下千古流传的《钗头凤》一词,词曰: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的大意是说:粉红色而酥软的玉手,用黄藤做的酒杯,美酒佳人,春天的好景装满沈园,连柳树和园墙也跟皇宫中的一般模样!可恶的东风,吹去了短暂的欢情,满怀的愁绪只为多年来的分离。倒底都是谁的错?!春天依旧跟从前一样,只可恨人却瘦了,旧泪加新泪,连鲛绡也已浸透!春日的桃花一片片地飘零,园中的小池看起来都很空闲,以往的山誓海盟仍存在心中,时刻都不曾忘记,只是华美的书信却难投寄啊!莫要啊!不可以的!----结尾的三个“莫”字,表达的是一种矛盾之极的心情,无可奈何的心伤:这么多年了,都有了新家,有了各自的新生活,不要传递书信,不能再伤害别人!
   唐琬看完这首词后,忍不住失声痛哭。人情冷暧,世事沧桑,人间的生离死别,爱恨怨愁,竟在自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想到最伤心之处,唐琬也提笔在沈园墙壁上回词一首,同样以《钗头凤》命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琬这首词同样表达的是错综复杂的心绪:世态炎凉,人情可恶,雨一直下到黄昏,花落满一地。晨风将眼泪吹干,只是残痕仍看得见;多想展开纸笺投递满腹心事,可最终还是只得对着斜栏一个人暗自独语,难做啊!人天各一方,各自都有新生活,今天已不同昔日了,病魔常似秋千索一样地缠绕着自己。远处传来的角声呜呜咽咽,让人心寒,长夜是如此地冷清。怕被人询问
   起心事,只得暗自吞下泪水,装着没事的样子,倒底是在欺瞒自己还是在欺瞒别人呢?!(或者说是在瞒后夫赵士诚呢?)
   据说赵士诚对唐琬很好,赵士诚的家族为皇族,虽然是一种远系意义上的皇室家族,但也算是再体面不过的人家了。赵士诚敢娶被“休”出门的唐琬,而且始终如一地对她好,说明唐琬确实与众不同。就这样,唐琬生活在复杂的心境中,一方面无法摆脱对陆游的思念,另一方面又觉得辜负了赵士诚的一片真情,两种情感纠缠,精神上的折磨挥之不去,身体渐渐消瘦,终于苦出一身病来。
   自沈园作词一别之后,唐琬更是郁郁寡欢,身心憔悴之极。相思使人苦,对陆游的思念每加重一分,身体便衰弱一分。三年之后秋天,唐琬在秋风中玉殒香消,带着无限的创伤、携着绵绵的遗恨离开了人间。
   与唐琬爱情上的悲剧,是陆游心理上一生的伤痛,陆游在疆场南征北战,生生死死里,感情里都没有走出唐琬的阴影。只是战乱纷纷,政务繁忙,以致于没有时间返回家乡。陆游的家乡在浙江绍兴,但他一生的政治足迹很不平静,先后在江苏的南京、江西的南昌、四川的奉节、崇庆、乐山、荣县等地做地方官,公元1178年调回朝庭,官职最大时做到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故乡。
   人生苦短,时光匆匆,一转眼沈园之别就过了三十八年!世事沧桑,时过景迁,三十八年的光阴,一切都去了,既使残留下来的也都改变了模样!这时的陆游已成了六十八岁的老人,数十年的奔波后,而今陆游终于有时间再次来到生命中念念不忘的沈园。
   当陆游带着一种苍凉悲楚的心情来到沈园时,所看到的沈园已经三易其主,破败得不成样子,这与四十年前如皇宫般精美的沈园简直有天壤之别!自己及唐琬当年题在城墙上的《钗头凤》仍然在,只是已经成了半面破壁了,字迹已然模糊,有的甚至剥落不堪!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悲从心来。伤感之极,陆游提笔写下《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一诗,在诗的小序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作者备注:实际三十八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诗曰: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首禅龛一炷香。
   在这首诗中,六十八岁的陆游表达出的是一种人生如梦的悲情:枫叶刚刚开始变红而槲叶就黄了,耳边结满忧愁的头发是多么害怕不停地变白啊。伫立在这沈园的林中小亭回首往事,一切都已成空,在黄泉路上,又能跟谁来诉说我这断肠人的哀怨!残破的墙壁上,当年大醉时所题的词已经被尘土损坏得不成样子,断云幽梦,人生往事已茫茫然不可重演。这些年来一心想忘掉过去的一切,回到禅龛前以一炷香陪伴自己度过余生。诗的最后两句似乎写的是一种看破红尘的心境,可是一生重情重义的陆游,又哪能搁置下这份情感啊!
