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我看“上风上水上齐河”(随笔)
中华汉文化绵绵亘亘五千年,一章一文,一诗一词,甚或一句一字,皆蕴山纳海,恣意汪洋。“上风上水上齐河”,上承古风、下接地气,既厚重内敛,又诠释易懂。喊来,读来,说来,唱来、咏来,音韵流转、朗朗上口,且形式喜闻乐见。
对“上风上水上齐河”的理解,窃以为主要有两个层面:
层面一:“上风上水上齐河”,可以理解为:“高风高水高齐河”或曰“向上风向上水向上齐河”再或曰“上等风上等水上等齐河”亦即“好风好水好齐河”。
理论支撑:在古汉语中,“上”字的应用,主要做名词、动词、副词和形容词。
1、做名词(方位名词):在高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2.做动词:(1)向上,走向;到、来、去。——《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2)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市里,上黄泥岗。”(3)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4)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搏击。”(5)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
3、做副词:向上。——《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4、做形容词:(1)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好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在古汉语中的“风”字的应用,主要做名词、动词。
1、做名词:(1)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2)教化;感化。——《战国策.秦》:“山东之国,从风而服。”(3)风俗;风气。——《捕蛇者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游西山村》:“衣冠简朴古风存。”(4)作风;风度。——《孟子.万章》:“故闻柳下惠之风,鄙乎宽,薄乎敦。”(5)风声;消息。——《儒林外史》:“才晓得是门子透风。”(6)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7)景象;景色。如“风景”。2、做动词:吹风;乘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浴乎沂,风乎舞雩。”
“风”在这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象。我们可以理解为“景象”“景色”“风俗”“风气”——并引申为“气象”“天清气朗”“政通人和”“民风淳朴”“百业兴旺”“静谧祥和”“安居乐业”“一派升平”等等。与“上”字(即“好”)相对应。
在古汉语中,“水”字的应用,主要做名词。(1)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这里所谓的“水”,亦不谓之一般意义上的水。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河流”“水域”“地方”“水土”。——《书.舜典》:“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喻水与陆之称。——《左转.僖公十五年》:“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指地方,并引申为某一地方的自然环境。我们据此可以完全有理由扩大为,“地理”“地况”“人文”“气象”“水系”“交通”“矿藏”“生态”等等。恰与“上”字(即“好”字)相对仗。
“齐河”在这里,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片,既蕴含着区位、地理、沿革、兴衰、社会治理,等等诸多元素;又承载其社会性、历史性、方位性、地理性、法理性,等等诸多属性。在这里“齐河”既是张名片,也是副招牌,更是一匾宣传栏(帖),抑或是一帧灵动、壮美,饱满生命力的“图画”。
层面二:我们是否可以逆向思维,将“上风上水上齐河”转化为“风上水上齐河上”?!
“风”,本义是一种因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说文》:“风,八风也。”——古汉文《国风.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将风引申为“风行”,意思是像风那样快。进而被后人再次引申外在的姿态、势头、作风等。——刘邦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喻谓风暴势头的猛烈和强劲。我们在这里是否可以再大胆地引申一下,“上风上水上齐河”中的“风”,指的是“凝聚全县之力,再掀创业之风!”这种风势是“上(好)”风,是正能量的,是“物质、精神、力量”的合力之风,是钢劲的,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是摧古拉朽之风。
“水”字,最早见于商代,本义是指河流,引申为一切水域,又由水静则平衍生出水准、用水测平的含义。——《说文解字》里称曰:“准也”。——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孔子《论语》(雍也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道、儒两家皆提倡“以水育人”“以水养德”,老子视水近乎“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不妨把“上风上水上齐河”中的“水”,进而化解为一种道德风范,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宽广胸怀,一种民俗、民风,一种民族综合素养!?
从此层意义上透析,“风上水上齐河上”的寓意,就可视作:干劲上、势头上,物质水准上;道德风范(提)升,精神风貌(提)升,民族素养(提)升;两个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齐河”整体水平实现新跨越、大提升!
故此,不妨将2022年1月25日,齐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五年(十四五)总体工作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摘要如下,据为此文的论据与佐证:
未来五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荣辱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省内看寿光、全国学习张家港,全省争一流、全国争先进,“十四五”期间,县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番、人口过百万,确保三年进入全省县市区30强,“十四五”末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50强,冲刺全省县市区20强、力争前10强,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新齐河建设新辉煌。
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跃升,加速“齐河之变”。“十四五”末,生产总值突破69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500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
——区域融合发展,强化“齐河之势”。“上风上水上齐河”城市品牌全面打响。
——加速共同富裕,收获“齐河之赞”。有序推动城市“南拓、北延、东联、西进、中优”。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绿色低碳发展,“展现齐河之美”。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擦亮“黄河水乡”生态底色。全景展示新时代齐河版“富春山居图”。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齐河实现生动实践。
——县域高效治理,书写“齐河之风”。党建引领、治理高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法治齐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齐河精神”成为鲜明地标,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市民素质达到新高度,全国文明城市首创成功。
由此,不难看出,“上风上水上齐河”,作为齐河县、齐河县人民的一张名片,它的图表既是绚丽的、美好的,它的内容也是厚重的、灵动博大的,又是可操作性的、令人心驰神往的、一定能够实现的!
衷心祝愿:得风得水的齐河;衷心祝愿:勤劳伟大的齐河人民,一步步走向更加辉煌、繁荣、富强的未来!
一己管见,牵强附会。恭!赐教,商榷。
2022年4月16日