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忘】社区医院的小护士(散文)
当疫情突然潜入我们的城市时,我们社区医院医护人员首当其冲地冲在了抗疫前沿,在他们中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其中,护士李晓静就是其中一位。
一
李晓静是我们医院最年轻一位护士,她人长得漂亮,一头乌黑的头发,白皙的脸庞,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清澈的宛如两潭秋水,高挺的鼻子,浅笑盈盈,亭亭玉立。咋一看,如同一位俄罗斯大美女。其实,她年龄不大,只有二十出头,属于零零后,在社区医院属于小字辈的护士。她刚参加工作时,正赶上打新冠疫苗的高峰期,于是,她怀着一腔热血投入到了新冠疫苗的接种中,她每天早来晚归。在积极给居民打疫苗的同时,还替补其它岗位的空缺。哪里最忙,哪里就会出现她的身影。因为她性格开朗,做事干练,很有工作能力,很受院长和同事赏识,来医院时间不长,却人缘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她,亲切地称呼她晓静。
面对着突然而至的疫情,全员核酸检测又成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院每个医护人员都是重任在肩。有的被派出去去小区做核酸,有的去采集点收集核酸样本,我们公卫人员也积极参与其中。院长安排晓静负责核酸样本数据推送工作。这些工作不仅繁琐,而且耗时耗力,辖区三十多个采集点的核酸检测样本,要经她的手推送到核酸检测系统。晓静是个新手,而且原来主管这项工作的同事突然辞职不干了,工作也没交接,匆忙走了。可这项工作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滞,否则,将影响医院的核酸检测工作。院长很欣赏晓静的工作能力,她脑子灵活,大胆泼辣,业务熟练,还有组织能力,很放心地把这些工作交给她。
晓静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她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地担起这项重担。
可晓静毕竟是个新手,全员核酸采集的第一天,三十多个采集点的人员拎着核酸样本的保温箱在楼道里排成长队,在等着她核实信息,推送到系统里。虽然大家毫无怨言在耐心等待,可晓静还是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她极力按捺急躁的情绪,告诫自己:慢点,宁可慢点,也不能出错。她一个采集点一个采集点地核实信息,确认样本的准确性,凭着自己掌握的电脑知识,细心琢磨,按照系统提示一步步往下进行,工作进行的很缓慢。
大家叹息道:这也就是晓静,换上别人才够呛呢!
院长看着推送工作进行得缓慢,马上又派了两位男同事小马和小王来协助她的工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小马和小王的帮助下,推送工作加快了,晓静的心情略微放松下来。
可那次还是因为核酸样本推送耽误了时间,最后在送往一家大医院检测时,却被这家医院以检测样本爆满拒收了。晓静又和同事费尽周折,辗转几家医院,最后才把核酸检测样本送检上去。
第二天早上,院长和晓静谈起此事,晓静委屈地哭了。是啊!她是医院里最年轻的护士,医院里每个人都比她的工龄长,都比她经验丰富。她还是个零零后,在爸妈跟前还是个娇惯的孩子。可院长偏偏把这样的重任压在她的肩上,第一天工作,就差点出大错。她细思极恐,如果因为她的原因,导致核酸检测样本没能及时送检,这个后果和责任该有多严重啊!她越想越感到压力太大,顾虑重重起来。
院长看着晓静在抹眼泪,热情地鼓励她:“没事,一次生,二次熟。干上几天,这项工作你就得心应手了!”
计免科的小严也在给她鼓劲:“没事,晓静,我给你帮忙,我们共同面对困难。”
看着领导和同事这样信赖自己,晓静不再哭泣,她擦干了眼泪,坚定地说道:“好吧,既然领导信任我,我一定会干好这项工作的。”
就这样,在院长的鼓励下,在同事的帮助下,晓静克服了胆怯心理,重振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到工作中。经过几天的磨练,如今的晓静,已经熟练掌握了系统的推送程序,每天准确无误地把采集回来的核酸样本推送到系统里,楼道里再没有了排队的现象,而是洋溢着采样归来的医护人员朗朗笑声。
李晓静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她要让青春长出美好的羽翼,翱翔在梦想的蓝天。
二
由于城市封城,全员采集核酸工作一直不停在进行中,医院的人手紧缺,院长又安排晓静除了负责核酸样本数据推送外,还负责社区医院的核酸检测物资分配工作。我因为年纪大了,院长让我协助晓静工作。和晓静相处的几天里,我目睹晓静,这个医院里的小字辈,她身上的闪光点,也深深感动着我。
每天下午,从区卫计局拉回来的核酸检测物资后,她先要和辖区三个居委会主任沟通,然后确定每个采集点人数,计算出所需的防护服、面罩、口罩、手套、脚套、消毒水、试管、棉签等物资,再逐个调配。这项工作责任重大,如果计算失误,会造成物资短缺或者流失。采集点的需要物资必须经她的精心计算,及时无误地发放到各个采集点。重任在肩,她深感责任重大,却毫无怨言忙碌在工作中。
从晚上十点开始,晓静便和我,还有临时帮忙的一个男同事,我们一起开始分配物资。一个大大的塑料袋,晓静指挥我们,这个点需要几套隔离服,几个口罩、手套、面具,头套、脚套……从防护服装,到消毒用品,逐一配全了,一个采集点物资就算完整了。晓静用黑色的记号笔,在塑料袋上写上采集点的名字,放在一边,再准备下一个采集点的物资。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凌晨一点以后,等三十多个采集点的物资分配完毕了,我们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每当此时,晓静会体贴地对我说:“刘姨,你躺下睡会儿吧!”