   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的年代,生活及成长在南宋战乱频繁的时期,怀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年轻时的陆游将全部志向用在了收复河山的伟业之中。但壮志未酬,一直到老都未能平定中原,未能收复北失河山。从陆游生命里最后一首诗作《示儿》中,我们可以找到他临死之前这种强烈的愿望及遗恨:“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年迈体衰之时,仍念念不忘征战沙场收复山河,老来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曾悲然怅叹道:“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人老了,无力再上战场,但既便于梦中,陆游依然梦到自己穿着铁甲骑着战马跨越冰河的情形,由此可见其尽忠报国之志。
   人们常说时光可以淡化往事,可是有些心灵上的伤楚却是永恒的,对于陆游,唐琬便是他心里永远的疼痛!四十四年以后,陆游已是七十五岁的白发老翁了!七十五岁的陆游再次来到沈园,他多么希望时光能返回到四十四年前的那个春天,多想再饮一杯唐琬亲手为自己所斟的黄藤美酒啊!可沈园仍在,自己仍在,而佳人却在另一种世界里了!往事不堪回首,可又怎么不回首啊?!真情所及,陆游禁不住便泪流满面,写下两首没有题目的诗(后人因这两首诗是在沈园而作,也将这两首诗题目叫做《沈园》二首):
   其一
   城墙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两首诗的大意是说:沈园的残墙与斜阳相对,有画角的声音凄凄哀哀地传来,而今的沈园已不再像从前一样的亭台池阁。最让人伤心的是小桥下的流水,被春风轻抚着,泛起丝丝绿波,四十多年前,她从桥上向我奔来的时候,这样的水波曾照着她惊鸿般的影子!(惊鸿,即惊飞的鸿雁,鸿雁被惊起时姿态优美,这里用以比喻唐琬)美梦折断,她(唐琬)已经去世整整四十年了,沈园的柳树也老得不再吐绵吹絮。今天我这衰老的身躯也很快就要变成稽山上的一堆黄土了,可是凭吊遗踪,我仍不禁满目泫然泪下!
   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后,有了更多的时间面对沈园,也正因睹物思人的原因,晚年的陆游怀旧之情特别浓,唐琬自然成了他情殇中最深刻的部份。沈园在绍兴(宋朝时叫做山阴)城附近,离沈园不远的北边还有一座禹迹寺,不论是去禹迹寺还是往南入山阴城,就一定会看到沈园。对陆游来说,见沈园一如见唐琬:“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
   在陆游八十一岁的冬天,天气特别冷,由于天气及高龄的原因,陆游已经有一长段时间没去看望沈园了,可心中仍念念不忘这个见证着他和唐琬爱情的园林。十二月二日的夜晚,陆游在梦中又回到了沈园,醒来后作诗二首《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在梦中,陆游独自一人去城南,可是越走近城南心里就越不是滋味,因为沈园挨着城南,看到沈园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伤感怅惘。梅花的香气穿透着来客的衣袖,虽是晚冬,已有些许绿色的枝条扫在寺桥边的水中,让早春的水面显出一丝生机。城南边的小路上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早春,只看见片片绽放的梅花,而路上却是行人空空。你(指唐琬)这冰清玉骨之躯已化作泉下之土,我俩当年题在沈园墙壁上的《钗头凤》词,其墨痕已经被盖上了人世间厚厚的灰尘。
   第二年陆游八十二岁时,在看望沈园时,又写下《城南》一诗: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飞只自伤。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老年高龄的陆游内心是凄凉和孤独的,把自己晚年退居故乡面对沈园的忧伤喻为“孤鹤归飞只自伤”:今天的自己已经老了,连走路都困难,无力再去清扫墨迹上的尘土。现在颓墙上的墨痕再次结满了厚厚的尘渍,可是又有谁来为我们“拂颓墙”呢?