我也关切地说道:“晓静,你也休息一会吧!一会儿又该忙了。”
晓静答应着,我们俩躺由病房改为仓库的床上,床上堆放的物资被我归纳在一起。倒在床上,我疲惫不堪的身子立刻放松下来。忙碌了半天,终于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会了。我暗自说着,不一会儿,就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大概躺了有两个多小时,我被一阵窸窸窣窣声音惊醒,睁眼一看,是晓静在翻动门外面盛着物资的塑料袋。我揉揉惺忪的眼睛,问道:“晓静,你怎么没睡?”
晓静边翻动塑料袋里的物资,边回答:“刚才办事处又打来电话,说临时加了采集点,原有采集点不需要那么多的防护用品了,我又挨个检查一遍,多的拿出来一套。”
啊!我惊叹道:“这一夜你没睡啊!”
晓静笑笑:“我心里有事,躺下也睡不着的,所以起来再检查一遍。”
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三十多个采集点,三十多个大塑料袋,晓静要挨个检查一遍,这需要多大精力啊!我忙起来,和晓静一起检查每个塑料袋里的物资,把多余物资逐个拿出来,又捆好口子。等我们忙完了,已经是凌晨四点来钟了,有领物资的人员开始来到医院。因为核酸检测从凌晨五点半就开始了,这些物资必须赶在五点以前准时送到各个采集点。
于是,在静悄悄的黎明,在灯火通明的医院的大厅里,各个采集点的人员陆陆续续来到医院,来领已经分配好的物资。晓静又开始接待前来领物资的人员,她热情地为他们清点所需物资数量,一再嘱咐他们,如果有剩余的物资,要及时退回,以防物资出现短缺。等他们挨个清点好了,晓静让他们在发放物资的台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切都是在她和送物资人员们说说笑笑中完成的,这些送物资的有的是社区的志愿者,有的是社区主任,也有外援的医护人员,他们和晓静都是初次接触,可在他们眼中,这个年纪不算大的女孩热情可爱、平易近人、工作认真,每个人对她是赞不绝口。临走时都和她微笑告别,面带满意而去。等所有物资顺利交接完毕,已经是凌晨五点了。
六点过后,去各个采集点收集核酸采集样本的同事们拎着保温箱回来了。他们清点好数据,填好数据单,送到晓静工作的电脑边,开始给晓静交接核酸样本,晓静的核酸样本推送工作又开始了。她揉了揉困乏的眼睛,又开始忙碌在电脑边。她把采集来的样本逐一推送到电脑系统中,这些工作一忙又是一上午时间。如今的晓静,在电脑前沉着冷静,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她都能迎刃而解,因为她已经对核酸样本推送工作轻车熟路,她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工作流程,工作起来轻松多了。这些工作完毕,她又开始和居委会的主任们沟通,掌握各个采集点的居民变动情况,统计数据,再次计算各个采集点的所需物资,又是一个下午过去了……
李晓静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种无私的爱心。
三
在全员核酸采集的几天里,晓静就这样废寝忘食忙碌在工作中。近在咫尺的家,对于她来说,成了遗忘的角落,因为她工作起来根本顾不上回家;正常人的睡觉,对于她来说成了奢望。因为她忙碌起来几天几夜不能睡一个安稳觉,简单的盒饭,被她放置一旁,同事催了又催,最后还是被冷落。因为忙碌中的她已经没有饥饿感。领导和同事心疼地劝她休息,可面对紧张的工作,即使再劳累,她却没有一丝懈怠。
李晓静堪称一个工作狂。从她的身上,使我们感到一种精神,一种拼搏精神。她是一位零零后,在世俗的眼光中,零零后是没有担当精神的一代。可她这种精神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看法。她那忙碌的身影,可爱的笑脸,成了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如今的李晓静,已经成为社区医院核酸检测工作的骨干力量。她像一个带着能量的小陀螺,在社区医院不停地转动,用自身产生的热量,散发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