   与唐琬的爱情悲剧,穿透着陆游一生的情感。早年及中年的陆游,将绝大部份精力花费在抗敌报国、收复北失河山的伟业之中,但在仕途上起起落落并不顺利,受到排挤的陆游即便在外地任职时也常被调动,只能在地方上做一些不大不小的官。在异域他乡几十年的时间,陆游从没停止过对唐琬的思念。晚年退居故乡绍兴后,脱去了政务上的繁琐,陆游便时刻去看沈园,为的是追忆和祭祀心目中最珍爱的女人。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即公元1209年的春天,陆游八十四岁,这时的他可能有了一种隐隐的预感,料知自己在人世间的光阴不多了,年老杂病生,八十四岁的陆游走路都困难了。但这个春季里的某一天,陆游感觉精神和体力比平时有所恢复,便挣扎着步履艰难地来到沈园。春天是百花盛开蜂飞蝶舞的季节,大自然本是这样的美妙,可是人世间偏偏就有那么多的遗憾与伤怀,有那么多让人至死都无法搁舍的情感!今天自己这衰老的身躯还能颤悠悠地来到沈园,可今天之后自己恐怕是永远也来不成了!陆游长久伫立在沈园的春风中,沈园的一草一木,甚至是半池水波或一粒石子都足以令人流泪。此时的陆游是多么希望能将整个沈园装进自己的心中,让园林和自己随风而去,到另一个空间去追寻伊人啊!
   离开心爱的沈园,陆游随即写下《春游》一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是陆游离开人世前最后一首纪念唐琬的诗,诗的大意是说:今年春天的沈园繁花似锦,半数以上的花跟我在当年就已相识了(放翁指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我和这些花儿都相信美人唐琬已化作地上黄土,只是往昔幽梦不堪回首,和唐琬在一起的美好光阴太短、太匆匆了!
   纵观陆游的一生,是爱国与诗词书法交汇的一生,他的爱国热情与卓越才华,书写了他一生的辉煌。少年时的陆游便已才气和豪气同时横溢,在绍兴中参加礼部的考试时,连奸臣秦桧都欣赏他的诗词才华,但却忧虑他的抗金报国豪情,最终将其废黜。宋孝宗即位后,陆游得以启用,被赐进士出身,一向主战的陆游这才得以带兵打仗。但后来朝庭中主战派与投降派相争,投降集团渐渐占据上风,陆游再次受到排挤压制,被剥夺兵权。陆游诗词绝大多数是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也兼有柔婉清逸之美。
   人们认识陆游往往是从诗词或书法开始的,但陆、唐的爱情悲剧,同样能象他诗词及书法一样使人深受感染。
   也许最终让人牵挂并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故事之后的那种深沉,那种足以令人泪流满面的痛伤。就象苏东坡与王弗,就象李清照与赵明程,以及汉朝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虽然故事都是种悲剧,但如果我们去读它,就会永远感动于悲剧后面的那种缠绵、真挚、刻骨和深沉!

共 533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陆游,尽人相知的南宋爱国诗人,古往今来许多知名人士、政坛要员都曾经对其有过评说。伟人也曾以梅花为题与其和诗,许多文艺作品也演绎了其悲壮的故事。本文作者以灵动的笔触、翔实的事例述说了陆游人生中的一个侧面,读来令人扼腕吹嘘。文章布局精巧,张弛有度,始终以沈园为背景,以及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陆游上下50余年、先后4次进入沈园的经历,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年代所撰写的诗词,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个人的感受,又展示了陆游诗词的艺术,卓越的成就。一篇难得的佳作,值得细品耐品,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 黄皮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2-04-19 06:14:33
  有幸第一个拜读了老师的大作,感谢!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2-04-19 06:15:58
  能够通过一篇文章了解历史人物,并增长许多知识,不简单,说明老师功底深厚。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2-04-19 06:16:44
  期盼更多佳作展示,非常喜欢这类作品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4 楼        文友:刘智威        2022-04-19 18:28:18
  感谢编辑老师的精彩点评!
   我很喜欢古代文人们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常常痛心着他(她)们的悲情结局,所以写了《古典情殇》系列散文,这是其中的第1篇陆游与唐琬,今后陆续推出其它几篇,但愿能得到大家的共鸣!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